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8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倾动炉冶炼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有色冶金领域,处理固态物料的倾动炉系统出渣方式主要时采用吊装、倒运渣包的形式进行。采用此方式出渣作业时,需疏散操作平台作业人员及车辆,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以解决现有出渣作业需疏散操作平台作业人员及车辆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在作业平台的下方设有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上设有平板车,所述平板车上方设有滑车轨道,所述滑车轨道上设有动力线缆和滑车托架,所述平板车与动力线缆相连,所述平板车上设有渣包。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保持倾动炉良好生产作业秩序的需求,提高了出渣作业效率并消除作业面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

图1为 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中弧形轨道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在作业平台8的下方设有弧形轨道1,弧形轨道I上设有平板车2,平板车2上设有渣包3。平板车确定方式:平板车板面宽度不超出车轮外边缘300mm,平板车长度以在转弯时边缘不超出轨道300mm为准。前后车轮的轴距不能大于轨道中心距的1.5倍,前轮轴距板车前边缘距离不大于500,后轮轴距板车后边缘距离不大于1.2m,平板车的有效载荷不小于30t。平板车高度确定:通行区有效高度-(板车高度+渣包高度)>200mm,若高度不足,需降低轨道基础。平板车2上方设有滑车轨道4,滑车轨道4上设有动力线缆6和滑车托架7,平板车2与动力线缆6相连。按照平板车2行走弧度配置上部滑车式拖缆架:采用100_工字钢在平台横梁下按板车行走弧度铺设滑车轨道4,在滑车轨道4上安装滑车及控制线缆,采用螺栓将线缆固定在滑车下边的固定件内。滑车托架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平板车运行时滑车随之运行。弧形轨道I的扇形夹角A不大于50°,两轨道中心线的转弯半径R不小于两轨道间距的6倍。弧形轨道I的边缘与所处区域的平台立柱的最小距离L不小于500mm。如图2所示,工作时,炉渣可直接排入平板车2上的渣包3内,平板车从作业平台8的下方运输至炉渣处理系统,并可更换渣包继续出渣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二楼作业平台上能够进行其它作业,避免了在同一作业面的吊装作业及交叉作业的可能性,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1.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业平台(8)的下方设有弧形轨道(1),所述弧形轨道(I)上设有平板车(2),所述弧形轨道(I)间距与所述平板车(2)轮距一致;所述平板车(2 )上方设有滑车轨道(4),所述滑车轨道(4)上设有动力线缆(6 )和滑车托架(7 ),所述平板车(2)与动力线缆(6)相连,所述平板车(2)上设有渣包(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I)的扇形夹角不大于50°,两轨道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不小于两轨道间距的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I)的边缘与所处区域的平台立柱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动炉出渣系统,以解决现有出渣作业需疏散操作平台作业人员及车辆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作业平台的下方设有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上设有平板车,所述平板车上方设有滑车轨道,所述滑车轨道上设有动力线缆和滑车托架,所述平板车与动力线缆相连,所述平板车上设有渣包。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保持倾动炉良好生产作业秩序的需求,提高了出渣作业效率并消除作业面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F27D3/15GK203148228SQ2013201184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万爱东, 程永红, 李维舟, 姚明安, 毕传喜, 赵怀宇 申请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