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78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室内空气潮湿问题,家用除湿机应运而生,它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潮湿的生活环境,使之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且能去除潮湿环境带来的霉菌。家用除湿机不仅在家庭中使用,另外在机房、电子车间仓库、银行等空间面积较小的环境也有广泛的应用。家用除湿机通过运转可以将潮湿的水分和悬浮微粒除去,使空气变得干爽,为用户创造出舒适、干爽清静的现代生活空间。其中,除湿量成了家用除湿机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有的一种家用除湿机为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壳体01,壳体01内设有蒸发器02、冷凝器03和风机06,壳体01上开设有进风口04和出风口04,风机06可将壳体01外部的风由进风口04抽入壳体01内,并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02和冷凝器03后由出风口04排出。另外,除湿机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图1中未画出压缩机、节流装置及管路),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02、冷凝器03及管路,压缩机压缩冷媒形成高温气体,经过冷凝器03散热后,再经过节流装置形成低温液体并在蒸发器02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蒸发,再回到压缩机中,完成一次冷媒循环。除湿机的除湿原理是:风机06将湿润空气抽入壳体01内,湿润空气先经过蒸发器02,利用蒸发器02与湿润空气的温差,使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蒸发器02上,达到除湿的目的,然后再经过冷凝器03对冷凝器03进行散热从风机06出口排出。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该除湿机的这种结构使其在工作时经过蒸发器02和冷凝器03的风量相同,而对于蒸发器02来说,需求的风量比冷凝器03需求的风量要小,这是由于经过蒸发器02的风量太大会使蒸发器02冷媒温度上升从而导致风与蒸发器02表面温差变小,使其除湿量下降;而冷凝器03则需要更多的风来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其内部的冷媒充分冷却。该除湿机并没有针对上述情况来分别调整通过蒸发器02、冷凝器03的风量的大小,这样会使蒸发器02的除湿量下降,从而降低了除湿机的除湿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能够在满足冷凝器内冷媒充分散热的前提下,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辅助进风口,使通过蒸发器的和冷凝器风量不同,从而达到提高除湿能力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可将所述壳体外部的风由所述进风口抽入壳体内,并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所述风机可将所述壳体外部的风由所述辅助进风口抽入壳体内,并经过所述冷凝器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壳体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并且辅助进风口位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这样除湿机工作时由辅助进风口抽入壳体内的这部分风就不会经过蒸发器而是直接经过冷凝器并由出风口排出,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蒸发器的风是从进风口一处抽入,而通过冷凝器的风则是从进风口和辅助进风口两处同时抽入,这样使通过蒸发器的风量小于通过冷凝器的风量,既保证了冷凝器内冷媒充分散热,又能够避免通过蒸发器的风量过大影响其除湿能力。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这样提高了除湿机的除湿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除湿机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方向);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除湿机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除湿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蒸发器2、冷凝器3和风机6,壳体1上开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5,风机6可将壳体1外部的风由进风口12抽入壳体1内,并依次经过蒸发器2和冷凝器3后由出风口15排出,壳体1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13,辅助进风口13位于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风机6可将壳体1外部的风由辅助进风口13抽入壳体1内,并经过冷凝器3后由出风口15排出。

除湿机在工作时,一部分风由进风口12被抽入壳体1依次经过蒸发器2和冷凝器3后由出风口15排出,另一部分风则由辅助进风口13被抽入壳体1内,由于辅助进风口13位于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由辅助进风口13进入的这部分风就不经过蒸发器2,而是直接经过冷凝器3并由出风口15排出,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蒸发器2的风是从进风口12一处抽入,而通过冷凝器3的风则是从进风口12和辅助进风口13两处同时抽入,这样使通过蒸发器2的风量小于通过冷凝器3的风量,这样既满足了冷凝器3内冷媒的充分散热冷却,又能避免了通过蒸发器2的风量过大导致其除湿量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除湿机的除湿能力。

为了能将从辅助进风口13处抽入的风导入到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的空间,如图2所示,优选地,辅助进风口13处设有导风结构7,导风结构7的第一端与辅助进风口13连通,导风结构7的第二端与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的空间连通。由于导风结构7的第一端与辅助进风口13连通,导风结构7的第二端与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的空间连通,这样从辅助进风口13处抽入的风就会沿着导风结构7被导入到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的空间,从而避免了从辅助进风口13抽入到壳体1内的一部分风会从壳体1与蒸发器2、冷凝器3之间的间隙流走。

其中,导风结构7的种类并不唯一,比如导风结构7可以为导风板,另外,如图2所示,导风结构7也可为导风管。相比导风板,导风管是封闭结构,能够将从辅助进风口13处抽入的风全部导入到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的空间,避免一部分风从壳体1与蒸发器2、冷凝器3之间流失,能够使更多的风通过冷凝器3,使冷凝器3内冷媒充分散热冷却。

导风结构7可以与进风口12竖直设置,另外,如图2所示,导风结构7的第二端也可以相对于第一端向靠近冷凝器3的方向倾斜。相比与进风口12竖直设置,导风结构7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向靠近冷凝器3的方向倾斜,可以将从辅助进风口13处抽入的风向冷凝器3的方向导入,使更多的风通过冷凝器3,减少了风在蒸发器2与冷凝器3空间的流失。

参见图2,风机6的位置并不唯一,比如可以将风机6设置在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风机6一部分风从进风口12抽入壳体1经过蒸发器2后进入风机6内,另一部分风从辅助出风口13抽入壳体直接进入风机6内,风机6吹出的风经过冷凝器3后由出风口15排出。另外,也可以将风机6设置在冷凝器3与出风口15之间。相比将风机6设置在蒸发器2和冷凝器3之间的方案,将风机6设置在冷凝器3与出风口15之间,风机6的出风口的方向就不会受冷凝器3的限制,从而可以选择多个方向,既可以与进风口12垂直,也可与进风口12平行等,另外,这样也方便风机6的拆装,当风机6出故障时不必将冷凝器3或蒸发器2拆卸,降低了维修成本。

为了使风机6抽入到壳体1内的风更多地通过冷凝器3,如图2所示,优选地,壳体1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壳体1内部的空间分割为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隔板1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的通孔14,蒸发器2和冷凝器3位于第一风道4内,进风口12和辅助进风口13开设于第一风道4对应的壳体1上,风机6位于第二风道5内,出风口15开设于第二风道5对应的壳体1上。由于隔板11将壳体1分为两个风道,蒸发器2、冷凝器3和风机6位于不同的风道,并且两风道之间的隔板11上设有通孔14,这样风机6从两处进风口12抽入到壳体1中的风能更多地通过冷凝器3,保证了冷凝器3内冷媒充分冷却。其中,隔板11上的通孔14起到集流的作用,能够引导风进入到风机6内部。如果壳体1内不设隔板11,风在壳体1内的流动相对较分散,一部分风容易从壳体1与蒸发器2、冷凝器3的间隙中流走,而不经过冷凝器3。

其中,风机6的种类不唯一,比如该风机6可以是轴流式风机,另外,也可以是离心式风机。相比轴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的风量风压较大,能够满足除湿机对风机6抽入风量的要求,另外离心风机工作时噪声也比较小,使除湿机更能适应室内的环境。

为了便于将离心风机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出除湿机,如图2所示,优选进风口12与出风口15呈90度夹角。由于离心式风机出风方向与进风方向不同,即出风方向在离心式风机机壳侧面,将进风口12与出风口15呈90度夹角,可以便于将从离心式风机吹出的风导出除湿机。出风口15可以向上(图中方向),也可以向下,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