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984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1)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1)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作为两条管径尺寸不同的风管的连接件,具有风阻小、性能稳定的特点。
【专利说明】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管道连接件,具体是指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

【背景技术】
[0002]风阻作为衡量新风系统中管道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于空气本身粘滞性及其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沿程能量损失的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二是由于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能量损失的局部阻力。为了减少因风管直径突然变化时增加的风阻,需要提出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作为两条管径尺寸不同的风管的连接件,具有风阻小、性能稳定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中段和大头;所述中段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与中段的连接、中段与大头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
[0005]本实用新型两端的小头、大头为等径管,用于和管径不同的风管直接对应连接,中段为两端分别连接小头、大头的缓变变径管,用于将管径不同的风管进行过度连接。小头、大头为接头两端,分别与两条管径尺寸不同的风管对应连接。风管中的空气从接头一端进入中段,通过截面面积缓慢变化的中段,进入另一端,完成两条风管的通风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中段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其截面面积与截面直径存在二次方的函数关系,当截面直径沿轴线方向呈线性变化时,截面面积也呈函数关系的渐变。锥形面的变径管与内壁呈阶梯形变化的变径管比较,截面面积为渐变而非陡变,减少了因空气流速和方向迅速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的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中段为同轴管,所以空气方向变化时内部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而减少了空气对管壁的作用力,进而减少风阻。风阻主要来源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采用同轴的变径直接,首先减小了局部阻力。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段的锥形面与轴线间的中心角为α,15°彡α彡25°。根据流体力学试验,变径管中心角在15° -25。时,风阻最小。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小头内径为75mm或大头内径为110mm。所述Φ 75-Φ 110的变径直接是新风系统中常用的变径转换接头,一端连接Φ 75风管,另一端连接Φ 110的风管,实现Φ 75风管和Φ 110风管的无缝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小头与中段的连接、中段与大头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半径为R,75mm < R < 220mm。根据流体力学试验,变径管风向转弯半径尺寸为管径的1_2倍时,风阻较小。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小头、中段、大头的管壁厚度相同;所述管壁厚度为3-5_。采用管壁等厚结构方便加工和使用。采用管壁厚度为3-5mm的加厚设计,可部分吸收接头内风阻产生的噪音而减少噪音排放,还可以防止开裂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小头、中段、大头的内壁光滑,且内壁粗糙度Ra小于0.16。内壁光滑,可减小因空气本身粘滞性与管壁间摩擦而产生的沿程阻力,可进一步减小风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大头远离中段的一端还外设有挡圈,且大头与挡圈无缝连接;所述挡圈外径为120mm。设置挡圈在大头连接端进行加厚处理,防止连接处开裂而延长其使用寿命O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接头总长度为127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材料采用PVC。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变变径管的中段并限定其中心角范围,减少局部阻力。
[00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同轴接头并限定各部分连接处过渡用圆弧的半径范围,进一步减少局部阻力。
[00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光滑内壁,可减小沿程阻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中段的锥形面与轴线间中心角α的示意图。
[0020]图3为连接处圆弧半径R的示意图。
[0021]其中:1 一小头,2—中段,3—大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如图1所示,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
[0025]本实用新型两端的小头1、大头3为等径管,用于和管径不同的风管直接对应连接,中段2为两端分别连接小头1、大头3的缓变变径管,用于将管径不同的风管进行过度连接。小头1、大头3为接头两端,分别与两条管径尺寸不同的风管对应连接。风管中的空气从接头一端进入中段2,通过截面面积缓慢变化的中段2,进入另一端,完成两条风管的通风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其截面面积与截面直径存在二次方的函数关系,当截面直径沿轴线方向呈线性变化时,截面面积也呈函数关系的渐变。锥形面的变径管与内壁呈阶梯形变化的变径管比较,截面面积为渐变而非陡变,减少了因空气流速和方向迅速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的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中段2为同轴管,所以空气方向变化时内部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而减少了空气对管壁的作用力,进而减少风阻。风阻主要来源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采用同轴的变径直接,首先减小了局部阻力。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中段2的锥形面与轴线间的中心角为α,15° < α <25°。根据流体力学试验,变径管中心角在15° -25°时,风阻最小。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I内径为75mm或大头3内径为110mm。所述Φ75-Φ110的变径直接是新风系统中常用的变径转换接头,一端连接Φ75的风管,另一端连接Φ 110的风管,实现Φ75风管和Φ 110风管的无缝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0]实施例4:
[0031]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半径为R,75mm ^ R ^ 220mm。根据流体力学试验,变径管风向转弯半径尺寸为管径的1-2倍时,风阻较小。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2]实施例5:
[003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I内径为75mm或大头3内径为IlOmm ;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半径为R,75mm < R < 220mm。根据流体力学试验,变径管风向转弯半径尺寸为管径的1_2倍时,风阻较小。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4]实施例6:
[003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管壁厚度相同;所述管壁厚度为3-5_。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6]实施例7:
[0037]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内壁光滑,且内壁粗糙度Ra小于0.16。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8]实施例8:
[003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管壁厚度相同;所述管壁厚度为3-5mm ;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内壁光滑,且内壁粗糙度Ra小于0.16。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0]实施例9:
[0041]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大头3远离中段2的一端还外设有挡圈,且大头3与挡圈无缝连接;所述挡圈外径为120_。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2]实施例10:
[004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接头总长度为127mm。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4]实施例11:
[004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材料采用PVCo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6]实施例12:
[0047]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1、中段2和大头3 ;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I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所述中段2的锥形面与轴线间的中心角为α,15°彡α彡25° ;所述小头I内径为75mm或大头3内径为IlOmm ;所述小头I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半径为R,75mm220mm ;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管壁厚度相同;所述管壁厚度为3-5mm ;所述小头1、中段2、大头3的内壁光滑,且内壁粗糙度Ra小于0.16 ;所述大头3远离中段2的一端还外设有挡圈,且大头3与挡圈无缝连接;所述挡圈外径为120mm ;所述接头总长度为127mm ;所述接头的材料采用PVC。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为一体成型的圆形硬质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小头(丨)、中段(2)和大头(3);所述中段(2)为内壁呈锥形面的变径管;所述小头(1)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小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大头(3)为内壁等径管,与中段(2)内径较大的一端无缝连接;所述小头(1)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均为光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2)的锥形面与轴线间的中心角为0,15。^ 0 ^ 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1)内径为75111111或大头(3)内径为110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1)与中段(2)的连接、中段(2)与大头(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半径为尺,75臟 ? I? ? 220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0、中段0、大头(3)的管壁厚度相同;所述管壁厚度为3-5111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11中段0、大头(3)的内壁光滑,且内壁粗糙度此小于0.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3)远离中段(2)的一端还外设有挡圈,且大头(3)与挡圈无缝连接;所述挡圈外径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总长度为127臟。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专用变径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材料采用”0。
【文档编号】F24F13/02GK204176197SQ20142064765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袁勇 申请人:成都华商暖通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