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412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特别涉及一种家电用品的电暖器。
技术背景居住在温带或寒带区域的人,在冬天时由于气温低,经常须藉助 电暖器来取暖,因此电暖器已成为家庭中必备的电气用品。而市面上 常见的电暖器种类琳琅满目,且大部分皆或多或少存在有安全性低、 燃氧、体积大、重量重等问题。因此,本设计人为有效改善前述问题, 而对电暖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创新改良。公知的电暖器主要包括机体,在机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在容 置空间内容设连接有单支或多个支电热管,并且在电热管外部罩合有 连接于机体的栅形罩。藉由电热管被加热后产生温升作用以及气体热 对流效应而将热能扩散传出,从而实现电暖器的运作。然而,公知的电暖器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下述问题。电热管与空 气接触的表面积小,且冷空气流经此电热管的时间短,因此为达到一 定的温度提升,则必须将电热管的温度大幅加高。另外,电热管被加 热后温升将达到摄氏数百度以上,不仅易引起电暖器周遭的物品燃烧, 甚至会造成可怕的火突问题,使用的安全性实在令人忧虑。此外,该 电暖器在工作时将燃烧氧气,常使空气中的氧气量大量减少,从而造 成使用者口干舌燥及不适感。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藉由相变化导热体的 设置,可使电暖器所送出的热气流能够被控制在特定温度之下,从而 增加使用的安全性。所述电暖器包括壳体、加热组件、相变化导热体、吸热体,其中
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室,在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室相通的多个进 气孔及多个出气孔,而所述加热组件及相变化导热体分别固定容设在 壳体的容置室内部,所述导热体的一端与加热组件相互贴附接触,且 其另一端则连接至吸热体,所述吸热体由多个吸热片构成,并且在任 意两个相邻的吸热片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等气流通道对应于出 气孔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在使用时并不燃 烧空气中的氧气,而可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利用热管及吸热 片相互配置而使热交换面积提升,并能增加冷空气在各吸热片间的通 道内加热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整体体积小、重 量轻,且热传导速率快及热效能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安全、体积 小、重量轻、热传导速率快、热效能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件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壳体10前壳ll 出气孔lll 旋钮112 提把113 后壳12 进气孔121螺柱122 提把123容置室13 加热组件20
力口热板21 电极板22 固定板24纵向孑L 211 隔热板23相变4t导热体30吸热体40 吸热片41气流通道42风扇50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件 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 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暖器,其主要包括壳体IO、加热 组件20、相变化导热体30及吸热体40。壳体10由前壳11及与前壳11对应连接的后壳12组成。在前壳 11与后壳12之间形成有容置室13 (如图4所示),在前壳11的前面 板上方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11,出气孔111的下方中间处设有旋钮112, 用以控制电暖器的出风量大小。在后壳12的面板上方开设有多个进气 孔121,在后壳12内部的进气孔121下方设有多个螺柱122。在前壳 11与后壳12的上方分别凸伸有相互对应的提把113、 123,以便进行 提起搬移。此外,所述提把也可单边设置于前壳11或后壳12 (图中 未示)的上方。加热组件20固定于壳体10的容置室13内部,且其包含加热板 21、贴接于加热板21 —侧的电核j反22、夹设于加热板21与后壳12 之间的隔热板23、以及将加热板21和隔热板23压掣固定在后壳12 内部的固定板24。加热板21上开设有多个纵向孔211,电极板22可 承接交流电源,而固定板24则利用螺丝等组件穿设螺固于后壳12的 螺柱122上。相变化导热体30也容设于壳体10的容置室13内部。导热体30
可为柱形热管或板形热管(或称均温板),在本实施例中为柱形热管(heat pipe ),其下端穿设连接于加热板21的纵向孔211内,并从下 端向上垂直延伸至前壳11的出气孔111和后壳12的进气孔121側边。吸热体40套接于导热体30上。吸热体40由多个吸热片41相互 堆栈组合而成,并且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吸热片41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42,气流通道42对应于出气孔111配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风扇50。风扇50固定连接于前壳11内 部,并对应于前壳11的出气孔111及吸热体40之间,藉由风扇50 的旋转及所产生的强制气流,以将各吸热片41所吸收的热能朝向电暖 器的外部吹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藉由前述各组成部件的组 装连接,使用时先将插头插接于插座(图中未示)上,再把旋钮112 旋启。此时电极板22将对加热板21进行加热,此热能将经导热体30 的汽、液相导热机制,快速导移至吸热体40的各吸热片41上。导热 体30内部的工作流体大都采用水等液体,因其汽化的温度可控制在 IO(TC以下,从而可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风扇50所产生的强制气流可 将各吸热片41的气流通道42之间的热能先流经风扇50后,再/人前壳 11的出气孔111中吹送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完全符合实用新 型专利申请的要求。
权利要求1. 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形成有容置室,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室相通的多个进气孔及多个出气孔;加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容置室内部;相变化导热体,容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室内部,所述导热体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组件相互贴接;以及吸热体,连接于所述导热体的另一端,所述吸热体由多个吸热片构成,并且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吸热片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对应于所述出气孔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前壳及 与所述前壳对应连接的后壳组成,在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有 所述容置室,在所述前壳上开设有所述出气孔,在所述后壳上开设有 所述进气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含 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纵向孔,所述导热体下端穿接于所述纵 向孔内,且所述导热体向上垂直延伸至所述前壳的出气孔与所述后壳 的进气孔侧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 含贴接于加热板一侧的电极板、夹设于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后壳之间的 隔热板、以及将所述加热板及所述隔热板压掣固定在所述后壳内部的 固定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化导热体 为柱形热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化导热体 为板形热管。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 扇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出气孔及吸热体之 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加热组件、相变化导热体及吸热体,在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室,且在其上开设有与容置室相通的多个进气孔及多个出气孔,而加热组件及相变化导热体分别固定容设于壳体的容置室内部,导热体的一端与加热组件相互贴附接触,另一端则连接于吸热体,吸热体由多个吸热片构成,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吸热片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对应于出气孔配置。如此,可使电暖器所送出的热气流能够被控制在特定温度之下,从而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F24H7/00GK201081408SQ20072015216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陈世雄 申请人:崨豹科技有限公司;陈世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