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转鼓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9641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转鼓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加热方式使物料从液体中分离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热风转鼓干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鼓干燥机(又称"烘缸干燥机")包括有转鼓、托轮、动力驱动装置、料液槽、刮料刀、上罩及底座等。在转鼓中多是安装有列管管束,转鼓干燥的热源是锅炉蒸汽或导热油等。因此,配置蒸汽锅炉或导热油炉等大型设备是使用现有转鼓千燥机所必备的。这不仅使用户的设备投资大,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大,而且锅炉、转鼓都属于压力容器,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严格,并且还存在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风转鼓干燥机,以减少设备投资,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风转鼓干燥机,包括有转鼓、托轮、动力驱动装置、料液槽、刮料刀、上罩及底座,所改进之处是在转鼓中装有一个端部封堵的内筒,转鼓的一端为接收热风的敞口端。使用本热风转鼓干燥机,需旁设一台燃煤热风炉,通过转鼓的敞口端向转鼓的腔体内吹入热风,同时,在转鼓的另一端可设置烟筒或引风机类的抽风设施,用以抽出余热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就是通过在转鼓内设置一个内筒,以占据转鼓内的大部分空间,并使转鼓与内筒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筒形空间,这样,进入转鼓内的加热介质就只能在这个狭窄的筒形空间中通过并加热转鼓壁。由于转鼓与内筒间的缝隙狭窄,有效加热量充分,而整体加热量明显减少,所以,利用热风就可使转鼓达到对物料进行有效干燥的加热温度,因而也就使得转鼓干燥机利用燃煤炉的热风进行干燥加热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一是使转鼓干燥设备由压力运行改为无压运行,使用安全可靠;二是只需配置燃煤热风炉而不要购置蒸汽锅炉或导热油炉等大型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三是使用燃煤热风炉进行干燥加热,具有节能、节煤、省水和用工少等特点,并且转鼓的温度及转速还可根据不同物料的使用要求而进行无级调节,因而适用广泛,并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新型热风转鼓干燥机的转鼓13由钢板巻制焊接而成,..总长度可在10米之内,为多段焊接后再焊接成一体,或各段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加长的转鼓,加长了热风路径,可以充分节能。转鼓制做好后,在其中间固定内筒3。内筒3要求是长圆柱体形,两端有锥形端部封堵。转鼓13两端为直径稍细一些的支撑筒部分,其下设托轮7,以支撑转鼓13使其能够旋转。转鼓13的左侧为接收热风的敞口端,需用耐火材料对内层进行处理,以减少热量损失。转鼓13的右侧端口遮盖有端盖,在端盖上接有出风口。在出风口上可连接引风机,以将抽出的余热风再利用;也可连接烟筒,将余热风向空中直接排放。本转鼓干燥机的动力驱动装置8、料液槽5、刮料刀6、上罩11及底座2等部分均与现有转鼓干燥机的对应部分相同,在上罩11的顶部设有若干烟筒12,用以排放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转鼓13的下部或上部设料液槽5,适当位置布设刮料刀6。在转鼓外壁上的布料可采取浸渍式、喷溅式、涂布式或滚压式等多种方式,转鼓机组可以是单鼓、双鼓或对鼓布置。在本热风转鼓干燥机的左端外侧可设置一个燃煤热风炉l,在燃煤热风炉上接有出风筒9,出风筒9的外端沿伸入到转鼓13的左侧敞口端内,并保留 一定的间隙。
为更好地实现转鼓的均匀加热,本实用新型在内筒3的筒壁上接有螺旋导风板4,从而在转鼓与内筒之间形成一个螺旋风道,以很好地导引转鼓中的热风,使转鼓的受热均匀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在转鼓13的敞口端的端口内制有导风叶片10。导风叶片以中心对称分布,燃煤热风炉1内的热风通过出风筒9直接进入转鼓干燥机,在导风叶片10的作用下,热风被均匀地吹入转鼓13内,从而完善物料的加热干燥过程,、提高干燥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热风转鼓干燥机,包括有转鼓(13)、托轮(7)、动力驱动装置(8)、料液槽(5)、刮料刀(6)、上罩(11)及底座(2),其特征在于在转鼓(13)中装有端部封堵的内筒(3),转鼓(13)的一端为接收热风的敞口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风转鼓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内筒(3)的筒 壁上接有螺旋导风板(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风转鼓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转鼓(13) 的敞口端的端口内制有导风叶片(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转鼓干燥机,它包括有转鼓、托轮、动力驱动装置、料液槽、刮料刀、上罩及底座等,所改进之处是在转鼓中装有一个端部封堵的内筒,转鼓的一端为接收热风的敞口端。使用本热风转鼓干燥机,旁设一台燃煤热风炉,通过燃煤热风炉上的出风口向转鼓的敞口端内吹入热风,余热风在转鼓的另一端通过抽风设施抽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节煤、省水和用工少等特点,并且转鼓的温度及转速还可根据不同物料的使用要求而进行无级调节,因而适用广泛,并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文档编号F26B11/06GK201269680SQ20082010588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韩吉生 申请人:韩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