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57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在从空调装置产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执行预先确定的控制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封入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有时使用例如R32等之类的可燃性制冷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例如室内等)的气流的流动弱的状态下,若可燃性制冷剂向室内泄漏,则有时制冷剂并不在室内扩散而滞留于室内。由此,存在在室内滞留有可燃浓度的制冷剂而形成有可燃区域的可能性。

因此,以往,提出有当在空调装置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执行各种控制的室内机。例如,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提出有如下的空调装置:使用温度传感器掌握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热源的位置,朝没有热源的场所输送空气,以便将所泄漏的制冷剂送入没有热源的场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还提出有如下的空调装置:具备在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将制冷剂向室外排出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36841号公报

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存在如下的情况:朝燃气灶或炉灶等电源断开(OFF)时温度低的点火器具所处的场所,输送从空调装置泄漏的制冷剂,从而在点火器具所处的场所形成可燃区域。因此,若打开(ON)点火器具,则有可能使可燃区域的制冷剂起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可燃区域的形成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外机,上述室外机至少具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机,上述室内机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室外机连接,其中,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上述吸入口形成于壳体;排出口,上述排出口形成于壳体的比吸入口更靠上方的位置;风路,上述风路形成在壳体内,并从吸入口延伸至排出口;板状的风向调整部件,上述风向调整部件设置于壳体的排出口,改变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室内热交换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壳体内的风路;室内送风机,上述室内送风机设置于壳体内的风路;以及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上述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的底部,若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则使室内送风机运转并使风向调整部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风向调整部件动作并使室内送风机运转,因此能够使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扩散,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可燃区域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外廓构造以及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排出口1A设置的、作为风向调整部件的百叶板31以及作为风向调整部件的叶片30的说明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室内机100除去叶片3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室内机100除去百叶板31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控制装置7的结构等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

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参照图1对空调装置200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被施加了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可燃区域的形成的改进。

[结构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200具有:例如设置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室内、大厦的房间、仓库等)的室内机100;以及例如设置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外的室外机150。而且,空调装置200具有制冷剂回路C,该制冷剂回路C通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室内机100与室外机150构成。

空调装置20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0;用于切换制冷以及制热等的流路切换阀11;在制冷时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在制热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6;使制冷剂减压的节流装置13;以及在制冷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热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3。此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6,附设有用于促进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外送风机16A。此外,压缩机10例如由形成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的压缩机构部以及驱动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等构成。电动机例如由卷绕有线圈的定子以及经由转轴而与风扇连接的转子等构成。

这里,对空调装置200所使用的制冷剂进行说明。作为封入于制冷剂回路C的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等。R32制冷剂是具有可燃性且比空气重的制冷剂。此外,封入于制冷剂回路C的制冷剂并不限定于R32制冷剂等。只要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就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同种的效果。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外廓构造以及内部构造的说明图。此外,图3是从侧方观察室内机100的外部构造以及内部构造的图。参照图2以及图3对室内机100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具备:构成外廓等的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室内送风机2;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作为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3。

另外,室内机100具备:用于检测泄漏至壳体1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设置有对各种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的电器部件箱18;以及显示处于运转中等的显示面板部8。

(壳体1)

壳体1例如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外廓,且在内部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风路R1。壳体1形成有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口1A以及用于引入空气的吸入口1B。在壳体1,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吸入口1B、室内送风机2、室内热交换器3以及排出口1A。在吸入口1B,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格栅部1B1。能够利用格栅部1B1来防止将手指插入吸入口1B等。

另外,在排出口1A设置有旋转自如的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通过设置有百叶板31,能够左右调节通过室内送风机2的作用而被排出的空气的方向。通过设置有叶片30,能够上下调节通过室内送风机2的作用而被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利用图4~图6对百叶板31以及叶片3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壳体1具有:构成室内机10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面板1C;支承自重的底面部1D;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背面部1E;支承室内热交换器3的下端侧的支承部1F;以及构成室内机100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1G。

前表面面板1C的表面(前表面)侧成为室内机100的设计面。在前表面面板1C的下侧形成有吸入口1B。另外,在前表面面板1C的上侧形成有排出口1A。并且,在前表面面板1C中的吸入口1B与排出口1A之间配置有显示面板部8。底面部1D设置有下表面侧载置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地面的脚部等。在底面部1D的上侧,配置有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背面部1E设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3更靠背面侧的位置。背面部1E与室内热交换器3的对置间隔形成为越趋向室内热交换器3的上端则越接近。

支承部1F配置于前表面面板1C的背面侧。另外,支承部1F配置于比室内送风机2更靠上侧的位置。上表面部1G以与背面部1E正交的方式设置。室内热交换器3的上端侧位于上表面部1G的后端侧,排出口1A位于上表面部1G的前端侧。

(室内送风机2)

室内送风机2例如由风扇以及驱动该风扇的马达等构成,该室内送风机2向壳体1内引入空气,并向壳体1外排出空气。室内送风机2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3的上游侧。另外,室内送风机2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3的下部。

(室内热交换器3)

室内热交换器3以使得下侧比上侧更靠近前表面侧的方式倾斜配置。室内热交换器3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等构成。室内热交换器3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设置于室外机150的室外热交换器16连接。排出口1A位于室内热交换器3的正面。更详细而言,室内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的上端侧与壳体1的排出口1A的形成部分对置。

(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

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用于在制冷剂泄漏到壳体1内时,检测滞留于壳体1内的下侧的制冷剂。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设置于风路R1的中途。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配置于壳体1内的下部。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例如配置于距地面的高度位置为10cm以内的位置。

在因与室内热交换器3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的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损伤等而产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可燃性制冷剂因大多比空气重而向比室内热交换器3的位置更靠下侧的位置移动。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能够检测该向下侧移动的制冷剂。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例如能够采用氧浓度式、可燃性气体检测式等各种方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

(电器部件箱18)

在电器部件箱18设置有执行各种控制的控制装置7等。控制装置7基于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而且,控制装置7基于该判定结果,控制室内送风机2、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等。在图7中对控制装置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面板部8)

显示面板部8例如配置于壳体1的上部。在显示面板部8例如设置有能够显示制冷运转、制热运转、设定温度等信息的显示部。此外,在显示面板部8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室内机100的运转内容的操作部等。

[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的详细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外廓构造以及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4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排出口1A设置的、作为风向调整部件的百叶板31以及作为风向调整部件的叶片30的说明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室内机100除去叶片3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参照图3~图5对作为风向调整部件的百叶板30以及叶片31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百叶板31在排出口1A设置有多个。百叶板3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单个。百叶板31安装于排出口1A的开口边缘部L。开口边缘部L构成为矩形状。开口边缘部L具有相互对置的侧方边缘部L1和侧方边缘部L2以及相互对置的上侧边缘部L3和下侧边缘部L4。侧方边缘部L1和侧方边缘部L2、与上侧边缘部L3和下侧边缘部L4正交。

叶片30的一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侧方边缘部L1,叶片30的另一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侧方边缘部L2。百叶板31配置在叶片30的后侧。即,百叶板31配置于比叶片30更靠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室内机100能够借助动作由控制装置7控制的叶片致动器(省略图示)的作用在上下方向改变叶片30的朝向。

百叶板31也在排出口1A设置有多个。百叶板3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单个。百叶板31安装于排出口1A的开口边缘部L的上侧边缘部L3以及下侧边缘部L4。具体而言,百叶板31的上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上侧边缘部L3,百叶板31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下侧边缘部L4。叶片30以与百叶板31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百叶板31的前侧。室内机100能够借助动作由控制装置7控制的百叶板致动器(省略图示)的作用而在左右方向改变百叶板31的朝向。

[控制装置7的详细说明]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控制装置7的结构等的说明图。参照图7,对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控制装置7的功能模块以及由控制装置7控制的致动器等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7具有:泄漏判定部7A,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被输出至该泄漏判定部7A;控制使百叶板30动作的百叶板致动器RA的百叶板控制部7B;控制使叶片31动作的叶片致动器VA的叶片控制部7C;控制室内送风机2的马达的风扇转速控制部7D;以及控制设置于压缩机10的电动机的转子转速控制部7E。

泄漏判定部7A基于来自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的输出(例如电压)判定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若由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则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例如,在来自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的输出变化而成为预先设定的第1范围的情况下,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此外,不论用户将室内机100打开(ON)还是关闭(OFF),泄漏判定部7A均运转。即,不论室内机100打开还是关闭,室内机100都对制冷剂泄漏进行判定。

百叶板控制部7B基于泄漏判定部7A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百叶板致动器RA。若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则不论室内机100是否打开,百叶板控制部7B都以使得百叶板31执行摆动动作的方式控制百叶板致动器RA。这里,摆动动作是指使百叶板31的朝向在第1方向(右)以及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左)交替改变的动作。此外,百叶板致动器RA例如由马达之类的驱动部件等构成。

叶片控制部7C基于泄漏判定部7A的判定结果来控制叶片致动器VA。若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则无论室内机100是否打开,叶片控制部7C都根据叶片30的角度来控制叶片致动器VA。通过该叶片致动器VA的控制使叶片30转动,使叶片30的角度变化。例如,在叶片30的角度朝向下侧的情况下,可以使叶片的角度变为叶片30与水平方向平行,也可以使叶片30的角度变为朝向上方。在使叶片30转动、叶片30的角度变化结束后,维持叶片30的角度。此外,叶片致动器VA与百叶板致动器RA同样例如由马达之类的驱动部件等构成。

当在室内机100运转中(室内送风机2运转中)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风扇转速控制部7D增大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此外,风扇转速控制部7D针对室内送风机2,可以实施从当前运转时的风扇转速开始增大的控制,也可以实施成为空调运转中的最大的风扇转速的控制。并且,当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风扇转速控制部7D也可以使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为超过空调运转中的最大的风扇转速的风扇转速。这是因为:在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紧迫性,因此即便稍稍牺牲处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用户的舒适性也没问题。

另外,当在室内机100停止中(室内送风机2停止中)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风扇转速控制部7D也使室内送风机2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使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例如为空调运转中的最大的风扇转速的控制,也可以使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为超过空调运转中的最大的风扇转速的风扇转速。

通过百叶板控制部7B、叶片控制部7C以及风扇转速控制部7D控制各致动器等,能够使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更可靠地扩散。因而,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滞留有可燃浓度的制冷剂而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

当在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时的情况下压缩机10正在运转的情况下,有时转子转速控制部7E使压缩机10停止。在室内热交换器3等损伤而产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若压缩机10继续运转,则制冷剂泄漏量增大。因此,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0停止,从而抑制制冷剂泄漏量。因此,在泄漏判定部7A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转子转速控制部7E控制压缩机10的电动机,使压缩机10停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具备:壳体1,该壳体1形成有吸入口1B、排出口1A以及从吸入口1B到排出口1A的风路R1;板状的风向调整部件(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该风向调整部件设置于壳体1的排出口1A,改变从排出口1A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室内热交换器3,该室内热交换器3设置于壳体1的风路R1;室内送风机2,该室内送风机2设置于壳体1的风路R1,向室内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该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设置于壳体1的风路R1,检测制冷剂泄漏;以及控制装置7,在基于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7使风向调整部件动作并使室内送风机2运转。由此,能够使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更可靠地扩散,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滞留有可燃浓度的制冷剂而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尽管不具备将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排出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外(例如房间外)的机构,但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能够抑制制造成本上升这一情况。

此外,不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打开还是关闭,控制部5都执行制冷剂泄漏的判定。因而,即便在室内机100关闭时例如制冷剂配管等破损而制冷剂泄漏,控制部5也能够检测到制冷剂泄漏,使风向调整部件动作并使室内送风机2运转,从而能够使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扩散。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执行使风向调整部件(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的朝向在第1方向以及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交替改变的摆动动作。通过使风向调整部件执行摆动动作,例如能够避免如下情况:泄漏了的制冷剂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左侧空间或右侧空间、或者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下侧空间或上侧空间。由此,能够使泄漏了的制冷剂更可靠地扩散,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滞留有可燃浓度的制冷剂而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另外,即便当在室内机100的前方存在障碍物(例如家具等)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机100执行摆动动作,因此能够将空气避开障碍物而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供给,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中,风向调整部件具备:第1风向板(百叶板31),该第1风向板与上下方向平行,并且朝向在左右方向改变;以及第2风向板(叶片30),该第2风向板与左右方向平行,附设于第1风向板(百叶板31)的对置位置,并且朝向在上下方向改变,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执行使第1风向板(百叶板31)的朝向在左右交替改变的摆动动作,若第2风向板(叶片30)的朝向为下侧,则使第2风向板(叶片30)朝上侧转动。由此,能够避免泄漏后的制冷剂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左侧空间或右侧空间这一情况。

此外,像R32制冷剂等那样,存在可燃性制冷剂比空气重的情况。若制冷剂泄漏,则制冷剂朝地面下降而使得制冷剂滞留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下部。因此,若具有上述结构,则能够避免制冷剂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下侧空间这一情况。

这里,对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不仅使第1风向板(百叶板31)执行摆动动作,还使第2风向板(叶片30)转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即: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仅使第1风向板动作,不使第2风向板动作。由此也能够避免制冷剂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这一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即: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仅使第2风向板动作,不使第1风向板动作。由此也能够避免制冷剂不均匀地分布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下侧空间这一情况。

并且,控制装置7也可以在第1风向板的摆动动作与第2风向板的转动动作之间设置延迟。即,也可以在执行第1风向板的摆动动作之后,执行第2风向板的转动动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控制装置7基于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决定风向调整部件(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的摆动动作的速度。

从排出口1A排出的空气在通过百叶板31以及叶片30时,产生空气的压力损失。因此,控制装置7在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大的情况下,使风向调整部件的摆动动作的速度下降。另外,控制装置7在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小的情况下,使风向调整材的摆动动作的速度上升。即,控制装置7以使得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小的情况下的风向调整部件的摆动动作的速度比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大的情况下的风向调整部件的摆动动作的速度大的方式,控制室内送风机2。

由此,能够抑制从排出口1A排出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增大这一情况。因而,能够更高效地从排出口1A朝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排出空气,能够更可靠地使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扩散。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的控制装置7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以比空调运转中的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的最大值还大的风扇转速,使室内送风机2运转。在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起火的可能性高而相应地存在紧迫性,因此即便稍稍牺牲处于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用户等的舒适性,也要使室内送风机2的风扇转速变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扩散。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内机100中,壳体1是形成有作为载置面的底面部1D的落地式,吸入口1B形成于下部,排出口1A形成于上部,并且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配置于壳体1内的下部。像R32制冷剂等那样,存在可燃性制冷剂比空气重的情况。若制冷剂泄漏则制冷剂向下侧下降。能够利用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6,可靠地检测这样向下侧下降的制冷剂。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具备室内机100以及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室内机100连接的室外机150,在室内机100与室外机150之间循环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即,空调装置200具备室内机100,因此能够使泄漏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制冷剂更可靠地扩散,能够抑制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滞留有可燃浓度的制冷剂而形成可燃区域这一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A:排出口;1B:吸入口;1B1:格栅部;1C:前表面面板;1D:底面部;1E:背面部;1F:支承部;1G:上表面部;2:室内送风机;3:室内热交换器;6: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7:控制装置;7A:泄漏判定部;7B:百叶板控制部;7C:叶片控制部;7D:风扇转速控制部;7E:转子转速控制部;8:显示面板部;10:压缩机;11:流路切换阀;13:节流装置;16:室外热交换器;16A:室外送风机;18:电器部件箱;30:叶片;31:百叶板;100:室内机;150:室外机;200:空调装置;C:制冷剂回路;L:开口边缘部;L1:侧方边缘部;L2:侧方边缘部;L3:上侧边缘部;L4:下侧边缘部;R1:风路;RA:百叶板致动器;VA:叶片致动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