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860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它还包括与压缩空气管固定连接的导流管,导流管的外部套装有排风管,导流管与排风管固定连接,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导风管,排风管的管壁上设有排风口,导流管的外壁和排风管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导流管的内部形成导流腔,导流管的外壁与排风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排风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压缩空气流动的距离,噪音声能在导风管的间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消耗掉,有效的降低了压缩空气管产生的噪音,优化了井下休息室的环境条件,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有利于员工缓解疲劳,保证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井下通风配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根据生产需要,井下开采逐步向下移动,在不同的高度建立相应的员工休息室,随着井下深度的下移气温逐渐上升,由于井下员工休息室是独头断面,其内部的风流无法循环,现场的温度高达40°C左右,矿山开采的井下作业工作环境异常恶劣,矿工在井下工作几小时后,往往已大汗淋漓,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而员工休息室的温度过高,员工的疲劳状态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0003]目前,为了改善井下休息室的环境条件,一般是引入地表的压缩空气,来达到井下休息室的降温目的,压缩空气的引入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压缩空气管发出的噪音的分贝已超出了人的正常接受范围,工作人员在高频率的噪音下,员工经常会出现焦躁不安,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在高噪音的环境中休息,不利于员工缓解疲劳,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管噪音过大,休息室噪音污染较严重,不利于员工缓解疲劳,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1,它还包括与压缩空气管I固定连接的导流管2,导流管2的外部套装有排风管3,导流管2与排风管3固定连接,导流管2的管壁上设有导风管4,排风管3的管壁上设有排风口 5,导流管2的外壁和排风管3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6,导流管2的内部形成导流腔7,导流管2的外壁与排风管3的内壁之间形成排风腔8。
[0006]优选的,导流管2与压缩空气管I的连接部设有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上设有通风孔11。
[0007]优选的,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的上部设有降噪板吸音棉12,降噪板吸音棉12上设有与通风孔11相适配的吸音棉通风孔13。
[0008]优选的,导流管2的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凸起14。
[0009]优选的,凸起14为金字塔形。
[0010]优选的,导流管2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导风管4,导风管4上下等距设置。
[0011]优选的,排风管3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排风口5,排风口5上下等距设置,排风口 5与导流管2的夹角为45°角。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阻性消声的原理来降低压缩空气管的噪音,导流管的外壁和排风管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导流腔将压缩空气通过导风管导入排风腔内,大部分噪音被吸音棉吸收、扩散,降低了压缩空气管产生的噪音,导流管的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凸起,噪音与凸起接触,凸起对噪音起到扩散的作用,第一降噪板和第二降噪板相互配合,在压缩空气管的出风口处对噪音进行第一步处理,导风管和排风口的不同排列方式也降低了压缩空气管的噪音,增加了压缩空气流动的距离,噪音声能在导风管的间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消耗掉,有效的降低了压缩空气管产生的噪音,优化了井下休息室的环境条件,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有利于员工缓解疲劳,保证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试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风口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1,它还包括与压缩空气管I固定连接的导流管2,导流管2的外部套装有排风管3,导流管2与排风管3固定连接,导流管2的管壁上设有导风管4,排风管3的管壁上设有排风口 5,导流管2的外壁和排风管3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6,吸音棉可以很好的对噪音进行吸收、扩散,从而降低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导流管2的内部形成导流腔7,导流管2的外壁与排风管3的内壁之间形成排风腔8,导流腔7和排风腔8使整个降噪装置形成双层降噪空间,导流腔7配合凸起14对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噪音进行降噪,并将压缩空气通过导风管4导入排风腔8内,排风腔8内的吸音棉6对噪音进行最终的降噪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噪音,使噪音分贝降到最低,并配合导风管4排布结构对噪音进行进一步的降噪,最后通过排风口5排出,优化了井下休息室的环境条件,不仅降低了休息室的温度,而且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有利于员工缓解疲劳,保证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8]为了在压缩空气管I的进风口处对噪音进行初步降噪,在导流管2与压缩空气管I的连接部设有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上设有通风孔11,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的上部设有降噪板吸音棉12,降噪板吸音棉12上设有与通风孔11相适配的吸音棉通风孔13,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互相配合,对进入降噪装置内的压缩空气完成初步降噪工作,降噪吸音棉12对噪音进行吸收、扩散,将部分噪音阻挡在压缩空气管I的进风口处。
[0019]为了降低进入降噪装置导流腔7内的噪音,在导流管2的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凸起14,并设置凸起14为金字塔形,金字塔形的凸起14可以有效的降低导流腔内的噪音,当噪音与凸起14接触时,噪音在凸起14之间发生折射、碰撞和反弹,有效的降低了导流腔7内的噪
■~>V.曰O
[0020]为了进一步的降低导流腔7和排风腔8内的噪音,对导风管4和排风口5的排布进行调整,在导流管2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导风管4,导风管4上下等距设置,在排风管3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排风口 5,排风口 5上下等距设置,排风口 5与导流管2的夹角为45°角,这样设置后,增加了压缩空气流动的距离,噪音声能在导风管4的间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消耗掉,有效的降低了压缩空气产生的噪音。
[0021]使用时,将降噪装置与空气压缩管I固定连接,压缩空气通过空气压缩管I进入降噪装置内,设置在压缩空气管I进风口处的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互相配合,对压缩空气进行初段的降噪处理,压缩空气进入降噪装置后,压缩空气在凸起14之间发生折射、碰撞和反弹,有效的降低了导流腔7内的噪音,压缩空气再通过导风管4导入排风腔8内,在吸音棉6和排布方式不同的导风管4的配合作用下,大部分的声能被吸音棉吸收、扩散,降噪装置整体增加了压缩空气流动的距离,噪音声能在导风管4的间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消耗掉,有效的降低了压缩空气产生的噪音,降噪装置通过3段式降噪模式,利用阻性消声的原理对噪音进行很好的抑制。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受此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他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I),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压缩空气管(I)固定连接的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的外部套装有排风管(3),所述导流管(2)与排风管(3)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2)的管壁上设有导风管(4),所述排风管(3)的管壁上设有排风口(5),所述导流管(2)的外壁和排风管(3)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6),所述导流管(2)的内部形成导流腔(7),所述导流管(2)的外壁与排风管(3)的内壁之间形成排风腔(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与压缩空气管(I)的连接部设有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所述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上设有通风孔(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板(9)和第二降噪板(10)的上部设有降噪板吸音棉(12),所述降噪板吸音棉(12)上设有与通风孔(11)相适配的吸音棉通风孔(1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的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凸起(1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为金字塔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导风管(4),所述导风管(4)上下等距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休息室压缩空气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3)的管壁上间隔90°角设置一个排风口(5),所述排风口(5)上下等距设置,所述排风口(5)与导流管(2)的夹角为45°角。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5690630SQ201620522578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公开号201620522578.8, CN 201620522578, CN 205690630 U, CN 205690630U, CN-U-205690630, CN201620522578, CN201620522578.8, CN205690630 U, CN205690630U
【发明人】陶思德, 周松中, 瞿世文, 杜国华, 辛俊华, 齐好生, 黄鹤
【申请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