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966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将室内的空气由螺旋桨风扇吸入、将进 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那样,作为对建筑整个区域等大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 机,有人提出了在室内机的吹出侧连接通道并经通道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离开室内机 的位置送风的室内机。在此情况下,因为由通道而产生的通风阻力大,所以采用了压力上升 大的所谓的多叶片风扇。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有人提出了在室内机内收容螺旋桨风扇,将螺旋桨风 扇的吸入侧朝向室内机的背面侧配置,从形成于室内机的背面的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 使其通过设于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由螺旋桨风扇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室内机的前面 向室内吹出。另外,根据该文献,将室内机的背面底部侧固定于墙壁上而使室内机前倾,在 室内机背面的吸入口和墙壁之间形成通风路,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9397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639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螺旋桨风扇因为容易以少的输入(能量)实现大风量,所以如果适用于室内 空间宽阔的大厅等的室内机,则在能够以少的能量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离开室内机的 位置送风这一点上良好。但是,在螺旋桨风扇的压力上升小、通风路的通风阻力大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采用 螺旋桨风扇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2的室内机的那样,如果在室内机的吸入口和墙壁之 间形成吸入通风路,则因吸入的通风路而产生的通风阻力增大,存在不能由螺旋桨风扇得 到所希望的风量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螺旋桨风扇,降低通风阻力,适合 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具备收容于框体内 并朝向水平方向配置旋转轴的至少一个螺旋桨风扇、对该螺旋桨风扇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 机、设置在配置了所述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两侧面上的热交换器、形成于所述框体的两侧 壁的吸入口、形成于与所述螺旋桨风扇的吹出侧相向的所述框体的壁上的吹出口。据此,因为在配置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两侧面配置热交换器,增大了热交换器的 面积,所以,可减小因热交换器而产生的通风阻力。其结果,由于对室内机适用螺旋桨风扇 能够增加风量,所以可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到离开室内机的位置,能够提供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另外,由于即使在以将室内机的背面侧推压在墙壁上的风扇配置 室内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宽阔地确保吸入口周围的空间,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因吸入而产 生的通风阻力。另外,最好是,增大热交换器的面积,使因热交换器而产生的通风阻力进一步减 小。例如,不仅在配置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两侧面,而且还在背面配置热交换器,在框体背 面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通风路,可将从框体上面的背面侧(及/或两面侧)吸入的空气经 背面的通风路导向热交换器。另外,在配置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底面侧配置热交换器,在框 体底面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通风路,可将从框体正面的底面侧(及/或两面侧)吸入的空 气导向底面的热交换器。据此,因为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能够紧密地配置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等,能够确保 所希望的热交换量,所以,能够降低热交换器自身的通风阻力,能够提供使向室内吹出的风 量进一步增加的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另外,当在配置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上面侧配置热交换器时,制冷运转时吸入的 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在热交换器结露并滴落到螺旋桨风扇及电动机上,电动机可能产生故障 等。因此,通过在除了配置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上面以外的两侧面、背面、底面配置热交换 器,可避免结露的水滴落。另外,通过螺旋桨风扇被配置于框体的上段和下段,并配置了与螺旋桨风扇的旋 转轴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大小以上的将螺旋桨风扇之间的区域隔开的电气箱,能够由电气箱 遮断在螺旋桨风扇之间产生的气流的紊乱,能够降低因螺旋桨风扇的能量损耗和气流的紊 乱而产生的噪音。另外,在形成为圆形的吹出口的内周侧设置多个与螺旋桨风扇呈同心圆地形成的 叶片,通过以离开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的方式使叶片具有角度,能够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 气以向大空间内扩散的方式送风,能够容易地使大空间内的温度均勻。另外,通过将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的朝向形成为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调 整,能够与成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大空间的状况相应地改变风向。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适用螺旋桨风扇,降低通风阻力,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 内机。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风向导向件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室内机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1 室内机107a、107b、107c、107d 热交换器108a、108b 螺旋桨风扇109 电动机110a、110b 吹出口llla、lllb、lllc、llld 吸入口112:电气箱301:风向导向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表示图1的侧视图。如图 所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是所谓的落地式的室内机101,能够被设置于成为空气调节的 对象的大空间例如体育馆、音乐厅、超市等的地板上。室内机101由顶板102、底板103、正 面板104、背面板105及一对侧板106以成为大致长方体的方式形成了框体。在一对侧板 106上分别形成了矩形的吸入口 llla、lllb。在正面板104的底部侧形成了矩形的吸入口 111c。在正面板104的中段安装了室内机101的操作面板120。在室内机101内收容了朝向水平方向配置旋转轴的螺旋桨风扇108a、108b。螺旋 桨风扇108a配置于室内机101的上段侧,螺旋桨风扇108b配置于室内机101的下段侧。 螺旋桨风扇108a、108b例如由树脂一体成型,以背面板105侧成为吸入侧、正面板104侧成 为吹出侧的方式安装。在与各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吹出侧相向的正面板104上形成了 圆形的吹出口 110a、110b。在各吹出口 110a、110b上具备风向导向件113。在各螺旋桨风 扇108a、108b的吸入侧具备对螺旋桨风扇108a、108b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09。电动机 109例如是DC电动机,能够控制转速。在螺旋桨风扇108a、108b之间配置了与螺旋桨风扇 108a、108b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大小以上的电气箱112,由电气箱112将螺旋桨风扇 108a、108b之间的区域分开。在电气箱112内例如收容了控制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转 速的未图示的控制组件的印刷基板等。在配置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空间的两侧面配置了热交换器107a、107b,而在 底面侧配置了热交换器107c。热交换器107a、107b以沿吸入口 111a、111b的方式配置。热 交换器107c以热交换器107c和底板103之间的间隙成为通风路的方式配置,并被配置在 比吸入口 111高的位置。热交换器107a、107b、107c例如是将一张板弯曲而形成的,并以上 侧成为开口的方式在铅垂方向呈U字形地配置。在热交换器107a、107b、107c的传热管上 连接了从未图示的室外机导入制冷剂的配管和向室外机排出制冷剂的配管。另外,将热交 换器107a、107b、107c和室外机连接的配管可以根据室内机101的配置场所等适宜选择。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使室内机101工作,则电 动机109驱动。伴随电动机109的驱动,螺旋桨风扇108a、108b旋转,将室内的空气从吸入 口 111a、111b、111c吸入到室内机101内。从形成于一对侧板106的吸入口 11 la、11 lb吸 入的空气主要通过两侧面的热交换器107a、107b。另外,吸入口 111a、111b的一部分有时经
5热交换器107c和底板103之间的通风路通过热交换器107c。从吸入口 111c吸入的室内的 空气经热交换器107c和底板103之间的通风路通过热交换器107c。被吸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107a、107b、107c的过程中,通过与流经热交换器 107a、107b、107c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制冷或制暖。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被吸入螺旋桨 风扇108a、108b内。此被吸入的空气经形成在与螺旋桨风扇108a、108b相向的位置的吹出 口 110a、107b和风向导向件113向大空间内吹出。因为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风向主要 是旋转轴方向,所以从室内机101吹出的空气沿旋转轴方向在大空间内直线性地移动,因 此,能够将进行制冷或制暖的空气送到从室内机101离开的位置。据此,因为在配置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空间的两侧面配置热交换器107a、 107b,增大吸入的空气通过的热交换器107a、107b的面积,所以能够减小因热交换器而产 生的通风阻力(室内机内的静压)。其结果,由于对室内机101适用压力上升小的螺旋桨 风扇108a、108b,能够增加风量,所以能够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到离开室内机101的位 置,能够提供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另外,由于即使在以将室内机101的背 面侧推压在墙壁上的方式配置室内机101的情况下,也能够宽阔地确保吸入口 111a、111b、 111c周围的空间,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因吸入而产生的通风阻力。另外,由于在配置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空间的底面侧配置热交换器107c,增 大了热交换器面积,所以不用紧密地配置热交换器107a、107b、107c的传热管等就能够得 到所希望的热交换量,因为热交换器107a、107b、107c自身的通风阻力也降低,所以能够进 一步增加向室内吹出的风量,且能够抑制因风量增加而产生的必要能量的上升。例如,如 果仅提升电动机的转速以使风量增加,则通风阻力增大,与风量比的三次方成比例,必要能 量增加。但是,本实施方式,因为使热交换器面积增加,降低了热交换器自身的通风阻力, 所以能够抑制伴随风量增加的必要能量的上升。其结果,能够提高COP (能量消耗效率)及 APF (常年能量消耗效率)。另外,与成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空间的大小等相应地,能够省略 底面侧的热交换器107c。另外,因为增大了热交换器面积,所以例如即使在以将多个热交换器重叠的方式 配置多列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热交换器的列数(例如2列以下)。另外,螺旋桨风扇108a、108b,最好由树脂一体成型。据此,与铆接板金并组装成型 的多叶片风扇相比,能够使风扇廉价。另外,因为在上段的螺旋桨风扇108a和下段的螺旋桨风扇108b之间配置电气箱 112,由电气箱112将螺旋桨风扇108a、108b隔开,所以,能够由电气箱112遮断在螺旋桨风 扇108a、108b之间产生的气流的紊乱,能够降低因螺旋桨风扇的能量损耗和气流的紊乱而
产生的噪音。另外,通过在室内机101的宽度方向增大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风扇直径,能够 以少的转速得到大风量,能够降低因电动机109等而产生的噪音。例如,在使用两个直径 小550左右的螺旋桨风扇并将每一个螺旋桨风扇的转速控制在600r/min的情况下,因为由 螺旋桨风扇而产生的送风量的合计能够增大风量达90m7min,此时的噪音值能够小至47dB 左右,所以,能够提供适合于要求噪音比较低的大厅等的空调机。另外,噪音值的测定位置 是从室内机101的正面离开lm的场所的高度1. 5m的位置(平均的人的脸的位置)。另外,在室内机101中配置了两个螺旋桨风扇108a、108b,但可以与对室内机101
6要求的冷暖能力等相应地适宜增减螺旋桨风扇的设置数量,例如也可以使螺旋桨风扇为2 段2列、3段3列等,也可以使螺旋桨风扇为一个。另外,在增加了螺旋桨风扇的情况下,在 没有电气箱112的位置的螺旋桨风扇之间配置隔板等,能够防止螺旋桨风扇之间的气流的 紊乱。另外,因为不用使用通道就能够将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离开室内机101的位置 送风,所以没有因通道而产生的压力损失,能够降低用于送风的能量。另外,因为不使用通 道,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室内机101的设置工事。即,如果使用通道,则需要将通道铺设于天 棚并将冷气出来的通道吹出口配置于天棚上的工事,所以,虽然只要是在建设建筑物时就 能够容易进行通道设置工事,但在更新(室内机的更换)时有时不能采用。特别是,如超市 的那样在适用于整年不休息的场所的情况下,因为不能长地取得设置工事的时间,所以,通 过能够缩短工事时间,能够容易地更换室内机。另外,因为能够减少天棚等的高处的作业, 所以能够更容易地更换室内机。另外,实施方式1以落地式的室内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1不限于此。例 如可以将支承板从设置对象的大空间的墙壁等在水平方向延伸,将室内机101载置在支承 板之上而固定。例如如果在大空间的上方设置室内机101而使室内机101进行制冷运转,则 因为从室内机101吹出的冷气逐渐下降,所以能够容易地对人多的下方的空间进行制冷。(实施方式2)图3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正面图,图4表示图3的俯视图。实施 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不在底面侧设置热交换器107c,而在配置螺旋桨风扇 108a、108b的空间的背面侧配置了热交换器107。另外,不同点还在于不在正面板104的底 部设置吸入口,而在顶板102的背面侧形成了矩形的吸入口 llld。而且,不同点还在于在 热交换器107d和背面板105之间形成了间隙,且将该间隙作为从吸入口 llld到热交换器 107d的通风路。其它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另 外,图4省略顶板102的记载以容易理解图示。热交换器107a、107b、107c,以室内机101的正面侧开口的方式将水平方向的截面 呈U字形地配置。主要从吸入口 llld吸入的空气经热交换器107d和背面板105之间的通 风路被导向热交换器107d。另外,从吸入口 llla、lllb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也经通风路被 吸入热交换器107d。因为由此也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不用紧密地配置热交换器107a、107b、107c的 传热管就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热交换量,所以,能够将螺旋桨风扇108a、108b适用于室内机 101而增加风量,能够提供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另外,配置螺旋桨风扇 108a、108b的空间因为背面侧一方比底面侧容易大地确保空间,所以通过在背面侧配置热 交换器107d,能够进一步增大热交换器的面积。另外,因为从室内机101的顶板102吸入室 内的空气,所以能够以与墙壁等相接的方式配置室内机101的背面侧,能够减小用于设置 室内机101的空间。另外,在将电气箱112配置在螺旋桨风扇108a、108b之间的情况下,通过做成不遮 断热交换器107d和背面板105之间的通风路的大小,也能够将从吸入口 llld吸入的室内 的空气送向下段侧的螺旋桨风扇108b。(实施方式3)
图5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正面图,图6表示图5的俯视图。实施方 式3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除了配置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空间的两侧面及底面 以外,还在背面上设置了热交换器107。而且,不同点还在于在顶板102的背面侧形成了矩 形的吸入口 llld。而且,不同点还在于在热交换器107d和背面板105之间形成了间隙,且 将该间隙作为从吸入口 llld到热交换器107d的通风路。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所以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图6省略顶板102的记载以容易理解图示。据此,因为在配置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空间的两侧面、底面、背面配置了热交 换器107a、107b、107c、107d,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增加热交换器面积。其结果,能够提供吹出 风量也能够进一步增加、适合于更大的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另外,因为在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上面侧未配置热交换器,所以能够避免在 制冷运转时吸入的室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在热交换器中结露而下落到螺旋桨风扇108a、108b 和电动机109上,能够防止因结露水而产生的电动机109等的故障。一般地,室内机因为没 有设想如室外机的那样配置在暴露于雨中的环境下,所以对电动机109等不进行防水加工 的情况多,如果水侵入电动机等则有可能产生故障。因此,通过在除了上面侧以外的两面 侧、底面、背面配置热交换器,能够使室内机101稳定地运转。(实施方式4)图7表示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侧视图,图8表示图7的风向导向件的平 面图。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代替风向导向件113,在吹出口 110a、110b 安装了风向导向件301。其它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风向导向件301形成为矩形。在风向导向件301上设有多个与螺旋桨风扇108a、 108b呈同心圆地形成的叶片303。叶片303由从与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旋转轴相向的 位置在径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件305支承,被固定于风向导向件301上。据此,因为能够使吹出口 110a、110b的风向由叶片303向大空间内扩散,所以能够 容易使大空间内的温度均勻。即,因为螺旋桨风扇108a、108b是轴流型的风扇,所以从风扇 吹出的空气的流动容易在风扇旋转轴方向流动。通过由使其风向导向件301扩散,容易均 勻地对大空间进行制冷,结果也能够节省能量。(实施方式5)图9表示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俯视图。实 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将螺旋桨风扇108a、108b以从室内机101的正面突 出的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可以调整地形成旋转轴的朝向。另外,不同点在于在 螺旋桨风扇108a、108b上安装了风向导向件403。其它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2相同,所以标 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图9省略顶板102的记载以容易理解图示。在安装于螺旋桨风扇108a、108b上的电动机109上,例如安装了未图示的球状的 接头和具有曲柄机构的支承部件。由此,将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旋转轴的朝向配置成 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调整,换言之,配置成可以摆头。另外,图9仅在左右方向图示 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动作,而在上下方向的动作省略了记载。据此,由于能够与成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大空间的状况相应地改变室内机101的 风向,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大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例如因为冷气容易朝向空间的底部侧,所 以通过在制冷运转时使上段的螺旋桨风扇108a朝向上方,能够有效地对大空间进行制冷。
8另一方面,因为热气容易朝向空间的上方,所以通过使上段的螺旋桨风扇108朝向下方,能 够有效地对大空间进行制热。另外,因为能够与风向导向件403的叶片的角度一致地改变螺旋桨风扇108a、 108b的风向,所以能够降低与叶片冲突的风量,能够降低因风向控制而产生的噪音。另外,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朝向的调整既能够与室内的温度等相应地进行自 动控制,也能够以手动的方式改变朝向。
权利要求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具备收容于框体内并朝向水平方向配置旋转轴的至少一个螺旋桨风扇、对该螺旋桨风扇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设置在配置了所述螺旋桨风扇的空间的两侧面上的热交换器、形成于所述框体的两侧壁的吸入口、形成于与所述螺旋桨风扇的吹出侧相向的所述框体的壁上的吹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的背面配置了热交换器,在所述框体的上面背面侧形成了吸入口,在所述背面的热交换器和所述框体的背面之间,形成了将从所述背面侧的吸入口吸入 的空气导向所述背面的热交换器的通风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将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空间的底面上,在所述框体的前面底部形成了吸入口,在所述底面的热交换器和所述框体底面之间,形成了将从所述前面底部的吸入口吸入 的空气导向所述底面的热交换器的通风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将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空间的背面及底面上,在所述框体的上面背面侧及前面底部形 成了吸入口,在所述背面的热交换器和所述框体背面之间,形成了将从所述上面背面侧的吸入口吸 入的空气导向所述背面的热交换器的通风路,在所述底面的热交换器和所述框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了将从所述前面底部的吸入口吸 入的空气导向所述底面的热交换器的通风路。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风扇被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段和下段,并配置了与所述螺旋桨风扇的所述 旋转轴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大小以上的将所述螺旋桨风扇之间的区域隔开的电气箱。
6.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形成为与所述螺旋桨风扇对应的圆形,在所述吹出口的内周侧具备与所述 螺旋桨风扇形成为同心圆的多个叶片,该叶片在离开所述螺旋桨风扇的所述旋转轴的方向 具有角度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风扇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可调整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地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用螺旋桨风扇,降低通风阻力,适合于大空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室内机(10)具备收容于框体内并朝向水平方向配置旋转轴的至少一个螺旋桨风扇(108a、108b)、对螺旋桨风扇(108)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09)、在配置了螺旋桨风扇(108)的空间的两侧面上设置的热交换器(107a、107b)、形成于框体的两侧壁上的吸入口(111a、111b)、形成于与螺旋桨风扇的吹出侧相向的框体的壁上的吹出口(110a、110b),因为增大热交换面积能够降低通风阻力,所以适合于适用螺旋桨风扇(108a、108b)的大空间。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858620SQ2010101545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
发明者太田裕树, 尾原秀司, 岸谷哲志, 平野太一, 长桥克章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