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沐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07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即热式沐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沐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沐浴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的沐浴器主要有电沐浴器、燃气沐浴器、太阳能沐浴器、空气能沐浴器、速磁生活沐浴器,其中,电沐浴器主要有内胆式沐浴器和即热式沐浴器。内胆式沐浴器是先将内胆内的水加热,然后利用内胆内的热水进行沐浴,如申请号为200810100466.3申请日为2008年6月16日
公开日为2009年12月23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器,具体公开了储水内胆,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根安装在内胆中的电加热棒,所述电热水器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式温度传感器,其与内胆相对位置可变,这种电热水器虽然安全性比较高,但在洗澡之前必须先加热内胆内的水,所用的时间比较长。为此,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则出现了即热式沐浴器,主要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沐浴棒及加热装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连接所述的加热装置,沐浴棒连接在出水管上;现有的加热装置包括过水盒及加热丝,通过加热丝给过水盒加热,当水经进水管进入到过水盒内时,则加热丝给水加热,加热水的水经出水管输入到沐浴棒上实现沐浴;再如在申请号为200920144791.X申请日为2009年2月27日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I月13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发热体,它是由石英管和电热膜组成;石英管为长筒形,电热膜设置在石英管的外壁,其中,石英管是非金属的,电热膜是导电体,能在通电后释放大量的热能,当水通过石英管时,石英管外壁电热膜产生的热量传给管内的水流,使水温升高,从而达到沐浴的目的。但不管是上述哪种加热装置,位于发热元件外侧的热量不能对水加热,这样,一部分热量被用于加热水,其他的热量则被释放浪费,不能充分的利用能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将发热元件的能量充分利用到对水的加热,以提高水的加热速度,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进水管与第一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二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上述结构,当给发热元件通电后,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和外管上,当流体经进水管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流体先在中心管内被加热,后在腔体内被加热,这样,对流体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和外管上,流体又会先后流经中心管和腔体,因此,发热元件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流体,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作为改进,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通过设置温度探测器,则能及时的检测到流体的温度,以便于控制发热元件和流体的流量。作为改进,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通过设置氧化镁粉层,不仅能传递热量,而且还具有绝缘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所述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也是为了防止漏电,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作为改进,进水管和第一进口之间设有开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进水管与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上述结构,当给发热元件通电后,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和外管上,当流体经进水管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流体先在腔体内被加热,后在中心管内被加热,这样,对流体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和外管上,流体又会先后流经腔体和中心管,因此,发热元件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流体,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作为改进,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进水管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开关。通过设置温度探测器,则能及时的检测到流体的温度,以便于控制发热元件和流体的流量。作为改进,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通过设置氧化镁粉层,不仅能传递热量,而且还具有绝缘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所述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也是为了防止漏电,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进水管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上述结构,当给发热元件通电后,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和外管上,当流体经进水管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流体同时在中心管和腔体内被加热,后达到出水管汇集,这样,对流体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和外管上,流体又会同时吸收腔体和中心管的热量,因此,发热元件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流体,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作为改进,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进水管和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开关。通过设置温度探测器,则能及时的检测到流体的温度,以便于控制发热元件和流体的流量。作为改进,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通过设置氧化镁粉层,不仅能传递热量,而且还具有绝缘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所述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也是为了防止漏电,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图1为即热式沐浴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即热式沐浴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即热式沐浴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即热式加热器的主视图。图5为即热式加热器的A-A剖视图。图6为即热式加热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沐浴棒4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2和出水管3安装在外壳I上,沐浴棒4连接在出水管3的出水端,即热式加热器设在外壳I内。如图4至图6所示,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51、外管52、发热元件53、引线管54及壳体55。中心管51具有流体通道511,中心管51上具有与流体通道511相通的第一进口 512和第一出口 513。外管52套在中心管51外;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且位于外管52的端部套有引线管54,为了防止漏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在中心管51和引线管5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在引线管54和外管52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56,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形成空腔57。所述的发热元件53为电热丝,电热丝设在空腔57内,且为了使用的安全性,电热丝和中心管的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和外管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这样,电热丝上的热量可通过热传递和辐射两种方式向中心管51和外管传递热量。所述的壳体55套在外管52外,在壳体的端部,壳体55和外管52之间设有法兰圈片58,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使壳体与外管直接连接,主要保证外管52和壳体55之间形成的腔体59为密闭腔体即可。在壳体55上设有与腔体59相通的第二进口 551和第二出口 552 ;进水管2通过开关6与第一进口 512相连接,第一出口 513与第二进口 551相连接,第二出口 552与出水管3相连接。上述即热式沐浴器的工作原理是:打开开关6,并给电热丝通电,水经进水管2、第一进口 512进入到流体通道511内,水流经流体通道时,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经氧化镁粉层传递到中心管51的,中心管51对水进行加热,经加热的水经第一出口 513、第二进口 551进入到腔体59内,当水流经腔体时,电热丝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传递的方式被传递到外管上,由外管对流经的水再一次加热,被再一次加热的水经第二出口 552流入到出水管3,之后流入到沐浴棒上实现沐浴。上述结构,当给电热丝通电后,电热丝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当水经进水管2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水先在中心管51内被加热,后在腔体59内被加热,这样,对水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流水又会先后流经流体通道511和腔体59,因此,电热丝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水,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第二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沐浴棒4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2和出水管3安装在外壳I上,沐浴棒4连接在出水管3的出水端,即热式加热器设在外壳I内。如图4至图6所示,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51、外管52、发热元件53、引线管54及壳体55。中心管51具有流体通道511,中心管51上具有与流体通道511相通的第一进口 512和第一出口 513。外管52套在中心管51外;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且位于外管52的端部套有引线管54,为了防止漏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在中心管51和引线管5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在引线管54和外管52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56,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形成空腔57。所述的发热元件53为电热丝,电热丝设在空腔57内,且为了使用的安全性,电热丝和中心管的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和外管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这样,电热丝上的热量可通过热传递和辐射两种方式向中心管51和外管传递热量。所述的壳体55套在外管52外,在壳体的端部,壳体55和外管52之间设有法兰圈片58,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使壳体与外管直接连接,主要保证外管52和壳体55之间形成的腔体59为密闭腔体即可。在壳体55上设有与腔体59相通的第二进口 551和第二出口 552 ;进水管2通过开关6与第二进口 551相连接,第二出口 552与第一进口 512相连接,第一出口 513与出水管3相连接。上述即热式沐浴器的工作原理是:打开开关6,并给电热丝通电,水经进水管2、第二进口 552进入到腔体59内,当水流经腔体时,电热丝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传递的方式被传递到外管上,通过外管52对水进行一次加热,经加热的水由第二出口 552、第一进口512进入到流体通道511内,水流经流体通道时,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经氧化镁粉层传递到中心管51的,中心管51对水进行再一次加热,被再一次加热的水经第一出口 513流入到出水管3,之后流入到沐浴棒上实现沐浴。[0033]上述结构,当给电热丝通电后,电热丝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当水经进水管2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水先在腔体59内被加热,后在流体通道511内被加热,这样,对水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流水又会先后流经流体腔体59和通道511,因此,电热丝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水,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第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1、进水管2、出水管3、沐浴棒4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2和出水管3安装在外壳I上,沐浴棒4连接在出水管3的出水端,即热式加热器设在外壳I内。如图4至图6所示,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51、外管52、发热元件53、引线管54及壳体55。中心管51具有流体通道511,中心管51上具有与流体通道511相通的第一进口 512和第一出口 513。外管52套在中心管51外;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且位于外管52的端部套有引线管54,为了防止漏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在中心管51和引线管5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在引线管54和外管52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56,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在中心管51和外管52之间形成空腔57。所述的发热元件53为电热丝,电热丝设在空腔57内,且为了使用的安全性,电热丝和中心管的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和外管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这样,电热丝上的热量可通过热传递和辐射两种方式向中心管51和外管传递热量。所述的壳体55套在外管52外,在壳体的端部,壳体55和外管52之间设有法兰圈片58,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使壳体与外管直接连接,主要保证外管52和壳体55之间形成的腔体59为密闭腔体即可。在壳体55上设有与腔体59相通的第二进口 551和第二出口 552 ;进水管2通过开关6与第一进口 512和第二进口 551相连接,第一出口 513和第二出口 552汇集后与出水管3相连接。上述即热式沐浴器的工作原理是:打开开关6,并给电热丝通电,水经进水管2进入到第一进口 512和第二进口 551,经第一进口 512的水进入到流体通道511内,经第二进口 551的水进入到腔体59内,水流经流体通道时,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经氧化镁粉层传递到中心管51的,中心管51对水进行加热,当水流经腔体时,电热丝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传递的方式被传递到外管上,由外管对流经的水加热,加热的水经第一出口 513、第二出口552汇集后流入到出水管3,之后流入到沐浴棒上实现沐浴。上述结构,当给电热丝通电后,电热丝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传递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当水经进水管2进入到即热式加热器内时,水在中心管51和腔体59内被加热,这样,对水加热的速度快,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量都传递到了中心管51和外管52上,流水又会流经流体通道511和腔体59,因此,电热丝的热量能被充分被用于加热水,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节约了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进水管与第一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二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第一进口之间设有开关。
5.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进水管与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进水管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
8.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与流体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进水管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相连接,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探测口,探测口内设有温度探测器;进水管和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即热式沐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丝与中心管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电热丝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导热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层;所述 的第一绝缘体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第二绝缘体为瓷珠或胶粒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即热式沐浴器,包括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及即热式加热器;即热式加热器包括中心管、外管、发热元件、引线管及壳体;中心管具有流体通道,中心管上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外管套在中心管外;发热元件设在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套在中心管的端部且位于中心管和外管之间,引线管与发热元件电性连接,中心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外管和引线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的壳体套在外管外,壳体和外管之间形成有腔体,在壳体上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将发热元件的能量充分利用到对水的加热,以提高水的加热速度,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H9/20GK203153564SQ20132005152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刘攸华 申请人:广州市益德电热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