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水混合加湿的同程喷杆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2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系统加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水混合加湿的同程喷杆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内热型工业厂房,为满足温湿度要求,冷热能源对冲造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厂房设备发热,在北方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机组要开9个月以上,为达到空调控制区域所要求的相对湿度,加湿段要往空气中加入水份,目前加湿的方式多种,挥发加湿、机械雾化加湿、蒸汽加湿、喷嘴喷雾加湿,而普遍采用的干蒸汽等温加湿,虽然在理论上属于等温加湿,但再加湿过程中蒸汽并不是100%的被空气吸收,总有一部分凝结成水,而只要有凝结过程,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就要释放出热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蒸汽加湿会造成温度的上升,蒸汽加湿造成的温升在春秋过渡季节会造成空气处理的恶性循环,由于过渡季节制冷机不运行,空调对于温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引入室外温度较低的新风实现的,但这时大气湿度也较低,所以要求的加湿量必然加大,加湿过程中由于蒸汽加湿会引起温度上升,又需要增大新风给空气降温,而新风干燥又需要加湿,加湿会再次引起温度的上升,所以采用蒸汽加湿给制冷系统增加了额外负担,增加电耗的同时,往往还造成在过渡季节难以完成空调控制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等焓加湿的方法设计的用于气水混合加湿的同程喷杆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气水混合加湿的同程喷杆加湿装置,包括空调箱体内的支架、供气腔体、同程供水管路、空调箱体8的纯水管路和压缩空气管路,纯水管路和压缩空气管路的分支管路分别连接到固定在支架上的同程供水管路的底部和供气腔体的端头处,同程供水管路为相互连通的上下双排管路,上排管路紧挨着供气腔体,供气腔体上开有若干通气口,上排管路上在每个通气口对应位置处安装一个气水混合喷嘴,气水混合喷嘴同时连接着通气口。

所述的纯水管路和压缩空气管路在接入空调箱体前的总路上分别设置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和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纯水管路上还连接有排水管路,排水管路上设置排放电磁阀,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和排放电磁阀均通过电路连接到安装在空调箱体附近的PWM控制箱上。

所述的PWM控制箱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对电磁阀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的脉冲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PWM控制箱,智能控制混合风出风的相对湿度,采用等焓加湿,纯水管路配合排气腔体同程供水,节约大量蒸汽成本,降低了制冷系统电能消耗,即使在过渡季节也能够顺利完成空调控制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同程供水管路;2-供气腔体;3-气水混合喷嘴;4-压缩空气管路;5-纯水管路;6-PWM控制箱;7-排水管路;8-空调箱体;9-支架;10-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11-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12-排放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气水混合加湿的同程喷杆加湿装置,包括空调箱体8内的支架9、供气腔体2、同程供水管路1、空调箱体8外的纯水管路5和压缩空气管路4,纯水管路5和压缩空气管路4的分支管路分别连接到固定在支架9上的同程供水管路1的底部和供气腔体2的端头处,同程供水管路1为相互连通的上下双排管路,上排管路紧挨着供气腔体2,供气腔体2上开有若干通气口,同程供水管路1上在每个通气口对应位置处安装一个气水混合喷嘴3,气水混合喷嘴3同时连接着通气口。

所述的纯水管路5和压缩空气管路4在接入空调箱体8前的总路上分别设置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11和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10,纯水管路5上还连接有排水管路7,排水管路7上设置排放电磁阀12,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11、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10和排放电磁阀12均通过电路连接到安装在空调箱体8附近的PWM控制箱6上。

所述的PWM控制箱6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对电磁阀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的脉冲信号。

应用时,PWM控制箱6根据环境湿度需求,开启脉宽控制供水电磁阀11和脉宽控制供气电磁阀10,当压缩空气从供气腔体2上的气水混合喷嘴3处喷射而出时,在气水混合喷嘴3处产生一个负压区,负压吸入同程供水管路1中的水,水与压缩空气在气水混合喷嘴3内部混合,在喷嘴处转化成水雾,然后水雾随空调的循环空气送至空调场所,对空气进行加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