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56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扇,特别涉及一种向窗玻璃等板材安装的换气扇。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换气扇,存在如下的换气扇:在开设于窗玻璃的孔的边缘设置树脂衬垫,将换气扇的圆筒部插入到该孔而将换气扇固定于窗玻璃。该换气扇具有:固定零件,其由前端部为自由状态、中央部从外周部向外侧鼓出的“へ”字形的弹簧件构成;支承片,其以将固定零件的前端部向外侧推开的方式进行支承;以及固定螺钉,其以将固定零件的前端部向外侧推开的方式进行紧固。在该换气扇的固定方法中,通过使固定零件向推开窗玻璃的孔的边缘的方向作用而产生固定换气扇的圆筒部的力,因此能够在将该圆筒部插入到窗玻璃的孔后从室内侧朝向窗玻璃进行螺纹紧固,操作容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其他换气扇,存在如下的换气扇:将换气扇的圆筒部固定在贯通换气扇的凸缘部的固定螺钉与能够连动地紧固的螺纹零件之间。在换气扇的圆筒部上部设置有固定零件用的槽部,在螺钉松开的状态下,固定零件会倾倒而一定程度地隐藏在槽部内,因此容易穿过窗玻璃的孔,通过螺纹紧固,使螺纹零件向换气扇的凸缘部侧移动,从而固定零件立起,能够利用凸缘部和固定零件夹持并固定窗玻璃,是操作普遍且容易把握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55824号公报(说明书摘要)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号2012/090283号公报(说明书摘要)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固定零件使用弹簧件,利用螺钉前端按压而使固定零件向外侧移动,从而固定于窗玻璃的孔的边缘,因此固定零件需要一定程度的板厚。因此,固定零件的韧性变强,所以插入时需要额外的力,从而导致插入性变差。并且,由于固定零件是弹簧形状,因此拧紧固定螺钉的感觉不易把握。若过度拧紧固定螺钉,则固定零件会变形,无法固定产品或者无法拆卸已固定的换气扇。

即,在上述换气扇中使用的“へ”字形的固定零件除了插入时的贴合性以外,还具有通过被螺钉按压来按压窗玻璃的孔的边缘而进行固定的功能,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度。因此,固定零件存在如下的问题:因韧性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导致在插入时需要大的力,插入性差,在拧紧螺钉时,由于弹簧形状而使拧紧的感觉不易把握,若过度拧紧,则固定零件变形。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通过松开固定螺钉而使螺纹零件向凸缘部侧的相反侧移动,失去约束的固定零件向凸缘部的相反侧一定程度地倾倒至槽部内,由此成为固定零件能够不与窗玻璃的孔的边缘接触地通过的结构。具体地说,固定零件成为如下的结构:固定零件被固定螺钉贯通,两端被槽部侧面限制在宽度方向上,因此当松开固定螺钉时,固定零件向固定方向倾倒。但是,实际上,在换气扇的内部存在叶片等内置零件,无法设置将固定零件全部隐藏在槽内部那样大的槽,因此使固定零件变小。另外,在固定零件没有准确地立起的情况下,若在拧紧螺钉时过度拧紧,则力作用于较小的面积,因此窗玻璃有时会破损。

即,上述的固定技术在插入换气扇的圆筒部时,通过松开螺钉使固定零件倾倒而使固定零件隐藏在槽部,在固定时,通过拧紧螺钉而使螺纹零件移动并使固定零件立起,因此没有会在向窗玻璃的孔插入时发生接触的零件,不需要额外的力,施工性优异。但是,实际上存在为了防止因固定零件的过度拧紧导致的窗玻璃的破损、必须在窗玻璃侧安装缓冲件等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换气扇安装时的紧固感觉容易把握、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窗玻璃等板材的孔、施工性优异的换气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换气扇具有:圆筒部,其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凸缘部,其设置于圆筒部的空气流入侧;以及孔口,其设置于凸缘部的内侧,并将空气引导至送风机,所述换气扇将圆筒部从室内侧插入到开设于窗的板材的孔而固定于该板材,其中,所述换气扇具有:收容槽,其设置于圆筒部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并向该圆筒部的内侧凹陷地形成;螺旋弹簧,其贯通孔口并收容在收容槽内,以弹簧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压板,其装配于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并收容在收容槽内;以及固定配件,其在将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推动时该螺旋弹簧转动,使压板以从收容槽内画圆弧的方式按压板材,并与凸缘部夹持该板材来固定圆筒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推动时该螺旋弹簧转动,使压板以从收容槽内画圆弧的方式按压板材,由压板和凸缘部夹持该板材来固定圆筒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换气扇安装时的紧固感觉容易把握、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窗玻璃的孔、施工性优异的换气扇。

另外,如上所述,仅是利用固定配件将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部向室外侧推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将换气扇固定于窗的板材,无论安装作业者如何都能够实现一定的安装。

并且,由于能够利用压板稳定地对窗的板材施加力,因此不需要安装用于分散力的树脂衬垫,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换气扇的弹簧保持体的分解立体图以及设置于孔口的收容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图4的固定装置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插入到图5的固定装置来固定换气扇的固定配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圆筒部插入到窗玻璃的孔的状态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利用固定配件使图7的弹簧保持体的螺旋弹簧移动的状态的圆筒部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利用固定配件由弹簧保持体的压板和缓冲件夹持窗玻璃的状态的圆筒部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换气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背面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换气扇100具有:圆筒部10,其从室内侧插入到开设于窗的板材即窗玻璃60的圆形状的孔61;凸缘部11,其与圆筒部10的一端部(空气流入侧)一体地设置;送风机12,其设置于圆筒部10的内侧;以及格栅部13,其装拆自如地装配于凸缘部11的前表面。

如图2所示,圆筒部10的与一端部相向的另一端部成为排气口10a。在该排气口10a的内周面设置有例如根据来自送风机12的风压而可以改变开度的开关板10b。在送风机12停止时,该开关板10b封闭排气口10a以防止来自室外的空气流入室内。

另外,如图3所示,在圆筒部10的一端部侧的外周面设置有弹簧收容槽10c,该弹簧收容槽10c收容后述的螺旋弹簧30以及装配于螺旋弹簧30的压板31。弹簧收容槽10c向圆筒部10的内侧凹陷地形成,弹簧收容槽10c的槽的深度随着趋向圆筒部10的一端部侧而变深。该弹簧收容槽10c与设置于后述的孔口11c的贯通孔(未图示)连通。

凸缘部11在设置有圆筒部10的背面11a设置有与圆筒部10相同形状的孔。另外,在凸缘部11的背面11a安装有包围圆筒部10的外周的环形的缓冲件11d。在该凸缘部11设置有孔口11c,该孔口11c的内径随着从与该背面11a相向的近前侧的前表面11b趋向背面11a侧而逐渐变小。该孔口11c是为了将室内的空气引导至送风机12而设置的。

在孔口11c的周向的例如三处设置有后述的收容体40以及收容于收容体40的弹簧保持体20。在孔口11c中的位于收容体40内的孔口11c设置有上述的贯通孔。利用该贯通孔,能够将弹簧保持体20从孔口11c侧收容于弹簧收容槽10c。

送风机12由配置于圆筒部10的内部的电机12a和安装于电机12a的旋转轴的螺旋桨风扇12b构成。格栅部13覆盖凸缘部11的前表面11b,并形成换气扇100的吸气口13a。

接下来,使用图4以及图5对将换气扇100固定于窗玻璃60的弹簧保持体20以及设置于孔口11c的收容体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图1所示的换气扇的弹簧保持体的分解立体图以及设置于孔口的收容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图4的弹簧保持体收容于收容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所示的弹簧保持体20由上保持体21、嵌合于上保持体21的下部的下保持体22、圆筒状的螺旋弹簧30、安装于螺旋弹簧30的压板31以及插入到螺旋弹簧30的空心中的弹簧轴32构成。

在上保持体21的从前方观察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向近前侧突出的长方体形状的引导棒接受部21b,在该引导棒接受部21b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螺钉插入孔21d。另外,在上保持体21的后部的两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一对上保持片21a。在引导棒接受部21b的前表面设置有供后述的固定配件50的引导棒54插入的引导孔21c。

下保持体22是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コ”字形的板状。在该下保持体22的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片的外缘部设置有嵌合于上保持体21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嵌合片22b。另外,在下保持体22的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片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倾斜并水平地延伸的下保持片22a。

螺旋弹簧30在一端具有L字形的板安装部30a,该板安装部30a从弹簧的卷绕方向向外侧延伸并向螺旋弹簧30侧弯折而形成,另外,螺旋弹簧30在另一端具有从弹簧的卷绕方向向外侧延伸的配件接受部30b。该配件接受部30b相对于板安装部30a具有超过90°的角度地延伸。

压板31是形成为在圆筒部10的周向上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在单侧设置有弹簧嵌入部31a和弹簧嵌合部31b。弹簧嵌入部31a以及弹簧嵌合部31b按照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的形状配置。弹簧嵌入部31a沿压板31的长边方向设置有插入孔,弹簧嵌合部31b由具有间隙且彼此相向的突起片构成。

在此,对弹簧保持体20的组装进行说明。此外,后述的弹簧保持体20的组装顺序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首先,将弹簧轴32插入到螺旋弹簧30的空心中。接下来,使螺旋弹簧30的配件接受部30b与上保持体21的一对上保持片21a中的一方的上保持片21a(图4中的左侧)的角部卡定。

在该状态下使下保持体22与上保持体21的下部相向,使上保持体21的侧面与下保持体22的嵌合片22b嵌合到一起。此时,从螺旋弹簧30露出的弹簧轴32的两端部由上保持体21的上保持片21a与下保持体22的下保持片22a夹持。

然后,将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从前端插入到压板31的弹簧嵌入部31a的插入孔后,将该板安装部30a从弹簧嵌合部31b的间隙嵌入,将压板31装配于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从而组装了弹簧保持体20。组装后的弹簧保持体20收容于后述的收容体40。

接下来,对收容体40的结构进行说明。

收容体40形成为从设置于凸缘部11的内侧的孔口11c向内侧突出的截面为コ字形的形状。该收容体40的上表面40c与形成于圆筒部10的外周面的弹簧收容槽10c的底面连结。在收容体40的上表面40c设置有切口部40a,该切口部40a从设置于前表面的开口部40b向纵深方向切开而形成。另外,在收容体40的开口部40b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安装部41,该安装部41具有螺钉23的螺纹孔。

在向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收容体40收容弹簧保持体20的情况下,使弹簧保持体20的压板31朝向收容体40的开口部40b,并且使弹簧保持体20的螺钉插入孔21d与收容体40的安装部41相向。在该状态下从压板31开始向开口部40b内插入,将弹簧保持体20本身如图5所示地推入并收容于收容体40内。

此时,螺旋弹簧30的配件接受部30b的一部分从收容体40的切口部40a突出(参照图5),螺旋弹簧30和压板31以穿过设置于孔口11c的贯通孔而从圆筒部10的弹簧收容槽10c露出的状态被收容(参照图3)。然后,将两个螺钉23分别穿过螺钉插入孔21d,并旋入收容体40的安装部41的螺纹孔,将弹簧保持体20固定于收容体40。在将弹簧保持体20收容于收容体40时,如图5所示,通过收容体40的上表面40c和弹簧保持体20形成配件插入口40d。该配件插入口40d是后述的固定配件50的插入口。此外,图5所示的弹簧保持体20的近前的槽是收容后述的固定配件50的手握部55的配件引导槽11e。

接下来,使用图6对固定配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插入到图5的弹簧保持体来固定换气扇的固定配件的立体图。

固定配件50由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的支承板51、设置于支承板51的一端部的例如“く”字形的手握部55以及设置于手握部55的引导棒54构成。

手握部55的支承板51侧的两端部以沿弹簧保持体20的配件插入口40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嵌入的方式形成为手握嵌入部52。在手握嵌入部52设置有沿配件插入口40d的高度方向嵌入的一对突起部52a。在手握部55上的引导棒54的基部侧设置有板状的突起接受部53。在该突起接受部53的引导棒54侧的两端部设置有供弹簧保持体20的引导棒接受部21b嵌入的一对突起部53a。

在将该固定配件50向上述的配件插入口40d插入时,将图6的状态的固定配件50翻转(180°)来进行。首先,将固定配件50的支承板51从形成于收容体40的配件插入口40d插入,然后,将固定配件50的引导棒54逐渐插入到弹簧保持体20的引导棒接受部21b的引导孔21c。通过将引导棒54插入到引导孔21c,固定配件50的手握嵌入部52和一对突起部52a容易地嵌入到配件插入口40d。若将固定配件50进一步向里插入,则弹簧保持体20的引导棒接受部21b嵌合于固定配件50的突起部53a之间,引导棒接受部21b与固定配件50的突起接受部53接触,抑制固定配件50的插入。此时,固定配件50的手握嵌入部52和一对突起部52a嵌入到配件插入口40d,弹簧保持体20的引导棒接受部21b嵌合于固定配件50的突起部53a之间,由此固定配件50被固定。此外,此时固定配件50的手握部55嵌合于配件引导槽11e,手握部55构成孔口11c的一部分。

在将固定配件50插入到配件插入口40d时,支承板51沿插入方向推动螺旋弹簧30的配件接受部30b,使螺旋弹簧30转动。此时,收容于弹簧收容槽10c的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以弹簧轴32为中心,与压板31一起以从弹簧收容槽10c向窗玻璃60的方向画圆弧的方式移动。而且,在螺旋弹簧30的配件接受部30b以载置在支承板51上的状态由支承板51支承时,板安装部30a与压板31一起向凸缘部11的背面11a侧倾斜而停止。

接下来,使用图7至图9对将换气扇100安装于窗玻璃6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示意性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换气扇的圆筒部插入到窗玻璃的孔的状态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利用固定配件使弹簧保持体的螺旋弹簧移动时的状态的圆筒部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表示利用弹簧保持体的压板和缓冲件夹持窗玻璃的状态的圆筒部的局部横向剖视图。此外,图7~图9为了说明螺旋弹簧30的可动状态,示意性表示上述的弹簧保持体20和固定配件50。

首先,如图7所示,将换气扇100的圆筒部10从室内侧插入到开设于窗玻璃60的孔61,使凸缘部11的缓冲件11d与窗玻璃60的室内侧的面抵接。在将圆筒部10插入到窗玻璃60的孔61时,螺旋弹簧30以及压板31收容于设置在圆筒部10的外周面的弹簧收容槽10c内,因此螺旋弹簧30以及压板31不会卡在孔61的边缘,圆筒部10容易插入。

若在图7的状态下,从凸缘部11的内侧插入固定配件50,将螺旋弹簧30的配件接受部30b向固定配件50的插入方向推动(参照图8),则配件接受部30b使螺旋弹簧30以弹簧轴32为中心转动。此时,装配于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的压板31从弹簧收容槽10c向窗玻璃60的方向画圆弧并且立起。然后,在插入固定配件50而成为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载置并支承于固定配件50上的状态时,在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的弹性力下,压板31按压窗玻璃60的室外侧的面。

此时,如图9所示,利用设置于凸缘部11的背面11a的环形的缓冲件11d和压板31夹持窗玻璃60,将换气扇100固定于窗玻璃60。如上所述,该固定部位在圆筒部10的周向上有三处。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将螺旋弹簧30和压板31收容于设置在换气扇100的圆筒部10上的弹簧收容槽10c内,因此螺旋弹簧30以及压板31不会卡在孔61的边缘,圆筒部10容易插入。

另外,仅通过将固定配件50从凸缘部11的内侧插入到弹簧收容槽10c与螺旋弹簧30之间,就使弹簧收容槽10c内的螺旋弹簧30转动,从而装配于螺旋弹簧30的板安装部30a的压板31按压窗玻璃60,与设置于凸缘部11的背面11a的环形的缓冲件11d夹持窗玻璃6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换气扇100安装时的紧固感觉容易把握、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窗玻璃60的孔61、施工性优异的换气扇100。

另外,如上所述,仅是将固定配件50插入到弹簧收容槽10c与螺旋弹簧30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将换气扇100固定于窗玻璃60,不论安装作业者如何都能够实现一定的安装。

另外,以往的固定零件对窗玻璃的夹持力根据固定螺钉的紧固力而发生变动,与此相对,实施方式的换气扇100利用螺旋弹簧30的张力进行固定,因此夹持力仅根据窗玻璃60的板厚而变化,因此不会施加超出预期的夹持力,不会出现窗玻璃60破损的情况。

并且,由于能够利用压板31稳定地向窗玻璃60施加力,因此不需要安装用于分散力的树脂衬垫,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效率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0 圆筒部,10a 排气口,10b 开关板,10c 弹簧收容槽,11 凸缘部,11a 背面,11b 前表面,11c 孔口,11d 缓冲件,11e配件引导槽,12 送风机,12a 电机,12b 螺旋桨风扇,13 格栅部,13a 吸气口,20 弹簧保持体,21 上保持体,21a 上保持片,21b 引导棒接受部,21c 引导孔,21d 螺钉插入孔,22 下保持体,22a 下保持片,22b 嵌合片,23 螺钉,30 螺旋弹簧,30a 板安装部,30b 配件接受部,31 压板,31a 弹簧嵌入部,31b 弹簧嵌合部,32 弹簧轴,40 收容体,40a 切口部,40b 开口部,40c 上表面,40d 配件插入口,41 安装部,50 固定配件,51 支承板,52 手握嵌入部,52a 突起部,53 突起接受部,53a 突起部,54 引导棒,55 手握部,60 窗玻璃,61 孔,100 换气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