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36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对机加工零件进行清洗的一体式清洗机,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机械零件加工领域内,加工企业制造的大部分工业零件,在其制造过程中均会被切削液、润滑油、机器冷却剂、金属碎片或其他污染物污染和覆盖,且在部分零件的加工操作中往往还需要将润滑液等直接涂抹于零件表面。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过了焊接加工的零件,由于其很难做到焊接过程的完全洁净,所以在焊接加工完成后,其表面大多都会附着有很多的锡渣。由于这些污染物会对零件后续的加工使用产生影响,因此这些部件在组装和使用前,都需要用工业零件清洗机除去污染物并清洁零件。具体而言,目前常见的工业零件清洗机大多会采用旋转式清洗的方式完成对加工零件的清洗操作,且整个清洗过程相对独立,清洗完成后的零件烘干都需要另行处理,这样一来,毫无疑问会降低加工企业的加工速度,影响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由于零件上的锡渣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会紧紧附着于零件表面,因此传统加工设备所采用的旋转式清洗的清洗方式很难做到对加工零件的充分清洁,从而导致整个清洗工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对零件的后续组装加工产生影响。除了上述两个缺陷外,目前常见的工业零件清洗机还存在着诸如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对清洁液的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清洁液,导致清洗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完成零件的高效清洗、且能够实现清洗后零件烘干、并充分降低清洗成本的清洗机,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对机加工零件进行清洗的一体式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一体式清洗机,包括用于完成待清洗零件清洗的清洗缸以及与所述清洗缸管路连接、用于储存清洗操作所需的清洁液的储液缸,所述清洗缸及所述储液缸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还包括与所述清洗缸及所述储液缸管路连接、用于实现二者间清洁液循环流动的循环过滤机构,所述清洗缸内设置有用于实现待清洗零件旋转式清洗的旋转组件以及用于实现待清洗零件振动式清洗的超声波组件,所述旋转水洗组件及所述超声波组件相配合完成对待清洗零件的双重清洗,所述清洗缸内还设置有用于清洗完成后零件烘干的烘干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用于控制清洗机整体运作的控制箱,所述循环过滤机构、旋转组件、超声波组件、烘干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控制箱上还电性连接有用于人机交互控制的触控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清洗缸设置于所述储液缸的上方、且二者借助液流管实现管路连接,所述清洗缸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孔,所述进液孔及所述出液孔均借助所述液流管与所述循环过滤机构管路连接,所述清洗缸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借助溢流管与所述储液缸管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循环过滤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清洁液流动的立式水泵以及用于完成清洁液过滤的过滤器,所述立式水泵及所述过滤器之间借助所述液流管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循环过滤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液流管上、用于实现清洁液的多种循环方式的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与所述立式水泵之间、用于实现清洁液内循环过滤的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储液缸与所述立式水泵之间、用于实现清洁液外循环过滤的第二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缸外、用于完成清洁液排出的第三阀门。

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内用于盛放待清洗零件的清洗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清洗篮转动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还电性连接有以用于控制其转速及频率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内用于带动清洁液产生振动液流的超声波振子,所述超声波振子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用于产生热风的热风机,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热风机管路连接、用于将热风输送至所述清洗缸内的热风管,所述热风管的出风口位置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过程中清洁液流入的导流口,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清洗缸内、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的温控器及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储液缸内还固定设置有用于清洁液加热的加热泵,所述储液缸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向其内部增加清洁液的补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旋转式清洗与超声波清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零件清洗过程的效率,显著地提升了零件清洗的效果,避免了因零件未充分清洗所导致的后续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零件的清洗过程与后续的烘干过程进行了结合,使得操作者不再需要将清洗后的零件从清洗机中取出,再进行烘干,有效地提升了零件清洗加工过程的效率,节约了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对于清洁液的循环过滤和重复使用,有效地节约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清洗效果优异、集约化程度高、可有效地提升清洗效率,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设备支架 2、清洗缸 21、进液孔 22、溢流孔 3、储液缸 31、补液管 4、液流管 5、立式水泵 6、过滤器 7、溢流管 81、第一阀门 82、第二阀门 83、第三阀门 9、清洗篮 10、热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对机加工零件进行清洗的一体式清洗机。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式清洗机,包括用于完成待清洗零件清洗的清洗缸2以及与所述清洗缸2管路连接、用于储存清洗操作所需的清洁液的储液缸3,所述清洁液可选择DI水(超纯水)或IPA液(异丙醇液),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成本更低的DI水,所述清洗缸2及所述储液缸3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1上,还包括与所述清洗缸2及所述储液缸3管路连接、用于实现二者间清洁液循环流动的循环过滤机构,所述清洗缸2内设置有用于实现待清洗零件旋转式清洗的旋转组件以及用于实现待清洗零件振动式清洗的超声波组件,所述旋转水洗组件及所述超声波组件相配合完成对待清洗零件的双重清洗,所述清洗缸2内还设置有用于清洗完成后零件烘干的烘干组件。

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1上、用于控制清洗机整体运作的控制箱(图中未示出),所述循环过滤机构、旋转组件、超声波组件、烘干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控制箱上还电性连接有用于人机交互控制的触控显示屏(图中未示出)。

所述清洗缸2设置于所述储液缸3的上方、且二者借助液流管4实现管路连接,所述清洗缸2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1、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液孔21及所述出液孔均借助所述液流管4与所述循环过滤机构管路连接,所述清洗缸2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22,所述溢流孔22借助溢流管7与所述储液缸3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21、出液孔及溢流孔22均设置有一个。

所述循环过滤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清洁液流动的立式水泵5以及用于完成清洁液过滤的过滤器6,所述立式水泵5及所述过滤器6之间借助所述液流管4管路连接。

所述循环过滤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液流管4上、用于实现清洁液的多种循环方式的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2与所述立式水泵5之间、用于实现清洁液内循环过滤的第一阀门81,设置于所述储液缸3与所述立式水泵5之间、用于实现清洁液外循环过滤的第二阀门82,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缸3外、用于完成清洁液排出的第三阀门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81、第二阀门82及第三阀门83均优选为气动隔膜阀。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清洁液内循环过滤指的是在所述第一阀门81开启时,所述第二阀门82及所述第三阀门83均保持关闭,此时所述清洗缸2中的清洁液会从所述出液孔流出,经过所述立式水泵5的带动及所述过滤器6的过滤,随后再次经由所述进液孔21流入所述清洗缸2内,这一过程即为所述清洁液内循环过滤。

所述清洁液外循环过滤指的是在所述第二阀门82开启时,所述第一阀门81及所述第三阀门83均保持关闭,此时向所述清洗缸2中持续添加清洗液,则所述清洗缸2中的清洁液会从所述溢流孔22流出,借助所述溢流管7流入至所述储液缸3中,经过所述立式水泵5的带动及所述过滤器6的过滤,随后再次经由所述进液孔21流入所述清洗缸2内,这一过程即为所述清洁液外循环过滤。

而当所述第三阀门83开启时,所述清洗缸2及所述储液缸3内的清洁液会完全流出,从而完成对于清洁液的排出及更换。

此处设置两种清洁液的循环方式的意义在于更好的保证清洁液的过滤效果。具体而言,待清洗零件上会附着各类污染物,且各类污染物的密度会有所不同,某些固体状污染物会沉淀于所述清洗缸2底部,而某些油脂类污染物会漂浮于清洁液表面。因此当装置采用清洁液内循环时,即可有效地对沉淀于所述清洗缸2底部的污染物进行排出清除,而当装置采用清洁液外循环时,则可有效地对漂浮于清洁液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排出清除。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2内用于盛放待清洗零件的清洗篮9,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1上、用于带动所述清洗篮9转动的传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传动电机还电性连接有以用于控制其转速及频率的变频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所述超声波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缸2内用于带动清洁液产生振动液流的超声波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超声波振子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1上、用于产生热风的热风机(图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热风机管路连接、用于将热风输送至所述清洗缸2内的热风管10,所述热风管10的出风口位置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过程中清洁液流入的导流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清洗缸2内、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的温控器(图中未示出)及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风管10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热风输送至所述清洗缸2内出风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应与所述清洗缸2内所述清洗篮9的位置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清洗篮9的旋转方向相切,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使热风在所述清洗缸2内循环,从而提升烘干效果。

所述储液缸3内还固定设置有用于清洁液加热的加热泵(图中未示出),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使清洁液在使用之前就已经达到最适宜清洗的温度,从而进一步保证装置的清洗效果。所述储液缸3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向其内部增加清洁液的补液管31。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上述一体式清洗机的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步骤,通过所述补液管31向所述储液缸3内添加清洁液,并将待清洗零件放置于所述清洗缸2内的清洗篮9中,随后通过所述控制箱完成装置启动;

S2、清洗步骤:所述立式水泵5将所述储液缸3内的清洁液送至所述清洗缸2中,随后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超声波组件同时开始运作,所述旋转组件带动待清洗零件实现旋转式清洗,所述超声波组件在所述清洗缸2中形成振动液流、完成对待清洗零件的清洗;

S3、过滤循环步骤:清洗完成后,所述循环过滤机构对所述清洗缸2内的清洁液进行过滤,并根据加工需要,进行清洁液的内循环过滤或外循环过滤,随后,经过过滤的清洁液再次流入所述清洗缸2中,重复S2的清洗步骤,直至清洗过程完全结束;

S4、干燥步骤:清洗过程完全结束后,所述旋转组件及所述超声波组件停止运作,所述清洗缸内的清洁液被排入所述储液缸内,随后所述烘干组件及所述旋转组件运作,所述旋转组件完成清洗零件的甩水,所述烘干组件使所述清洗缸内实现热风循环,直至零件完全干燥;

S5、下料步骤:干燥过程完成后,所述烘干组件及所述旋转组件停止运作,此时可将清洗、干燥完毕的零件从所述清洗篮中取出,完成零件下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旋转式清洗与超声波清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零件清洗过程的效率,显著地提升了零件清洗的效果,避免了因零件未充分清洗所导致的后续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零件的清洗过程与后续的烘干过程进行了结合,使得操作者不再需要将清洗后的零件从清洗机中取出,再进行烘干,有效地提升了零件清洗加工过程的效率,节约了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对于清洁液的循环过滤和重复使用,有效地节约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清洗效果优异、集约化程度高、可有效地提升清洗效率,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