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55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用吊顶砖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行通用的窑炉吊顶砖通常为具有固定尺寸并带吊挂槽的方形砖体,且各个方形砖体的吊挂槽中装有不锈钢吊挂片,每两块吊顶砖之间采用耐高温的粘接剂进行拼接。该吊顶砖通过不锈钢吊挂片,配合吊挂钢筋、锚杆和螺钉吊挂在角钢或者方钢上,完成平吊顶,用于减少窑炉的上下温差。然而,现行的窑炉吊顶砖存在不足之处每两块吊顶砖之间的粘接剂在窑温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热胀冷缩,因而容易老化、掉落。特别的,一旦吊顶砖之间的粘接剂全部掉光,将使吊顶砖上方的不锈钢吊挂片和钢筋被氧化和烧坏,从而造成透火、塌窑等现象,并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此过程中还会对产品造成大量的落脏,使产品形成废品,从而严重影响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它可有效防止窑炉平吊顶的落脏,并避免透火、塌窑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重大损失。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包括多个方形砖体,各个砖体的顶端分别设有吊挂件;该多个砖体分为可相互拼接的多种砖体,分别为第一砖体,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一切槽,且各个第一切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切槽相互连通;第二砖体,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凸条;第三砖体,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二切槽,且该三个第二切槽的相邻端分别相互连通;第四砖体,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凸条;第五砖体,它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三切槽, 且该两个第三切槽的相邻端相互连通;其中,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和/或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一砖体底部的第一切槽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第三砖体与第二砖体和/或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三砖体底部的第二切槽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第五砖体与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五砖体底部的第三切槽与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所述第一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四切槽,且该两个第四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四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切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砖体的两宽侧面的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的该宽侧面的尺寸相一致;所述第二砖体的其中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两端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各一端分别与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两端一体相接,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所述第一砖体的长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长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的长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一砖体的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宽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相配合。所述第三砖体包括第一型砖、第二型砖和第三型砖,该第一型砖、第二型砖和第三型砖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切槽;第一型砖和第二型砖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第一型砖的直面为宽侧面,该宽侧面的两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五切槽, 且该两个第五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五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相互连通,该第一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二型砖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二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六切槽,且该两个第六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六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相互连通;该第二型砖的另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切槽的一端呈封闭状态;第三型砖与第二型砖呈轴对称,该第三型砖和第二型砖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所述第四砖体包括第四型砖、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该第四型砖、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凸条;第四型转和第五型砖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第四型砖的直面为宽侧面,第四型砖的该宽侧面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三凸条,且该两个第三凸条的底端分别与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各一端一体相接;该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该第四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两端分别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该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五砖体和/或所述第一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四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一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五型砖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五型砖的该长侧面的一侧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四凸条,且该第四凸条的底端与第五型砖的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的该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与该宽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与第五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与该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配合在第五型砖的直面的内侧;第六型砖与第五型砖呈轴对称;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第五型砖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型砖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相配合,第六型砖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型砖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相配合。所述第五砖体包括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该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切槽;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其余两个侧面包括相邻的一个长侧面和一个宽侧面,且该长侧面和宽侧面分别为直面;第七型砖的该宽侧面的一条侧棱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七切槽,且该第七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第七切槽的底端与第七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的一端相互连通;该第七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的一端呈封闭状态;第八型砖与第七型砖呈轴对称;该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另一长侧面与分别所述第四型砖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七型砖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五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八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六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粘接时,将耐高温的粘接剂粘固在上述砖体的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第一凸条或第二凸条上方的侧面上,利用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与对应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的插接配合,将粘接剂与砖体的下方相互隔离,从而防止粘接剂受窑温变化热胀冷缩而老化、掉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吊顶砖相比,由于本发明是利用各种砖体底部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与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的插接配合形成隔离层,将粘接剂与砖体的下方相互隔离,使粘接剂不容易受窑温变化热胀冷缩而老化、掉落,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延长粘接剂的使用寿命,从中不但可以有效防止产品落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透火、塌窑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重大损失。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本发明的仰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五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六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8是本发明的第六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七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七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1是本发明的第八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2是本发明的第八型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砖体与两第一砖体拼接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请参见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包括多个方形砖体,各个砖体的顶端分别设有吊挂件6 ;该多个砖体分为可相互拼接的多种砖体,分别为第一砖体1,它配合在窑炉吊顶的中部位置,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一切槽11,且各个第一切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切槽相互连通;第二砖体2,它配合在窑炉吊顶的中部位置,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凸条21,且各个第一凸条21的底面分别与第二砖体2的底面相平;第三砖体3,它配合在窑炉吊顶的最外缘处,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二切槽34,且该三个第二切槽34的相邻端分别相互连通;第四砖体4,它配合在窑炉吊顶的最外缘处,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凸条44,且各个第二凸条44的底面分别与第四砖体4的底面相平;第五砖体5,它配合在窑炉吊顶的外缘转角处,它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三切槽53,且该两个第三切槽53的相邻端相互连通;其中,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2和/或第四砖体4相互拼接,且第一砖体底部的第一切槽11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21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44相插接配合;第三砖体3与第二砖体2和/或第四砖体4相互拼接,且第三砖体底部的第二切槽34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21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44相插接配合;第五砖体5与第四砖体4相互拼接,且第五砖体底部的第三切槽53与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44相插接配合。请参见图3-4所示,所述第一砖体1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四切槽12,且该两个第四切槽12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四切槽12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切槽11相互连通;请参见图5、图6所示,所述第二砖体2的两宽侧面的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1的该宽侧面的尺寸相一致;所述第二砖体2的其中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21的两端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 21的各一端分别与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21的两端一体相接,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21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所述第一砖体1的长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长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4的长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一砖体1 的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2的宽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4相配合。所述第三砖体3包括第一型砖31、第二型砖32和第三型砖33,该第一型砖31、第二型砖32和第三型砖33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切槽34 ;第一型砖31和第二型砖32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请参见图7、图8所示,第一型砖31的直面为宽侧面,该宽侧面的两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五切槽311,且该两个第五切槽311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五切槽311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34相互连通,该第一型砖31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2 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请参见图9、图10所示,第二型砖32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二型砖32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六切槽321,且该两个第六切槽321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六切槽321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34相互连通;该第二型砖32的另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切槽的一端呈封闭状态;请参见图11、图12所示,第三型砖33与第二型砖32呈轴对称,该第三型砖33和第二型砖32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砖体2的一长侧面相配合。所述第四砖体4包括第四型砖41、第五型砖42和第六型砖43,该第四型砖41、第五型砖42和第六型砖43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凸条44 ;第四型转41和第五型砖42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请参见图13、14所示,第四型砖41的直面为宽侧面,第四型砖41的该宽侧面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三凸条411,且该两个第三凸条411的底端分别与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各一端一体相接;该第四型砖41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该第四型砖41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两端分别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该第四型砖41的两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五砖体5和/或所述第一砖体1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四型砖41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一砖体1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请参见图15、图16所示,第五型砖42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五型砖42的该长侧面的一侧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四凸条421,且该第四凸条421的底端与第五型砖42的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42的该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另一端与该宽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42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一端与第五型砖42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42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另一端与该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42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44的另一端配合在第五型砖42的直面的内侧;请参见图17、18所示,第六型砖43与第五型砖42呈轴对称;第五型砖42和第六型砖43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1的一长侧面相配合;第五型砖42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型砖32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5相配合,第六型砖43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型砖33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5相配合。请参见图19-图22所示,所述第五砖体5包括第七型砖51和第八型砖52,该第七型砖51和第八型砖52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切槽53 ;第七型砖 51和第八型砖的其余两个侧面包括相邻的一个长侧面和一个宽侧面,且该长侧面和宽侧面分别为直面;第七型砖51的该宽侧面的一条侧棱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七切槽511,且该第七切槽511的顶端未封闭,该第七切槽511的底端与第七型砖511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53的一端相互连通;该第七型砖51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53的一端呈封闭状态;第八型砖52与第七型砖51呈轴对称;该第七型砖51和第八型砖52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四型砖41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七型砖51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五型砖42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八型砖52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六型砖53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
口 O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各个砖体相互拼接时,每两块相邻的砖体的相配合面的底部分别为切槽与凸条相插接配合的关系,例如,请参见图23所示,以第二砖体2与两第一砖体1的拼接为例,该第二砖体2的两宽侧面分别与一第一砖体1的其中一宽侧面相拼接时,该第二砖体的该两宽侧面底部的第一凸条21分别刚好嵌入两第一砖体的宽侧面底部的第一切槽11中。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其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分别配合在窑炉吊顶的中部位置,第三砖体3和第四砖体4分别各有一个侧面为直面,用于在窑炉的最外缘处与墙体相配合,第五砖体5有一对相邻的侧面为直面,用于在窑炉的转角处与两面相交的墙体相配合。拼接时,本发明可以根据窑炉吊顶面积的大小,自由拼接各种砖体可以在第七型砖51和第八型砖52之间拼接至少一块第四型砖41,当超过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第四型砖41时,则在每两块第四型砖41之间拼接一块第一型砖31 ;可以在第五型砖42和第六型砖43之间拼接至少一块第一砖体1,当超过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第一砖体1时,则在每两块第一砖体1之间拼接一块第二砖体2 ;可以在第二型砖32和第三型砖33之间拼接至少一块第二砖体2,且当超过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第二砖体2时,则在每两块第二砖体2之间拼接一块第一砖体1 ;第一砖体1与第二砖体2拼接后构成一个拼接单元,通过增减该拼接单元的数量即可扩大或缩小拼接范围;同理,第二型砖32与第五型砖42拼接后,以及第三型砖33与第六型砖43拼接后分别构成一个拼接单元,通过增减该拼接单元的数量即可延长或缩短拼接长度。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每两块相互拼接的砖体的配合面上粘接有耐高温的粘接剂,这里,粘接剂是粘固在各种砖体的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第一凸条或第二凸条上方的侧面上的,此即,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与相互配合的第一凸条、 第二凸条之间的配合面中未粘接有粘接剂。由于每两个相邻的砖体的底部之间,利用第一切槽、第二切槽、第三切槽与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的插接配合形成隔离层,将粘接剂与砖体的下方相互隔离,使得粘接剂受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的阻挡作用,不容易随窑温变化发生热胀冷缩,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延长粘结剂的使用寿命,使之不容易老化。特别的,即使粘接剂出现老化的现象,其也会因凸条的阻挡,无法往下掉落。显然,本发明不但可以有效防止产品落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透火、塌窑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重大损失。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9
权利要求
1.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包括多个方形砖体,各个砖体的顶端分别设有吊挂件; 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砖体分为可相互拼接的多种砖体,分别为第一砖体,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一切槽,且各个第一切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切槽相互连通;第二砖体,它的各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凸条; 第三砖体,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二切槽,且该三个第二切槽的相邻端分别相互连通;第四砖体,它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凸条; 第五砖体,它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端非封闭的第三切槽,且该两个第三切槽的相邻端相互连通;其中,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和/或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一砖体底部的第一切槽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第三砖体与第二砖体和/或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三砖体底部的第二切槽与第二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一凸条和/或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第五砖体与第四砖体相互拼接,且第五砖体底部的第三切槽与第四砖体底部对应的第二凸条相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四切槽,且该两个第四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四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切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砖体的两宽侧面的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的该宽侧面的尺寸相一致;所述第二砖体的其中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两端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各一端分别与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两端一体相接,所述第二砖体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一凸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所述第一砖体的长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长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的长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一砖体的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宽侧面和/或所述第四砖体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砖体包括第一型砖、第二型砖和第三型砖,该第一型砖、第二型砖和第三型砖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切槽;第一型砖和第二型砖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第一型砖的直面为宽侧面,该宽侧面的两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五切槽,且该两个第五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五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相互连通,该第一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二型砖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二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的两条侧棱分别向内设有一 L 型的第六切槽,且该两个第六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两个第六切槽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切槽相互连通;该第二型砖的另一个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切槽的一端呈封闭状态;第三型砖与第二型砖呈轴对称,该第三型砖和第二型砖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砖体包括第四型砖、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该第四型砖、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的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凸条;第四型转和第五型砖的其余的一个侧面分别为直面;第四型砖的直面为宽侧面,第四型砖的该宽侧面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三凸条,且该两个第三凸条的底端分别与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各一端一体相接;该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 该第四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两端分别与该宽侧面的两侧相齐平;该第四型砖的两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五砖体和/或所述第一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四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一砖体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五型砖的直面为长侧面,该第五型砖的该长侧面的一侧向外延伸一竖直的第四凸条,且该第四凸条的底端与第五型砖的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的该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与该宽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与第五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一端一体相接,第五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与该长侧面的一侧相齐平,第五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二凸条的另一端配合在第五型砖的直面的内侧;第六型砖与第五型砖呈轴对称;第五型砖和第六型砖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砖体的一长侧面相配合;第五型砖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型砖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相配合,第六型砖的两宽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型砖的两宽侧面和/或所述第五砖体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砖体包括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该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切槽;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其余两个侧面包括相邻的一个长侧面和一个宽侧面,且该长侧面和宽侧面分别为直面;第七型砖的该宽侧面的一条侧棱向内设有一 L型的第七切槽, 且该第七切槽的顶端未封闭,该第七切槽的底端与第七型砖的另一长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的一端相互连通;该第七型砖的另一宽侧面所在的第三切槽的一端呈封闭状态;第八型砖与第七型砖呈轴对称;该第七型砖和第八型砖的另一长侧面与分别所述第四型砖的一长侧面相配合,该第七型砖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五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第八型砖的另一宽侧面与所述第六型砖的其中一宽侧面相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窑用防落脏吊顶砖组,包括多个方形砖体,各个砖体的顶端分别设有吊挂件;该多个砖体包括各个侧面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切槽的第一砖体、各个侧面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的第二砖体、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切槽的第三砖体、其中三个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凸条的第四砖体和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切槽的第五砖体;该各种砖体相互拼接。本发明利用砖体底部的切槽和凸条的插接配合形成隔离层,将砖体之间的粘接剂与砖体下方相互隔离,有效延长粘接剂的使用寿命,从而不但可以有效防止产品落脏,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透火、塌窑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重大损失。
文档编号F27D1/06GK102353263SQ2011102412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林孝发, 林孝山 申请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