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制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250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制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设计除了努力追求美观外形外,还要求高容积效率。市场上一般现在采用左右两侧冷凝管自然散热,这就需增加左右两侧发炮层,以防止冷凝管热量侵入。为了减少此类容积的浪费,现在出现了压缩机仓放置冷凝器的强制散热装置。但是,由于一般的外形尺寸收到限制,这样在一定的使用空间内提高冷凝器散热效率和减少冷媒流动阻力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制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机热交换器和室内机热交换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四通阀连接;制热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制冷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管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制热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制冷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冷凝器支架内设置有弓字形回转冷凝管;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顶部设置有冷媒循环导入端,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底部设有冷媒循环导出端;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为自冷媒循环导入端至冷媒循环导出端,自上而下流动;所述冷凝管其包括金属管体,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沿所述金属管体的轴线方向设有焊接焊缝;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两侧分别设有筋,即所述筋包括第一筋和第二筋,所述第一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一侧,所述第二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筋和第二筋均与所述焊接焊缝相平行。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托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特殊构造,实现了冷媒自上而下的顺畅流动。较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减少冷媒的无序流动,且降低其受到的阻力,提升的制冷效果,减少了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冷凝管2展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09]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机热交换器和室内机热交换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四通阀连接;制热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制冷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冷凝器,包括有冷凝器支架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冷凝器支架I内设置有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同时,在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的顶部设置有冷媒循环导入端3,在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的底部设有冷媒循环导出端4。并且,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为自冷媒循环导入端3至冷媒循环导出端4,自上而下流动。
[0010]就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减少冷媒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采用的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的间距为I?3厘米。当然,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此间距以2厘米为优选距离。这样,能够在电机与重力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冷媒自上而下的顺畅流动,实现有效的制冷。
[0011]进一步来看,为了有效提升本发明的整体牢固程度,便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与冷凝器支架I更好的结合,本冷凝器支架I上设有纵向辅助支撑杆5。这样,通过冷凝器支架I与纵向辅助支撑杆5的配合,能够将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完全而稳固的结合在冷凝器支架I上。再进一步来看,考虑到本发明能够有效与的其他冷凝管路进行衔接,便于生产组装的便捷,在冷媒循环导入端3与冷媒循环导出端4上均设有辅助连接头6。
[0012]结合本发明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伴随着空调中电机的有序运站,冷媒开始在冷凝管中进行流动。具体来说,冷媒依托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的造型引导,自上而下流动。在此期间,由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2的特殊构造,既实现了冷媒的最大路径流动,又能够依托于重力的辅助引导,实现冷媒的顺畅流动,消除阻力的影响。这样,伴随着冷媒的顺畅流动,提尚了制冷效果。
[0013]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依托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特殊构造,实现了冷媒自上而下的顺畅流动。较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减少冷媒的无序流动,且降低其受到的阻力,提升的制冷效果,减少了能源损耗。
[0014]如图2所示:冷凝管2其包括金属管体,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沿所述金属管体的轴线方向设有焊接焊缝;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两侧分别设有筋,即所述筋包括第一筋和第二筋,所述第一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一侧,所述第二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筋和第二筋均与所述焊接焊缝相平行。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在所述第一筋和第二筋之间(对于一个圆管来说,所述第一筋和第二筋之间有两个区域,但是这个地方所指的是没有所述焊接焊缝的区域)设有螺旋区域,所述螺旋区域设有多条螺旋状的螺旋齿22 (可以将多条螺旋状的螺旋齿22组成一组,构成多组,每组的螺旋齿22结构相同)。每个所述螺旋齿22上设有多个齿间槽21,多个所述齿间槽21将每个所述螺旋齿22分成若干段;优选:所述齿间槽21的截面为V字状;所述螺旋齿22的螺旋角取值范围为10至35度。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机热交换器和室内机热交换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四通阀连接;制热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制冷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管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制热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制冷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冷凝器支架内设置有弓字形回转冷凝管;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顶部设置有冷媒循环导入端,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底部设有冷媒循环导出端;所述弓字形回转冷凝管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为自冷媒循环导入端至冷媒循环导出端,自上而下流动;所述冷凝管其包括金属管体,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沿所述金属管体的轴线方向设有焊接焊缝;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内壁上、且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两侧分别设有筋,即所述筋包括第一筋和第二筋,所述第一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一侧,所述第二筋设置在所述焊接焊缝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筋和第二筋均与所述焊接焊缝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间距为I?3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间距为2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支架上设有纵向辅助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循环导入端与冷媒循环导出端上均设有辅助连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减压装置包括第一止回阀和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一止回阀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制冷减压装置包括第二止回阀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止回阀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第二毛细管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凝管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管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的另一端、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机热交换器和室内机热交换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四通阀连接;制热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机热交换器连接;制冷减压装置,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热交换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管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制热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制冷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由此,依托于弓字形回转冷凝管的特殊构造,实现了冷媒自上而下的顺畅流动。较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减少冷媒的无序流动,且降低其受到的阻力,提升的制冷效果,减少了能源损耗。
【IPC分类】F25B41-00, F25B39-04, F25B13-00, F25B29-00
【公开号】CN104567077
【申请号】CN201410677857
【发明人】陆应生, 王君
【申请人】桂林新艺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