转底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306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底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底炉,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降低炉床材料的热膨 胀的影响,防止炉床耐火物的剥落等的转底炉。
背景技术
转底炉具有外周壁、内周壁和配置在这些壁间的旋转炉床。而且,该 旋转炉床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配置在该炉体架上的炉床隔热部件、以及 配置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的耐火物。像这样的旋转炉床构成为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作为驱动机构,能够 举出由在炉床下部设置的旋转轴驱动的小齿轮与在所述炉体架的底部呈 圆周状被固定的齿轨啮合的啮合机构,或者在所述炉体架的底部上设置的 多个驱动车轮在呈圆周状铺设于地面的轨道上驱动的机构等。具有这种构造的转底炉,用于钢材钢坯等的金属加热处理或者可燃性 废弃物的燃烧处理等。另外近年来,利用转底炉从铁氧化物制造还原铁的 方法受到关注。这里,参照图5所示的表示现有公知的转底炉的概略图,说明利用转 底炉制造还原铁的工艺的一例。(1) 将粉末的铁氧化物(铁矿石、电炉渣等)以及粉末的碳质还原 剂(煤,焦炭等)进行混合形成颗粒,制造生颗粒。(2) 将该生颗粒加热到从颗粒内产生的可燃性挥发成分不起火的程度的温度区域,除去附着水分,做成干燥颗粒(原料29)。(3) 将该干燥颗粒(原料29)利用适当的装入装置23供给到转底炉 26中。然后,在旋转炉床21上形成具有1 2个颗粒的程度的厚度的颗粒层。(4) 通过设置在炉内上方的燃烧器27的燃烧,对该颗粒层进行辐射加热并还原,进行金属化。(5) 通过冷却器28冷却金属化了的颗粒。该冷却是通过向颗粒直接 吹气体进行冷却,或者用水冷套进行间接冷却等进行。通过冷却颗粒,使 之表现出耐排出时以及排出后处理的机械强度。然后将被冷却了的颗粒从 排出装置22排出到炉外。(6) 排出金属化了的颗粒(还原铁30)后,立即装入干燥颗粒(原 料29),重复上述的工序制造还原铁。但是,所述旋转炉床具有下部隔热构造,其具备圆环状的炉体架、被 配置在该炉体架上的炉床隔热部件、和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配设的耐火 物。并且在该旋转炉床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分别经支承部件配置有外周 侧角耐火物以及内周侧角耐火物。另外在所述转底炉工作时,在由旋转炉床的所述外周侧以及内周侧角 耐火物包围的所述下部隔热构造的上部,装入白云石、铁矿石、铁氧化物 (铁矿石、电炉渣等)和碳质还原剂(煤、焦炭等)的混合物、被处理物 等表面材料,进行还原处理。因此,由于构成所述旋转炉床的这些材料的不同,所述下部隔热构造、 角耐火物以及表面材料之间的干涉变得复杂化,根据不同情况会引起角耐 火物或者下部隔热构造的破损。尤其,所述表面材料,在转底炉工作前的施工时没有问题,但如果一 旦工作开始后持续长时间的操作,则白云石或者铁矿石堆积,固化并一体 化。该一体化了的白云石或者铁矿石,主要在炉床外周部固化成圆环状, 有时在炉床整个面上形成固化物。如果炉床表面在如上述那样成为形成一 体的状态后,转底炉被冷却,则耐火物或者隔热部件收縮,由此产生间隙 或者龟裂。一方面,在作为表面层的白云石或者铁矿石的层,由于无法有意图性 地设置膨胀量,在最容易发生龟裂的部分任意地发生龟裂同时收縮。如果 在这种状态下再加热,则不一定能恢复到冷却前的状态,能见到多处受到 热膨胀引起的外力的部位。该热膨胀引起的外力,不仅作用在圆周方向上, 也作用在半径方向上。另一方面,炉床架也构成为伸縮的构造,但在被再加热的情况下,由于自然从上部被加热,所以在炉内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为止的非稳定的升温 中,能见到只有上部的部件膨胀的现象。由于这样的现象,在旋转炉床的 内周侧或者外周侧的端部设置的角耐火物受到按压,引起向炉床外滑落, 脱离,损伤固定部件。以下,利用图6和图7对改善了这样的缺陷的现有 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现有的转底炉的炉床构造的局部俯视图。在该炉床构造中, 在内周壁和外周壁之间配设圆环状的旋转炉床52,该旋转炉床52的内外 方向的中间部由耐火浇铸层55构成。并且,在耐火浇铸层55的内周侧和 外周侧的至少一方,在内外方向上邻接配置多列的耐火砖73、 74,在这些 耐火砖73、 74的列间形成了规定的间隙57、 58。一方面,关于与其它的现有例相关的转底炉,参照以剖面表示了该转 底炉的局部模式图7进行以下说明。该转底炉具有炉床中央本体35,该炉 床中央本体35由能够旋转的炉体架32、在该炉体架32上设置的隔热砖 33、和在该隔热砖33上设置的不定形耐火物34构成。另外该转底炉具有 由耐火物形成的、在所述炉体架32上设置的炉床内外周的定位部37。并且,在所述转底炉中,在炉床中央本体35的隔热砖33的内外周部 分,利用相同的隔热砖形成阶梯差部38,在形成该阶梯差部38的隔热砖 和其内侧的不定形耐火物34之间设置膨胀量39。该膨胀量39设置为25mm 以上,最好设置为30mm的尺寸。在炉床内外周的定位部37上设置不定形耐火物40。在该不定形耐火 物40的外周上配置有固定在所述炉体架32上的L型部件41。并且,在 不定形耐火物40上,设置有层叠了无机纤维系隔热部件的定位耐火物42。 该定位耐火物42被固定在不定形耐火物40上。但是,在利用图6说明的现有的转底炉中,关于将作为热膨胀量形成 的所述间隙57、 58的尺寸应该做成多少却没有具体表示。一方面,在利用图7说明的现有例中,表示了膨胀量39的具体尺寸, 但是该膨胀量39的尺寸,在不定形耐火物34的宽度为2825mm的情况下, 是计算上被补偿的尺寸,并不能在炉床尺寸或者构成炉部件不同的情况下 适用。因此,关于应如何决定膨胀量,没有成为方针的标准。而且,在上 述任何一个现有例中,由于炉床构造过于复杂,所以具有带来施工困难和成本提高的问题点。在转底炉中,加热时温度在500。C以上,有时达到600°C以上,在因 热膨胀作用于所述角耐火物的外力的作用下,对支承它的角耐火物支承部 件作用有横向的力。因此,所述角耐火物支承部件需要使用高价的合金, 例如,相当于ASTMHH等,但存在寿命短的问题。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能适当地决定转底炉的热膨胀量的通用 式,并且提供一种具有即使长期间的作业炉床也不会损伤的简易的炉床构 造的转底炉。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本发明人关于转底炉的炉床构造的膨胀、收缩 作用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是本发明人通过在角耐火物构造上下功夫, 发现能够防止炉床的破损或者角耐火物向炉床外的滑落或者脱落,从而实 现本发明。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底炉,在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配置有旋转炉床,所述旋转炉床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在该炉体架上配设的炉床隔热部件;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配设的多个耐火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外 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外周侧角耐火物;以及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内周部经 支承部件配设的内周侧角耐火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侧或者内周侧 的角耐火物和所述耐火物之间,或者在所述耐火物彼此之间,设定由下式 (2)X= ([X0=]外周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外端部和内周侧角耐火物 的支承部件的内端部在作业温度下的距离)一 ([X1二]多个耐火物以及两 角耐火物的在常温下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之和)…(2)定义的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在将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的宽度设为A,将该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 高度设为B时,满足下式(1):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1)。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底炉,其在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配置有旋转炉床,所述旋转炉床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在该炉体架上配设的炉床隔7热部件;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配设的多个耐火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外周 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外周侧角耐火物;以及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内周部经支 承部件配设的内周侧角耐火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 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在这些被分割的内周侧角耐火物之间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该周方向热膨胀量Y由下式(5)Y=(作业温度下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 的长度[之和]) 一 (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部件接 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5)定义,并且被分割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1个的内周长L,和外周长 L2,满足下式(3):L凶+2y …(3) (这里,y=Y/n, n是被分割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个数)。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转底炉的垂直截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外周侧角耐火物附近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表面材料膨胀时的状态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式(3)的依据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模式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转底炉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关于现有的转底炉的炉床的局部俯视图;图7是概略地表示现有的转底炉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转底炉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图是与本实施方 式有关的转底炉的垂直截面图。本转底炉1具有外周壁2、内周壁3、以 及在它们之间配置的圆环状的旋转炉床10。并且,该旋转炉床10构成为 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旋转炉床IO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frame) 4、被设置在该炉体架4上的炉床隔热部件5、以及被设置在该炉床隔热部件5上的多个耐火物6。该炉床隔热部件5和耐火物6构成下部隔热构造13。在所述旋转炉床IO的外端部,外周侧角(corner)耐火物7经由外周 侧支承部件11被配设在炉床隔热部件5上。另外在旋转炉床10的内端部, 内周侧角耐火物8经由内周侧支承部件12被配设在炉床隔热部件5上。 并且,所述耐火物6在外周侧角耐火物7和内周侧角耐火物8之间在半径 方向和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外周侧角耐火物7以及内周侧角耐火物8 分别比耐火物6高,比耐火物6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因此,若重复转 底炉1的操作,则被导入转底炉1内的被处理物等表面材料9堆积在耐火 物6上,外周侧角耐火物7和内周侧角耐火物8之间被表面材料9覆盖。这里,在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角耐火物7、 8和所述耐火物6之间, 或在所述耐火物6、 6彼此之间,设定有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具体地说, 在外周侧角耐火物7和最外周侧的耐火物6之间,或半径方向邻接的耐火 物6、 6彼此之间,以及内周侧角耐火物8和最内周侧的耐火物6之间的 至少一处以上设定有热膨胀量,其总和设定为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该半 径方向热膨胀量X由下式(2)定义。X二 ([XO二]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外端部和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内 端部的作业温度下的距离)一 ([X1二]多个耐火物6以及角耐火物7、 8 的半径方向的常温下的长度之和)…(2)这里,所谓"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外端部和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内 端部的作业温度下的距离"是指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外端部和内周侧 支承部件12的内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谓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外端部是支 承部件11的最外周侧的部位,所谓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内端部是支承部 件12的最内周侧的部位。另外,所谓"多个耐火物6以及角耐火物7、 8的半径方向的常温下的长度之和",是在半径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多个耐火 物6 (耐火物群)以及外周侧角耐火物7和内周侧角耐火物8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并且,所述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在将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宽度设为 A,将该外周侧支承部件l的高度设为B时,被设定为满足下式(1)。 X+A<V(A2+B2) …(1)这里,利用图2以及图3对上式(1)的意思进行以下说明。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附近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 表面材料9热膨胀而按压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状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7,被装载在外周侧支承 部件11上,以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外端部的上端部a为支点能够向外周 方向倾斜。这里,所谓"倾斜"是指在因表面材料9的热膨胀而向外周 方向按压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情况下,由于在下部隔热构造13上固定的 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反作用,以所述外周侧支承部件11的上端部a为支 点倾斜运动的意思。现在,如图2所示,考虑在最外侧的耐火物6的外周面14和外周侧 角耐火物7之间设定了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的情况。外周侧支承部件11 具有载置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底部lla和从该底部lla的外端部向上方延 伸的外壁部llb。并且,如果在耐火物6上堆积的表面材料9热膨胀,则 表面材料9的外端部将外周侧角耐火物7向外侧按压。由此,外周侧角耐 火物7以外壁部lib的上端为支点a倾斜。这里,将连结所述支点a和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下端部的内端部 b的直线的长度设为C。此时,由于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倾斜,所述内端 部b通过与耐火物6的外周面14接触,防止转倒,为此,需要使所述半 径方向热膨胀量X和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宽度A为满足下式(6)X+A<C …(6)的关系。一方面,根据勾股定理,所述尺寸C能由下式(7) C=7(A2+B2) …(7)求出。这里,^表示括号内的算式的平方根。并且,从上述(6)式以及(7)式,能够求出下式(1)。X + A<V(A2+B2) …(1)这里,为了容易理解,如图2所示,说明了在最外周侧的耐火物6的 外周面14和外周侧角耐火物7之间设定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的情况,但 是在实际的炉床构成中,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如在前式(2)中被定义 的那样,是在多个耐火物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累积值。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表面材料9的热膨胀而对外周侧角耐火物7进行按压使其倾斜,其内端部b也与耐火物6的外周面14接触。因此,所 述耐火物6被按压向内周侧,被耐火物间的间隙吸收,因此不会导致炉部 件的破损或者外周侧角耐火物7向炉床外剥落等的不良情况。接着,对于在该旋转炉床10的周方向上的热膨胀进行叙述。在旋转 炉床10的外周侧,虽然周方向的热膨胀的影响不大,但是在内周侧,由 于在周方向的热膨胀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底炉1中形成以 下这样的结构。艮口,内周侧角耐火物8在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在该被分割的内周 侧角耐火物8之间,设定由下式(5)定义的周方向热膨胀量Y。换言之, 在被分割了的内周侧角耐火物8之间,设置了与周方向热膨胀量Y相当的 间隙。Y二 (内周侧角耐火物的、在作业温度下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 一侧的长度之和) 一 (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部件 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5)这里,所谓"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 度",相当于内周侧角耐火物8的与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接触面一侧的 周方向长度。另外,所谓"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 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相当于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8 的内周面的周方向长度之和。另外,所述周方向热膨胀量Y,在周方向被分割了的所述内周侧角耐 火物8的一个的内周长L,和外周长L2的关系,被设定为满足下式(3)、 (4)。L2>"+2y …(3)此处,y二Y/n …(4) n是内周侧角耐火物8的分割个数。图4是用于说明上式(3)的内周侧角耐火物8的模式俯视图。从该 图也可以看出式(4)表示被分割了的内周侧角耐火物内、相互邻接的 内周侧角耐火物8之间的间隙y。另外所述角耐火物8的内周长"及外周 长L2如图4所示。这里,若考虑表面材料9被加热而热膨胀了的情况,则由于热膨胀引 起的半径方向的外力几乎都作用在外圆周方向,在内周侧角耐火物8附近 反而作用在内圆周方向。因此,如图4所示,即使在内周侧角耐火物8上, 也从外周侧作用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外力。由于被分割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8形成扇状的形状,所以只要满足所述式(3),通过邻接的其他 的内周侧角耐火物8a、 8b的接触阻止向半径方向内侧的移动。有关如上的本实施方式的转底炉1的炉床构造,对于作业时的作用, 参考图1至图4在以下叙述。本转底炉l的炉床构造的施工完成并开始运转后,首先,对装入旋转 炉床10的表面材料9进行加热。于是,该表面材料9沿半径方向热膨胀。 由此,外周侧角耐火物7被压向外周侧,如图3所示那样倾斜,但是由于 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内端部b与最外侧的耐火物6的外周面14接触,所 以防止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转倒。一方面,内周侧角耐火物8在运转初期的升温时,由于表面材料9的 热膨胀而被按压向内周侧。但是,由于内周侧角耐火物8被配置成满足所 述式(3),因此最终内周侧角耐火物8与邻接的内周侧角耐火物8a、 8b 接触而成为被限制的状态。在该时刻以后,对于表面材料9,伴随着升温, 半径方向的热膨胀引起的外力朝向外周侧。因此,能防止内周侧角耐火物 8向炉床外发生偏离、脱落。之后,被加热了的表面材料9的热通过热传导向其下层的耐火物6传 导,若耐火物6被加热,则该耐火物6也向半径方向热膨胀。由此,外周 侧角耐火物7的下部被按压,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倾斜恢复到原先的正常 状态。通过形成如上述那样的炉床构造,即使由于热膨胀而作用有将内周侧 角耐火物8向半径方向内侧按压的力,只要被分割的所述角耐火物8之间 的周方向热膨胀量Y允许,则允许内周侧角耐火物8向内侧移动,并且在 热膨胀进一步进行的情况下,被分割的所述角耐火物8通过相互接触,阻 止内周侧角耐火物8的移动。其结果是作用在内周侧支承部件12上的外 力减少,由此延长了现有技术中1 2年的所述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寿命, 即使经过2年后进行检查也完全没有问题。另外,内周侧角耐火物8,由于从升温后的某个时刻开始,通过相邻的内周侧角耐火物8a、 8b相互接 触而到达被限制的状态,所以内周侧支承部件12的目的只是对内周侧角 耐火物8进行定位,没必要用高刚性的合金制作内周侧支承部件12。如上,本实施方式的转底炉1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4、设置在该炉 体架4上的炉床隔热部件5、设置在该炉床隔热部件5上的多个耐火物6、 以及分别经支承部件11和支承部件12而配置在所述旋转炉床10的外周 侧以及内周侧的角耐火物7、 8。并且,在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角耐火物7、 8和耐火物6之间,或在耐火物6、 6彼此之间,设定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 通过所述式(2)定义该X,另一方面,对于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宽度A 和外周侧支承部件U的高度B的关系,满足所述式(1)。由此,虽然结 构简单,但是不会发生由于热膨胀而造成炉床损伤或者外周侧角耐火物向 炉床外的剥落、脱离。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底炉1的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7在圆周方向上 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将该外周侧支承部件ll的上端部作为支点a,能够向 外周方向倾斜。因此,即使由于表面材料9的热膨胀使得外周侧角耐火物 7向外侧倾斜,外周侧角耐火物7与其内侧的耐火物6接触而阻止进一步 的倾斜。由此能够避免外周侧角耐火物7滑落,避免固定其的支承部件ll 破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底炉1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8在圆周方向上 被分割成多个,在这些被分割了的内周侧角耐火物之间设定周方向热膨胀 量Y,对于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8的内周长Li和外周长L2的关系,满足 所述式(3) 、 (4)。因此,由于表面材料9的热膨胀,即使内周侧角耐 火物8从表面材料9受到力的作用,通过内周侧角耐火物彼此相接触,能 够防止内周侧角耐火物8以及内周侧支承部件12向炉床外滑落、破损。艮口,在本实施方式中, 一方面设定满足式(1)的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 另一方面在旋转炉床10的内周侧,对内周侧角耐火物设定满足式(3)、 (4)的周方向热膨胀量Y,因此,在表面材料9热膨胀时,通过相邻的内周侧角耐火物彼此的接触防止进一步的向内周侧的热膨胀,另一方面, 即使由于伴随于此的表面材料9的向外周侧的热膨胀使得外周侧角耐火物 7倾斜,通过与耐火物6的接触也能防止内周侧角耐火物7的滑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旋转炉床10设定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 并且在内周侧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而构成,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构成。即,例如在旋转炉床10的外周侧的表面材料9尤其容易被加热等的 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设定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而在内周侧不设定周方 向热膨胀量Y的结构,或者例如在内周侧的表面材料9尤其容易被加热等 的情况下,构成为在内周侧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而不设定半径方向热这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以下说明。(1) 在所述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角耐火物和所述耐火物之间,或者 在所述耐火物彼此之间,设定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由所述式(2)定义 该X,另一方面,对于外周侧角耐火物的宽度A和外周侧支承部件的高度 B之间的关系,由于满足所述式(1),所以能够防止由于热膨胀造成炉 床损伤或者外周侧角耐火物向炉床外的滑落、脱离。(2) 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将该外周 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外端部的上端部作为支点,能够向外周方向倾 斜。因此,即使由于表面材料的热膨胀使得外周侧角耐火物向外侧倾斜, 通过外周侧角耐火物与其内侧的耐火物接触,阻止进一步的倾斜。由此能 够避免外周侧角耐火物的滑落,避免固定其的支承部件的破损。(3) 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在这些被 分割的内周侧角耐火物之间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该周方向热膨胀量Y 由下式(5)定义,并且被分割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的1个的内周长L, 和外周长L2,满足下式(3)。L2>L!+2y …(3) (这里,y二Y/n, n是被分割了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个数。)Y=(作业温度下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 的长度[之和]) 一 (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部件接 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5)因此,即使由于表面材料的热膨胀,使得内周侧角耐火物受到来自表 面材料的力,也会由于内周侧角耐火物彼此接触,所以能够防止内周侧角 耐火物以及支承它们的支承部件向炉床外滑落、破损。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用于在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配置的旋转炉床具有圆环状 的炉体架;在该炉体架上配设的炉床隔热部件;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配设 的多个耐火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外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外周侧角耐火 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内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转底 炉。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底炉,在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配置有旋转炉床,所述旋转炉床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在该炉体架上配设的炉床隔热部件;在该炉床隔热部件上配设的多个耐火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外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外周侧角耐火物;以及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内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内周侧角耐火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角耐火物和所述耐火物之间,或者在所述耐火物彼此之间,设定由下式(2)定义的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在将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的宽度设为A,将该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高度设为B时,满足下式(1)<math-cwu><![CDATA[<math> <mrow><mi>X</mi><mo>+</mo><mi>A</mi><mo>&lt;</mo><msqrt> <mrow><mo>(</mo><msup> <mi>A</mi> <mn>2</mn></msup><mo>+</mo><msup> <mi>B</mi> <mn>2</mn></msup><mo>)</mo> </mrow></msqrt><mo>&CenterDot;</mo><mo>&CenterDot;</mo><mo>&CenterDot;</mo><mrow> <mo>(</mo> <mn>1</mn> <mo>)</mo></mrow> </mrow></math>]]></math-cwu><!--img id="icf0001" file="S2006800313141C00011.gif" wi="239" he="26"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X=([X0=]外周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外端部和内周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内端部在作业温度下的距离)-([X1=]多个耐火物以及两角耐火物的在常温下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之和)…(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向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将该外周侧角耐火 物的支承部件的外端部的上端部作为支点,能够向外周方向倾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向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在这些被分割的内 周侧角耐火物之间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该周方向热膨胀量Y由下式 (5)定义,并且被分割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1个的内周长L,和外周长 L2,满足下式(3):L2>L!+2y …(3)其中,y=Y/n,所述n是被分割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个数, Y=(作业温度下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 的长度[之和]) 一 (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5)。
4. 一种转底炉,在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配置有旋转炉床,所述旋转炉 床具有圆环状的炉体架;在该炉体架上配设的炉床隔热部件;在该炉床隔热 部件上配设的多个耐火物;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外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外 周侧角耐火物;以及在所述旋转炉床的内周部经支承部件配设的内周侧角 耐火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且在这些被分割的 内周侧角耐火物之间设定周方向热膨胀量Y,该周方向热膨胀量Y由下 式(5)定义,并且被分割的所述内周侧角耐火物1个的内周长I^和外周 长",满足下式(3):L2〉L,+2y …(3)其中,y=Y/n,所述n是被分割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个数,Y=(作业温度下的内周侧角耐火物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 一 (被分割的各内周侧角耐火物在室温下的与支承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一侧的长度之和)…(5)。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能适当地决定转底炉的热膨胀量的通用式,并且提供一种具有即使长期间的作业,炉床也不会损伤的简易的炉床构造的转底炉。在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角耐火物和所述耐火物之间,或者在所述耐火物之间设定由下式(2)定义的半径方向热膨胀量(X),在将外周侧角耐火物(7)的宽度设为A、将该角耐火物(7)的支承部件(11)的高度设为B时,满足下式(1)X=([X0=]外周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外端部和内周侧角耐火物的支承部件的内端部在作业温度下的距离)-([X1=]多个耐火物以及两角耐火物的在常温下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之和)…(2)。
文档编号F27B9/30GK101253378SQ20068003131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杉立宏志, 桥本澄人, 铁本理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