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425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炉膛一般仅仅采用不具有储存热能的耐火材料构成,并且炉膛结构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热能,造成热能被大量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增加了环境的热污染,使地球气候不断升温,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消耗燃料资源,造成了地球上可利用的燃料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的具有火焰旋 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火膛、聚热膛、余热排放槽,所述的炉火膛为可供燃料燃烧的长条筒状,位于炉膛的下部位置,所述的聚热膛位于炉火膛的上方周边,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的余热排放槽设于聚热膛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炉灶,并在端部设有余热排放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I、可以在大火时将炉膛周边的热量储存在耐火材料(聚热板)中,可以使热量均衡,而不会将局部烧坏,并达到在小火或不开火时逐步地释放热量,达到大火的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可以通过余热排放槽及炉火膛的设置,使得火焰产生旋转的效果,能够使得火焰在炉膛中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热能的利用。3、通过炉膛的余热排放槽设置,能够把多余的热量排放到设置于炉膛边的蓄水池加热膛中,将蓄水池中的水加热。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I炉火膛、2聚热膛、3余热排放槽,4余热排放口、5聚热块、6余热进口、7炉火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它包括炉火膛I、聚热膛2、余热排放槽3,所述的炉火膛为可供燃料燃烧的长条筒状,位于聚热膛2的下方,所述的聚热膛2位于炉火膛I的上方周边,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设于聚热膛2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炉灶,并在端部设有余热排放口 4,使热量排放到另一炉体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设于炉火膛上端的一侧,在炉火膛I膛口与余热排放槽3之间形成聚热块5 ;位于余热排放槽3起始端处的炉火膛的膛口所处的平面最低,此处设为余热进口 6,在余热排放槽3末端的炉火膛的膛口所处的平面较高,在余热排放槽3的末端设有余热排放口 4 ;火焰由炉火进口 7进入炉火膛内,然后火焰和余热从余热进口 6处的炉火膛的膛口传导到余热排放槽3的起始端内,并顺着余热排放槽3,由余热进口 6旋转排放到余热排放口 4,火焰和余热从余热排放口 4排放到另一炉体内,从而使炉体内形成旋转的火焰和余热,使得火焰和余热在炉体内能够停留较长的时间,有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炉火膛膛口的高低面之间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即从高面通过逐渐降低的方式过渡到低面,或者从低面通过逐渐增高的方式过渡到高面)连接,形成圆弧面过渡。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起始端的槽道较浅较窄、逐步变深变宽过渡到余热排放口 4。所述的聚热块5的设置能够使其在大火燃烧5分钟后充分的蓄积热能,然后关闭火焰或在小火的状态下,聚热块5能够将蓄积的热能逐渐释放出来,此时所释放出来的热能能够达到大火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能的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余热排放槽3和余热排放口 4的设置也有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呈弧形分布设置于炉火膛I的一侧,所述的炉火膛竖直偏心 设置于炉膛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宽度为6cm、深度为5_10cm、余热排放槽与炉火膛之间的聚热块5的厚度为6cm。所述的炉火膛膛口以外的聚热膛的面为斜面。所述的炉火膛的直径为10-15cm,炉火膛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约1cm。所述的炉火膛膛口的高低差约5cm。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火膛(I)、聚热膛(2)、余热排放槽(3),所述的炉火膛(I)为可供燃料燃烧的长条筒状,位于炉膛的下部位置,所述的聚热膛(2)位于炉火膛(I)的上方周边,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设于聚热膛(2)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炉灶,并在端部设有热量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 )设于炉火膛(I)上端的一侧,在炉火膛(I)膛口与余热排放槽(3 )之间形成聚热块(5),位于余热排放槽(3)起始端处的炉火膛的膛口所处的平面较底、此处设为余热进口( 6 ),位于余热排放槽(3 )末端的炉火膛的膛口所处的平面较高,在余热排放槽(3 )的末端设有余热排放口(4),炉火膛膛口的高低面之间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连接,形成圆弧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起始端的槽道较浅较窄、逐步变深变宽过渡到余热排放口(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呈弧形分布设置于炉火膛(I)的一侧,所述的炉火膛(I)竖直偏心设置于炉膛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排放槽(3)的宽度为6cm、深度为5-10cm、余热排放槽(3)与炉火膛(I)之间的聚热块(4)的厚度为6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火膛(I)膛口以外的聚热膛(2)的面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火膛(I)的直径为10-15cm,炉火膛(I)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约1c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火膛膛口的高低差约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火焰旋转聚热功能的节能炉膛。它包括炉火膛、聚热膛、余热排放槽,所述的炉火膛为可供燃料燃烧的长条筒状,位于炉膛的下方,所述的聚热膛位于炉火膛的上方周边,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的余热排放槽设于聚热膛内,所述的余热排放槽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炉灶,并在端部设有余热排放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大火时将炉膛周边的热量储存在耐火的聚热板中,可以使热量均衡,而不会将局部烧坏,并达到在小火或不开火时逐步地释放热量,达到大火的效果;其二,能够使得火焰在炉膛中停留时间延长;其三,能够把多余的热量排放到设置于炉膛边的蓄水池加热膛中,将蓄水池中的水加热。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C15/00GK202521676SQ20122014683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周通华 申请人:厦门市圣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