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8501阅读:20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煤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回风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节煤炉多采用在炉芯上增加水套或水箱的方式来提高燃煤的热利用率,采用一炉多用的方式来达到节能的效果。采用这种节煤方式虽能有效的利用炉体散发的热量,但在冬天会大大降低煤炉的取暖效果,反而会增加燃煤的使用量。同时为增加取暖效果现有许多家庭采用回风炉,回风炉是通过增加煤炉烟气的流动行程来增加取暖、节能效果,但这种结构的回风炉存在燃烧氧气不足的问题,导致该炉存在排烟效果差、炉火不旺等问题,不能满足煤炉用来做饭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效果好、节能、炉火旺、煤烟少的高效节能回风炉,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炉芯,在炉芯下方设有灰箱,在炉芯上方设有炉膛,在炉膛上设有炉面,在炉芯外围、灰箱与炉膛之间套接有回火道,回火道的上端与炉膛之间设有烟气流通孔,回火道的下端设有排烟孔,排烟孔与出烟口连接,在出烟口上连接有烟包,在烟包上的上端设有烟管连接口。烟包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体,与直角梯形体斜面相对的一面与回火道的外壁连接, 另一面与炉面平行,直角梯形体的另外两面分别与出烟口和烟管连接口连接。在烟包与烟管连接口的上端连接部位设有梯形或弧形的过度面。烟包的两直角边长度为40_55cm。在出烟口上设有烟管插板。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芯外围套接回火道,在回火道的下端设置排烟口,排烟口与一个体型相对体积较大的烟包连接,这样体积较大的烟包就可增大烟气的流动速度,增大回火炉的供氧量,解决现有回火炉的痼疾-炉火不旺、燃烧煤烟大的问题;在烟包与烟管连接口的上端连接部位设有梯形或弧形的过度面,过渡面可以减少风阻, 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流动性能;烟包的两直角边长度为40-55cm,此长度是申请人进过多次测试后得到的,此长度即可确保烟包的功用,又不影响美观,在出烟口上设有烟管插板,这样可以方便控制本炉的火力,在提高性能的情况下不会丧失回风炉节能、取暖效果好的优点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回风炉的主体结构与现有回风炉结构相近,燃烧部位为中部的炉芯1,在炉芯1下方设有灰箱2,在炉芯1上方设有炉膛3,在炉膛3上设有炉面4, 在炉芯1外围、灰箱2与炉膛3之间套接一根圆筒状的回火道5,回火道5的上端与炉膛3之间设有烟气流通孔,回火道5的下端设有排烟孔,排烟孔与出烟口 6连接,这样烟气就先进入回火道5,再由回火道5向出烟口 6排出,在出烟口 6上连接一个烟包7,在烟包7的上端设有烟管连接口 8,烟包7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体,可见图1,其中与直角梯形体斜面相对的一面与回火道5的外壁连接,另一面与炉面4平行,直角梯形体的另外两面分别与出烟口 6和烟管连接口 8连接,同时为减少气体流动阻力,在烟包7与烟管连接口 8的上端连接部位设有梯形或弧形的过度面9,在出烟口 6上设有烟管插板,烟包7的两直角边长度为40-55cm。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回风炉,它包括炉芯(1),在炉芯(1)下方设有灰箱(2),在炉芯(1)上方设有炉膛(3),在炉膛(3)上设有炉面(4),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外围、灰箱(2)与炉膛 (3)之间套接有回火道(5),回火道(5)的上端与炉膛(3)之间设有烟气流通孔,回火道(5) 的下端设有排烟孔,排烟孔与出烟口(6)连接,在出烟口(6)上连接有烟包(7),在烟包(7) 上的上端设有烟管连接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回风炉,其特征在于烟包(7)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体,与直角梯形体斜面相对的一面与回火道(5)的外壁连接,另一面与炉面(4)平行,直角梯形体的另外两面分别与出烟口(6)和烟管连接口(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回风炉,其特征在于在烟包(7)与烟管连接口(8) 的上端连接部位设有梯形或弧形的过度面(9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回风炉,其特征在于烟包(7)的两直角边长度为 40-55cm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回风炉,其特征在于在出烟口(6)上设有烟管插板。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节能回风炉,它包括炉芯,在炉芯下方设有灰箱,在炉芯上方设有炉膛,在炉膛上设有炉面,在炉芯(1)外围、灰箱(2)与炉膛(3)之间套接有回火道(5),回火道(5)的上端与炉膛(3)之间设有烟气流通孔,回火道(5)的下端设有排烟孔,排烟孔与出烟口(6)连接,在出烟口(6)上连接有烟包(7),在烟包(7)上的上端设有烟管连接口(8)。本实用新型采用体积较大的烟包就可增大烟气的流动速度,增大回火炉的供氧量,解决现有回火炉的痼疾-炉火不旺、燃烧煤烟大的问题;在烟包与烟管连接口的上端连接部位设有梯形或弧形的过渡面,过渡面可以减少风阻,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流动性能。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2092158SQ2011201044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晏继荣 申请人:晏继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