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635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窑炉冷却的急冷管的出风孔全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工作时,其作用在砖坯上的气流也是一条线,以一条300米的窑炉,烧成周期为40分钟来分析,砖坯每秒前进的距离为300 + 40 + 60 = 0. 125米,而一般砖坯大小都是0. 6mX0. 6m = 0. 36m2左右。所以每秒时间内每块砖坯受到冷却的面积为0. 125X0.6 = 0. 075m2,0. 075 + 0. 36X 100% = 20%,所以每秒时间内砖坯所受到的冷却面积只有20%,远远达不到均勻冷却的效果,且现有急冷管大多是直接搭挂在窑炉钢架上,当急冷管受到高温作用时,就会向内中间收缩,从而发生形变、开裂等现象,大大影响到急冷管的冷却效果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窑炉的不变形、使砖坯冷却面积大的新型冷却管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它包括有窑炉钢架、急冷进风主管、急冷进风支管、急冷管,它还包括有急冷固定圈,其中,急冷进风主管安装在窑炉钢架上方,并通过急冷进风支管与急冷管连通;急冷管通过急冷固定圈安装在窑炉钢架上;急冷管上设有若干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风孔。所述的急冷固定圈套合在急冷管上,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窑炉钢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急冷管上的出风孔分布,把原来的一排直线孔,改成一排梅花形孔,这就相当于同时有三条气流作用在砖坯上,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这种新型的急冷管每秒时间内砖坯受到的冷却面积将达到60%,冷却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且急冷管被急冷固定圈固定在钢架上,而钢架的刚性强度很高,急冷管受高温形变产生的力不足以使钢架产生形变,这就达到了防止急冷管高温形变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孔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急冷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包括有窑炉钢架5、急冷进风主管1、急冷进风支管2、急冷管4、急冷固定圈3,其中,急冷进风主管1安装在窑炉钢架5 上方,并通过急冷进风支管2与急冷管4连通;急冷固定圈3套合在急冷管4上,并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在窑炉钢架5上。急冷固定圈3将整条急冷管4固定在窑炉钢架5上,当急冷管4受到高温的作用发生形变时,急冷管4就会向内中间收缩,但因为急冷管4被急冷固定圈3固定在窑炉钢架5上,而窑炉钢架5的刚性强度很高,急冷管4高温形变产生的力不足以使钢架5产生形变,这就达到了防止急冷管4高温形变的效果。急冷管4上设有若干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风孔7。冷却风从高压离心通风机中出来后,经过急冷进风主管1进入到急冷进风支管2中,再到急冷管4内,通过急冷管4上的出风孔7进入到窑炉内对经过的砖坯进行冷却。本实施例通过改变急冷管上的出风孔7分布,把原来的一排直线孔,改成一排梅花形孔,这就相当于同时有三条气流作用在砖坯上,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这种新型的急冷管每秒时间内砖坯受到的冷却面积将达到60%,冷却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它包括有窑炉钢架(5)、急冷进风主管(1)、急冷进风支管O)、急冷管G),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急冷固定圈(3),其中,急冷进风主管(1) 安装在窑炉钢架(5)上方,并通过急冷进风支管O)与急冷管(4)连通;急冷管(4)通过急冷固定圈(3)安装在窑炉钢架(5)上;急冷管(4)上设有多干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风孔 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其特征在于急冷固定圈(3) 套合在急冷管(4)上,并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在窑炉钢架(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窑炉的新型冷却管道,它包括有窑炉钢架、急冷进风主管、急冷进风支管、急冷管,它还包括有急冷固定圈,其中,急冷进风主管安装在窑炉钢架上方,并通过急冷进风支管与急冷管连通;急冷管通过急冷固定圈安装在窑炉钢架上;急冷管上设有若干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风孔。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方案后冷却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且急冷管被急冷固定圈固定在钢架上,而钢架的刚性强度很高,急冷管受高温形变产生的力不足以使钢架产生形变,这就达到了防止急冷管高温形变的目的。
文档编号F27D9/00GK202002499SQ20112003284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朱志刚, 柳丹 申请人: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