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7244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冷热水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水空调系统,将利用热泵热源机而产生的热水或者冷水输送至冷热水空调设备,由此对室内进行制热或者制冷。

背景技术:
在利用热泵循环进行热水供应以及制热的热泵热水制热系统中,具有制热热水循环回路,经由该制热热水循环回路,将利用热泵循环的制冷剂并借助热交换器而被加热的热水供给至进行制热的室内散热器或者热水贮存罐,之后,使利用的热水经由所述制热热水循环回路而返回到热泵循环的热交换器。为了控制该供给的热水,在制热热水循环回路设置对供给的热水的供水温度进行检测的供水温度传感器。在目前为止的热泵热水制热系统中,主要针对热泵循环中的热泵容量(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变化,进行响应性较快且容易控制的供水温度控制。然而,在处于热水制热系统的负载侧的室内散热器的效率较差的情况下、或者季节的过渡期等所需的空调热水供应负载较小时,实施通过对热泵循环热源侧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实现的最小供给能力的运转,但是,在通过该最小供给能力的运转而供给的热量大于空调热水供应负载侧的散热量的情况下,为了使制热热水循环回路的供水温度超过目标供水温度,由于响应性较快,因此,使得压缩机的运转变为开启/关闭循环运转。若陷入这种开启/关闭循环运转的状态,则不仅作为热泵热水制热系统的效率变差,由于伴随着频繁的开启/关闭运转的切换而产生制冷剂回路的压力变动、以及电路的继电器接点的开闭,从而有可能导致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制冷剂回路部件以及电路部件的寿命缩短。作为该课题的理想的解决策略,空调热水供应负载侧的散热量(热水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无论多小,只要以使基于热泵热源机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等同的方式,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进行运转即可,但出于压缩机的可靠性的理由,对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设有下限值,该应对策略存在界限。因此,在现有的热泵热水制热系统中,例如,在判断为制热负载减小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如下控制:通过降低制热用的循环泵的转速而降低循环水量的流速,由此降低返水温度,然后,进行如下控制:使混合阀工作并打开旁通流路以使供水温度降低,且使排出的热水的一部分汇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例如,在其它现有的热泵热水制热机中,在热泵起动之后,阶梯性地提高制热用的循环泵的转速而使热泵循环稳定,首先对上述循环泵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供水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接下来对循环泵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返水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08036号公报(第7~12页、第1~10图)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2583号公报(第4~9页、第1~5图)然而,如果热水制热系统所使用的水循环泵不是能够控制转速的直流驱动式的系统则无法使用,并且,伴随着水流量控制的实现,控制算法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与此对应的产品的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空调系统,虽然使用交流电源驱动式的水循环泵,但也能够抑制热泵热源机的开启/关闭循环运转,其中,对于所述水循环泵虽然无法控制其转速,但却能够以低成本且以比较简单的控制算法进行应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具备:热泵热源机,其具有根据运转频率而进行驱动的压缩机;空调设备,其对室内进行空调;配管,其将热泵热源机与空调设备连接为环形而形成循环水路;以及水循环泵,其使配管内的水循环,所述冷热水空调系统具有:水温传感器,其对因水循环泵的运转而从热泵热源机流出的水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在制热运转时,其进行如下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当由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低于目标水温时,将压缩机开启,当水温达到比目标水温高的第一温度值以上时,将压缩机的运转关闭,在开启/关闭通常控制中,当以压缩机的运转所需的最低频率反复进行压缩机的开启/关闭运转时,控制装置以切换为如下开启/关闭抑制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当水温不足比目标水温低的第二温度值时,将压缩机开启,当水温达到比目标水温高的第三温度值以上时,将压缩机的运转关闭。根据本发明,在开启/关闭通常控制中,当以压缩机的运转所需的最低频率反复进行压缩机的开启/关闭运转时,切换为如下开启/关闭抑制控制而进行控制:当水温不足比目标水温低的第二温度值时,将压缩机开启,当水温达到比目标水温高的第三温度值以上时,将压缩机的运转关闭。由此,通过对热泵热源机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产生供给能力,即便在基于最小的所述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大于空调设备的散热量(热水制热的情况下)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的情况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开启/关闭循环运转,从而能够提供高效且长寿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优选地,在制冷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当由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达到目标水温以上时,将所述压缩机开启,当所述水温不足比所述目标水温低的第四温度值时,将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关闭,在所述开启/关闭通常控制中,以所述压缩机的运转所需的最低频率反复进行所述压缩机的开启/关闭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当所述水温达到比所述目标水温高的第五温度值以上时,将所述压缩机开启,当所述水温不足比所述目标水温低的第六温度值时,将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关闭。优选地,当在第一设定时间内以所述最低频率进行所述压缩机的开启/关闭时,计数为1次,当该计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以上的第二设定时间内达到规定次数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向所述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优选地,当将所述压缩机开启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不是所述最低频率时,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计数值进行重置,当所述最低频率下的所述压缩机的开启/关闭运转超过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时,对所述计数值进行重置,并且,当在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规定次数之前超过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时,对所述计数值进行重置。优选地,在进行所述开启/关闭抑制控制时,当所述压缩机以高于所述最低频率的频率连续进行运转第三设定时间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向所述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复原。优选地,在所述热泵热源机与所述水温传感器之间具备辅助加热器。优选地,所述冷热水空调系统具备:热水贮存罐,其具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将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之间作为分支点,将所述空调设备与所述水循环泵之间作为汇合点,并以并联的方式借助配管而与所述空调设备连接;以及三通阀,其设于所述分支点或者所述汇合点的任一处位置,并将因所述水循环泵而循环的水切换为朝所述空调设备侧或者所述热水贮存罐侧的任一侧流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热泵热源机的简要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其中,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的温控开启/关闭条件如下:热水制热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热水制热的温控关闭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α),冷水制冷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冷水制冷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α),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的温控开启/关闭条件如下:热水制热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β),热水制热的温控关闭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γ),冷水制冷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β),冷水制冷的温控开启条件为(水温≤目标水温-γ)。图4是示出现有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的时序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的时序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泵热源机;2…冷热水空调设备;3…配管;4…水循环泵;5…水温传感器;6…控制装置;7…辅助加热器;8…热交换器;9…热水贮存罐;10…罐内水温传感器;11…电动三通阀;12…配管;12a…分支管;101…空气热交换器;102…水热交换器;103…压缩机;104…四通阀;105…中间压力接收器;106…第一膨胀阀;107…第二膨胀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冷热水空调系统具备:热泵热源机1,其能够进行热水制热或者冷水制冷的任意一种运转;冷热水空调设备(空调设备)2,其用于对室内进行空调;配管3,其将热泵热源机1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连接为环形而形成循环水路;水循环泵4,其使上述循环水路内的水循环;水温传感器5,其对因水循环泵4的运转而从热泵热源机1流出的热水或者冷水的温度(以下,称为“水温”)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6。冷热水空调设备2与从热泵热源机1经由配管3流入的热水或者冷水相应地对室内的空间进行制热或者制冷。当通过控制装置6的控制而被施加交流电时,水循环泵4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于使用该水循环泵4,从而无需对水循环泵4的转速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使控制算法变得比较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这里,利用图2对热泵热源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热泵热源机的简要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热泵热源机1具备压缩机103、四通阀104、水热交换器102、第一膨胀阀106、中间压力接收器105、第二膨胀阀107、空气热交换器101等,并利用配管将这些部件依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的结构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压缩机103具备逆变(inverter)装置等,根据利用控制装置6控制的运转频率,使将制冷剂吸入并对其进行压缩进而将其排出的容量细微地变化。在热水制热运转时,四通阀104切换为使来自压缩机103的制冷剂流入到水热交换器102,并且切换为使来自空气热交换器101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3。另外,在冷水制冷运转时,四通阀104切换为使来自压缩机103的制冷剂流入到空气热交换器101,并且切换为使来自水热交换器102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3。利用控制装置6进行该四通阀104的切换。水热交换器102使在制冷剂回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在配管3内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在热水制热运转时,该水热交换器102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而发挥作用,对在配管3内流动的水进行加热。另外,在冷水制冷运转时,水热交换器102作为吸热器(蒸发器)而发挥作用,对在配管3内流动的水进行冷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水热交换器102内置于热泵热源机1,但例如可以使水热交换器102与热泵热源机1分离而对其进行独立设置,也可以将该水热交换器102设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内。第一膨胀阀106调整制冷剂的流量,例如对在水热交换器102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整(减压)。中间压力接收器105设于制冷剂回路的第一膨胀阀106与第二膨胀阀107之间,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剩余制冷剂进行蓄积。从四通阀104与压缩机103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配管通过中间压力接收器105。该中间压力接收器105能够使从吸入配管通过的制冷剂与剩余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具备作为内部热交换器的功能。另外,与第一膨胀阀106相同,第二膨胀阀107通过调整制冷剂的流量而调整压力。对于上述的膨胀阀106、107,使用能够基于来自控制装置6的指示而使阀的开度变化的电子膨胀阀。空气热交换器101使制冷剂与利用鼓风机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热水制热运转时,该空气热交换器101作为吸热器(蒸发器)而发挥作用,在冷水制冷运转时,该空气热交换器101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作为在热泵热源机1的制冷剂回路流动的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HFC系的混合制冷剂亦即R410A或者R407C,此外也可以使用地球暖化系数较低的HFC系的单一制冷剂亦即R32的任意一种。另外,也可以取代这些制冷剂,而使用氢氟烯烃系的制冷剂(HFO1234yf、HFO1234ze等)、HC系的R290(丙烷)或者R1270(丙烯)的单一或者混合制冷剂的任意一种。前述的控制装置6基于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来控制压缩机103的开启/关闭运转、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另外,控制装置6基于通过用户的遥控操作而设定的室内设定温度、借助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空调而实现的室内温度、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等,来控制热泵热源机1的运转。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进行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的水循环进行说明。在热水制热运转中,利用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水循环泵4,使水在热泵热源机1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之间循环。从水循环泵4排出的循环水流入到热泵热源机1,该循环水一边从热泵热源机1的水热交换器102通过一边被加热。循环水被加热后的热水向冷热水空调设备2供给而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对室内进行制热。而且,温度因该热交换而降低的热水再次被吸引至水循环泵4,并被向热泵热源机1送入而进行循环。在冷水制冷运转中,从水循环泵4排出的循环水被热泵热源机1的水热交换器102冷却。循环水被冷却后的冷水向冷热水空调设备2供给而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热),从而对室内进行制冷。而且,温度因该热交换而升高的冷水再次被吸引至水循环泵4,并被向热泵热源机1送入而进行循环。接下来,基于图3对该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103的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控制装置6对四通阀104进行驱动,将压缩机103的排出侧与水热交换器102连接,并且将空气热交换器101与压缩机103的吸入侧连接。接下来,控制装置6对压缩机103进行驱动而将制冷剂排出,并使该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而且,控制装置6使水循环泵4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而使配管3内的水进行循环,从而开始进行热水制热的运转。之后,控制装置6进入压缩机103的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开启/关闭通常控制)(步骤S1)。首先,控制装置6读取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接下来,对读取到的水温与目标水温进行比较。该目标水温例如是通过用户的遥控操作而设定的值。当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低于目标水温时,控制装置6使压缩机103运转(温控开启),当水温上升并达到目标水温+α(例如,α=2deg,相当于第一温度值)以上时,控制装置6使压缩机103的运转停止(温控关闭)。在温控开启时,控制装置6根据水温与目标水温之间的温差而使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变化,使水温达到目标水温。在该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时的运转中,实施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判定。以下对该内容进行说明。首先,控制装置6判定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是否为最低频率(例如,25Hz)(步骤S2)。若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不是最低频率,则进入步骤S3,控制装置6将用于判定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计数值重置为零,并再次返回到步骤S1,继续进行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另外,当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为最低频率时,控制装置6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中,控制装置6判定在实施温控开启、亦即使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达到最低频率之后且在第一设定时间(例如10分钟)以内是否实施了温控关闭。当在实施温控开启之后且在第一设定时间以内未实施温控关闭时,控制装置6进入步骤S3,将计数值重置为零,并再次返回到步骤S1,继续进行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当在实施温控开启之后且在第一设定时间以内实施了温控关闭时,控制装置6进入步骤S5。在该情况下,形成为冷热水空调设备2所需的热量(散热量)比由以最低频率运转的压缩机103的运转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小的状态。若进入步骤S5,则控制装置6判定在上次计数值+1之后是否经过了第二设定时间(例如10分钟)。当未经过第二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6进入步骤S6,当经过了第二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6进入步骤S3,将前述的计数值重置为零,并再次返回到步骤S1,继续进行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此外,在上次的计数值为零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当用于判定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计数值为零时,不执行步骤S5的判定而进入步骤S6。另外,虽将第一设定时间以及第二设定时间设为10分钟,但并不限定于该时间。若进入步骤S6,则控制装置6使计数值加1,并判定该计数值是否为规定次数(例如3次)以上(步骤S7)。当计数值不足规定次数时,控制装置6再次返回到步骤S1,继续进行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另外,当前述的计数值为规定次数以上时,控制装置6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步骤S8)。此外,虽将规定次数设为3次,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4次以上。以上的步骤S2至步骤S7为从压缩机103的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判定。当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未达到目标水温、且其温差较大时,通过提高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来提高压缩机103的供给热量。由此,当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比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大时,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上升。而且,当水温达到目标水温时,为了维持该状态,使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缓缓降低,以使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基本相等。此时,即便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达到最低频率(25Hz),若因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持续上升而满足了温控关闭(水温≥目标水温+α)的条件,则也认为压缩机103以最低频率运转时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比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大。而且,若实施温控关闭而使得压缩机103停止,则热泵热源机1的供给能力变为零,因此,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变得再次低于目标水温,从而实施温控开启(水温≤目标水温)。但是,即便实施温控开启,由于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比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大,因此,会再次进行温控关闭。换句话说,在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比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大的情况下,反复实施温控开启(最低频率下的压缩机103的运转)→温控关闭(压缩机103的停止)→温控开启(最低频率下的压缩机103的运转)→温控关闭(压缩机103的停止)→···来实施开启/关闭循环运转,因此,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在步骤S2~步骤S7中,以该开启/关闭循环运转为1次运转,判定该运转是否达到3次以上。在步骤S8中,如前述那样,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在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中,当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低于目标水温时,控制装置6使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运转(温控开启),当水温为目标水温+α(α=2deg)以上时,控制装置6使压缩机103的运转停止(温控关闭)。另一方面,在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中,控制装置6反复进行如下温控开启/关闭运转:当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低于目标水温-β(例如,β=5deg,且相当于第二温度值)时,使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运转,当水温达到目标水温+γ(例如,γ=5deg,且相当于第三温度值)以上时,使压缩机103的运转停止。此外,虽将β以及γ设为5deg,但并不限定于该温度。当进行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时,控制装置6判定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是否未超过针对冷热水空调设备2而设定的允许上限温度。当水温超过允许上限温度时,控制装置6使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停止。这是为了使冷热水空调设备2不因高温水而破损。此外,允许上限温度例如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允许上限温度相应,是通过用户的遥控操作等而设定的值。当在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下进行动作时,进行向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的判定(复原判定)。在步骤S9中,控制装置6判定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是否为高于最低频率(25Hz)的频率(26Hz以上),且判定是否进行了第三设定时间(例如60分钟)以上的连续运转。当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为最低频率时,再次返回到步骤S8,控制装置6继续进行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而运转。此外,虽将第三设定时间设为60分钟,但并不限定于该时间。当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为高于最低频率的频率、且进行了第三设定时间以上的连续运转时,控制装置6判定为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在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以下,因此,进入步骤S3,将用于判定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计数值重置为零,并返回到步骤S1,复原为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的动作。此外,在冷水制冷运转中,通过四通阀104的切换,与热水制热运转时相比,制冷剂进行反向流动。换句话说,空气热交换器101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而发挥作用,水热交换器102作为吸热器(蒸发器)而发挥作用,对在水热交换器102流动的水进行冷却。在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中,在水温≥目标水温时实施温控开启,在水温≤目标水温-α(例如α=2deg,且相当于第4温度值)时实施温控关闭。该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的判定与图3所示的步骤S2~步骤S7相同。在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中,在水温≥目标水温+β(例如β=5deg,且相当于第5温度值)时实施温控开启,在水温≤目标水温-γ(例如γ=5deg,且相当于第6温度值)时实施温控关闭。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水温与针对冷热水空调设备2而设定的允许上限温度的比较的动作。另外,从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向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的判定(复原判定)也与步骤S9相同。此外,虽将α设为2deg、且将β以及γ均设为5deg,但各自的温度值并不限定于此。这里,利用图4以及图5,对现有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与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的区别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现有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的时序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中,热水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的时序图。此外,图5示出了进行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时的水温的变化与压缩机103的运转状态。在现有的压缩机103的运转中,如图4所示,仅实施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因为由水温传感器5检测出的水温的响应性较快,所以,在温控开启之后,水温立即达到目标水温以上,从而实施温控关闭(使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停止)。之后,该水温立即(虽然压缩机103停止,但由于水循环泵4进行驱动而使循环水流动)变得低于目标水温,从而实施温控开启。换句话说,压缩机103实施温控开启/关闭循环运转,热泵热源机1进行开启/关闭运转。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启/关闭循环运转进行检测判断,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向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在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中,如图5所示,在温控关闭过程中,直至温控开启为止的时间变长,在温控开启过程中,温控关闭的时间变长,因此,反复进行温控开启/关闭运转的次数得以抑制。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当借助开启/关闭通常控制而达到压缩机103的运转所需的最低频率、且使压缩机103运转时,切换为开启/关闭抑制控制而进行控制,即,若水温不足目标水温-β(或者水温达到目标水温+β以上),则将压缩机103开启,若水温达到目标水温+γ以上(或者水温不足目标水温-γ),则将压缩机103的运转关闭。由此,通过对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产生供给能力,即便在基于最小的所述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大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热水制热的情况)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的情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缩机103的开启/关闭循环运转,从而能够提供高效且长寿的冷热水空调系统。实施方式2.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在实施方式1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基础上,该实施方式2具备辅助加热器7,该辅助加热器7在热泵热源机1与水温传感器5之间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在热水制热运转中,当热泵热源机1的供给能力不足时,以辅助加热器7为辅助热源而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利用控制装置6来进行对辅助加热器7的电力供给。在实施方式2中,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的压缩机103的控制动作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换句话说,若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高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所需的散热量(热水制热)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则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另外,若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低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所需的散热量或者吸热量,则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这样,通过对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产生供给能力,即便在基于最小的所述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大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热水制热)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缩机103的温控开启/关闭循环运转。另外,由于具备在热泵热源机1与水温传感器5之间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器7,所以,能够使热水制热运转中的热水更快速地接近目标温度。实施方式3.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在实施方式2的冷热水空调系统的基础上,该实施方式3具备热水贮存罐9,该热水贮存罐9内置有热交换器8。热交换器8的一端经由配管12而与分支管12a(分支点)连接,其中,该分支管12a插入到辅助加热器7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之间的配管3,热交换器8的另一端经由配管12而与电动三通阀11(汇合点)连接,其中,该电动三通阀11插入到水循环泵4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之间的配管3。在热水贮存罐9安装有罐内水温传感器10,该罐内水温传感器10对被热交换器8加热的水温进行检测。例如根据用户的遥控操作,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6选择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热水供应运转的任意一种。当进行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如前述那样,控制装置6对电动三通阀11进行驱动,以使水(热水或者冷水)在热泵热源机1与冷热水空调设备2之间循环。另外,当进行热水供应运转时,控制装置6对电动三通阀11进行驱动,以使热水在热泵热源机1与热交换器8之间循环。在实施方式3中,热水制热运转或者冷水制冷运转时的压缩机103的控制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3)。若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高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所需的散热量(热水制热)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则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另外,当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低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所需的散热量或者吸热量时,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这样,通过对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产生供给能力,即便在基于最小的所述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大于冷热水空调设备2的散热量(热水制热)或者吸热量(冷水制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缩机103的温控开启/关闭循环运转。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热水供应运转时的压缩机103的控制动作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3)。在该情况下,若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高于热交换器8所需的散热量,则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另外,当通过检测得知基于热泵热源机1的最小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低于热交换器8所需的散热量时,控制装置6从温控开启/关闭抑制控制切换为温控开启/关闭通常控制。通过对热泵热源机1的压缩机103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而产生供给能力,即便在以上述方式进行的热水供应运转中,当基于最小的所述供给能力而产生的热量大于热交换器8的散热量时,也能够抑制压缩机103的温控开启/关闭循环运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