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36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节能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在整个社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而中央空调的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50%左右,随着空调的迅速普及,这一比例还会增大,因此充分挖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空间,不仅可以带来节能收益,同时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目前,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为了节能大多采用变频技术进行处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能作用,这是因为变频供水系统一般采取恒压控制,根据用户设定供水压力,而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的流量与压力无关,与系统的给水和回水之间的压差相关,因此单纯的采用变频技术节能效果非常有限,需要结合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现有的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为了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测,通常设有各种监测设备,例如水温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为了采集处理各种监测设备的数据通常采用PLC控制器进行处理,由于数据量较大,实时进行数据的计算处理,普通的PLC控制器运行中经常出现延时、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它具有分层数据处理、集中管理各运行设备、节能效果更佳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包括冷冻机组,冷冻机组一侧通过冷冻供水管与冷冻泵连接,冷冻泵再通过冷冻供水管与风机盘管连接,风机盘管在通过冷冻回水管与制冷机组连接,制冷机组的另一侧通过冷却回水管与冷却泵连接,冷却泵再通过冷却回水管与冷却塔连接,冷却塔通过冷却供水管与冷冻机组连接,所述冷冻机组、冷冻泵、冷却泵和冷却塔上分别设有功率传感器,所述功率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和冷冻机组分别与总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冷冻供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和冷冻水调节阀,冷冻回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温传感器,冷冻供水管和冷冻回水管之间设有第一压差传感器,冷冻泵上设有冷冻变频器,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冷冻水调节阀、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一压差传感器、冷冻泵和冷冻变频器分别与第一RTU连接,第一RTU与总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冷却供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水温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冷却水调节阀,冷却回水管上设有第四水温传感器,冷却供水管与冷却塔回水管之间设有第二压差传感器,冷却泵上设有冷却变频器,所述第三水温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冷却水调节阀、第四水温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冷却泵和冷却变频器分别与第二RTU连接,第二RTU与总控制单元连接,总控制单元通过DTU与工控机连接。

所述第一RTU或第二RTU包括接口、收发器、MCU和通讯接口,所述接口与收发器连接,收发器与MCU连接,MCU与通讯接口连接,通讯接口与总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总控制单元为包括接口、收发器、MCU和通讯接口,接口与收发器连接,收发器与MCU连接,MCU与通讯接口连接,通讯接口与DTU连接。

所述MCU为STM32F103。

所述通讯接口为RS485通讯接口。

所述单片机为8051单片机。

所述DTU型号为HT7710DTU。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针对现有中央空调节能调节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通过设计单片机和RTU,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监测设备分别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初步处理,将无用信息去除,减轻主控制单元的负担,加快数据传输;通过设计流量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各项关键参数,为后续精确调节提供准确数据;通过设计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和变频器,实现对水循环系统的精确控制调节,从而使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达到最佳节能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冻机组,2、冷冻供水管,3、冷冻泵,4、风机盘管,5、冷冻回水管,6、冷冻水调节阀,7、第一水温传感器,8、第一流量传感器,9、冷冻变频器,10、功率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一压差传感器,13、第一RTU,14、单片机,15、冷却供水管,16、冷却塔,17、冷却泵,18、冷却回水管,19、冷却水调节阀,20、第三水温传感器,21、第二流量传感器,22、第四温度传感器,23、第二压差传感器,24、冷却变频器,25、第二RTU,26、总控制单元,27、DTU,28、工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监管系统,包括冷冻机组1,冷冻机组1一侧通过冷冻供水管2与冷冻泵3连接,冷冻泵3再通过冷冻供水管2与风机盘管4连接,风机盘管4在通过冷冻回水管5与制冷机组1连接,制冷机组1的另一侧通过冷却回水管18与冷却泵17连接,冷却泵17再通过冷却回水管18与冷却塔16连接,冷却塔16通过冷却供水管15与冷冻机组1连接,冷冻机组1、冷冻泵3、冷却泵17和冷却塔16上分别设有功率传感器10,功率传感器10与单片机14连接,单片机14和冷冻机组1分别与总控制单元26连接,冷冻供水管2上设有第一水温传感器7、第一流量传感器8和冷冻水调节阀6,冷冻回水管5上设有第二水温传感器11,冷冻供水管2和冷冻回水管5之间设有第一压差传感器12,冷冻泵3上设有冷冻变频器9,第一水温传感器7、第一流量传感器8、冷冻水调节阀6、第二水温传感器11、第一压差传感器12、冷冻泵3和冷冻变频器9分别与第一RTU13连接,第一RTU13与总控制单元26连接,冷却供水管15上分别设有第三水温传感器20、第二流量传感器21和冷却水调节阀19,冷却回水管18上设有第四水温传感器22,冷却供水管15与冷却回水管18之间设有第二压差传感器23,冷却泵上17设有冷却变频器24,第三水温传感器20、第二流量传感器21、冷却水调节阀19、第四水温传感器22、第二压差传感器23、冷却泵17和冷却变频器24分别与第二RTU25连接,第二RTU25与总控制单元26连接,总控制单元26通过DTU27与工控机28连接,通过设计单片机14、第一RTU13和第二RTU25,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监测设备分别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初步处理,将无用信息去除,减轻主控制单元26的负担,加快数据传输。

第一RTU13或第二RTU25包括接口、收发器、MCU和通讯接口,所述接口与收发器连接,收发器与MCU连接,MCU与通讯接口连接,通讯接口与总控制单元连接。

总控制单元26为包括接口、收发器、MCU和通讯接口,接口与收发器连接,收发器与MCU连接,MCU与通讯接口连接,通讯接口与DTU27连接。

MCU为STM32F103。

通讯接口为RS485通讯接口。

单片机14为8051单片机。

DTU27型号为HT7710DTU。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冷冻机组1开始工作,冷冻水在冷冻泵3的作用下通过冷冻供水管2进入风机盘管4,进行热量交换,升温后的冷冻水经冷冻回水管5再次进入冷冻机组1进行冷却循环,冷却塔16将冷却水经冷却供水管15进入冷冻机组1对其进行冷冻降温,然后在通过冷却泵17将冷却水经冷却回水管18进入冷却塔16进行冷却;在整个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工作时,冷冻机组1、冷冻泵3、冷却泵17和冷却塔16上的功率传感器10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14,单片机14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将数据传输给总控制26单元,冷冻供水管2上的第一水温传感器7、第一流量传感器8、冷冻水调节阀6、冷冻回水管5上的第二水温传感器11、冷冻泵3上的冷冻变频器9以及第一压差传感器12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输给第一RTU13,第一RTU13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总控制单元26,冷却供水管15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20、第二流量传感器21、冷却水调节阀19、冷却回水管18上的第四温度传感器22、冷却泵16上的冷却变频器24及第二压差传感器23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第二RTU25,第二RTU25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总控制单元26,总控制单元26在对上述所用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将处理结果经DTU27传输给工控机28,工控机28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将调整信息逐级传输,首先传输给总控制单元26,然后在传输给第一RTU13或单片机14或第二RTU25,最后在传输给冷却变频器24或冷却水调节阀18或冷冻变频器9或冷冻水调节阀6,从而实现中央空调供水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