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水足浴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253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水足浴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浴盆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足浴盆漏水、漏电且生产成本低廉的防漏水足浴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足浴盆都实现了多功能化,在使用足浴盆的过程中不仅仅享受的是足浴的过程,同时还通过配有喷水、加热装置实现足浴盆的按摩功能,目前的足浴盆都是在足浴盆的内盆底面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水孔,在足浴盆内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其中足浴盆水泵设置在足浴盆内盆和外盆之间设有的空间内,足浴盆水泵通过橡胶管分别与出水孔和进水孔连接,通过足浴盆水泵的转动,将水从进水孔吸入,之后从出水孔排出,排
除的水击打在人的脚面实现了按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为了增加更好的效果,会在足浴盆水泵前增设发热管以达到更好的足浴效果,由于需要连接橡胶管,同时橡胶管又比较容易老化,很容易导致连接处漏水,而漏水的区域又是分布有大量用电设备的区域,由此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同时需要增加橡胶管,同时还要专门雇佣人员对上述配置进行连接,从而也增加了足浴盆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足浴盆漏水、漏电且生产成本低廉的防漏水足浴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足浴盆,所述的足浴盆由外盆和用于足浴的内盆构成,内盆套在外盆上且二者紧密连接,在内盆足浴区域内还设有用电驱动的辅助足浴装置,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中的带电部分与内盆的盛水区隔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工艺简单,在制作过程中,少了将橡胶管、发热管、足浴盆水泵连接的环节,节约了组装的劳动力;2、结构上精简程度高,消除了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连接点;3、安全系数高,从而避免因为橡胶管连接处因为连接不牢固或者橡胶管老化而漏水进而漏电的现象发生。

图I为实施例I、2内盆部分的俯视图,图2为在图I基础上删除引流装置后的俯视图,图3为在图I基础删除辅助足浴装置后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I内盆中足浴盆水泵处的侧剖图,图5为实施例2内盆中足浴盆水泵处的侧剖图,图6为实施例1、2内盆中加热装置处的侧剖图。图7为实施例3内盆部分的俯视图,图8为在图7基础上删除引流装置后的俯视图,[0014]图9为引流装置实施例4的俯视图。图10为引流装置实施例4的俯视图。图11引流装置实施例5的正视图。图12为内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外盆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1外盆、12内盆、13限位孔、14密封装置、15通孔、16隔水管、2辅助足浴装置、21足浴功能块、22电线连接点、23电线、3引流装置、31进水管、32出水管、33导向盖、34导流管、35套盖、36开口、4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它包括足浴盆,所述的足浴盆由外盆11和用于足浴的内盆12构成,内盆套在外盆上且二者紧密连接,足浴盆的结构为现有常见技术,内盆套在外盆且二者之间形成空隙,传统技术大部分需要通电的设备,都设置在这里面,在内盆足浴区域内还设有用电驱动的辅助足浴装置2,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中的带电部分与内盆的盛水区隔离。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将辅助足浴装置设置于盆内,就避免了需要在足浴盆内盆的盆壁上设置多个通孔,将未经辅助足浴装置处理的足浴水引出并将经过辅助足浴装置处理的足浴水引入,足浴盆水泵的通电一端没有与内盆的洗脚槽的洗脚水接触,也就不会发生漏电的情况,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辅助足浴装置的有以下三种实施例实施例I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镶嵌在足浴盆内盆的壁面上且与内盆的壁面铸为一体,辅助足浴装置中用来起到辅助足浴作用的足浴功能块21位于内盆的盛水区域内,辅助足浴装置带有电线23的一端位于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内。通过将辅助足浴装置和足浴盆铸为一体,实现辅助足浴装置中的带电区域能和足浴水隔离,实现防漏水、漏电的效果。实施例2在足浴盆内盆的壁面上设有限位孔13,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套设在限位孔内,辅助足浴装置中用来起到辅助足浴作用的足浴功能块位于内盆的盛水区域内,辅助足浴装置带有电线的一端位于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内,辅助足浴装置与限位孔接壤的缝隙处还设有起到隔离水源的密封装置14。与实施例I的隔水效果差不多,只是辅助足浴装置并没有与足浴盆铸为一体,而是在足浴盆的内盆壁面上开设一个限位孔,把辅助足浴装置固定在限位孔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由于连接处明显,且辅助足浴装置基本固定不动,就密封的效果而言,还是相对较好的,限位孔的位置不限,可以开在内盆底部,也可以开在内盆侧壁,限位孔的位置决定了辅助足浴装置的位置,一般密封装置为橡胶圈。实施例3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整体设于内盆的盛水区内并固定在内盆的内侧壁上,在内盆的壁面上设有通孔15,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通过通孔导出到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在通孔与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连接点22之间、电线的外侧设有隔水管16,隔水管的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隔水管的另一端与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连接点密封连接。[0029]上述三个实施例中,辅助足浴装置位于内盆内侧壁底面的中轴线位置上,一般来说,足浴盆水泵可以位于内盆的任意位置,但是以足浴盆水泵位于内盆盆底的中轴线位置上的效果更好;辅助足浴装置为足浴盆水泵,也可以为加热板,这样可以持续对足浴盆进行加热,提高足浴盆的舒适程度。在足浴盆的内盆内侧壁还设有弓I导水流流向的引流装置。引流装置主要是用来引导足浴盆水泵搅动洗脚水时水流的流向,另外还可以起到隔离人体脚部与足浴盆水泵,避免高速旋转的螺旋叶打伤人体,一般根据情况,引流装置可以分为以下结构实施例4 :所述的引流装置盖在足浴盆水泵上方,引流装置包括套设在足浴盆水泵外侧且设有一个进水管31和至少一个出水管32的导向盖33,与导向盖的出水管连接的
导流管34,所述的导流管紧贴内盆的内侧壁面上,并延伸至内盆的侧壁上。高速转动的螺旋叶可以将导向盖内的水从出水管排除,从而造成导向盖内水流减少的效果,而洗脚槽内的水可以从进水管进入导向盖,从而形成循环,而从出水管流出的水进过导水管流向指定的出水区域,按摩人体脚面。导水管的出水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实施例5 :所述的引流装置为一个下方开口的套盖35,套盖的侧边或顶部设有若干个开口 36。通过告诉旋转的螺旋叶,套盖内的水可以从开口的部分区域流出,而洗脚槽内的水,可以从开口的其他区域流入,这样可以对脚的内测、侧面进行冲击,提高按摩舒适度。由于本申请节约了人工成本(拼装过程)以及材料成本(橡胶管),每台足浴盆可以节约25元左右,按一个企业每年生产、销售100万台,可以节约千万元以上的成本。在上述的基础上,足浴盆还可以增加例如按摩转盘,按摩滚轮等按摩结构,基于本申请的基础结构进行添加结构改进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水足浴盆,它包括足浴盆,所述的足浴盆由外盆(11)和用于足浴的内盆(12)构成,内盆套在外盆上且二者紧密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内盆足浴区域内还设有用电驱动的辅助足浴装置(2),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中的带电部分与内盆的盛水区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镶嵌在足浴盆内盆的壁面上且与内盆的壁面铸为一体,辅助足浴装置中用来起到辅助足浴作用的足浴功能块(21)位于内盆的盛水区域内,辅助足浴装置带有电线(23)的一端位于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在足浴盆内盆的壁面上设有限位孔(13),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套设在限位孔内,辅助足浴装置中用来起到辅助足浴作用的足浴功能块位于内盆的盛水区域内,辅助足浴装置带有电线的一端位于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内,辅助足浴装置与限位孔接壤的缝隙处还设有起到隔离水源的密封装置(1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整体设于内盆的盛水区内并固定在内盆的内侧壁上,在内盆的壁面上设有通孔(15),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通过通孔导出到外盆和内盆之间的空间,在通孔与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连接点(22)之间、电线的外侧设有隔水管(16),隔水管的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隔水管的另一端与辅助足浴装置的电线连接点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位于内盆内侧壁底面的中轴线位置上且辅助足浴装置为足浴盆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位于内盆内侧壁底面的中轴线位置上且辅助足浴装置为加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在足浴盆的内盆内侧壁还设有弓I导水流流向的引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引流装置包括套设在足浴盆水泵外侧且设有一个进水管(31)和至少一个出水管(32)的导向盖(33),与导向盖的出水管连接的导流管(34),所述的导流管紧贴内盆的内侧壁面上,并延伸至内盆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装置为一个下方开口的套盖(35),套盖的侧边或顶部设有若干个开口(36)。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水足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为橡胶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止足浴盆漏水、漏电且生产成本低廉防漏水足浴盆。它包括足浴盆,所述的足浴盆由外盆和用于足浴的内盆构成,内盆套在外盆上且二者紧密连接,在内盆足浴区域内还设有用电驱动的辅助足浴装置,所述的辅助足浴装置中的带电部分与内盆内的盛水区隔离。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工艺简单,将足浴盆水泵和内盆铸在一起的工艺,节约了组装的劳动力;结构上精简程度高,消除了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连接点;安全系数高,从而避免因为橡胶管连接处因为连接不牢固或者橡胶管老化而漏水进而漏电的现象发生。
文档编号F24H1/18GK202494211SQ20122009044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林学金 申请人:林学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