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9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多联机系统安装完成后,全部室内机处于开机制冷运行状态;

(2)当全部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控制换热器达到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时,检测室外机特征值T1以及各室内机特征值T2i,并得到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Tm;

(3)计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Tm与室外机特征值T1的差值Td,即Td=Tm-T1;依据获得的Td判断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整体配管长度:当Td<8℃,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一类长度;当8℃≤Td<5℃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二类长度;当5℃≤Td<3℃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三类长度;

(4)制冷时选择室外机系统低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lp为控制目标,制热时选择室外机系统高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hp为控制目标,依据步骤(3)所获得的配管长度,按如下方式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当配管长度为第一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1℃,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50℃;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二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3℃,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8℃;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三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6℃,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6℃;

(5)调整室外机的压缩机转速,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

(6)计算各室内机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之间差值Tdi,即Tdi=T2i-T1;对Tdi进行排序,获得Tdimin与Tdimax,并依据如下方式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对于Tdimin≤Tdi<(Tdimin+(Tdimax-Tdimin)/3)的室内机标记为S,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近;对于Tdimin+(Tdimax-Tdimin)/3≤Tdi<(Tdimin+(Tdimax-Tdimin)2/3)的室内机标记为M,即配管距室外机为中间距离;对于Tdimin+(Tdimax-Tdimin)2/3≤Tdi<Tdimax的室内机标记为L,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远距离;

(7)依据步骤(6)对室内机的标记结果,获取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对标记为L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对于标记为M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对于标记为S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

(8)调整室内机电子膨胀阀,以达到所述的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大于1℃且小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外机特征值为各室外机上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低压压力值中最低值所对应的制冷器饱和温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室内机特征值为各室内机的换热器盘管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为室内机的换热器盘管温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长度为大于150米,所述第二类长度为100米,所述第三类长度为小于50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室外机压缩机转速是通过控制定速压缩机开启与关闭实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在调整室外机压缩机转速之前,室外机的各保护值将依据步骤(2)所述的制冷、制热控制目标进行调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