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587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材料燃烧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 炉上的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
背景技术
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今,能源资源稀缺,液化 气、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价格不断飙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农村, 更是如此。为此,人们设计了沼气池来解决农村用能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沼气池的诞 生确实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沼气池需要大量的人畜粪便、植物等作为发酵 原料,发酵完毕后清理困难且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并且在有的地方冬季还无法使用,因此, 沼气池的推广也遇到了瓶颈。生物质气化炉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沼气池所面临的上述技术问题。生物质气化 炉通过燃烧生物质原料,例如秸秆、锯末等,产生烟气燃烧,无污染、环保、用料少,燃烧后清 理容易,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由于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生物质气化炉得以被普遍推广和广 泛应用。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炉体通常分为上、中、下三段结构,下段是供氧燃烧区,中 段是转化产气区,上段是储料区。燃烧用材料堆满整个炉体,中段的燃料密度较大,这样当 供氧燃烧区的燃料燃烧时,密度较大的中段转化产气区才能产气。炉体的炉桥下方开有进 风口,鼓风机通过进风口向内鼓风供氧。炉体上端开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采气管连接灶 具,鼓风机同时还连通采气管,采气管内的燃气与鼓风机提供的空气共同输入至灶具燃烧。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1275752A,申请
公开日为2008年10月1日的中国发明专 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就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燃料筒由筒体和筒盖组成,筒体通过带通 气孔的隔板分筒体为上部的碳化制气室和下部的空气室,空气室的筒壁上设进风口,鼓风 机安装在进风口上,碳化制气室的上部筒壁上设供气口,筒体的顶部通过水封槽安装筒盖, 供气口上的供气管连通燃气过滤罐,燃气过滤罐通过软管连通灶具。该发明是对农业资源 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变废为宝,物质能源将成为21世纪农村家用燃气的主流,提高农业 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但上述现有技术这样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因为出气口设在炉体上端,鼓风机供氧无法从底部燃烧区穿透而穿过中 段的转换产气区(因中段燃料密度大),从而不能与上端出气口形成空气循环对流的效果, 这样底部燃烧区进氧不充分,底火自然就不旺,不仅产气少而慢,而且根本无法助燃大柴硬 柴,只能燃烧细碎的如秸秆和其他农作物碎壳、树叶等细柴。这样的结构形式有如下缺点 不能燃烧大柴硬柴使用户备料难度增大,炉体燃烧时间短,工作效率低,产气量小,焦油污 染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在可燃气体的运输和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焦油和蒸馏水,而现有结构的气化炉,焦油污染严重,并随着焦油和蒸馏水的不断增多,严重时会堵塞管道,从而影响可燃气体的输送,导致气化炉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炉上的焦油和蒸 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焦油污染小,并且利用焦油和蒸馏水,能进一步 的充分燃烧大柴硬柴、使备料容易,炉体燃烧时间长,工作效率高,产气量大,并且当炉体中 段悬空燃烧时不会出现断气熄火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包括炉体,炉体分为下段的 供氧燃烧区、中段的转化产气区和上段的储料区三段结构,炉体的炉桥下方开有进风口,供 风装置通过进风管与进风口相通,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上段和下段各开有一个出气口,上 段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采气管,下段的出气口连通有回流斜管,所述第一采气管和回流斜 管均与灶具的供气总管连通,供风装置经供氧管与灶头的供气总管连通;所述回流斜管与 水平方向10至70度的夹角,且出气口沿供气总管方向所述回流斜管由低到高设置。所述供气总管经供气斜管连通供气支管,供气支管一端连接灶头,另一端经回流 竖管连接所述回流斜管,所述供气斜管与水平方向10至30度的夹角,且供气斜管与供气总 管连接处沿供气斜管与供气支管连接处的方向所述供气斜管由高到低设置。所述回流斜管和第一采气管通过三通管道与供气总管连通,回流竖管经所述三通 管道连接所述回流斜管。所述炉体的中段开有出气口,中段的出气口连接第二采气管,第二采气管直接或 经所述三通管道与供气总管连通。所述进风管、供氧管和回流竖管上均设有通断阀门。所述的供风装置为鼓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体下段连接回流斜管,采气管和回流斜管与供气总管 连通,供风装置经供氧管与灶头的供气总管连通;回流斜管与水平方向10至70度的夹角, 且出气口沿供气总管方向所述回流斜管由低到高设置,供风装置经供氧管与供气总管连 通。这样的结构形式,使用时,燃气在运输和燃烧过程中分离出的焦油和蒸馏水就能通过倾 斜的回流管流回至炉体燃烧区内燃烧,起到很大的助燃作用,就能进一步的充分燃烧大柴 硬柴、使备料容易,炉体燃烧时间长,工作效率高,产气量大,能同时支持2个或2个以上的 灶头燃烧,焦油回流至炉体内再次燃烧变气体,不仅免清理,还更环保更节能。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供气总管经供气斜管连通供气支管,供气支管一端连接灶 头,另一端经回流竖管连接所述回流斜管,所述供气斜管与水平方向10至30度的夹角,且 供气斜管与供气总管连接处沿供气斜管与供气支管连接处的方向所述供气斜管由高到低 设置。这样的结构形式,便于使供气总管内的焦油沿着供气斜管顺流入供气支管,又由于 供气支管直接通过回流竖管连接回流斜管,这样就能进一步地使供气管道内的焦油和蒸馏 水,以及灶头的燃气燃烧后的蒸馏水通过供气支管、回流竖管流回回流斜管,然后流入炉体 燃烧区内燃烧,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管道不会被堵塞,焦油和蒸馏水无残留。[0021]3、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炉体的中段开有出气口,中段的出气口连接第二采气管, 第二采气管直接或经所述三通管道与供气总管连通。这样的结构形式,一方面,当由供风 装置进的风无法吹透装有较大密度燃料的中段产气区时,燃气也就不能由上段的第一采气 管排出,这时,燃气就会自然地从下段的回流管和中段的第二采气管输入至整个管道系统, 而供风装置的供氧管也与管道系统连通,就这样形成了空气(氧气)对流,也就是说,空气 在炉体与灶头管道之间形成了循环供氧,鼓风机加速循环供氧,这样底部燃烧区供氧更足, 氧气足了,底火就旺了,自然就能轻易地燃烧体积较大的大柴和硬柴,使用户的备料更加轻 松,燃烧的时间也就自然比现有的炉子长,工作效率高,产气量大。另一方面,当燃烧区的 燃料燃尽时,即使出现悬空燃烧的情况,阻断气体上升,无法从上段的出气口排出,那么气 体就会顺着中段的出气口和下段的出气口排出,进入管道系统后进行正常的循环供氧,不 仅灶头不熄火,而且燃烧更好,若燃料硬壮的话可继续燃烧八小时以上,不管哪段的燃料燃 烧,都能保证有气从出气口输出供灶头燃烧。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炉体,2、供氧燃烧区,3、转化产气区,4、储料区,5、进风管,6、供风装置,7、第一 采气管,8、第二采气管,9、回流斜管,10、供气总管,11、供氧管,12、疏通口,13、三通管道, 14、通断阀门,15、出灰口,16、水密封槽,17、供气斜管,18、供气支管,19、回流竖管,20、燃气 开关,实心小箭头表示燃气运输方向,实心大箭头表示鼓风机供风方向,空心箭头表示焦油 和蒸馏水回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包括炉体 1,炉体1分为下段的供氧燃烧区2、中段的转化产气区3和上段的储料区4三段结构,炉体 1的炉桥下方开有进风口,供风装置6通过进风管5与进风口相通,在炉体1的上段和下段 各开有一个出气口,上段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采气管7,下段的出气口连通有回流斜管9, 所述第一采气管7和回流斜管9均与灶具的供气总管10连通,供风装置6经供氧管11与 灶头的供气总管10连通;所述回流斜管9与水平方向10至70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0-45 度,且出气口沿供气总管10方向所述回流斜管9由低到高设置。实施例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供气总管10经供气斜管17连通供气支管18,供气支管18 —端连接灶头,另一端经回 流竖管19连接所述回流斜管9,所述供气斜管17与水平方向10至30度的夹角,最佳角度 为10至20度。且供气斜管17与供气总管10连接处沿供气斜管17与供气支管18连接处的方向所述供气斜管17由高到低设置。所述回流斜管9和第一采气管7通过三通管道13与供气总管10连通,回流竖管19经所述三通管道13连接所述回流斜管9。所述炉体1的 中段开有出气口,中段的出气口连接第二采气管8,第二采气管8直接或经所述三通管道13 与供气总管10连通。所述进风管5、供氧管11和回流竖管19上均设有通断阀门14。所述 的供风装置6为鼓风机。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还可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例如,增加采气管的个数,增加供气支管18的个数,增加 灶头的个数,改变供风装置6的结构,用其他风机代替鼓风机或在管道上设置多个可拆卸 的接口等,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分为下段的供氧燃烧区(2)、中段的转化产气区(3)和上段的储料区(4)三段结构,炉体(1)的炉桥下方开有进风口,供风装置(6)通过进风管(5)与进风口相通,其特征在于在炉体(1)的上段和下段各开有一个出气口,上段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采气管(7),下段的出气口连通有回流斜管(9),所述第一采气管(7)和回流斜管(9)均与灶具的供气总管(10)连通,供风装置(6)经供氧管(11)与灶头的供气总管(10)连通;所述回流斜管(9)与水平方向10至70度的夹角,且出气口沿供气总管(10)方向所述回流斜管(9)由低到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供气总管(10)经供气斜管(17)连通供气支管(18),供气支管(18) —端连接灶头, 另一端经回流竖管(19)连接所述回流斜管(9),所述供气斜管(17)与水平方向10至30度 的夹角,且供气斜管(17)与供气总管(10)连接处沿供气斜管(17)与供气支管(18)连接 处的方向所述供气斜管(17)由高到低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回流斜管(9)和第一采气管(7)通过三通管道(13)与供气总管(10)连通,回流 竖管(19)经所述三通管道(13)连接所述回流斜管(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炉体(1)的中段开有出气口,中段的出气口连接第二采气管(8),第二采气管(8) 直接或经所述三通管道(13)与供气总管(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进风管(5)、供氧管(11)和回流竖管(19)上均设有通断阀门(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供风装置(6)为鼓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和蒸馏水回流再次燃烧结构,涉及生物材料燃烧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体,在炉体的上段和下段各开有一个出气口,上段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采气管,下段的出气口连通有回流斜管,所述第一采气管和回流斜管均与灶具的供气总管连通,供风装置经供氧管与灶头的供气总管连通;所述回流斜管与水平方向10至70度的夹角,且出气口沿供气总管方向所述回流斜管由低到高设置,供风装置经供氧管与供气总管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焦油污染小,并且利用焦油和蒸馏水,能进一步的充分燃烧大柴硬柴、使备料容易,炉体燃烧时间长,工作效率高,产气量大,并且当炉体中段悬空燃烧时不会出现断气熄火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F24C3/00GK201569012SQ20092024331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贺立琼, 陈一萱 申请人:成都市同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