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06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特别是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环保单位对于空气悬浮微粒的污染程度多改用“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10μm,简称PM10)”,在公卫界则多采用“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2.5μm,简称PM2.5)”以评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此2.5微米以下的微粒因此又被称为“可呼吸性悬浮粒子(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le)”。

目前最常采用的净化设备(诸如以抽风与简易滤网或一般吸附或水洗洗涤处理),并无法完全去除上述存在于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酸性气体(硝酸、硫酸、氢氟酸、盐酸、氨、NO2;尤其是氢氟酸、NO2)等难处理的分子污染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2814087A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在一筒体内部分隔出数个净化室,且在各该净化室填充有净化材,并在该筒体形成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而在该筒体内部形成有连通该进气口、各净化室及出气口的气流通道;借此,待净化气体由该进气口导入,进而利用填充在不同净化室的净化材进行连续性的净化,并由该出气口将净化后气体导出;筒体内部横贯设置一多孔板,并在多孔板上方顶天设置一纵隔板,遂在纵隔板两侧分隔出第一净化室与第二净化室,而在多孔板底侧分隔出连通该第一净化室底侧与第二净化室底侧的通道室。该专利具有设备体积小的功效,且具有提升净化效率的功效。

然而上述专利技术仍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所述净化室需要通入一定的清洗液将过滤材料表面的悬浮粒子或有害气体沉降溶解,这样净化室内就形成了有利于细菌滋生的潮湿环境,这样通过净化装置所排出的空气中虽然已不含悬浮粒子,但却含有大量细菌,不能直接通入人们的活动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在减少悬浮粒子的前提下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本方案中的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上腔与下腔的透气薄板,所述上腔内设有将上腔密封隔绝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隔板,所述第一腔室与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用于吸附悬浮粒子的滤芯,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分别安装有洒水管路,所述透气薄板与滤芯之间设有抑菌过滤复合层,所述抑菌过滤复合层,包括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和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其中滤芯设于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上,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设于透气薄板上,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和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采用双喷头熔喷自粘结而成;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中PET的质量比重为93%、PA的质量比重为7%;所述抗菌母粒\PP纤维中抗菌母粒占PP基础原料的2.15~2.23%,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

pp树脂切片67~75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4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1~0.3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2~16份,粒径14~23纳米;助剂2.01份。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将上腔分隔为第一、二腔室,空气只有经过第第一腔室过滤后才能进入下腔,转而进入第二腔室的滤芯中,最后才能通过出风口流出。将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延长了空气的过滤通道。

2、PP熔喷纤维优点是柔软、蓬松、吸附能力强,过滤效果好;缺点:硬挺度、耐破性、抗拉撕裂强度差。而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材料的特性正好与PP熔喷纤维相反。两层纤维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两者间应用瓶颈,能够拓宽更多的产品应用领域,快速实现工业产业化。

3、抗菌母粒是一种专门用于PP熔喷超细纤维的功能性母粒。母粒中有活性电石微粉、二氧化钛等纳米带电荷离子。在PP熔喷超细纤维中电石可以不断释放电子,使纤维带有大量静电,可以捕获空气中带电微粒;纳米二氧化钛可以获得电石释放的大量的正电电荷,带有正电电荷金属离子,在过滤过程中把含把含有负电荷的微粒、细菌、病毒牢牢吸附,使得细节病毒丧失活力,从而起到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8小时杀抑率>99.5%。

4、双喷头熔喷生产工艺,利用熔融成纤的自身温度将多种功能性纤维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产出自粘结空气过滤材料,克服了喷胶(粘胶)工艺、超声波热轧工艺增加风阻的弊端。

进一步,为方便取材,所述滤芯采用常用的活性碳、活性氧化铝、陶瓷或沸石。

进一步,基于优化选择,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进一步,所述下腔上设有处于所述隔板正下方的滤液挡板。

为了避免第一腔室下方的滤液直接进入第二腔室下方,特在隔板正下方设置滤液挡板。

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是在PP纤维经螺杆挤出机熔融后添加所述抗菌母粒,再经喷丝板(一种具有多孔的模头)挤出,经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后制得。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材料是按将PET、PA两纤维按相互垂直的方向编织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0、进风口15、出风口16、洒水管路50、隔板14、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滤芯40、滤液挡板24、水泵62、引水管61、进风口15、出风口16、透气薄板17、手动泄流阀123、滤液水箱63。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调控PM2.5的换风系统包括壳体10,壳体上设有进风口15与出风口16,所述壳体内设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上腔与下腔的透气薄板17,所述上腔内设有将上腔密封隔绝为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隔板14,所述第一腔室与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用于吸附悬浮粒子的滤芯40,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分别安装有洒水管路50。每个洒水管路均连接有引水管61、水泵62以及滤液水箱63。所述下腔上设有处于所述隔板正下方的滤液挡板24。所述下腔被滤液挡板24分隔为第一下腔室与第二下腔室,每个下腔室均连接有一个手动泄流阀123;而且每个下腔室均与邻近的水泵62以及滤液水箱63连通。所述滤芯采用常用的活性碳。

所述透气薄板与滤芯之间设有抑菌过滤复合层,所述抑菌过滤复合层,包括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和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其中滤芯设于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上,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设于透气薄板上,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底层和抗菌母粒\PP纤维表层采用双喷头熔喷自粘结而成;所述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中PET的质量比重为93%、PA的质量比重为7%;所述抗菌母粒\PP纤维中抗菌母粒占PP基础原料的2%。PET/PA双组份长丝纤维满足要求23g/m2

所述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

pp树脂切片70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4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2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3份,粒径15纳米;助剂2.01份。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pp树脂切片69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8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3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2份,粒径20纳米;助剂2.01份。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

pp树脂切片73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5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1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6份,粒径23纳米;助剂2.01份。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

pp树脂切片68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4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2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5份,粒径23纳米;助剂2.01份。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抗菌母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份:

pp树脂切片75份,在230℃温度,2.0kg负荷下,熔体流动速率=0.57g/10min;天然电石微粉17份,粒径0.1微米;二氧化钛粒子14份,粒径22纳米;助剂2.01份。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1份、分散剂1份与抗氧剂0.01份。

实施例一~五的抗菌母粒\PP纤维分析检测结果(在1cm2的抗菌母粒\PP纤维上安置菌群,检测最后的菌群数量)如下表所示(细菌含量单位cfu/c㎡)

以上表可知,实施例四为最优实施例,具体应用中抗菌母粒的调配,可以尽可能地参照实施例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