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884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包括电加热控制盒(1)和带有内腔(21)的暖气片本体(2),所述内腔(21)中注有超导液,所述暖气片本体(2)中设有插入内腔(21)的电热棒(22),所述电热棒(22)上设有用于调节电热棒(22)加热温度的调节旋钮(23),所述调节旋钮(23)通过连接插头(24)插设于电加热控制盒(1)上与电加热控制盒(1)电连接;所述暖气片本体(2)的上部还设有排气阀(25)。本实用新型具有取暖效果好、真空处理简单高效、维修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优点。
【专利说明】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众所周知冬天采暖设备一般是由集中供暖、电厂、热力公司利用电厂的热水换热,或者利用蒸汽和锅炉把水烧热加压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进行采暖的,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农村地区冬天基本上都是以煤炉取暖,其热能主要来源于煤炭,家庭面积大的还要使用锅炉,锅炉管道不仅安装复杂,费用大,占地空间多,影响美观,热能也得不到充分利用,部分热量在输送的过程中散发浪费掉了,而且缺乏方便性和灵活性,只能固定使用。尤其是煤炭在燃烧后产生的有害烟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环保。暖气片家家必备,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就更加依赖,目前技术下,由于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的片内不用水,不用油,具有升温快,温度高,散热好,低温启动,安全节能,阻燃等众多优点,传统真空超导暖气片早已被人们认可,且传统真空超导电暖气使用时需要用真空泵将暖气片内腔抽成真空状态,费时费力,售后维修也极其麻烦,必须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暖效果好、真空处理简单高效、维修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片,包括电加热控制盒和带有内腔的暖气片本体,所述内腔中注有超导液,所述暖气片本体中设有插入内腔的电热棒,所述电热棒上设有用于调节电热棒加热温度的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通过连接插头插设于电加热控制盒上与电加热控制盒电连接,所述暖气片本体的上部还设有排气阀。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连接插头为漏电保护插头。
[0008]所述电加热控制盒的背面设有电源插头,所述电加热控制盒的正面设有显示模块、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和电源插座,所述电加热控制盒内设有室温自动调节单元,所述室温自动调节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室温传感器、微处理器和电源开关,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相连,所述电源插头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源插座相连,所述连接插头插设于电源插座上。
[0009]所述的调节旋钮(23)为可控硅调节旋钮。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电加热控制盒和带有内腔的暖气片本体,内腔中注有超导液,暖气片本体中设有插入内腔的电热棒,电热棒上设有用于调节电热棒加热温度的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通过连接插头插设于电加热控制盒上与电加热控制盒电连接,通过电加热控制盒控制电热棒利用热排法即可使得内腔的空气从排气阀排出使得内腔形成真空,利用超导液传递热量来通过暖气片本体散热到室内空气中,因此具有真空超导电暖气所有的优点,且免去了用真空泵抽空气的繁琐过程,大大节省了真空处理的时间,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超导电暖气片维修困难的问题,而且通过调节旋钮能够调节电热棒的加热温度,防止电热棒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升温损坏电热棒,有利于保持暖气片恒温加热(发热),具有取暖效果好、真空处理简单高效、维修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加热控制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温自动调节单元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6]图例说明:1、电加热控制盒;11、电源插头:12、显示模块;13、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5、电源插座;2、暖气片本体;21、内腔;22、电热棒;23、调节旋钮;24、连接插头;25、排气阀;3、室温自动调节单元;31、室温传感器;32、微处理器;33、电源开关。【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片包括电加热控制盒I和带有内腔21的暖气片本体2,内腔21中注有超导液,暖气片本体2中设有插入内腔21的电热棒22,电热棒22上设有用于调节电热棒22加热温度的调节旋钮23,调节旋钮23通过连接插头24插设于电加热控制盒I上与电加热控制盒I电连接;暖气片本体2的上部还设有排气阀25。本实施例通过电加热控制盒I控制电热棒22利用热排法即可使得内腔21的空气从排气阀25排出使得内腔21形成真空,利用超导液传递热量来通过暖气片本体I散热到室内空气中,因此具有真空超导电暖气所有的优点,且免去了用真空泵抽空气的繁琐过程,大大节省了真空处理的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超导电暖气片维修困难的问题,而且通过调节旋钮23能够调节电热棒22的加热温度,防止电热棒22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升温损坏电热棒22,有利于保持暖气片恒温加热(发热),具有取暖效果好、真空处理简单高效、维修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优点。本实施例中,连接插头24为漏电保护插头,更安全可
O
[001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加热控制盒I的背面设有电源插头11,电加热控制盒I的正面设有显示模块12、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和电源插座15,电加热控制盒I内设有室温自动调节单元3,室温自动调节单元3包括依次相连的室温传感器31、微处理器32和电源开关33,微处理器32分别与显示模块12、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相连,电源插头11通过电源开关33与电源插座15相连,连接插头24插设于电源插座15上。显示模块12设置有当前温度显示值区、最高温度显示值区、最低温度显示值区,最高温度显示值区对应的下方的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通过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的上、下按键能够调节停止温度;当前温度显示值区则用于显示室温传感器31检测的室内温度;最低温度显示值区对应的下方的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通过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的上、下按键能够调节启动温度;当室温传感器31检测的室内温度超过停止温度(最高温度),则微处理器32关闭电源开关33,电加热控制盒I自动断电;当室温传感器31检测的室内温度低于启动温度(最低温度),则微处理器32开启电源开关33,电加热控制盒I自动恢复供电。
[0020]本产品的电热棒22调节旋钮23为可控硅调节旋钮,用可控硅调节加热棒的加热功率大小,具有效率高、测量温度准确、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
[0021]本产品所述的电加热控制盒I还具有记忆功能,当工作停止或突然断电时会自动贮存断电前工作状态,贮存即时温度值;当电加热控制盒I恢复供电时会自动追溯到工作断电前工作状态,恢复之前所设的温度值,即时进入工作状态,无需重新设定。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包括电加热控制盒(I)和带有内腔(21)的暖气片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1)中注有超导液,所述暖气片本体(2)中设有插入内腔(21)的电热棒(22),所述电热棒(22)上设有用于调节电热棒(22)加热温度的调节旋钮(23),所述调节旋钮(23)通过连接插头(24)插设于电加热控制盒(I)上与电加热控制盒(I)电连接;所述暖气片本体(2)的上部还设有排气阀(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24)为漏电保护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控制盒(I)的背面设有电源插头(11),所述电加热控制盒(I)的正面设有显示模块(12)、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和电源插座(15),所述电加热控制盒(I)内设有室温调节单元(3),所述室温调节单元(3)包括依次相连的室内温度传感器(31)、微处理器(32)和电源开关(33),所述微处理器(32)分别与显示模块(12)、停止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3)、启动温度调节按键模块(14)相连,所述电源插头(11)通过电源开关(33)与电源插座(15)相连,所述连接插头(24)插设于电源插座(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抽真空超导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旋钮(23)为可控硅调节旋钮。
【文档编号】F24D13/04GK203550000SQ20132058447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9日
【发明者】刘炳炎 申请人:刘炳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