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节能快速加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295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机房节能快速加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节能快速加湿系统,属于空气增湿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及数量发展迅猛。数据中心属于高显热比、高发热密度的大型机房,其发热密度一般为每平方1--5KW,目前解决机房降温的方法是配置与机房发热量匹配的机房恒温恒湿专用空调,机房精密空调采用的是制冷降温,制冷降温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使机房湿度下降,为保证机房湿度,在干燥的季节,空调启动电极加湿器或红外加湿器产生高温蒸汽,对机房空气进行加湿,高温蒸汽导致机房温度上升,制冷又使湿度下降,周而复始产生高耗电的恶性循环。

例如10KG红外加湿器加湿过程需消耗的电能为:加湿器标称功率+加湿过程释放的热量及温度还原的制冷能耗,10kg20℃的水加热到100℃饱和蒸汽吸收的热量为;Q=cm△t+m*r=4.2*10*(100-20)+10*2260=25960kj,而25960kj/3600s=7.2kw,如按机房空调能效比=3计算,温度还原的制冷能耗7.2/3=2.4kw,由此得出红外加湿器10kg的加湿量耗能为:9.6kw+2.4kw=12kw。

因国内大多数地区水质硬度高,在使用电极加湿器或红外加湿器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垢,附着在加湿电极上,导致电极加湿器无法正常工作。如使用红外加湿器,水垢会使水位开关失效,导致水位控制失控,因水垢堵塞排水管道,造成机房水浸事故时有发生。所以电极加湿器或红外加湿器存在加湿响应速度滞后、低效、高耗能、维护量大、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鉴于电极加湿器或红外加湿器存在的问题,湿膜加湿器作为机房专用空调的辅助加湿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的湿膜加湿器是独立的加湿系统,包括湿度检测及控制、储水槽、水泵、淋水器、湿膜、风机、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自身的风机使空气对流自然蒸发加湿,加湿量与空气流通量、湿膜比表面积、温度成正比,湿膜加湿器采用水自循环,水经过湿膜与空气接触未蒸发的部分回流到储水槽,由于机房温度控制在22-25℃,在加湿量不大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菌在储水槽中大量繁殖。所以湿膜加湿器存在体积大、加湿量受限、无法与空调系统精确同步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湿膜加湿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机房节能快速加湿系统,通过超高压雾化与湿膜加湿有机结合,形成了主动快速的加湿系统,高压湿膜加湿器利用机房空调的风机动能,进行干、湿空气交换、混合、扩散,自身无需配置风机。

鉴于现有技术及应用的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快速的机房加湿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房节能快速加湿系统,包括过滤磁化装置、超高压雾化器、高压湿膜加湿器和空调,过滤磁化装置一端连接进水阀,另一端连接超高压雾化器的低压端,超高压雾化器的高压端经高压管道连接到高压湿膜加湿器的加湿控制电磁阀,高压湿膜加湿器设置于空调出风口处,加湿控制电磁阀连接空调的加湿驱动端。

进一步地,过滤磁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预过滤器、进水压力计、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和稀土永磁磁化器。

进一步地,预过滤器过滤精度范围为40-80μm;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过滤精度为0.01μm。

进一步地,经过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的水流以切割磁力线的方向流过稀土永磁磁化器

进一步地,超高压雾化器与至少一台高压湿膜加湿器相连。

进一步地,加湿控制电磁阀出口处设置有雾化喷嘴,高压水经雾化喷嘴形成雾化水。

进一步地,雾化水在高压湿膜加湿器中形成高压水雾,高压湿膜加湿器的湿膜迅速达到吸附饱和状态。

进一步地,过滤磁化装置还包括自动清洗电磁阀,自动清洗电磁阀分别与预过滤器、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连接。

进一步地,超高压雾化器设置有分别检测消防报警信号、低水压报警信号、漏水报警信号的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进水阀入口与水源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本系统包括进水阀、进水压力计、预过滤器、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稀土永磁磁化器、超高压雾化器、加湿控制电磁阀、高压湿膜加湿器、自动清洗电磁阀、系统控制器组成。所述进水阀入口与水源管连接、出口与过滤精度范围为40-80μm去除泥沙、铁锈、虫体等大颗粒杂质的预过滤器入口连接;所述预过滤器出口与过滤精度0.01μm的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入口连接、自动清洗电磁阀入口连接;所述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出口与稀土永磁磁化器入口连接、自动清洗电磁阀入口连接;水流以切割磁力线的方向流过稀土永磁磁化器生成磁化水,经过多级过滤、磁化的清洁水进入到超高压雾化器低压端,所述超高压雾化器将0-0.3MPa的进水加压到4-8MPa,经高压管道分配到各高压湿膜加湿器的加湿控制电磁阀入口,当加湿控制电磁阀收到对应空调的加湿控制信号,电磁阀导通,高压水经加湿控制电磁阀出口到达雾化喷嘴喷射雾化,3-5μm雾化水雾在高压湿膜加湿器的正压箱中形成高压水雾,使湿膜迅速达到吸附饱和状态,高压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机房空调风机出风处,利用机房空调的高风压、大风量,使机房的干燥空气与加湿器冷湿空气充分交换、混合、扩散,达到快速加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节能、高效:本实用新型将超高压雾化与湿膜加湿有机结合,形成了主动快速的加湿系统,高压湿膜加湿器利用机房空调的风机动能,进行干、湿空气交换、混合、扩散,自身无需配置风机。例如,每10升加湿功耗为60W,与红外及电极加湿器10升加湿功耗12KW相比,两种加湿器的加湿能耗比为0.06KW/12KW=1/200,与湿膜加湿器10升加湿功耗360W相比,两种加湿器的加湿能耗比为60/360=1/6,且同体积主机加湿量是湿膜加湿器的10倍以上,加之10Kg20℃的水,加压汽化产生的冷量为586KCa*10Kg*1.162=6809W,相当于3匹空调的制冷量,节能效果与工作效率提高显著。

(2)安全、卫生、省空间、维护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用水经过了多级过滤和磁化的洁净水,超高压雾化采用高水压、小水量的定量雾化(2L-4L)/min,加湿主机安装在机房禁水区外,避免了机房大面积水浸事故的发生。高压湿膜加湿器安装在机房地板下的冷风静压箱中,不占用机房的工作空间,雾化加湿结束后,湿膜中残留的水分,被冷风静压箱中的风迅速吹干,避免细菌在残留水中繁殖及传播,与湿膜加湿器占地空间比为十分之一,因高压湿膜加湿器为无源部件几乎免维护,加湿主机设置了自动清洗功能,所以维护点少、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控制图。

图3是高压湿膜加湿器剖面图。

图中:1进水阀;2预过滤器;3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4稀土永磁磁化器;5进水压力计;6超高压雾化器;7加湿控制电磁阀;8高压湿膜加湿器;9自动清洗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该系统包括进水阀1、预过滤器2、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3、稀土永磁磁化器4、进水压力计5、超高压雾化器6、加湿控制电磁阀7、高压湿膜加湿器8、自动清洗电磁阀9组成;进水阀1入口与水源管连接、出口与预过滤精度40-80μm去除泥沙、铁锈、虫体等大颗粒杂质的预过滤器2入口连接;所述预过滤器2出口与过滤精度0.01μm的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3入口连接、自动清洗电磁阀9入口连接;所述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3出口与稀土永磁磁化器4入口连接、自动清洗电磁阀10入口连接;水流以切割磁力线的方向流过稀土永磁磁化器4生成磁化水,经过多级过滤、磁化的清洁水进入到超高压雾化器6低压端。

高压湿膜加湿器8剖面图见附图3。

所述超高压雾化器6将0-0.3MPa的进水加压到4-8MPa,经高压管道分配到各高压湿膜加湿器8的加湿控制电磁阀7入口,当加湿控制电磁阀7收到对应空调的加湿控制信号,加湿控制电磁阀7导通,高压水经加湿控制电磁阀7出口到达雾化喷嘴喷射雾化,3-5μm雾化水雾在高压湿膜加湿器8的正压箱中形成高压水雾,使湿膜迅速达到吸附饱和状态,高压湿膜加湿器8设置在机房空调风机出风处,利用机房空调的高风压、大风量,使机房的干燥空气与加湿器冷湿空气充分交换、混合、扩散,达到快速加湿的目的。

系统控制图见附图2。

多个空调加湿控制信号取至机房空调的加湿信号,通过驱动器控制相对应的加湿控制电磁阀7及高压湿膜加湿器8的工作状态,信号同时加到或逻辑门输入端,或逻辑门输出连接到与门输入端,与逻辑门的另一输入端,与报警或逻辑门下面的非逻辑门输出相连,当加湿或逻辑门输入端接到其中一路空调加湿驱动信号(高电平),输出端的高电平输出到与逻辑门的输入端、报警或逻辑门输入端无报警信号(低电平)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输入到非逻辑门的输入端,非逻辑门的输出端高电平加到与逻辑门的输入端,与逻辑门输入两端均为高电平,与逻辑门输出高电平,驱动超高压雾化器6处于工作状态。当多个空调加湿控制信号无驱动信号(低电平)或消防报警、低水压报警、漏水报警其中一路出现报警信号(高电平)与逻辑门输入一端高电平、另一端低电平,与逻辑门输出低电平,控制超高压雾化器6处于停止状态。过滤器清洗控制根据累计加湿量,定期、定量打开自动清洗电磁阀9对预过滤器2、内压改性PVC超净过滤器3排污、清洗,保障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