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8844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家庭取暖锅炉,不仅耗煤且热效率很低,大量浪费了煤炭资源而且得不到好的取暖效果。北方广大地区天气寒冷、冬季时间较长,尤其是广大农牧地区人口分散,很难实现集中供暖,家庭取暖尤显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能使千家万户得到温暖还可节省大量煤炭、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取暖效果,现有技术通常会对取暖炉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期达到上述目的。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4764049 A公开了一种共燃装置。该共燃装置,包括燃烧室和火焰室及连接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火焰室的出火口,所述出火口靠近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还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从上进风口将进风引入出火口内,与出火口处的火焰充分混合。同时,该技术还公开了在所述火焰室的顶部设置有用以设置灶台的用热口,在用热口连通设置所述换热器。通过上述共燃装置能使燃料燃烧充分,提高了用热口的用热效率。

上述技术通过改进燃烧室、出火口和用热口三者间的结构和位置关系,通过限定出火口和用热口之间的距离来保证火焰完全处于火焰室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用热口处烟气急剧降温导致的燃烧不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但是,这样设置会导致完全处于火焰室中火焰及其产生的烟气需先从火焰室出来,再进入换热区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不利于火焰及其产生的烟气所携带的热量快速进入换热区并与换热器换热,进而不能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也不能实现快速取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暖炉存在换热慢,不能实现快速取暖的目的,进而提供了一种换热快、能快速取暖、热量利用率高、取暖效果好的取暖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炉,包括,

燃烧室,设置于炉体内部所形成的炉腔内,用以储存和燃烧可燃物;

出火口,一体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侧壁,并向外延伸,以引出火焰;

下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炉体下部,用以向所述燃烧室内通入空气,辅助可燃物的燃烧;

炉排,设于所述炉腔内,位于所述下进风口上方且不高于所述出火口的下端;

还包括与所述出火口连通设置的换热区,所述换热区的底部至所述出火口顶部的垂直距离为h3,h3小于150mm。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火口的所述换热区的一端,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出火口的所述换热区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换热区沿烟气上升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换热区内设置能使烟气与换热介质形成错流的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盘管,所述盘管垂直烟气上升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区内。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由上而下分为备燃区和主燃区,所述出火口设置在所述主燃区下部。

优选地,所述主燃区的高度h1不小于200mm;

所述主燃区的宽度w不小于200mm;

所述备燃区的高度h2不小于150mm。

优选地,靠近所述燃烧室的所述出火口的一端还设置有补风口,以使风进入所述出火口内助燃火焰。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由上至下包括燃烧缩口段和燃烧扩张段,在所述燃烧缩口段与所述燃烧扩张段的交界处,沿垂直于所述燃烧扩张段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出火口。

优选地,所述炉排下方设置有用以向所述燃烧室供氧的气体室;

所述气体室朝向炉外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上炉门、下炉门和调风板。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的内壁上沿靠近所述炉膛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保温层和耐火浇注料层;

沿所述出火口的延伸方向的下方设置有烟尘收集区,以收集从火焰或烟气中下落的烟尘。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区的形状为筒状。

所述烟尘收集区的下部设置有出灰门;所述换热区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

所述换热区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液位计和排气管;所述换热区的中部设置有压力表。

所述燃烧区的上端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储煤仓;所述储煤仓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加注口。

所述取暖炉底端设置有底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炉,通过设置与出火口连通的换热区,保证换热区的底部至所述出火口顶部的垂直距离为h3,h3小于150mm,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火焰和烟气经出火口直接进入换热区,使火焰尽量处于换热区,实现热量与换热器在换热区快速换热,进而使室内快速升温,达到快速取暖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取暖炉的热量利用率和取暖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炉,使换热区沿烟气上升方向竖直设置,在换热区内设置能使烟气与换热介质形成错流的换热器。通过上述设置,加快烟气与换热介质的换热速度,进而使室内快速升温,达到快速取暖目的。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炉,换热器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火口的所述换热区的一端,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出火口的所述换热区的一端,保证了在沿烟气上升方向上换热介质与烟气的快速热量交换;

而且,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热量交换,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灰尘下落至烟尘收集区,从而净化了烟气,防止烟气中的灰尘进入大气中,引起雾霾。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炉,通过在出火口上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补风口,使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物质(如:粉尘、可燃气体等),在充足氧气的作用下,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未充分燃烧的物质对大气的污染;通过在燃烧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备燃区和主燃区;并将出火口设置于所述主燃区的下部,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并能将火焰和烟气经出火口引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取暖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下炉门;3-调风板;4-上炉门;5-炉排;6-保温层;7-耐火浇注料层;8-炉膛;9-补风口;10-储煤仓;11-燃料加注口;12-压力表;13-液位计;14-换热介质出口;15-烟气出口;16-排气管;17-换热器;18-换热介质进口;19-出火口;20-挡墙;21-出灰门;A-备燃区;B-主燃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取暖炉,如图1所示,包括燃烧室,设置于炉体内部所形成的炉腔8内,用以储存和燃烧可燃物;出火口19,一体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侧壁,并向外延伸,以引出火焰;下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炉体下部,用以向所述燃烧室内通入空气,辅助可燃物的燃烧;炉排5,设于所述炉腔内,位于所述下进风口上方且不高于所述出火口19的下端;

还包括与所述出火口19连通设置的换热区,换热区的底部至出火口顶部的垂直距离为h3,h3小于150mm。

上述取暖炉中,通过设置与出火口19连通的换热区,换热区的底部至出火口顶部的垂直距离为h3,h3小于150mm,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火焰和烟气经出火口直接进入换热区,使火焰尽量处于换热区,实现热量与换热器17在换热区快速换热,进而使室内快速升温,达到快速取暖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取暖炉的热量利用率和取暖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换热器17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18和换热介质出口14,换热介质进口18设置在靠近出火口19的换热区的一端,换热介质出口14设置在远离出火口19的换热区的一端。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在沿烟气上升方向上换热介质与烟气的快速热量交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换热区沿烟气上升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换热区内设置能使烟气与换热介质形成错流的换热器。换热区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只要利于烟气和热量上升并进行热量交换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沿烟气上升方向,换热区的形状设置成筒状。通过上述设置,加快烟气与换热介质的换热速度,进而使室内快速升温,达到快速取暖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盘管,所述盘管垂直烟气上升方向设置在换热区内。盘管中的换热介质(如水)与烟气形成错流,换热器可为一个沿烟气螺旋上升的盘管,也可为多个盘管首尾相接而成。

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热量交换,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灰尘下落至烟尘收集区,从而净化了烟气,防止烟气中的灰尘进入大气中,引起雾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燃烧室由上而下分为备燃区A和主燃区B,出火口19设置在主燃区B下部;

主燃区B的高度h1不小于200mm;主燃区B的宽度w不小于200mm;

备燃区A的高度h2不小于150mm。

靠近燃烧室的所述出火口19的一端还设置有补风口9,以使风进入出火口19内助燃火焰。通过上述设置,使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物质(如:粉尘、可燃气体等),在充足氧气的作用下,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未充分燃烧的物质对大气的污染;通过在燃烧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备燃区和主燃区;并将出火口设置于所述主燃区的下部,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并能将火焰和烟气经出火口引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燃烧室由上至下包括燃烧缩口段和燃烧扩张段,在燃烧缩口段与燃烧扩张段的交界处,沿垂直于燃烧扩张段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出火口1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炉排5下方设置有用以向燃烧室供氧的气体室;气体室朝向炉外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上炉门4、下炉门2和调风板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燃烧室的内壁上沿靠近炉膛8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保温层6和耐火浇注料层7,保证热量尽量进入换热区。

沿所述出火口19的延伸方向的下方设置有烟尘收集区,以收集从火焰或烟气中下落的烟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燃烧室与换热区、烟尘收集区通过挡墙20分割开,出火口19横穿挡墙20,使燃烧室与换热区、烟尘收集区连通,在沿出火口19的延伸方向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区,下方设置有烟尘收集区。具体地,挡墙20可采用耐火材料砖砌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烟尘收集区的下部设置有出灰门21;换热区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换热区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液位计13和排气管16;换热区的中部设置有压力表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燃烧区的上端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储煤仓10;储煤仓10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加注口11。

所述取暖炉底端设置有底座1。

上述取暖炉,通过将燃煤经燃料加注口11加注到储煤仓10,在加注到燃烧区中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气经出火口19进入换热区,与换热区的换热器17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和烟气上升,并与换热区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取暖目的,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热量交换,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灰尘下落至烟尘收集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