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253阅读:19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及供暖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地下水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利用地下水为室内制冷的制冷系统,通常是在室内排布供水管,然后将地下水引入供水管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该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但降温效果差,且无法使室内空气流通,长时间用该系统制冷会影响人体健康,造成身体不适。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效果好,可加速室内空气流通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0004]为了解决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天然水井,还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和/或排出经井水冷却后的低温/暖和空气的内机;以及,与内机构成循环或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内机的外机;以及,至少两条连接于内机及外机之间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具有位于井水水平面以下以利用井水冷却或加热管中空气的热交换管段。[0005]所述内机内设有不相互流通的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所述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内均设有一台以上用于抽风及排气的可逆风机,且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之间设有隔风板。[0006]所述外机内设气流可互通的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内均设有可逆风机,外抽气腔室通过通风管与内排气腔室连通,外排气腔室通过通风管与内抽气腔室相连。[0007]所述内抽气腔室位于内排气腔室上方,内抽气腔室上开设有内进风口,内排气腔室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内进风口外设有过滤网,出风口内侧设有过滤网。[0008]所述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上均开设有外进风口,外进风口外有外向内设有风口罩及过滤网。[0009]所述热交换管段上设有散热管。[0010]所述热交换管段为U形管。[0011]所述热交换管段最低点处设有用于存储空气被冷却后形成的水分的储水管。[001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端伸入储水管内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抽取储水管内积水的抽水泵。[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本实用新型可用内机抽取室内温热或过冷的空气,通过外机与内机构成循环,使室内空气从浸泡于井水中的通风管段通过,从而利用天然水井的井水来冷却或加热空气, 达到制冷或供暖的目的。而当室内空气变浑浊后,可通过外机抽取室外新鲜空气,然后通过内机将新鲜空气排入室内,空气从外机通过内机排到室内,同样可利用井水冷却或加热,使室内始终保持相应的低温。本实用新型可代替现有的空调为室内制冷或供暖,能有效节约电源,既经济又环保。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外机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1及实施例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天然水井1、内机2、外机3以及至少两条连接于内机及外机之间的通风管4。通过管4用于将内、外机连通从而构成回路,其中部管段为热交换管段,该热交换管段位于水井1中的井水水平面下方,从而可利用井水冷却或加热管中空气,实现制冷或制热(在室温低于井水温度时制热)的功能。通风管4上的热交换管段为U形,其最低点处设有储水管8,用于存储空气被冷却后形成的水分。抽水管9用于抽取储水管8内的积水,防止积水影响管道通风,抽水管9 一端设于储水管8内,且与储水管8底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抽取储水管8内积水的抽水泵10,开启抽水泵10可将储水管8内的积水排出。为了增加冷却/加热效果,热交换管段上设有增加空气与井水接触面积的散热管41,同时通风管4可由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水井1依据施工条件选址并挖掘。内机2内设有内抽气腔室21及内排气腔室22, 内抽气腔室21上开设有内进风口 23,且其内设有一台可逆风机5,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内进风口 23外侧设有用于滤去灰尘的过滤网6,其内侧设有在外机抽取室外新鲜空气时辅助排气的百叶扇7。内排气腔室22上开设有出风口 24,且其内设有一台用于向室内排气的可逆风机,出风口 M外侧设有用于辅助排气的百叶扇7。内抽气腔室21设于内排气腔室22 上方,中间设有隔风板25,使得空气无法在内抽气腔室21及内排气腔室22之间相互流通, 如图2。如图3,外机3内设有带外进风口 33的外抽气腔室31及外排气腔室32,外抽气腔室31通过通风管4与内排气腔室22连通,且其内设有可逆风机5。外排气腔室32通过通风管4与内抽气腔室21连通,其内也设有可逆风机5。外进风口 33入口处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用于关闭外进风口的风口罩34及用于滤去灰尘的过滤网6。室内空气循环制冷/制热时,先关闭风口罩34,打开内机2及外机3中全部可逆风机进行抽气或排气。此时,内抽气腔室21中的可逆风机为抽气模式,空气便由内进风口 23 进入内抽气腔室21,并经由内抽气腔室21进入到通风管4中,当空气通过热交换管段时,便得到第一次冷却/加热;然后进入外排气腔室32,外排气腔室中的可逆风机此时为排气模式,其将吹向外抽气腔室31,外抽气腔室31中的可逆风机此时为抽气模式,其将空气再次吹向通风管4中,当空气再次经过热交换管段时,便可得到第二次冷却/加热,最后在处于排气模式的内排气腔室22中的可逆风机推动下,经由出风口 M排出。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机2中的可逆风机全部处于排气模式,外机3中的可逆风机全部为抽气模式。当室内空气变浑浊需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时,先打开风口罩;34及内机2与外机3中全部可逆风机,此时为外机到内机的单循环模式。空气被外机的可逆风机带动进入通风管道,当空气经热交换管段时,便可得到冷却/加热,然后在内机2中的可逆风机带动下经内进风口 23及出风口 M排到室内。此时可打开出风口 M外侧的百叶扇7辅助排气。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包括天然水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和/或排出经井水冷却后的低温/暖和空气的内机; 与内机构成循环或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内机的外机;至少两条连接于内机及外机之间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具有位于井水水平面以下以利用井水冷却或加热管中空气的热交换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内设有不相互流通的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所述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内均设有一台以上用于抽风及排气的可逆风机,且内抽气腔室及内排气腔室之间设有隔风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内设气流可互通的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内均设有可逆风机,外抽气腔室通过通风管与内排气腔室连通,外排气腔室通过通风管与内抽气腔室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抽气腔室位于内排气腔室上方,内抽气腔室上开设有内进风口,内排气腔室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内进风口外设有过滤网,出风口外侧设有用于辅助排气的百叶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抽气腔室及外排气腔室上均开设有外进风口,外进风口外有外向内设有风口罩及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段上设有散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管段为U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段最低点处设有用于存储空气被冷却后形成的水分的储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伸入储水管底部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抽取储水管内积水的抽水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制冷、供暖装置,其包括天然水井,还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和/或排出经井水冷却后的低温/暖和空气的内机;以及,与内机构成循环或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内机的外机;以及,两条以上连接于内机及外机之间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中部管段由水井穿过以利用井水冷却或加热管中空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代替现有的空调为室内制冷或供暖,能有效节约电源,既经济又环保,适于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F24F7/08GK202303735SQ2011204161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梅尚幸 申请人:梅尚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