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保护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30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室内温度的处理保护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舒适成为了必不可免的话题,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去过低碳同时能够使自身舒适的生活。而说到舒适的生活,取暖器便成了一个冬季必不可少的佳品,取暖器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度过寒冬,已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电器。但是现有的取暖器无法根据人们睡眠的深浅来控制室内的温度,由于人们在睡眠之前总是习惯于将室内的温度适当的调高,从而使得人们经常会在睡眠中因温度的不合适而热醒。根据研究调查,深度睡眠的最佳温度在20℃左右,而入睡的最佳温度则是24℃左右,但是现有的取暖器都无法达到自动根据人体的睡眠深浅来自动调控室内的温度,所以现在急需一款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取暖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处理保护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能够根据人们睡眠的深度来自动调控室内的温度,使得人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调节取暖器的启闭,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处理保护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取暖器主体、睡眠调节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的睡眠监控器;所述睡眠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取暖器主体相连接,睡眠调节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睡眠调节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睡眠调节电路由睡眠感应电路,与睡眠感应电路相连接的模式调节电路,与模式调节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以及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组成;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上还设置有接收处理电路;在电源上还设置有电源保护电路,其输入端与电影相连接,输出端作为电源的新的输出端。

所述睡眠感应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3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睡眠调节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模式调节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3,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相连接的电容C1,P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相连接的二极管D1,以及与二极管D1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8和管脚4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1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且同时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相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2;其中,电容C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睡眠调节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6,与电阻R6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的常闭触角K-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温敏电阻RT1,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组成睡眠调节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接收处理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天线N,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5后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电阻R14和电阻R1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6,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7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接地,电容C5的正极接+5V电源,电容C4的负极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天线N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且作为该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电源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7,三极管VT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8,正极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1组成;其中,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接5V电源,电阻R18的两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电容C7的负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运算放大器P1和运算放大器P2的型号为LM3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睡眠深浅自动调节取暖器的运行,从而控制房间的恒定温度,在使用者进入深度睡眠前取暖器将会提供一个较高的恒温环境,而当使用者进入深度睡眠后取暖器将自动调节恒温温度,使得温度更适合人体睡眠,如此便很好的避免了取暖器长时间维持高温运行,大大降低了取暖器的耗电量,更好的降低了取暖器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

(2)本发明设置有睡眠调节电路,能够根据人们睡眠的深度对取暖器的发热温度进行自动调控,大大提高了取暖器的使用效果,同时为人们的睡眠提供一个更加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3)本发明设置有接收处理电路,能够对睡眠监控器发射的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与放大,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度,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准确性,避免了信号干扰造成的误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4)本发明设置有电源保护电路,能够降低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更好的避免了用电元器件受到冲击,大大提高了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睡眠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接收处理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源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处理保护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取暖器主体、睡眠调节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的睡眠监控器;所述睡眠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取暖器主体相连接,睡眠调节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睡眠调节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睡眠调节电路由睡眠感应电路,与睡眠感应电路相连接的模式调节电路,与模式调节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以及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组成;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上还设置有接收处理电路;在电源上还设置有电源保护电路,其输入端与电影相连接,输出端作为电源的新的输出端。其中睡眠监控器选用智能手环。

使用时,先将智能手环开启并戴在手腕上,在睡眠时智能手环会根据人体睡眠的程度自行向信号接收器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睡眠调节电路,而睡眠调节电路根据得到的信号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睡眠模式的切换与调整,在睡眠模式下取暖器首先将室温控制在24℃,而当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后则将导通继电器K使得电阻R6导通,从而使得恒定室温切换至20℃,从而很好的达到了恒温自动切换的效果,同时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如图2所示,睡眠感应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组成。

连接时,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睡眠调节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模式调节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3,继电器K,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

连接时,电容C1的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相连接,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相连接,继电器K与二极管D1并联设置;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8和管脚4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1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且同时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相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2;其中,电容C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睡眠调节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温度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温敏电阻RT1,电容C3组成。

连接时,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的常闭触角K-1与电阻R6并联设置,温敏电阻RT1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R10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组成睡眠调节电路的输出端。

使用时,温敏电阻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调节自身的阻值,从而起到了自动调节电源输出的效果,达到了控制室内保持恒温的目的,而在收到深度睡眠信号后电阻R6被导通使得输出端电量得到调整,达到了深度睡眠后自动调整恒温温度的目的,将温度从睡眠前的24℃降低至最适合深度睡眠的20℃,进而提高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如图3所示,接收处理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天线N,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组成。

连接时,电阻R1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5后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与电阻R14和电阻R1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接地,电容C5的正极接+5V电源,电容C4的负极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天线N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且作为该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接收处理电路能够对睡眠监控器发射的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与放大,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度,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准确性,避免了信号干扰造成的误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如图4所示,电源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7,三极管VT8,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7组成。

连接时,电阻R18的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0的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其中,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接5V电源,电阻R18的两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电容C7的负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出端。

电源保护电路能够降低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更好的避免了用电元器件受到冲击,大大提高了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频率。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运算放大器P1和运算放大器P2的型号为LM324。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