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6773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分体空调的室内机,如风管机室内机的结构主要如图I和2所示,其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30,换热器20的一侧设置有风机40,壳体10上设置有位于换热器20两侧的回风口 11和出风口 12。换热器20与风机40主要有两种形式如图I所示的换热器20位于风机40进风侧的吸风式,和如图2所示的换热器20位于风机40出风侧的吹风式。对于这两种形式,空调呈左右结构,尺寸较大,而对于嵌入式或者吊顶式空调来说,减小其室内机的尺寸是保证其可靠安装的重要手段。中国专利200610132497. 8公开了一种上下安装的下回侧出的空调室内机,即风机40安装在换热器20的上部,回风口位于室内机的下部,使整个室内机结构变得紧凑,有效地减小了室内机的尺寸。然而该专利文献中没有对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设计,特别是风机与蜗壳的设计做出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根据该专利文献设计出在风量噪音比方面性能较优的空调室内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风量噪音比的下回侧出形式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下侧面上的回风口和设置在壳体正面的出风口 ;回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回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接水盘,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风机;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叶和蜗壳,蜗壳上具有出风开口 ;蜗壳包括形成出风开口下侧面的前蜗壳和形成出风开口上侧面的后蜗壳,前蜗壳距离贯流风叶的最小距离为δ,其中,4mm < δ < 10mm。进一步地,5mm<δ < 7mm。进一步地,前蜗壳的最高点与贯流风叶的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过贯流风叶的圆心的直线的角度为Θ,其中,65° ( Θ彡106°。进一步地,80。(Θ 彡 100。。进一步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贯流风叶的圆心到壳体的正面的出风口水平距离为D,其中,R+40彡D彡R+100, R、D单位均为毫米。进一步地,R+55彡D彡R+85,R、D单位均为毫米。进一步地,前蜗壳与后蜗壳之间的夹角向出风侧张开,形成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扩压角Φ,其中,10°彡Φ彡40°。进一步地,18。彡Φ 彡 25。。进一步地,前蜗壳靠近贯流风叶的端部具有与贯流风叶配合的配合段,配合段为直线段或者圆弧段;配合段的两端点与贯流风叶的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Y ;空调室内机的进气角为β,出气角为α,其中,α+β + Υ = 360° ,100° ( α彡170°,8° 彡 Y 彡 45°。进一步地,110。彡α 彡 155。,14。^ Y 彡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优化最小距离δ,减小前蜗壳与贯流风叶配合处流场回流,从而提高风量,同时防止当最小距离δ过小时,前蜗壳与贯流风叶配合处流场回流流速过大,噪音偏高,即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噪音比。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扩压角Φ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前蜗壳最高点与贯流风叶的圆心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Θ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到贯流风叶的圆心的水平距离D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前蜗壳与贯流风叶的最小距离δ的示意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进气角β和出气角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3、4、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下侧面上的回风口 11和设置在壳体10正面的出风口 12;回风口 11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20,回风口与换热器20的之间设置有接水盘30,换热器20的上方设置有风机40 ;风机40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叶41和蜗壳42,蜗壳42上具有出风开口 ;蜗壳42包括形成出风开口下侧面的前蜗壳42a和形成出风开口上侧面的后蜗壳42b,前蜗壳42a的上端距离贯流风叶41的最小距离为δ,该最小距离δ也为空调室内机设计的一个关键点,当最小距离δ过大时,前蜗壳42a与贯流风叶41配合处流场回流严重,风量小,当最小距离δ过小时,前蜗壳42a与贯流风叶41配合处流场回流流速过大,噪音偏高。以一款额定制冷量为3. 5kw的空调室内机作为实验机,该实验机采用双折换热器,换热器的长短边之比为I. 8,换热器中共设置有14个U管,电机功率47瓦,整机尺寸长*宽*闻890mm*305mm*210mm。该实验机和以下所有实验相关的参数为贯流风叶直径108mm,贯流风叶的圆心到出风口的水平距离为D = 125mm,前蜗壳距离贯流风叶的最小距离δ = 6mm,出气角α = 150° , Y = 16。,出风扩压角Φ = 20。。以下所有实验均在该实验机的额定制冷工况(外侧35 (干球温度)/24 (湿球温度),内侧27 (干球温度)/18湿球温度)下进行的。通过实验发现,当δ在4mm IOmm的范围中,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噪音比较为理想,在该实验中,控制该实验机的其他参数不变,不断调试最小间隙S,从而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表一空调室内机在不同最小距离δ下的风量和噪音的实验数据
MW i^f 6 风S (m3/h) 嗓音(分與) 咅比 C mm)____
462144,114,1563343.814—5
662842,314.8
761742.414.6 10 590 41.8 14.1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当最小间隙δ从4mm增大到IOmm的过程中,风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噪音呈现减小的趋势。以风量噪音比为指标,最小间隙S较优选的范围为5mm 7mm。而且当最小间隙δ为6mm时,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噪音比取得最大值14. 8。如图3、4、6所示,前蜗壳42a的最高点A与贯流风叶41的圆心O的连线OA与竖直方向过贯流风叶41的圆心O的直线OH的角度Θ对整机的厚度、宽度及出风风向有很大的影响,当Θ角度变大时,机组厚度增加,宽度减小,出风风向相对向下;当Θ角度变小时,机组厚度减小,宽度增加,出风口倾向水平。对于下回侧送机组的设计要求,Θ较优选地取值范围为65° ( Θ <106°,在该实验中,控制该实验机的其他参数不变,不断调试Θ度数,从而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表二空调室内机在不同的Θ角度下对出风方向的影响
I MPM 机纽宽唆出mi 及+κ他彩_ZZ ΓΓΙ 涵 Π 瓦 I.....丨丽.石.......丽丨砸忑丽I.丨.....jj^·;;.....
心,汚则彩响机姐;IiHI I安装的龙观性。
+i^wsiPi彳机风11安装的方观性., mW翔!H风倾斜N K,m风I 丨位成I歷1iili
^4 V/ F ..... 一 * v f IX
____以点_中_8_
100 2()()290 机纽出WJ!斜W卜',出Wj丨位h
"Z TZZI 机纽出风M斜M K, IHHiTWWlTI必领想增
II 加度,+片则,出风I I1JtIiMi I r'渉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当Θ由65°不断增大到106°时,出风口不断向下倾斜,从出风口位置判断,Θ进一步优选地范围为80°到100°,最优选值为90°,机组出风倾斜向下,出风口位置在机组底面与最高点的中间。如图3、4、7所示,贯流风叶41的半径为R,贯流风叶41的圆心O到壳体10的正面的出风口 12的最外侧的水平距离为D,当D太大时,机组出风扩压直线段太长,静压损失过大,机组出风风量变小,当D太小时,机组出风扩压直线段太小,贯流风机不能形成有效的风场,机组风量小。通过实验发现,当R+40R+100,室内机的风量较为理想,在该实验中,控制该实验机的其他参数不变,不断调试距离D,从而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表三空调室内机在不同D下的风量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下侧面上的回风口(1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正面的出风口(12); 所述回风口(11)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20),所述回风口(11)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设置有接水盘(30),所述换热器(20)的上方设置有风机(40); 所述风机(40)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叶(41)和蜗壳(42),所述蜗壳(42)上具有出风开口 ; 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42)包括形成所述出风开口下侧面的前蜗壳(42a)和形成所述出风开口上侧面的后蜗壳(42b),所述前蜗壳(42a)距离所述贯流风叶(41)的最小距离为3,其中,4mm < 6 < 10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5mm≤6≤7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蜗壳(42a)的最高点(A)与所述贯流风叶(41)的圆心(O)的连线(OA)与竖直方向过所述贯流风叶(41)的圆心(0)的直线(OH)的角度为9,其中,65° ( 9 ( 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80°( 9 ^ 100°。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叶(41)的半径为R,所述贯流风叶(41)的圆心(0)到所述壳体(10)的正面的所述出风口(12)水平距离为D,其中,R+40彡D彡R+100,R、D单位均为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R+55≤D≤R+85, R、D单位均为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蜗壳(42a)与所述后蜗壳(42b)之间的夹角向出风侧张开,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扩压角①,其中,10° ^ O ^ 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18°< O <25°。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蜗壳(42a)靠近所述贯流风叶(41)的端部具有与所述贯流风叶(41)配合的配合段(BC),所述配合段(BC)为直线段或者圆弧段;所述配合段的两端点与所述贯流风叶(41)的圆心的连线(0B和0C)之间的夹角为Y ; 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气角为出气角为a,其中,a+P + Y = 360 °,100° ≤ a ≤170° ,8° ≤ y ≤4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110° ≤ a ≤ 155 °,14° ≤ y ≤ 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下侧面上的回风口和设置在壳体正面的出风口;回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回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接水盘,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风机;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叶和蜗壳,蜗壳上具有出风开口;蜗壳包括形成出风开口下侧面的前蜗壳和形成出风开口上侧面的后蜗壳,前蜗壳距离贯流风叶的最小距离为δ,其中,4mm≤δ≤1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优化最小距离δ,减小前蜗壳与贯流风叶配合处流场回流,从而提高风量,同时防止当最小距离δ过小时,前蜗壳与贯流风叶配合处流场回流流速过大,噪音偏高,即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噪音比。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2561910SQ2012202278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杜辉, 苏运宇, 王成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