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363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强制对流式超薄型取暖器,一般都是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风机直接给发热元件送风,经发热体加热后于机壳出风口吹出实现取暖功能。这种强制对流式超薄型 取暖器因PTC发热体透风率(风阻)的限制,使出风不及时、不顺畅,引起部分风从PTC发 热体的受风面反冲回来后从壳体的进风口处流失,导致风量和风压的损耗,造成暖风机的 加热能效比较低,且机壳出风口的风速较小、风量较低;另外由于风机的特性造成取暖器的 使用环境受到诸多限制。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11月18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200920049979. 6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湿暖风机,包括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外壳内设置 有连通进、出风口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产生风流的风轮、加热空气的发热器和具有加湿功 能的蒸发器,其风道内还活动设置有阻挡风流经过蒸发器的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蒸发器 上方的风道内壁之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该方案中通过设置风道将壳体的进风口与出 风口连通,PTC发热体反冲回来的风被风道收集后继续被风轮吹向PTC发热体,避免了反冲 回来的风量和风压的损耗。但该方案将风轮与PTC发热体对应设置,风轮直接对着PTC发 热体吹。这种对应设置的结构限制了 PTC发热体的体积无法做大,也就限制了整个暖风机 的加热功率。因为一旦PTC发热体体积增大,相应的风道体积也要增大,与其对应设置的风 轮也要相应的增大尺寸、增加功率。不仅增大了暖风机的整体尺寸厚度、也增加了暖风机的 功率消耗。另外,该方案风轮与PTC发热体对应设置的结构,在PTC尺寸加大后,风轮吹出的 风不能全部覆盖到PTC发热体的整个受风面。降低了大功率PTC发热体的实际发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暖风机。风量大、风 压高、体积小、风速均勻、能效比高,成本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暖风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 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配合的加热元件以及送 风组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和送风组件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加 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受风 面相错开。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在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分流板,所 述分流板的分流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受风面的上 方、或下方、或左侧、或右侧;[0009]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受风面的上下 两侧、或左右两侧;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为垂直方向,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受风面的前 方、或后方、或左侧、或右侧; 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为垂直方向,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受风面的前后两侧、或左右两侧;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风道的内壁上,所述分流板的形状为弧形或直板形;所述分流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分流板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加热元件为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受风面的面积占到整个PTC发热体 表面积的1/3到2/5 ;所述送风组件为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元件与送风组件相错 开设置。该结构带来的一个最突出优点可以使加热元件的受风面不与送风组件直接对应, 而可以垂直设置或水平设置在暖风机的壳体中,送风组件则相应的设置在加热元件的一侧 与受风面相错开。当加热元件增加功率而导致尺寸、体积增大后(特别是受风面的面积增 大),风道的尺寸、特别是厚度尺寸不会相应的增大,而只需增加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尺 寸。对薄型暖风机而言,更利于实现大功率、薄型化的发展需求。(2)由于将送风组件与加 热元件相错开设置,使得送风组件吹向风道的风与吹向加热元件受风面的风,方向不同。实 际为送风组件吹入风道后、经由风道改变方向后再吹向发热元件的受风面。该结构上的改 变使送风组件吹出的风被风道收集后重新分配、再吹到发热元件的受风面上,可以使发热 元件的受风面都被风吹到,提高和充分发挥大功率发热元件的发热效率。(3)由于送风组 件与发热元件错开分布,风道可以将送风组件吹出的风收集再分配,保证发热元件受风面 均会被风吹到。因此当发热元件增大功率、增加尺寸时,送风组件无需相应的增加功率和 尺寸来保证受风面都被风吹到。(4)在风道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分流板,分流板的分流方向 与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分流板可以将吹进风道的风进行分流,并将分流的风吹向发 热元件。对于受风面面积较大的发热元件而言,分流板的设置可以将风道的风进行合理分 配,均勻的吹向加热元件受风面的各个区域。(5)加热元件竖向设置,送风组件设于加热元 件的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当加热元件增大功率、增加尺寸时,只需增加风道垂直方向的 尺寸,而不用增加水平方向(即厚度)的尺寸。对于立式暖风机而言,即可增大发热功率, 又可以实现整机超薄化。(6)加热元件水平设置,送风组件设于加热元件的前方、后方或左 侧、右侧,当加热元件增大功率、增加尺寸时,只需增加风道水平方向的尺寸,而不用增加垂 直方向(即厚度)的尺寸。对于卧式(平放)暖风机而言,即可增大发热功率,又可实现整 机超薄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 元件下方,风道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进风方向为垂直方向,壳体进风口与出风口不同侧的 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元件下方,风道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进风方向为垂直方向,壳体进风口与出风口同侧的结 构;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暖风机的正面结构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元件上方,风道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进风方向为垂直方向的结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 元件下方,风道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为水平方向,壳体进风口与出风口不同侧的结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暖风机的正面结构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元件 右侧,风道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结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暖风机的正面结构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元件 左侧,风道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结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送风组件位于加热 元件的左侧,风道出风方向为垂直方向、进风方向为水平方向,壳体进风口与出风口同侧的 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暖风机,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 壳体1上的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连通所述进风口 11与出风口 12的风道2、与所述风道 2相配合的加热元件3以及送风组件4、控制所述加热元件3和送风组件4工作的开关控制 器,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对应,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 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错开。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分流板 21,所述分流板21的分流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 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上方、或下方、或左侧、或右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 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垂直方向,所述 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前方、或后方、或左侧、或右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垂直方向,所述 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前后两侧、或左右两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分流板21设于所述风道2的内壁上, 所述分流板21的形状为弧形或直板形。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分流板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分 流板21之间间隔分布。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加热元件3为PTC发热体,所述PTC发 热体受风面的面积占到整个PTC发热体表面积的1/3到2/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送风组件4为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
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加以支持。[0036]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的进风口 11 位于壳体背面、出风口位于壳体1正面,长方体形状的风道2位于壳体1内,风道2的进气 口和出气口与壳体1的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相对应以联通壳体1的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送风组件4为涡轮风扇,安装在风道2的底部进气口处位于风道2的进风方向上,涡轮 风扇吹出的风送入风道2并垂直向上,中途遇到安装在风道2内壁上的分流板21后,部分 风被分流板21分流沿着水平方向送出,另一部分风一直吹到风道2的顶部后再分流沿着水 平方向吹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一 个跨幅度水平出风区域,并与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 对应,从而将热量送出,再由暖风机的出风口 12送出。加热元件3采用PTC发热体,分流板 21设置的数量取决于PTC发热体受风面31面积,当面积较大时,可以相应的均勻设置分流 板21,使受风面受风更为均勻,没有死角。而且同样可以起到防止气体吹到发热元件后的反 冲、流阻问题。其中少量反冲回风道的空气,与新送入的空气结合,促使风道内腔的风压增 高,加快出风速度。送风组件4位于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的下方,风道2将送风组件4 与加热元件3连通,并肩送风组件4吹入的风在垂直方向上收集后再重新分配到加热元件 3的受风面31上。不再局限于加热元件3特别是PTC发热板面积增大时,风道相应增大尺 寸的问题。可以在大功率的情况下,做到较薄的壳体1尺寸。而且收集再分配的风道2可 以使大面积的受风面受风均勻、全面,没有死角。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受风面均勻全面,设置 了分流板21,可以保证在垂直方向的不同位置均水平分流气体到受风面上。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于壳体1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进风口 11位于出风口 12的下方。该 结构可以满足用户暖风机靠墙放置,单面实际进风出风。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效果 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送风组件4位 于加热元件3的上方,送风组件4位于风道2的进气口处,风道2进风方向垂直向下,出风 方向为水平方向。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送风组件4位 于加热以及3受风面31的下方,风道2为近似于英文字母“Z”的形状。风道2的进风方向 与出风方向均无水平方向。壳体1的进风口 11与出风口 12位于壳体1的两侧。送风组件 4安装于风道2的进气口处,送风组件4为轴流式风机。送风组件4向风道2内水平吹风, 经由风道2弯角的作用后改变方向垂直向上,在向上的过程中部分风被安装于内壁上的分 流板21分流为水平方向吹向加热元件3,其他风吹到风道2顶部后被分流为水平方向吹向 加热元件3。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送风组件4位于加热元件 3的受风面31的右侧。整个暖风机的形状为宽形,适于空间上宽度较宽而高度不足的环境 中使用。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是送风组件4 位于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的左侧。其效果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七实施例。该实施例中风道2的出风方向垂直向上,进 风方向为水平方向,使加热元件3水平设置,形成暖风机的卧式结构。送风组件4位于加热元件3的左侧,壳体1的进风口 11与出风口 12位于壳体1的同侧。这种暖风机更为使用于较低空间的环境中,如床下、桌底等位置。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暖风机,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连通所述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风道(2)、与所述风道(2)相配合的加热元件(3)以及送风组件(4)、控制所述加热元件(3)和送风组件(4)工作的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对应,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分 流板(21),所述分流板(21)的分流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水平 方向,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上方、或下方、或左侧、或右 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水平 方向,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垂直 方向,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前方、或后方、或左侧、或右 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的出风方向为垂直 方向,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受风面(31)的前后两侧、或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1)设于所述风道(2)的 内壁上,所述分流板(21)的形状为弧形或直板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 多个分流板(21)之间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为PTC发热体,所述 PTC发热体受风面的面积占到整个PTC发热体表面积的1/3到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4)为涡轮风扇或轴流 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暖风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配合的加热元件以及送风组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和送风组件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送风组件位于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错开。气体经所述风道回旋缓冲后再通过发热元件加热于机壳出风口吹出实现取暖功能;克服由送风组件直接给发热元件送风时因出风不及时造成风反冲,导致风量和风压易损耗的缺陷。具有风量大、风压高、风速均匀、机体体积小,成本低、噪音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F24H3/04GK201589414SQ20102000124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姚国宁 申请人: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