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9698阅读:2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炉灶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式多功 能省柴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省柴灶大都由灶体、灶膛、灶门、炉条和烟囱构成, 在灶门的下面还开有进气口,这种省柴灶的火力较强,虽然比较省柴, 但这种柴灶大多是釆用砖混结构砌成,为固定式的,灶口固定,只能 使用口径较大的菜锅,不能移动,且功能单一。中国专利(专利申请
号为97229033. 8 )公开了 "一种可拆装式节柴灶",该灶由灶体、灶 膛和支撑灶体的灶架组成,灶体由壳体、置于壳体内上的灶胆和灶体 内下设的灰箱组成,灶膛包括外壳、围火圏、热水管和烟囱,灶体与 灶膛通过壳体与外壳的插套连成一体;其优点是不仅节柴效果好,而 且拆装方便,无需砖砌,使用方便,其次本节柴灶设计合理,结构新 颖,造形美观,经济实用,但同样也只能使用口径较大的菜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 供一种可移动的、能适应不同口径锅的、且带有热水功能的多功能省 柴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 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包括灶脚l、烟囱IO、灶堂简体9、炉条架7、 圆环形灶底板6、灶门19,灶脚1装置在圆环形灶底板6的下面,炉 条架7搁置在灶堂简体9内、圆环形灶底板6上;
A、 在灶堂筒体9搁置在圆环形灶底板6上,其外面还装有由水 箱内简11和水箱外简8构成、且上下由圆环形阁锅板12和圆环形灶 底板6封闭成的环形密闭水箱;
B、 由添柴通道底板18和添柴通道侧板17构成的添柴通道穿进 的环形密闭水箱,并进至灶堂简体9的进柴口 16处;c、烟囱io的下部从添柴通道对边穿过环形密闭水箱、并穿出水 箱内简11的内侧面;
D、 灶门19铰装在水箱外简8上,可封闭添柴通道的进口;
E、 在圆环形灶底板6的下面还装有集灰抽屉3。
环形密闭水箱的内腔,在装置烟囱10处的空间要大于装置添柴通 道处的空间。
灶堂筒体9上端面靠近烟囱IO之处要高于烟囱IO在水箱内简11 的进口,且要高于其靠近添柴通道之处。
在圆环形阁锅板12的内圏还搁置有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 在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的内圈还搁置有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采用金属板材制作,不用任 何砖和混凝土,因而重量较轻,方便移动。同时,在灶堂筒体外侧装 有密封的环形密闭水箱,可利用余热来加热箱内冷水,且在作为灶口 的圆环形阁锅板12的内圏加装有两个辅助阁锅板,以便适应不同口径 的锅,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A—A轴的俯剖视图。
图中l是灶脚,2是集灰抽屉拉手,3是集灰抽屉,4是挡板,5 是抽屉槽架,6是圆环形灶底板,7是炉条架,8是水箱外简,9是灶 堂简体,IO是烟囱,ll是水箱内简,12是圆环形阁锅板,13是辅助 圆环形阁锅板,14是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5是灶口盖,16是进柴 口, 17是添柴通道侧板,18是添柴通道底板,19是灶门,20是灶门 拉手,21是进水口, 22是出水口, 23是灶门扣,24是排污口, 25是 灶门扣绊,26是灶门扣铰销,27是灶门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由灶脚l、烟囱10、灶堂筒体9、炉条架7、圆环形灶底 板6、灶门19、水箱内简ll、水箱外简8、圆环形阁锅板12、添柴通道底板18、添柴通道侧板17、集灰抽屉3和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以 及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H构成。
水箱内简11套装水箱外简8内,其上下由圆环形阁锅板12和圆 环形处底板6封闭,构成密封的环形密闭水箱。烟囱IO垂直向上,其 下部横折,穿进环形密闭水箱、并穿出水箱内简11的内侧面;在烟囱 IO对边的环形密闭水箱的中上部,开有矩形孔,用于穿装由添柴通道 底板18和添柴通道侧板17构成的添柴通道,添柴通道将环形密闭水 箱的矩形孔封闭,添柴通道底板18在环形密闭水箱的水箱外筒8向外 穿出后延伸一段、在水箱内筒ll穿出后向内延伸一段,形成添柴平台。 圃环形灶底板6的中间开有孔,用于卸灰和进风。在环形密闭水箱的 内腔中,装置烟囱IO处的空间要大于装置添柴通道处的空间,也即水 箱内简11向装置添柴通道的一侧偏移。水箱外简8的外壁上部两侧, 还装有拉手(附图中未画出),方便移动时用手抬。
灶堂简体9为圆简体,上端面带有坡形,其较低一侧的中上部壁 上开有矩形的进柴口 16。灶堂简体9阁置在水箱内筒11以内的圆环 形灶底板6上,并让其进柴口 16对准添柴通道底;此时,上端面较高 的一侧应位于装置烟囱10处,较低的一侧应位于添柴通道处,且上端 面较高的部分要高于烟囱IO的进口;受添柴通道底板18的限制,灶 堂简体9相对于水箱内简11而言,已向装置烟囱10的一側偏移。炉 条架7搁置在灶堂简体9内的圆环形灶底板6上。三个(也可为四个 或多个)灶脚1均匀装置在圆环形灶底板6的下面边缘(若将灶脚1 的底部换成能够自锁的轮子,则更加方便移动)。在圆环形灶底板6 的下面还装有挡板4和抽屉槽架5,集灰抽屉3插装在抽屉槽架5上, 由挡板4限位。
灶门19由灶门铰链27铰装在水箱外筒8的外壁上,灶门19装有 灶门拉手20的另一端由灶门扣铰销26铰装有灶门扣23,灶门扣23 可卡进装置在水箱外简8的外壁上灶门扣绊25中,从而可使灶门19 封闭添柴通道的进口。
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搁置在圆环形阁锅板12的内圈上,而内辅 助圆环形阁锅板14又搁置在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的内圈上,灶口盖15则搁置在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的内團上。
进水口 21和出水口 22分别装置在环形密闭水箱的下部和上部, 排污口 24则装置在环形密闭水箱的底部,用于排卸环形密闭水箱沉积 的水裙及污物。
使用前,将进水口与水源水管连接,出水口和排污口分别装置阀 门。使用时,将环形密闭水箱注入水,拿开灶口盖15、内辅助圆环形 阁锅板14和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 (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和辅助圆 环形阁锅板13的使用,视所用的锅的口径而定,当使用口径较大的菜
锅时,需要将两者都拿走;当使用高压锅等口径较小的锅时,则只需 要拿走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当使用口径更较小的锅时,则只需要 拿走灶口盖15就行了),将锅置于圆环形阁锅板12的内圏上,握住灶 门拉手20,转动灶门扣23,让其脱离灶门扣绊25,此时可打开灶门 19,将燃烧用的木柴加入到灶堂筒体9内的炉条架7的炉桥条上(此 时,炉条架7的炉桥条略低于添柴通道底板18,若要添加较多的木柴, 以便燃烧较长的时间,可将炉条架7拿出,倒置后再放入,这时,炉 条架7的炉桥条会大大低于添柴通道底板18,就可添加较多的木柴), 并拉住集灰抽屉拉手2向外拉,将集灰抽屉3拉出一定位置,让风从 圆环形灶底板6中间的孔中进入,点火,让木柴燃烧起来后,关上灶 门19,就可煮饭、煮菜了。木柴燃烧时,其火焰直冲锅底,所产生的 烟则会从灶堂筒体9上端面溢出进入灶堂筒体9与水箱内简11之间的 空间而被烟囱IO抽出,由于灶堂筒体9的上端面温度较高,大部分可 烧物会在此被烧尽,因而,从烟囱10抽出的烟较少。溢出的烟气加上 温度较高的灶堂简体9的辐射,环形密闭水箱中的水会被加热,因此, 当饭菜做好时,环形密闭水箱中的水也被加热了,可以用来洗涮炊具 和餐具等。洗涮完成后,仍然将开灶口盖15、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 和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复位,可以保持灶面整洁。木柴燃烧完后,其 产生的柴灰,直接落入下面的集灰抽屉3里被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既适合农村家庭使用,也适 合小城镇家庭使用;既可燃烧木柴,也可燃秸杆、稻草和树叶等可燃 物。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包括灶脚(1)、烟囱(10)、灶堂筒体(9)、炉条架(7)、圆环形灶底板(6)、灶门(19),灶脚(1)装置在圆环形灶底板(6)的下面,炉条架(7)搁置在灶堂筒体(9)内、圆环形灶底板(6)上;其特征在于A、在灶堂筒体(9)搁置在圆环形灶底板(6)上,其外面还装有由水箱内筒(11)和水箱外筒(8)构成、且上下由圆环形阁锅板(12)和圆环形灶底板(6)封闭成的环形密闭水箱;B、由添柴通道底板(18)和添柴通道侧板(17)构成的添柴通道穿进的环形密闭水箱,并进至灶堂筒体(9)的进柴口(16)处;C、烟囱(10)的下部从添柴通道对边穿过环形密闭水箱、并穿出水箱内筒(11)的内侧面;D、灶门(19)铰装在水箱外筒(8)上,可封闭添柴通道的进口;E、在圆环形灶底板(6)的下面还装有集灰抽屉(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其特征在于 环形密闭水箱的内腔,在装置烟囱(10)处的空间要大于装置添柴通 道处的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其特征在 于灶堂简体(9)上端面靠近烟囱(IO)之处要高于烟囱(10)在水 箱内简(11)的进口,且要高于其靠近添柴通道之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其特征在于 在圆环形阁锅板(12)的内圏还搁置有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其特征在于 在辅助圆环形阁锅板U3)的内圏还搁置有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式多功能省柴灶,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炉灶领域,由灶脚1、烟囱10、灶膛筒体9、炉条架7、圆环形灶底板6、灶门19、水箱内筒11、水箱外筒8、圆环形阁锅板12、添柴通道底板18、添柴通道侧板17、集灰抽屉3和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3以及内辅助圆环形阁锅板14构成;具有可移动,能适应不同口径锅,且带有热水功能等特点,既适合农村家庭使用,也适合小城镇家庭使用;既可燃烧木柴,也可燃秸杆、稻草和树叶等可燃物。
文档编号F24B1/00GK201327071SQ20082021105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1日
发明者陈振华 申请人:陈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