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173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制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制冷剂为100%重量的R32制冷剂;压缩机采用的冷冻油为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冷冻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46-82cst。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通过使用GWP较低的R32制冷剂和使用40℃时运动粘度为46-82cst的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作为冷冻油,能充分的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使得系统的COP值比采用R410A制冷剂时的COP值高,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COP值。而且,该制冷装置比采用R410A制冷剂的制冷装置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空调领域有由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R410A制冷剂和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构成的运动介质等组成的制冷装置。R410A制冷剂属于HFCs (Hydrof Iuorocarbons,氢氟烃),Gff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势,GWP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值约为2100。由于R410A制冷剂的GWP值较高,加剧了温室效应,因而制冷装置使用R410A制冷剂不够环保。R410A制冷剂作为R22制冷剂的主要替代制冷剂,制冷装置使用R410A制冷剂的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制热能效比,即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值只能做到与R22制冷剂同等,不能将COP值提高到R22制冷剂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使用R32制冷剂和一定运动粘度的冷冻油,使系统的COP值比采用R410A制冷剂时的COP值高,且充分的确保该制冷装置的可靠性,使该制冷装置更加节能环保。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
[0006]所述制冷剂为100%重量的R32制冷剂;
[0007]所述压缩机采用的冷冻油为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
[0008]所述冷冻油在40°C时的运动粘度为46_82cst。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 ;
[0010]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 ;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串联所述节流装置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器;
[0012]所述第一阀口串联所述储液器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
[001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001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用于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内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0017]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
[0018]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用于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内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0019]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
[0020]所述第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22]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动作。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以上截止阀;
[0025]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串联有所述截止阀。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通过使用GWP较低的R32制冷剂和使用40°C时运动粘度为46-82cst的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作为冷冻油,能充分的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使得系统的COP值比采用R410A制冷剂时的COP值高,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COP值。而且,该制冷装置比采用R410A制冷剂的制冷装置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中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的运动粘度等级相对应的压缩机的可靠性和系统COP值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中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参见图1至图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包括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储液器6、控制装置7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其中,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储液器6、控制装置7、截止阀21、截止阀24、温度传感器11?13、温度传感器16和室外风扇(未示出)构成室外机10。而且,由室内换热器5、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5和室内风扇(未不出)构成室内机20。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和储液器6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节流装置的电子膨胀阀也可以使用毛细管等代替,压缩机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压缩机。
[0033]四通阀2包括四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 A、第二阀口 B、第三阀口 C和第四阀口 D。其中,第一阀口 A串联储液器6连通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吸气口,第二阀口 B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第三阀口 C连通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排气口。第四阀口 D连通室内换热器5的第一端口,室内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通过电子膨胀阀4连通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只具有制冷功能的制冷装置中,可不使用四通阀2。
[0034]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为100%质量的R32制冷剂,并采用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作为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油。且该冷冻油在40°C时的运动粘度为46-82cst。其中,cst (厘斯)为运动粘度的计量单位。
[0035]通过使用GWP较低的R32制冷剂和使用40°C时运动粘度为46-82cst的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作为冷冻油,能充分的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使得系统的COP值比采用R410A制冷剂时的COP值高,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COP值。而且,该制冷装置比采用R410A制冷剂的制冷装置更加节能环保。
[003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该制冷装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三温度传感器13、第四温度传感器14、第五温度传感器15和第六温度传感器16。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3上,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3内制冷剂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室内换热器5上,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5内制冷剂的温度。第五温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第六温度传感器16设置在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吸气口处,用于检测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吸气温度。
[0037]该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7,该控制装置7用于根据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控制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和/或电子膨胀阀4的动作。控制装置7分别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该制冷装置还包括两个以上截止阀;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串联有截止阀。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4和室内换热器5之间配设有截止阀21,在室内换热器5和四通阀2之间配设有截止阀24。设置截止阀,方便维修更换。
[0038]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冷装置,在进行送冷气运转时,使四通阀2转换到指定的位置,当启动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时,从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就通过四通阀2而进入室外换热器3。接着,由电子膨胀阀4将室外换热器3凝结的制冷剂减压之后,通过连接管路22而进入室内换热器5。由室内交换器5蒸发的制冷剂通过连接管路23、四通阀2和储液器6回到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I的吸入口。这样,使含有R32制冷剂的动作介质在上述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和储液器6构成的制冷剂回路里循环,进行制冷循环。这样,由室内风扇(未示出)借助室内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由此将冷气送到室内。
[0039]图2是表示粘度等级相对应的压缩机可靠性和不同粘度等级相对应的含R32制冷剂的系统COP值与R410A制冷剂的系统COP值的比例。如图2所示,冷冻油在40°C时运动粘度是46?82cst范围的压缩机可靠性较好,而且系统的COP值也比制冷剂R410A的提高了。优选地,将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在40°C时的运动粘度取成46?68cst,由此能确定地提高系统的COP值。
[0040]图3是表示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结构示意图。该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包括上盖组件100、壳体102、电机转子104、电机定子106、曲轴108、上法兰120、上液子122、上气缸124、中间隔板126、增焓部件128、下气缸130、下液子132、下法兰134、下盖136、安装板140和分液器组件142。该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电机由电机转子104和电机定子106构成,通过该电机驱动的低压级压缩部和高压级压缩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高压级压缩部和低压级压缩部之间设置有中间通道144,中间通道上设置有增焓回路。该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运行时,低压制冷剂通过储液器进入低压级压缩部,在低压级压缩部完成一级压缩后通过低压级排气口排出到中间通道,同时从增焓回路进入的中压制冷剂与一级排气在中间通道内混合,混合气体进入高压级压缩部,在完成二级压缩后通过高压级排气排出到压缩机壳体内。
[0041]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通过使用GWP较低的R32制冷剂和使用40°C时运动粘度为46-82cst的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作为冷冻油,能充分的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使得系统的COP值比采用R410A制冷剂时的COP值高,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COP值。而且,该制冷装置比采用R410A制冷剂的制冷装置更加节能环保。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 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 ; 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 ;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串联所述节流装置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采用40°C时的运动粘度为46-82cst的聚乙烯醚或多元醇酯冷冻油; 100%重量的R32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储液器; 所述第一阀口串联所述储液器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用于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内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 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用于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内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 所述第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为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以上截止阀; 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串联有所述截止阀。
【文档编号】F24F1/00GK204115076SQ20132072288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亮, 魏会军, 赵旭敏, 彭慧明, 肖周勇, 潘婷婷, 韩鑫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