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8028发布日期:2018-09-28 18:5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异响对策。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主体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结露等的隔热件,但如果因制热运转时等的温度变化而使得主体外壳与隔热件相互摩擦,则会产生摩擦声。作为减少摩擦声的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 1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在主体外壳与安装板等的间隙夹入比间隙的距离厚的隔热件,从而使该隔热件紧贴于主体外壳以及安装板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0202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那样,若使隔热件、主体外壳、以及安装板等紧贴,则因温度变化而使得各个材料以不同的热膨胀率膨胀,由此产生剪切方向的位移的不同,从而不仅在材料彼此之间产生摩擦,也由此而产生摩擦声。另外,对于由以面紧贴的材料产生的摩擦声,不容易确定产生摩擦声的部位,因而难以实施减少摩擦声的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摩擦并且容易确定由摩擦所引起的摩擦声的产生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框体,该框体收容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并具有外廓侧面部和外廓顶面部;以及隔热件,该隔热件配置于上述框体的内表面,并具有隔热件侧面部和隔热件顶面部,上述隔热件侧面部形成有向上述外廓侧面部的方向突出的肋,上述隔热件顶面部位于上述隔热件侧面部的上部,上述隔热件构成为上述隔热件的上述肋与上述框体接触,上述隔热件具有未形成有上述肋的平坦部,上述平坦部具有随着远离上述外廓顶面部而逐渐接近上述外廓侧面部的方向的坡度。

并且,优选上述隔热件是由模具形成的发泡成形品,上述肋以与上述模具的脱模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

并且,优选上述外廓顶面部以及上述隔热件顶面部具有分别形成于对应的位置的凹部,上述外廓顶面部与上述隔热件顶面部在上述凹部的底面以及上表面接触,并且在连接上述底面与上述上表面的面形成有间隙。

并且,优选上述肋在上述隔热件侧面部的各边分别形成有2根以上。

并且,优选上述隔热件以比上述外廓侧面部的内表面尺寸大的尺寸形成,上述隔热件被压入于上述框体。

并且,优选上述肋的前端设置有具有滑动性的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隔热件通过肋与收容隔热件的框体以直线状接触,因此即使框体与隔热件因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产生相对移动,也难以引起框体与隔热件的摩擦。即使在产生摩擦的情况下,也由于框体与隔热件以直线状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摩擦声,并容易确定产生摩擦声的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隔热件的立体图。

图4是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隔热件平坦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隔热件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上表面部分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例如是具有天花板埋入式的四方向排出盒式等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与具备压缩机、室外机热交换器等的室外机一同通过制冷剂回路被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循环系统。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1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以及由室内风扇马达8驱动的涡轮风扇5作为构成要素,并将各构成要素收容于由金属板等金属形成的框体1a。另外,在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下表面安装有装饰面板9,该装饰面板9形成有吸入口7以及排出口6。空调机的室内机1借助涡轮风扇5的驱动从吸入口7吸入空气,并使该空气与在室内热交换器2 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生成调和空气,而后从排出口6向空调对象空间排出调和空气。在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内表面,以沿着框体 1a的方式收容有隔热件4,从而使空调机的室内机1内的空气与框体1a 隔热。

图2是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框体1a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框体1a是在俯视观察时例如呈正方形等四边形的箱型的形状,其具备外廓顶面部15以及与外廓顶面部15的各边连续的外廓侧面部3。为了提高外廓顶面部15的强度,在外廓顶面部15形成有具有倾斜部17a的凹部17,通过倾斜部17a将外廓顶面部15的上表面与凹部17的底面连接。

图3是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隔热件4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隔热件4与框体1a同样地是在俯视观察时例如呈正方形等四边形的箱型的形状,其具备作为上表面的隔热件顶面部41和隔热件侧面部42。隔热件4利用模具而发泡成形,例如以聚苯乙烯泡沫等为材料而形成。在隔热件顶面部41形成有凹部43,该凹部43以与形成于框体1a的外廓顶面部15的凹部17对应的位置以及形状形成有倾斜部43a。另外,在隔热件顶面部41的各边连续设置有隔热件侧面部42。在隔热件侧面部42,在与隔热件顶面部41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从隔热件侧面部42 的外侧面突出而形成的多个隔热件肋11,多个隔热件肋11之间的平滑的区域成为隔热件平坦部12。此外,隔热件肋11是本实用新型的肋的一个例子,隔热件平坦部1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坦部的一个例子。隔热件肋11形成于与模具的脱模方向平行的方向。隔热件4形成为从上表面观察时的包含隔热件肋11的投影尺寸比框体1a的内侧尺寸大的尺寸,并压入框体1a。

图4是用于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隔热件平坦部12进行说明的图。如图4所示,外廓顶面部15与外廓侧面部3在外廓角部13连续。另外,隔热件平坦部12相对于外廓侧面部3以角度14倾斜,并且不与外廓侧面部3接触。角度14的倾斜是使通过模具成形的隔热件4 从模具脱模的脱模坡度,其设置于随着远离外廓角部13而逐渐接近外廓侧面部3的方向。

图5是用于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隔热件肋11进行说明的图。如图5所示,隔热件肋11与外廓侧面部3的内表面接触。隔热件肋11 与外廓侧面部3在位于隔热件肋11的最外侧的隔热件肋11的顶点11a 处接触,从而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肋11能够以直线状接触。隔热件肋11容易进行通过模具成形后的脱模,因此从隔热件平坦部12突出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较小。另外,在隔热件肋11未形成有脱模坡度,通过将隔热件4压入框体1a,从而使内接于外廓侧面部3的隔热件4相对于框体1a定位。

图6是用于对图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上表面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如图6所示,外廓顶面部15的凹部17与隔热件顶面部41的凹部43形成于在隔热件4收容于框体1a的状态下对应的位置。外廓顶面部15与隔热件顶面部41在上表面以及凹部17、43的底面接触。另外,外廓顶面部15与隔热件顶面部41在倾斜部17a、43a以隔开沿平面方向形成的顶面部间隙16的方式对置。此外,顶面部间隙16是本实用新型的间隙的一个例子。通过顶面部间隙16,允许外廓顶面部15与隔热件顶面部41的平面方向的相对移动。

接下来,对制热运转时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温度变化进行说明。在空调机的室内机1进行制热运转时,被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压缩而成为高温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通过制冷剂输送来的热量经由室内热交换器2的周围向隔热件4传递。传递至隔热件4的热量从隔热件侧面部42向外廓侧面部3传递,并从隔热件顶面部41向外廓顶面部15传递,从而分别使它们产生温度变化,由此使它们以与线膨胀系数成比例的变化量膨胀。一般情况下,例如对于作为聚苯乙烯泡沫等隔热件 4而被使用的材料,线膨胀系数比框体1a所使用的金属板等的线膨胀系数低,膨胀量小。

在框体1a的上表面中,隔热件顶面部41以及外廓顶面部15成为在形成凹部43的底部的水平面以及上部的水平面中接触并在倾斜的部分中设置有顶面部间隙16的状态。框体1a的上表面接近室内热交换器 2,因此温度上升会先于框体1a的侧面。若因温度上升而使得温度变化,则隔热件顶面部41以及外廓顶面部15以与各自的线膨胀系数成比例的变化量膨胀,并沿平面方向移动。若隔热件顶面部41以及外廓顶面部 15分别沿平面方向移动,则通过顶面部间隙16允许平面方向的相对位移。

另一方面,在框体1a的侧面中,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 成为在沿垂直方向形成的隔热件肋11以直线状接触并通过隔热件平坦部12形成有间隙的状态。隔热件侧面部42以及外廓侧面部3因温度变化而分别以与线膨胀系数成比例的变化量膨胀。外廓侧面部3以及沿着外廓侧面部3的平面在水平方向上膨胀的隔热件侧面部42分别以与线膨胀系数成比例的变化量膨胀、移动。隔热件侧面部42与外廓侧面部3 的相对移动通过隔热件平坦部12而被允许。另外,向接近外廓侧面部3 的方向膨胀的隔热件侧面部42通过隔热件肋11而维持被定位的状态。

这样,在框体1a的上表面中,隔热件顶面部41与外廓顶面部15 的平面方向的相对移动通过顶面部间隙16而被允许,从而防止彼此的移动被妨碍的情况。另外,在框体1a的侧面中,通过隔热件平坦部12 的间隙而允许外廓侧面部3以及隔热件侧面部42的沿着平面的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框体1a、隔热件4等即便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因热膨胀而以不同的变化量位移,也能够防止相互的面彼此摩擦,从而能够抑制摩擦声。

在框体1a的侧面中,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通过形成为小宽度的隔热件肋11的顶点11a进行接触。因此,即使外廓侧面部3 与隔热件侧面部42的隔热件肋11的顶点11a相互摩擦,也能够抑制摩擦声的产生。另外,即使在隔热件侧面部42反复进行膨胀、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隔热件肋11来维持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 的位置关系。

在框体1a的侧面中,容易想到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之间产生摩擦声的情况是由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的隔热件肋11的顶点11a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因此,作为用于抑制摩擦声的对策,能够通过将具有滑动性的胶带等贴附于隔热件肋11而使得滑动容易进行。这样,在产生摩擦声的情况下,能够容易确定产生源,进而能够针对该产生源迅速地实施对策。

此外,若设置于隔热件侧面部42的各边的隔热件肋11的根数为2 根等,则既能够维持隔热件4与框体1a的位置关系,又能够良好地抑制摩擦声的产生。对隔热件肋11的根数未做限定,能够根据室内机1 的大小、隔热件4的材质等来适当地选定,但若隔热件肋11的根数过多,则增加成为摩擦声的产生源的部位,因此不适合。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框体1a与隔热件4通过隔热件肋11以直线状接触,因此即使因温度变化而在框体1a与隔热件4之间产生相对的尺寸变化,也难以产生框体1a与隔热件4的摩擦。另外,即使产生摩擦,也难以产生由摩擦引起的摩擦声,并且容易确定产生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由发泡形成品形成的隔热件4以与模具的脱模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有隔热件肋11,因此容易进行脱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具有坡度的隔热件平坦部12容易进行脱模,并且也能够防止框体1a与隔热件4的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外廓顶面部15以及隔热件顶面部41在对置的凹部17、43的倾斜部17a、43a中设置有顶面部间隙16,因此允许平面方向的相对移动,且能够维持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由于隔热件肋11在各边形成有2根以上,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外廓侧面部3与隔热件侧面部42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通过压入比框体1a的尺寸大的投影尺寸的隔热件4,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隔热件侧面部42 的相对于外廓侧面部3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通过在隔热件肋11的前端使用具有滑动性的材料,从而容易进行针对由摩擦引起的摩擦声的对策。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空调机的室内机;1a...框体;2...室内热交换器;3...外廓侧面部; 4...隔热件;5...涡轮风扇;6...排出口;7...吸入口;8...室内风扇马达; 9...装饰面板;11...隔热件肋;11a...顶点;12...隔热件平坦部;13...外廓角部;14...角度;15...外廓顶面部;16...顶面部间隙;17、43...凹部;17a、 43a...倾斜部;41...隔热件顶面部;42...隔热件侧面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