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352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温度调节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
背景技术
鉴于全球气温差异较大,在北欧、北美、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地区等地域在冬季气温都较低,同时以上地区空调覆盖率较高,提升空调器在冬季制热量及提升空调器效率非常必要。现有空调基本都是通过逆卡诺循环实现制热,在制热量不足时都是通过电加热管或PTC辅助制热,而在气温较低的地域空调器室外蒸发温度较低,造成制热量远远小于额定工况制热量,同时由于蒸发不完全,造成空调器效率相对较低,电热管与PTC理论散热量等于输入功率,实际散热量均小于理论值。以上两点造成综合效率更低。浪费电能现象非常严重。以Tl工况空调为例。空调标准制热工况为室内20°C、15°C,室外7°C、6°C。空调系统匹配较好的情况为蒸发温度Tk为l-2°c,压缩机吸气温度为Tx为2-3°C,压缩机排气温度Tp为75V,冷凝温度IY为40-45°C,此时压缩机壳体温度(本文特指压缩机中上部,即电机部位)Ty大约为60-70°C,空调器出风干球温度大至为40°C。此类空调系统压缩机壳体温度都是通过自然对流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压缩机周围。将上述空调系统置于低温环境制热时空调器制热参数如下室内环境温度任然保持室内20°〇、151,室外降低至01,-11,此时室外侧蒸发温度Tkl为-6-8°C,压缩机吸气温度为Txi为-5-6°C,压缩机排气温度Tpl为 55°C左右,冷凝温度IY为30-35°C,此时压缩机壳体温度Tyi大约为45_50°C,空调器出风干球温度大至为^°C,根据空气压焓特性可知道,此时空调制热量大至为标准工况测试值的 50%,空调系统消耗功率为标准工况消耗功率的75%,同时空调器COP为标准工况的67%。 同样压缩机壳体温度通过自然对流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压缩机周围。根据以上信息显示空调器在制热时压缩机自身热量完全散发到空气中形成了能量的浪费,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制热量小,同时效率相对较低,因出风温度低,舒适性不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可以提升制热量,提高制热效率,提升在低温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辅助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组成,所述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顺序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辅助循环系统主要由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组成,所述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之间顺序连接形成辅助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压缩机的电机对应位置的壳体上。
3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管为铜盘管。优选地,所述第二盘管为铜盘管。优选地,所述辅助循环系统内循环的工质为盐水溶液。优选地,所述盐水溶液的浓度为3% _30%,以上浓度为质量浓度。优选地,所述盐水溶液的浓度为7%,以上浓度为质量浓度。优选地,所述强劲制热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强劲制热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工质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本发明提供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辅助循环系统,空调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组成,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顺序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辅助循环系统主要由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组成,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之间顺序连接形成辅助循环回路;第一盘管设置在压缩机的壳体上,第二盘管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侧;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强劲制热空调器,针对现有空调器在制热时压缩机自身热量通过自然对流方式散失到空气中,形成能量浪费,同时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制热量小,制热效率低下的情况,通过一个辅助循环系统实现能量转换,将压缩机壳体散发的部分热量转移至压缩机吸气口,以提升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及吸气温度,从而达到提升制热量,提高制热效率,提升在低温工况下的出风温度。另外,为确保压缩机稳定高效运行,防止经过压缩后的蒸汽被压缩机自身冷却成饱和液体,造成压缩机回液,甚至液击,需保障压缩机壳体温度比冷凝温度高10°C以上,当空调器采集到的温差小于10°c时自动关闭工质泵,以达到保护压缩机作用,同时其也可适用于空调器任何运行模式,当温差小于某一设定值时空调器停止压缩机运行。


图1为本发明中强劲制热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中强劲制热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辅助循环系统,空调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1、蒸发器2、节流装置3和冷凝器4组成,压缩机1、蒸发器2、节流装置3和冷凝器4之间顺序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辅助循环系统主要由箱体6、工质泵7、第一盘管8和第二盘管9组成,箱体6、工质泵7、第一盘管8和第二盘管9之间顺序连接形成辅助循环回路;第一盘管8设置在压缩机1电机位置对应的壳体上,第二盘管9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 5。辅助循环系统内循环的工质为盐水溶液,盐水溶液(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根据盐水溶液冰点温度低于纯净水的特点,选定浓度为7%的盐水溶液,该盐水溶液的冰点温度为_4°C,盐水溶液在辅助循环系统内循环。工质泵7将箱体内的低温盐水溶液泵至第一盘管8,通过导热方式低温盐水溶液吸收压缩机1壳体的表面温度,使其成为高温盐水溶液,高温盐水溶液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 5通过第二盘管9将热量传给空调制冷剂, 高温盐水溶液变成低温盐水溶液,最后低温盐水溶液流入箱体6内,形成辅助循环回路。通过盐水溶液的热量传递,压缩机1的吸气口 5原本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通过吸收盐水溶液热量后温度压力均得以提升,经过压缩机压1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更具制冷剂特性,吸气压力提升后,排气温度及排气压力均可提升,在空调器室内侧不该变的情况下,制热量将上升。第一盘管8和第二盘管9为铜盘管,铜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第一盘管8能够将压缩机壳体的热量有效地传导至盐水溶液。第二盘管9能够将盐水溶液的热量有效地传导至压缩机吸气口。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的吸气侧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吸气口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压缩机的吸气侧可以为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至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任意区间。强劲制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第一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压缩机1的壳体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蒸发器2的壳体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0和工质泵7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为确保压缩机稳定高效运行,防止经过压缩后的蒸汽被压缩机自身冷却成饱和液体,造成压缩机1回液,甚至液击,需保障压缩机1壳体温度比冷凝温度高io°c 以上,当空调器采集到的温差小于10°C时自动关闭工质泵7,以达到保护压缩机1作用,同时其也可适用于空调器任何运行模式,当温差小于某一设定值时空调器停止压缩机运行。本发明以制热量为3800W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为例做说明。未使用本发明的测试数据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辅助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组成,所述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顺序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辅助循环系统主要由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组成,所述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之间顺序连接形成辅助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压缩机的电机对应位置的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为铜盘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管为铜盘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循环系统内循环的工质为盐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水溶液的浓度为 3% _30%,以上浓度为质量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水溶液的浓度为 %, 以上浓度为质量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工质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辅助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组成,所述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顺序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辅助循环系统主要由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组成,所述箱体、工质泵、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之间顺序连接形成辅助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强劲制热空调器,可以提升制热量,提高制热效率,提升在低温工况下的出风温度。
文档编号F24F11/02GK102384535SQ20111031731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何星星, 刘阳, 李逸进, 杨天佑, 林崐, 甘代辉 申请人: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