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418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视频检测装置,在安装架上具有进退传动机构,该视频检测装置与进退传动机构链轮连接;视频检测装置包括后筒和镜筒,在后筒内设置隔板将后筒内腔分隔成叶片腔和相机腔,镜筒尾端穿过叶片腔和隔板,在后筒的后端连接第一进气管。于叶片腔内的镜筒上设置有叶轮,位于叶轮四周的后筒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进气孔,在叶轮四周的后筒外壁上还具有排气孔,提高视频检测装置本身的耐高温能力,同时利用出气孔的冷却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视频检测装置与炉壁接触部分的温度场等级,有效保护视频检测装置受到的高温辐射。
【专利说明】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如在先专利(专利号:200820034190.9)中所介绍的,镜筒的转动主要是依靠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在带动涡轮转动的方式从而带动连接在法兰上的镜筒转动,这种转动结构所带来的缺陷是,一、震动较大,镜筒在转动中晃动较严重,易出现不能精准定位的缺陷,其次,二、由于电机部分靠着炉窖外壁,因此电机即使是在不工作的状态下其受热也非常的严重,如果工作时间稍微一长,电机就非常容易烧坏,这也间接增加更换电机的成本和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0003]炉窑耐高温全方位视频检测是高温工业热加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的可靠性是产品的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同时它还决定节能降耗,环境污染等社会效应,原来的《炉窑三维智能视频检测系统》热稳定性能比较差,特别是旋转电机和角度检测装置,由于离检查口近,环境温度比较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都比较差,经常故障,同时原来系统配置的价格高,用户不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解决以往旋转机构带来的缺陷,并且大幅度提高视频检测装置耐高温能力。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控制箱以及移动设置在安装架下方的视频检测装置,在安装架上具有进退传动机构,该视频检测装置与进退传动机构链轮连接;
[0006]所述的视频检测装置包括后筒和镜筒,在后筒内设置隔板将后筒内腔分隔成相互密封的叶片腔和相机腔,所述的叶片腔位于相机腔前侧,镜筒的前端设有镜头孔,镜筒尾端穿过叶片腔和隔板、且镜筒尾端至于相机腔内,在后筒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在第一进气孔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相机腔、镜筒内腔以及镜头孔形成气流流通;
[0007]位于叶片腔内的镜筒上设置有叶轮,位于叶轮四周的后筒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进气孔,在叶轮四周的后筒外壁上还具有排气孔,第二进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气管。
[0008]通过气动的方式带动镜筒上的叶轮转动,避免了以往电机驱动的缺陷,并且经气流吹动,大大降低紧贴炉壁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部分及周围高温场的温度等级,实现冷却后筒外壁效果、并带动镜筒转动,也提高了整个检测装置的散热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进气总管,在进气总管上串联有滤清箱和过滤器,该进气总管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连通。
[0010]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中使用的空气由进气总管统一提供,通入第一进气管中的气流可以对镜筒中的光学镜片组件、物镜以及设置在后筒中的摄像机实现冷却,通过第二进气管内的冷气除了在带动镜筒旋转的同时,也能对紧贴炉壁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部分及周围实现冷却。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带动镜筒转动,可以大大提高视频检测装置与炉壁接触部分的耐高温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炉壁与视频检测装置接触部分周围的温度场等级。
[0011]进一步的,位于相机腔内的镜筒上安装有用于对镜筒制动的制动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动装置为带比例调节的抱闸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设置在轮毂外圈的若干叶片,叶轮经轮毂固定设置在镜筒上,所述的叶片曲面为采用阿基米德螺旋曲线的叶片,相邻两片阿基米德螺旋叶片之间形成螺旋槽道,螺旋叶片在转动中与内壁形成间隙。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腔内安装有摄像机,位于镜筒的后端安装有悬挂轴承,摄像机经悬挂轴承与镜筒连接、且摄像机的镜头密封设置在悬挂轴承里,在悬挂轴承和抱闸电磁铁之间的镜筒上设置有进气孔,相机腔内冷气经该进气孔进入镜筒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视频检测装置的后筒与安装架上的进退传动机构之间经安装板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进气管经密封圈密封安装在第一进气管的第一进气孔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镜筒与后筒和隔板之间经密封轴承连接且形成密封配合。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后筒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所述的隔板位于前半筒内,所述的后筒经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且对外密封结构。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气动的方式带动镜筒转动,首先因为去除电气元件,提高视频检测装置本身的耐高温能力,同时利用出气孔的冷却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视频检测装置与炉壁接触部分的温度场等级,有效保护视频检测装置受到的高温辐射。
[0020]其次采用轴承悬挂可以使镜筒的转动更加平稳,全方位检测视频图像更加清晰无抖动,而且简化结构设置,使用密封轴承悬挂替代传统沉重的齿轮变速系统,使整个检测装置重量减轻一半,大大减轻高温工业电视的悬挂负荷;再则实现驱动和冷却动力合用一种,降低了现场安装维护复杂程度,有效提高对视频检测装置的冷却效果。
[0021]完全开放运行,控制配置简化,操控灵活方便,价格降低三分之一,能耗有效降低,同时故障率明显降低,可靠性大幅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炉窑内窥式检测装置的整体外形示意图;
[0024]图2是视频检测装置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安装架,2、视频检测装置,3、安装板,4、进气总管,21、后筒,22、镜筒,23、叶片腔。24、相机腔,25、叶轮,251、轮毂、252、叶片,253、螺旋槽道,26、摄像机,27、悬挂轴承,28、抱闸装置,231、第二进气管,232、排气孔,241、第一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1、固定在安装架I前侧的固定板,安装架I上设置有进退传动机构,该进退传动机构的内容于在先专利(专利号:200820034190.9)已做公开,在此不另作阐述;在安装架I的下方设置视频检测装置2,该视频检测装置2上端经安装板3与进退传动机构链轮连接,进退传动机构运动带动视频检测装置2在安装架I底部做前后运动。
[0029]如图2所示,视频检测装置2包括后筒21和镜筒22,在后筒21内设置隔板将后筒21内腔分隔成叶片腔23和相机腔24,叶片腔23位于相机腔24前侧,镜筒22的前端设有镜头孔,光学镜片组件设置在镜筒22内,且位于视频检测装置2的光路上,光学镜片组件的物镜位于镜头孔处;镜筒22尾端穿过叶片腔23和隔板,并且镜筒22尾端至于相机腔24内,镜筒22与后筒21和隔板之间经密封轴承连接且与后筒21和隔板形成密封配合,在后筒2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在第一进气孔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241,第一进气管241经密封圈安装在第一进气管241的第一进气孔内,第一进气管241、相机腔24、镜筒22内腔以及镜头孔形成气流流通。
[0030]后筒21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隔板位于前半筒内,后筒21经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结构。这样的连接结构可以方便对相机腔24内的各部件进行安装检修。前半筒中叶片腔23所处的部分也可称为叶片筒,隔板在前半筒内形成可拆卸设置,这种结构也能实现对镜筒22、叶轮25与后筒21之间的安装。
[0031]位于叶片腔23内的镜筒22上设置有叶轮25,如图3所示,叶轮25包括轮毂251以及设置在轮毂251外圈的若干叶片252,叶轮25经轮毂251固定设置在镜筒上,叶片252的曲面采用符合阿基米德螺旋曲线的叶片,相邻两片阿基米德螺旋叶片之间形成螺旋槽道253,螺旋叶片在转动中与内壁形成间隙,间隙很小。叶轮25的位置设置与进气孔相对(即从进气孔通入的冷气可以直接作用在叶片252上),进气口的中心线与叶片曲面切线的法线平行,且保证被螺旋叶片曲面分割使进气口与出气口不在同一个腔室,从而充分提高进气口压缩空气对叶轮25的气动旋转推力,第二进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气管231,为进气口充气。
[0032]检测装置还包括进气总管4,在进气总管4上串联有滤清箱和过滤器,该进气总管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41和第二进气管231连通。第一进气管241和第二进气管231的进气都由同一个管道供气,这样通过气动的方式带动镜筒22旋转可以使镜筒22转动得更加稳定,并且由于采用气流带动,利用第二出气孔的冷却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视频检测装置与炉壁接触部分的温度场等级,有效保护视频检测装置受到的高温辐射,对视频检测装置能起到散热作用。并通过对带比例调节抱闸装置28夹紧力的调节,实现对镜筒旋转进行调速,因此这样可以使镜筒22启动停止灵活精准,使安装在镜筒22内的镜片组件对炉窖内进行精准视频观测。
[0033]第二进气孔的数量与叶片252的数量相同,叶片252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4个或6个或8个或者更多;第二进气孔上分别经第二进气管231连接进气总管4,进气总管4向外罩内充气并从排气孔232排气从而带动叶轮25转动,叶轮25转动进而带动镜筒22转动。第二进气孔的数量和叶片252的数量越多在工作的时候可以方便带动镜筒22转动,避免叶轮25吹动时存在死角。
[0034]后筒21的相机腔24内安装有摄像机26,位于镜筒22的后端安装有悬挂轴承27,摄像机26经悬挂轴承27与镜筒22连接、且摄像机26的镜头密封设置在悬挂轴承27里,在悬挂轴承27和抱闸装置28之间的镜筒22上设置有进气孔221,相机腔内冷气经该进气孔221进入镜筒22内。摄像机26的摄像头设置在视频检测装置2的光路上。
[0035]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在工作时,安装架I固定炉窖后的外壁上,底部的视频检测装置2的前端镜头孔经进退传动机构伸入炉窖内,进气总管4开始通入冷气,通入的冷气分别经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31进入后筒21内,进入第一管道231内的冷气先依次经相机腔24、进气孔221、镜筒22内腔以及镜头孔,对视频检测装置2进行冷却降温,使装置可以正常工作;进入第二管道231内的冷气经各个第二进气孔吹进叶片腔23中,然后带动叶轮25转动,叶轮25转动带动镜筒22转动,从而实现对炉窖内壁的多方位检测,当发现炉窖内壁有破损的时候,通过控制抱闸装置28工作,对镜筒22实现调速和制动,从而使镜筒22前端的镜头孔停留在合适的角度。
[003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装架(I)、控制箱以及移动设置在安装架(I)下方的视频检测装置(2),在安装架(I)上具有进退传动机构,该视频检测装置(2)与进退传动机构链轮连接; 所述的视频检测装置(2)包括后筒(21)和镜筒(22),在后筒(21)内设置隔板将后筒(21)内腔分隔成相互密封的叶片腔(23)和相机腔(24),所述的叶片腔(23)位于相机腔(24)前侧,镜筒(22)的前端设有镜头孔,镜筒(22)尾端穿过叶片腔(23)和隔板、且镜筒(22)尾端至于相机腔(24)内,在后筒(2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在第一进气孔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241),第一进气管(241)、相机腔(24)、镜筒(22)内腔以及镜头孔形成气流流通; 位于叶片腔(23)内的镜筒(22)上设置有叶轮(25),位于叶轮(25)四周的后筒(21)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进气孔,在叶轮(25)四周的后筒(21)外壁上还具有排气孔(232),第二进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气管(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还包括进气总管(4),在进气总管(4)上串联有滤清箱和过滤器,该进气总管(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41)和第二进气管(2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位于相机腔(24)内的镜筒(22)上安装有用于对镜筒(22)制动的制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动装置为带比例调节的抱闸装置(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叶轮(25)包括轮毂(251)以及设置在轮毂(251)外圈的若干叶片(252),叶轮(25)经轮毂(251)固定设置在镜筒上,所述的叶片(252)曲面为符合阿基米德螺旋叶片,相邻两片阿基米德螺旋叶片之间形成螺旋槽道(253),螺旋叶片(25)在转动中与内壁形成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相机腔(24)内安装有摄像机(26),位于镜筒(22)的后端安装有悬挂轴承(27),摄像机(26)经悬挂轴承(27)与镜筒(22)连接、且摄像机(26)的镜头密封设置在悬挂轴承(27)里,在悬挂轴承(27)和抱闸装置(28)之间的镜筒(22)上设置有进气孔(221),相机腔(24)内冷气经该进气孔(221)进入镜筒(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视频检测装置(2)的后筒(21)与安装架(I)上的进退传动机构之间经安装板(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进气管(241)经密封圈安装在第一进气管(241)的第一进气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镜筒(22)与后筒(21)和隔板之间经密封轴承连接且形成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窖内窥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筒包括前半筒和后半筒,所述的隔板位于前半筒内,所述的后筒经前半筒和后半筒形成可拆卸且对外密封结构。
【文档编号】F27D21/00GK204007185SQ20142041763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杨卫中, 蔡舒旻, 盛希宁, 张晓燕 申请人:杨卫中, 蔡舒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