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587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节能型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燃气灶一般由灶体,锅架和设于灶体心中位置的灶具本体组成,灶具本体在燃烧加热锅底时,外围冷空气容易进入将热量带走散失,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做了大量研究,现主要在灶体内围一圆弧形热辐射罩芯,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ZL200820083085.4的专利,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燃气热量的利用率,解决了热量容易散失的技术问题,但是热辐射罩芯为蜂窝孔状陶瓷构,存在成本较高,容易破裂等技术问题;另外,现有燃气灶内的灶具本体因结构设置不合理,助燃燃气以及主燃燃气因与空气接触少,存在燃烧不充分的缺陷和不足,故有必要对现有燃气灶结构进行有效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热辐射效果好,且燃烧充分的节能型燃气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包括灶体,设于灶体上的锅架,所述灶体内成型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灶具本体,所述锅架内壁与灶体之间设有圆弧状聚热金
属网层。进一步地,所述聚热金属网层由波浪形聚热带和长条形聚热带逐级缠绕而成。其中,所述灶具本体包括灶腔和设于灶腔上的灶芯,所述灶腔底端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下端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一和空气连接管一,所述燃气管内套设有小火助燃气管,小火助燃气管下端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二和空气连接管二,所述灶芯包括芯底盘和设于芯底盘上的芯盖,芯底盘与芯盖之间成型有混和腔一和混和腔二,所述混和腔二设于混和腔一的外围;所述芯底盘设于灶腔上;所述芯盖中心位置设有若干小火助燃孔,芯盖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孔;所述芯底盘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小火助燃通孔,所述小火助燃通孔通过设于芯底盘上表面的若干气孔与混和腔一连通,所述混和腔一与小火助燃孔连通;所述小火助燃通孔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通孔,所述主燃通孔经混和腔二与主燃孔连通;所述芯底盘外围呈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火直管,所述主火直管贯穿芯底盘,所述主火直管上端朝芯底盘中心位置呈倾斜设置,所述芯盖外缘底部与芯底盘之间成型有气道,所述气道与混和腔二连通,气道朝主火直管倾斜设置;所述小火助燃气管上端与小火助燃通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芯盖底部设有环形脚架,所述小火助燃孔设于环形脚架内,所述主燃孔设于环形脚架外围;所述环形脚架,芯盖以及芯底盘围成混和腔一和混和腔二,所述混和腔一位于环形脚架内,混和腔二位于环形脚架外。[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火直管上端的倾斜角度为60-89度;所述气道的倾斜角度为0-75 度。进一步地,所述灶腔内设有混和片。进一步地,所述芯底盘边缘设有环形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连接管一和空气连接管一上均设有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连接管二和空气连接管二上均设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架内壁与灶体之间设有圆弧状聚热金属网层,具有良好的热辐射加热的效果,同制作成本低,且更为耐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更节能耐用。

[0022]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灶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4是图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芯盖;111、助燃孔;
114、环形脚架;
12、环形挡板;
13、芯底盘;131、助燃通孔
14、灶腔;15、混和片;
18、燃气连接管一;
21、空气连接管二 ;
112、主燃孔; 113、直管;
132、主燃通孔;16、燃气管;
19、空气连接管一;
22、燃气连接管二 ;
133、气孔;17、助燃气管
23、混和腔一;
100、锅体;
400、灶具本体;
700、波浪形聚热带;
24、气道; 25、混和腔二 ;
200、锅架;300、灶体;
500、中心孔;600、聚热金属网层800、长条形聚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括灶体300,设于灶体300上的锅架200,所述灶体300内成型有中心孔500,所述中心孔500内设有灶具本体400,使用时,锅体100置于锅架200上。所述锅架200内壁与灶体300之间设有圆弧状聚热金属网层600,本实用新型所述聚热金属网层600由波浪形聚热带700和长条形聚热带800逐级缠绕而成,如图3所示,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其它网状结构的实用,电热金属丝交织而成。使用时,灶具本体400对锅体100进行加热,其余热将聚热金属网层600加热,故而热量散失少。所述聚热金属网层600聚热后,反过来对锅体100进行加热,使热量得到更好的利用。因本实用新型聚热金属网层600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故而具有加工容易,制作成本低,耐用等优点。
4[0034]所述灶具本体400包括灶腔14和设于灶腔14上的灶芯,所述灶腔14底端连接有燃气管16,所述燃气管16上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一 18和空气连接管一 19,所述燃气管16内套设有小火助燃气管17,所述小火助燃气管17上端与灶芯连接,小火助燃气管17下端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二 22和空气连接管二 2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小火助燃气管17内的气体为燃气和空气的混和物,有利于助燃气充分燃烧,且助燃效果稳定。另外,所 述燃气连接管一 18和空气连接管一 19上均设有调节阀,可以方便对主燃气的大小进行独立的调节控制;所述燃气连接管二 22和空气连接管二 21上均设有调节阀,可以方便对助燃气的大小进行独立的调节控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所述灶芯包括芯底盘13和设于芯底盘13上的芯盖11,所述芯底盘13设于灶腔14上。所述芯底盘13与芯盖11之间成型有混和腔一23和混和腔二 25,具体而言,所述芯盖11底部设有环形脚架114,所述环形脚架114,芯盖11以及芯底盘13围成混和腔一 23和混和腔二 25,所述混和腔一 23位于环形脚架114内,混和腔二 25位于环形脚架114外。所述芯盖11中心位置设有若干小火助燃孔111,芯盖11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孔112。所述小火助燃孔111设于环形脚架114内,所述主燃孔112设于环形脚架114外围,也即小火助燃孔111与混和腔一 23连通,而主燃孔112与混和腔二 25连通。所述芯底盘13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小火助燃通孔131,所述小火助燃通孔131通过设于芯底盘13上表面的若干气孔133与混和腔一 23连通;所述小火助燃通孔131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通孔132,所述主燃通孔132通过混和腔二 25与主燃孔112连通。所述芯底盘13外围呈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火直管113,所述主火直管113贯穿芯底盘13,即主火直管113下端与灶腔14连通。所述主火直管113上端朝芯底盘13中心位置呈倾斜设置,具体而言,所述主火直管113上端的倾斜角度为60-89度,这样设置有利于将燃气吹向小火助燃孔111的位置,便于燃烧。所述芯盖11外缘底部与芯底盘13之间成型有气道24,所述气道24与混和腔二25连通,气道24朝主火直管113倾斜设置,具体而言,气道24的倾斜角度为0_75度。所述小火助燃气管17上端与小火助燃通孔131连接。助燃气经小火助燃气管17进入小火助燃通孔131,再经气孔133进入混和腔一 23充分混和,经小火助燃孔111排出,点燃助燃气即可燃烧。因助燃气体经空气与燃气多次充分混和,燃烧充分,且燃烧稳定,起到很好的助燃效果。主燃气经燃气连接管一 18和空气连接管一 19进入燃气管16后,进入灶腔14内,并经设于灶腔14内的混和片15混和后,一路经主燃通孔132,混和腔二 25后经主燃孔112排出燃烧,另一路经主燃通孔132,混和腔二 25后经气道24排出燃烧,再一路经主火直管113排出燃烧,即主燃气亦经空气和燃气的多次充分混和,可充分燃烧。另外,本实用新型气道24与主火直管113形成配合倾斜设置,且气道24设于主燃孔112与主火直管113之间,起到传递火焰的作用,以确保主火直管113处在通气的情况下充分燃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各主燃孔平行设置导致外围主燃孔不燃烧或者燃烧不充分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燃气以及助燃气经多次充分混和,均能充分燃烧,有效解决了现有因燃烧不充分而引起的熏眼,刺鼻的问题。所述芯底盘13边缘设有环形挡板12,如此设置,可有效避免燃烧时,冷气吹入,热
5量散失。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实用新型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包括灶体(300),设于灶体(300)上的锅架(200),所述灶体(300)内成型有中心孔(500),所述中心孔(500)内设有灶具本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200)内壁与灶体(300)之间设有圆弧状聚热金属网层¢0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金属网层¢00)由波浪形聚热带(700)和长条形聚热带(800)逐级缠绕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本体(400)包括灶腔(14)和设于灶腔(14)上的灶芯,所述灶腔(14)底端连接有燃气管(16),所述燃气管(16)下端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一(18)和空气连接管一(19),所述燃气管(16)内套设有小火助燃气管(17),小火助燃气管(17)下端连接有燃气连接管二(22)和空气连接管二(21),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芯包括芯底盘(13)和设于芯底盘(13)上的芯盖(11),芯底盘(13)与芯盖(II)之间成型有混和腔一(23)和混和腔二(25),所述混和腔二(25)设于混和腔一(23)的外围;所述芯底盘(13)设于灶腔(14)上;所述芯盖(11)中心位置设有若干小火助燃孔(III),芯盖(11)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孔(112);所述芯底盘(13)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小火助燃通孔(131),所述小火助燃通孔(131)通过设于芯底盘(13)上表面的若干气孔(133)与混和腔一(23)连通,所述混和腔一(23)与小火助燃孔(111)连通;所述小火助燃通孔(131)外围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燃通孔(132),所述主燃通孔(132)经混和腔二(25)与主燃孔(112)连通;所述芯底盘(13)外围呈环形排列设有若干主火直管(113),所述主火直管(113)贯穿芯底盘(13),所述主火直管(113)上端朝芯底盘(13)中心位置呈倾斜设置,所述芯盖(11)外缘底部与芯底盘(13)之间成型有气道(24),所述气道(24)与混和腔二(25)连通,气道(24)朝主火直管(113)倾斜设置;所述小火助燃气管(17)上端与小火助燃通孔(1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盖(11)底部设有环形脚架(114),所述小火助燃孔(111)设于环形脚架(114)内,所述主燃孔(112)设于环形脚架(114)外围;所述环形脚架(114),芯盖(11)以及芯底盘(13)围成混和腔一(23)和混和腔二(25),所述混和腔一(23)位于环形脚架(114)内,混和腔二(25)位于环形脚架(114)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火直管(113)上端的倾斜角度为60-89度;所述气道(24)的倾斜角度为0-75度。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腔(14)内设有混和片(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底盘(13)边缘设有环形挡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连接管一(18)和空气连接管一(19)上均设有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型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连接管二(22)和空气连接管二(21)上均设有调节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包括灶体,设于灶体上的锅架,所述灶体内成型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灶具本体,所述锅架内壁与灶体之间设有圆弧状聚热金属网层。现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更节能耐用。
文档编号F24C3/04GK202733960SQ20122033234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吴伟业 申请人:吴伟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