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17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于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日益加 强。而众所周知,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各种经济、政治、 科学研究活动中,资源和能源的问题成了首要问题。而由于部分资源可以通 过一些人为的过程加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能源的问题更为突出。太阳能是 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最洁净的,最有发展前途的 能源。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集热器是直接利用和吸收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与 太阳能电池相比较,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较高,远高于其它太阳能利用的方 式。但目前太阳能集热器由于受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局限,应用范围和 领域还比较窄。
现在广泛应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分为太阳能管式集热器(请参见"真空管太 阳能家用热水器及其东西向和南北向放置的比较",太阳能学报,吴家庆等,
vo19, p396-405(1988))和太阳能板式集热器两种。请参阅图l,为现有技术中 太阳能管式集热器300,包含一放置在地面上的座体30、 一装设在该座体30 一侧的储水桶32、以及连接所述座体30另一侧与所述储水桶32之间的真空吸 热管34。当该真空吸热管34接收到太阳能后,利用冷水比热水比重大的原理, 而产生冷水下流、热水上升现象,进而使所述真空吸热管34内的液体达到自 然对流循环加热,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然而,当太阳光照射到所述真空 吸热管34时,会因该真空吸热管34的圆管曲线排布,造成有效集热面积变小。 而且,所述真空吸热管34的内侧会生成水垢,所以需要定期清洁、保养,以 维持良好的热传导效率,不但费时而且费力。
太阳能板式集热器的出现克服了所述太阳能管式集热器300中出现的问 题。请参阅图2,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板式集热器500包含一上基板50、 一下 基板52、边框支架56和多个支撑物58。其中,所述上基板50为一透光基板, 由玻璃、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下基板52为一吸热板,由铜、铝合金(要求防锈铝)、不锈钢、锌等材料制成。所述上基板50和下基板52构成一空腔60, 该空腔60的两侧设有边框支架56。所述上基板50和下基板52之间i殳置有多个 支撑物58。
然而,为了防止所述下基板52在制备的过程中被氧化,该下基板52需要 在较高的真空绝热环境下进行制备,并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生产工艺复杂。 因此,使得下基板52的制备过程中的成本较高,从而相应地使得所述太阳能 板式集热器500的成本较高,不适于大面积普及推广应用。另外,所述太阳能 板式集热器500中下基板52本身也作为吸热层,故下基板52材料的选择受到限 制,必须是吸热材料,而釆用铜、铝合金等吸热材料制成的下基板52,由于 该下基板52的吸热表面积较小同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大,故,对太阳能的转 化效率较低。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该太阳能集热器中下基板材料 的选择不受限制,所得到的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发明内容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上基板、 一下基板、 一吸热层、 一边框支架和 多个支撑物。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相对设置。所述边框支架设置于所述 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所述上基板、下基板及边框支架共同构成一空腔。所 述吸热层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上表面。所述多个支撑物间隔 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分别与所述上基板和吸热层相接触。所述吸热层包 括一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沿一个固定方向或不同方向有序 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碳纳 米管具有良好的吸热性,同时,该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沿一固定方向或不同 方向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且该碳纳米管层的吸热表面积较大并对太阳光的 反射较小,故,采用碳纳米管层作吸热层,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的 能量转化效率,对太阳能吸收均匀。其二,由于采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作 为吸热层,故下基板材料的选择不受限制。


5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管式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板式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的太阳能集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的太阳能集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获得的碳纳米管沿一个固定方向排列的碳纳米
管层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获得的碳纳米管沿不同方向有序排列的碳纳米
管层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太阳能集热器。
请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100包括 一上基板IO、 一下基板12、 一吸热层14、 一边框支架16和多个支撑物18。 所述上基板IO和所述下基板12相对设置。所述边框支架16设置于所述上 基板IO和下基板12之间。所述上基板10、下基板12及边框支架16共同构 成一空腔20。所述吸热层14设置于所述下基板12位于所述空腔20内的上 表面121。所述多个支撑物18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空腔20内,并分别与所述 上基板IO和吸热层14相接触。所述吸热层14包括一-友纳米管层。
所述上基板IO为一透光基板,用于透过太阳光。该上基板10采用透明 材料制成,如玻璃、塑料、透明陶瓷、高分子透明材料等。所述上基板10 的厚度为100微米~5毫米,优选为3毫米。所述上基板10的形状不限,可 以是三角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可依据需求制成任意形状。
所述下基板12与上基板IO相对设置。该下基板12为一集热基板,用 于收集并传递太阳光的能量。该下基板12可采用玻璃制成,或者釆用导热 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锌、铝或者不锈钢等。所述下基板12的厚度为100 微米 5毫米,优选为3毫米。所述下基板12的形状不限,可以是三角形、 六边形、四边形等,可依据需求制成任意形状。
所述边框支架16可采用玻璃等材料制成。所述边框支架16的高度为 100微米 500微米,优选为150微米 250微米。
所述空腔20内为真空绝热环境,抑制空气的自然对流,》W而减少所述损失,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所述太 阳能集热器100的热效率。另外,所述空腔20内也可以不采取真空的环境, 可以在空腔20中填充一种能够透光且保温的间隔层(图未示),该间隔层填充 整个空腔,可以由透明的泡沫型材料如耐热塑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一些导热 效果较差的气体如氮气充当间隔层。
所述吸热层14为一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均匀分布, 且平行于该碳纳米管层的表面。所述的多个碳纳米管沿一个固定方向或不同 方向有序排列。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紧 密结合,形成一自支撑结构。该碳纳米管层通过碾压的方式获得,厚度可以 通过碾压的方式控制。
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可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或者多壁 碳纳米管。当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时,该单壁碳纳米管 的直径为0.5纳米 50纳米。当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为双壁碳纳米管时, 该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0纳米 50纳米。当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为 多壁碳纳米管时,该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纳米 50纳米。所述碳纳米 管层包括黑色的纳米材料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吸光特性和导热 率高的优异特性,且,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均匀分布,故该碳纳米管 层对于太阳光具有均匀的吸收特性。所述碳纳米管层是通过一施压装置挤压 碳纳米管阵列获得,制备的成本较低,故,采用该碳纳米管层制成的吸热层, 适于大面积普及推广应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中吸热层14对太阳光的 吸收效率随吸热层14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所述吸热层14的厚度越厚,对 于太阳光的吸收效率越高。优选地,所述吸热层14的厚度为3微米 2毫米。
所述多个支撑物18用于抵抗大气压力,加强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的 牢固性。所述支撑物18的高度和所述边框支架16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物 18是由吸热性较弱的材料制成,如玻璃。该支撑物18的形状不限,可以为 小珠状或者细丝状等。本实施例优选多个支撑物18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空腔 20内。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OO为一平板型结构。另外,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OO
还可制成其他的各种形状,比如柱面、球面等多种曲面形式。所述太阳能集
热器IOO可以广泛应用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从而实现为建筑物内部的供暖。
7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的上基板IO和下基板12可以方便地制成各种形状, 起到装饰的作用。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进一步包括一反射层22,该反射层22设置于所 述上基板IO位于空腔20内的下表面101,厚度为10纳米~1纟效米。 一个理 想的太阳能集热器IOO应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入射其表面的太阳能,而同时又 要尽可能地减少其自身的辐射热损,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将太阳能转化为 热能。即,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OO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光波段反射率低即吸收 比高,而在中、远红外光波段反射率高即发射率低。这就需要在所述太阳能 集热器100内设置一反射层22。该反射层22为一红外反射层,如氧化铟锡 薄膜或者一碳纳米管结构。该碳纳米管结构包括无序碳纳米管层、有序碳纳 米管层或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所述反射层22对于可见光及近红外光是 透明的,具有非常好的透过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并反射远红外光的特点,从 而可以减少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OO对太阳能能量的辐射损失,增大该太阳能 集热器IOO对太阳能的能量转化效率。所述反射层22和所述吸热层14可以 均为碳纳米管结构,但所述反射层22的厚度比所述吸热层14的厚度小,以 保证大部分可见光及近红外光透过该反射层22。
进一步,还可以将一循环液流层24设置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的下 基板12的下表面122,如将温度较低的水或者乙二醇等液体作为循环液。所 述太阳能集热器IOO可以直接把水加热作为热水使用,或者将热量带走作为 其它的应用,比如海水淡化、制冷、发电等。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OO在太阳光透过所述透光的上基板IO后照射到所 述吸热层14。由于该吸热层14包括黑色的纳米材料即碳纳米管,所述吸热 层14对于太阳光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光波段都具有比较好的吸收,转变为热 能,然后通过所述集热的下基板12将热能传给所述循环液流层24。由于吸 热层14中的碳纳米管具有稳定性好和导热率高的优异特性,可提高吸热层 14将热能传给所述循环液流层24的效率。另外,所述吸热层14吸收太阳能 后温度升高,而后吸热层14作为一热源也会向外辐射热量。所述反射层22 的设置可将这部分热辐射反射回所述空腔20内,可以减少所述太阳能集热 器100的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00的工作效率。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采用碾压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形成于一基底,优选地,该阵列为定向排 列的碳纳米管阵列。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阵列为单壁碳纳米管阵列、双壁碳纳 米管阵列及多壁碳纳米管阵列中的一种。该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采用化 学气相沉积法,其具体步骤包括(a)提供一平整基底,该基底可选用P型 或N型硅基底,或选用形成有氧化层的硅基底,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优选为采 用4英寸的硅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匀形成一催化剂层,该催化剂层材料 可选用铁(Fe)、钴(Co)、镍(Ni)或其任意组合的合金之一;(c)将上迷 形成有催化剂层的基底在700 。C ~900。C的空气中退火约30分钟~90分钟;(d) 将处理过的基底置于反应炉中,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加热到500。C 740。C,然 后通入碳源气体反应约5分钟 30分钟,生长得到碳纳米管阵列。该碳纳米 管阵列为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基底生长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纯碳纳米管阵 列。该碳纳米管阵列的高度大于IOO微米,其与上述基底面积基本相同,其 中部分碳纳米管相互缠绕。通过上述控制生长条件,该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 阵列中基本不含有杂质,如无定型碳或残留的催化剂金属颗粒等。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碳源气可选用乙炔、乙烯、曱烷等化学性质较活泼 的碳氢化合物,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优选的碳源气为乙炔;保护气体为氮气或 惰性气体,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优选的保护气体为氩气。
可以理解,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阵列不限于上述制备方 法,也可为石墨电极恒流电弧放电沉积法、激光蒸发沉积法等等。
步骤二提供一施压装置,挤压该碳纳米管阵列获得一碳纳米管层。
该施压装置施加一定的压力于上述碳纳米管阵列上。在施压的过程中, 碳纳米管阵列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与生长的基底分离,从而形成由多个碳纳米 管组成的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碳纳米管层,且所述的多个碳纳米管基本上与碳 纳米管层的表面平行。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施压装置为一压头,压头表面 光滑,压头的形状及挤压方向决定制备的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的排列方 式。具体地,当采用平面压头沿垂直于上述碳纳米管阵列生长的基底的方向 挤压或者采用滚轴状压头沿不同方向碾压时,可获得碳纳米管为沿不同方向 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层(请参阅图5);当采用滚轴状压头沿某一固定方向碾
9压时,可获得碳纳米管沿该一固定方向排列的碳纳米管层(请参阅图6)。
可以理解,当采用上述不同方式挤压上述的碳纳米管阵列时,碳纳米管 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倾倒,并与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连接 形成由多个碳纳米管组成的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碳纳米管层。所述的多个碳纳 米管与该碳纳米管层的表面基本平行并沿一固定方向或不同方向有序排列。 另外,在压力的作用下,碳纳米管阵列会与生长的基底分离,从而使得该碳 纳米管层容易与基底脱离。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上述碳纳米管阵列的倾倒程度(倾角)与 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倾角越大。制备的碳纳米管层的厚度取决于碳 纳米管阵列的高度以及压力大小。碳纳米管阵列的高度越大而施加的压力越 小,则制备的碳纳米管层的厚度越大;反之,碳纳米管阵列的高度越小而施 加的压力越大,则制备的碳納米管层的厚度越小。
另外,所述步骤二中制备的碳纳米管层还可进一步使用有机溶剂处理。 具体的,可通过试管将有机溶剂滴落在该碳纳米管层表面浸润整个碳纳米管 层。该有机溶剂为挥发性有机溶剂,如乙醇、曱醇、丙酮、二氯乙烷或氯仿,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乙醇。该碳纳米管层经有机溶剂浸润处理后, 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该碳纳米管层中平行的碳纳米管片 断会部分聚集成碳纳米管束,因此,该碳纳米管层表面体积比小,粘性降低, 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韧性,应用有机溶剂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层能方便地 应用于宏观领域。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该碳纳米管层的宽度与碳纳米管阵列所生长的基 底的尺寸有关,该碳纳米管层的长度不限,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得。本技术方 案实施例中采用4英寸的基底生长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
可以理解,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该>暖纳米管层可才艮据实际应用切割成预 定的形状和尺寸,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吸热 性,同时,该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沿一固定方向或不同方向有序排列的碳纳 米管,且该碳纳米管层的吸热表面积较大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小,故,采用 碳纳米管层作吸热层,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的能量转化效率,对太 阳能吸收均匀。其二,由于采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作为吸热层,故下基板材料的选择不受限制。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
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其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该下基板与所述上基板相对设置;一边框支架,该边框支架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并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共同构成一空腔;多个支撑物,该多个支撑物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分别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进一步包括一吸热层,该吸热层设置于下基板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上表面,该吸热层包括一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沿一个固定方向或不同方向有序排列。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 管均匀分布,且平行于该碳纳米管层的表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 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紧密结合,形成由多个碳纳米管组成的自支 撑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的厚度为3微 米~2毫米。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进一步 包括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下表面,厚度 为10纳米 1孩史米。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氧化铟锡薄 膜或者碳纳米管结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无 序碳纳米管层、有序碳纳米管层或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的材料为玻璃、 塑料、透明陶瓷或者高分子透明材料,该上基板的厚度为100微米 5毫米。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的材料为玻璃、锌、铝或者不锈钢,该下基板的厚度为100微米 5毫米。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支架的材料为玻 璃,高度为100微米 500微米。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的材料为玻璃, 形状为小珠状或者细丝状。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集热器进一步包 括一间隔层,该间隔层填充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空腔中,材料为塑料或者 氮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该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吸热层、一边框支架和多个支撑物。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相对设置。所述边框支架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所述上基板、下基板及边框支架共同构成一空腔。所述吸热层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上表面。所述多个支撑物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分别与所述上基板和吸热层相接触。所述吸热层包括一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沿一个固定方向或不同方向有序排列。
文档编号F24J2/46GK101561189SQ20081006675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8日
发明者亮 刘, 刘长洪, 姜开利, 鹏 柳, 范守善, 陈丕瑾 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