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183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冷凝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其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现有技术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不是很高,为了达到生产要求需要热交换效率更好的冷凝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包括桶体、竖向设置在桶体内部的多根蛇形热管;所述桶体的顶部连通有热风进风管,桶体的侧面分别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蛇形热管的一端与热风进风管连通,蛇形热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蛇形热管包括依次交替连通的至少两个竖管和至少一个横管;其中,蛇形热管的两端均为竖管。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引导盘,冷凝水引导盘为四周向桶体的底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曲面盘,其外廓与桶体的底部外廓相同,所述蛇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凝水引导盘连通。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冷凝水引导盘的中部连通有冷凝水出水管。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竖管的长度为横管的长度的两倍。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桶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桶体的上部和下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桶体内部设置蛇形热管,蛇形热管包括以此连接的竖管和横管,增大了热气在热管中的流径,增加了热气和桶体内的冷却水的热交换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2)本发明中,热风进风管连通有多个蛇形热管,提高了热气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3)本发明中,冷凝水引导盘为中部低四周高的的曲面弧形圆盘,能够使从蛇形热管流出的冷凝水能够顺利的积聚并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桶体,2-热风进风管,3-冷却水进水管,4-冷却水出水管,5-竖管,6-横管,7-冷凝水引导盘,8-冷凝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水冷弯管式冷凝器,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桶体1、竖向设置在桶体1内部的多根蛇形热管;所述桶体1的顶部连通有热风进风管2,桶体1的侧面分别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3和冷却水出水管4;所述蛇形热管的一端与热风进风管2连通,蛇形热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蛇形热管包括依次交替连通的至少两个竖管5和至少一个横管6;其中,蛇形热管的两端均为竖管5。其中,横管6和竖管5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中桶体1的高度和需要达到的效果确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引导盘7,冷凝水引导盘7为四周向桶体1的底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曲面盘,其外廓与桶体1的底部外廓相同,所述蛇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凝水引导盘7连通。所述冷凝水引导盘7的中部连通有冷凝水出水管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竖管5的长度为横管6的长度的两倍。其中,竖管5和横管6的长度也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选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 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3和冷却水出水管4分别设置在桶体1的两侧,并且所述冷却水进水管3和冷却水出水管4分别设置在桶体1的上部和下部。

冷却水从冷却水进水管3进入到桶体1的内部空间,同时热气通过热风进风管2进入到蛇形热管内,热气隔着蛇形热管的管壁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冷凝水则通过蛇形热管流入冷凝水引导盘7并顺利排出桶体1;冷却水不断从冷却水进水管3流入,进行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出水管4流出桶体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