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00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以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
背景技术
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冬季寒冷,在冬季室内需要有采暖设备,通过采暖设备进行取暖。目前,城镇居民住宅的采暖大多数是安装暖气片,通过锅炉烧热水,热水经过管道进入暖气片,然后通过热交换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各户即各个暖气片中的温度都是基本相同, 不能满足千家万户不同的需要。现在市场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电暖器、空调等等,给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但是上述电暖器都存在热效率低,耗电量大等缺点。有的电暖器采用电阻丝加热,节能效果不理想,电阻丝容易氧化折断,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绝缘性能好、环保节能、使用寿命长的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包括碳纤维发热层,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所述上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硅钙板,所述硅钙板的外侧设置有PET 膜,所述下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板。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上绝缘板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下绝缘板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使用时,碳纤维发热层加热速度快,耗电量小,热效率高,并且对空气无污染,节能环保,在碳纤维发热层加热的过程中,辐射出远红外负离子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有保健作用;碳纤维发热层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碳纤维发热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绝缘性能好,电热元件不与气体接触,不会氧化折断,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ABS型材;2-聚氨酯板;3-下绝缘板;4_碳纤维发热层;5_上绝缘板;6_硅钙板;7-PET 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包括碳纤维发热层4,碳纤维发热层4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5,碳纤维发热层4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3,上绝缘
3板5的外侧设置有硅钙板6,硅钙板6的外侧设置有PET膜7,下绝缘板3的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板2。碳纤维发热层4设有两个铜电极复合在上绝缘板5和下绝缘板3之间,通过高温压制即成碳纤维电热元件,两个铜电极与两根铜导线连接,再与电源相接通即可发热供暖。碳纤维发热层4上面的硅钙板6和PET膜7用环氧树脂胶粘接,碳纤维发热层3 下面用隔热材料与环氧树脂胶粘接,完成电热供暖器。聚氨酯板2、上绝缘板5、下绝缘板3、碳纤维发热层4、硅钙板6和PET膜7的四周设置有ABSSMl,通过ABS型材1将以上各层密封包裹。上绝缘板5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下绝缘板3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本电热供暖器的碳纤维发热层4加热的过程中,辐射出远红外负离子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有保健作用。本电热供暖器结构简单,热效率高,耗能低,绝缘性能好,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可根据需要制成高温、中温和低温电加热装置,电源可为直流电,也可为交流电,电压为 6V, 12V, 24V, 36V, 110V, 220V 和 380V 多种型号,适应性强。
权利要求1.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发热层(4),所述碳纤维发热层 (4)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5),所述碳纤维发热层(4)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3), 所述上绝缘板(5)的外侧设置有硅钙板(6),所述硅钙板(6)的外侧设置有PET膜(7),所述下绝缘板(3)的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板(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板(5)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板(3)为环氧树脂板、酚醛树脂板或云母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电热供暖器,包括碳纤维发热层,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所述上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硅钙板,所述硅钙板的外侧设置有PET膜,所述下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板;在使用时,碳纤维发热层加热速度快,耗电量小,热效率高,并且对空气无污染,节能环保,在碳纤维发热层加热的过程中,辐射出远红外负离子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有保健作用;碳纤维发热层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上绝缘板,碳纤维发热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下绝缘板,绝缘性能好,电热元件不与气体接触,不会氧化折断,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4D13/00GK202083007SQ20112015029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张希见, 杨义, 杨松林 申请人:青岛希见碳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