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98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对室内进行扫描来检测人的指向性;以及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使吸引口朝向该传感器检测到的人的方向。该空气净化器构成为在形成有吸引口的前箱体的上部设置有控制基板,而且,在其上部设置有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具有红外线受光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452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空气净化器主体进行支承的下底座载置于地面,在主体的上方具备使空气净化器主体相对于下底座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构造和检测人所处的位置的传感器,在根据检测到人的方向而不限制旋转范围地使主体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一般而言,会使由大致长方体构成的大的构造物旋转。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主体与主体周围的家具、壁干涉,从而有可能产生大的碰撞音、主体的驱动机构发生故障、使用者感到不稳定感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能够使主体的旋转角度为最小限度,且使对主体进行旋转的驱动部的构造小型化,并且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主体箱体、人检测装置、驱动马达以及旋转机构。人检测装置被保持为朝向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并且对人相对于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驱动马达使人检测装置相对于主体箱体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旋转机构在左右方向上改变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的朝向。在主体箱体设置有将室内空气取入到内部的风扇和对取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人检测装置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能够维持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并且在空气净化器左右旋转时减少与周边的构造物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m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空气净化器m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空气净化器m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4是空气净化器m的详细分解立体图。

图5是自动转向单元40的立体图。

图6是自动转向单元40的俯视图(a)以及俯视图(a)中的b-b剖视图(b)。

图7是自动转向单元40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上部单元50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人检测装置55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人检测装置55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红外线传感器55b的上下方向的视野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人检测装置55的旋转驱动角度的图。

图13是说明人检测装置55的旋转驱动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14是说明人检测装置55的人检测区域的图(a)以及说明主体箱体的旋转驱动角度范围的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m具有主体箱体10、风扇单元20、基板单元、自动转向单元40、上部单元50、空气净化过滤器60、覆盖前表面的前罩70、分别覆盖左右的侧面的侧面罩80、覆盖后表面的后罩90、以及它们所附带的零件。参照图4,基板单元包括后述的印刷配线基板31、第一基板箱体32以及第二基板箱体33。自动转向单元40是改变主体箱体10的朝向的旋转机构。

主体箱体10通过将构成前侧的前主体箱体11与构成后侧的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地结合而构成。前主体箱体11的从前方观察的形状呈在纵向上长的矩形。在前主体箱体11设置有上隔板11a以及下隔板11b,所述上隔板11a以及下隔板11b是将前主体箱体11的内部分隔为前侧和后侧的壁面。

上隔板11a分隔前主体箱体11的内部的上侧,并形成有圆形的上开口111a。下隔板11b分隔前主体箱体11的内部的下侧,并形成有圆形的下开口111b。该上开口111a和下开口111b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另外,上隔板11a位于比下隔板11b靠前方的位置。而且,传感器开口11c在前主体箱体11的前表面开口。传感器开口11c处于后述的人检测装置55面对的位置。该传感器开口11c在前主体箱体11的前表面上侧,位于左右宽度的中心。

接着,后主体箱体12的从前方观察的形状呈在纵向上长的矩形。后主体箱体12在上侧形成有上涡壳12a,在下侧形成有下涡壳12b。这些涡壳12a、12b由隔板壁构成,所述隔板壁从壁面12x朝向前方立起,所述壁面12x对后主体箱体12的前后进行分隔。涡壳12a、12b朝向前方呈涡旋形状开口,并且分别形成有朝向上方开口的上方开口121a、121b。

上涡壳12a位于比下涡壳12b靠前方的位置。与上方开口121a的后方邻接的空间经由上涡壳12a的后方的空间与上方开口121b连通。另外,在对后主体箱体12的前后进行分隔的壁面12x、上涡壳12a以及下涡壳12b之间形成开口朝向侧方的空间部12c。

而且,在上涡壳12a的内部形成有上凹部,所述上凹部是朝向前方开口的圆形的凹部。同样地,在下涡壳12b的内部形成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是朝向前方开口的圆形的凹部。在这里,由于空间部12c位于上下的涡壳12a、12b之间,所以空间部12c与上凹部的距离等于空间部12c与下凹部的距离,或者是没有大的差的状态。

接着,风扇单元20具有马达21、马达罩22以及叶片23。马达罩22覆盖马达21。叶片23固定于马达21的旋转轴21a。该风扇单元20通过马达21进行驱动来使叶片23旋转,从而从旋转轴方向(前方)取入空气,并沿径向吹出。风扇单元20是西洛克风扇(siroccofan)等离心多叶片风扇。

接着,基板单元具有印刷配线基板31、第一基板箱体32以及第二基板箱体33。在印刷配线基板31上安装电子零件。第一基板箱体32在内部收纳该印刷配线基板31。第一基板箱体32由树脂形成。第二基板箱体33收纳将印刷配线基板31保持于内部的状态下的第一基板箱体32。第二基板箱体33由金属形成。该基板单元构成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基于来自操作部、各种传感器的输入,对构成空气净化器m的传感器、马达等各种电气零件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构成基板单元的印刷配线基板31也可以是电源基板。作为控制构件的微型计算机也可以设置于构成后述的操作显示部54的操作基板54a。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自动转向单元40。自动转向单元40是在左右方向上改变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的朝向的旋转机构。将主体箱体1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的正面方向(左右旋转的中心方向)作为基准方向。自动转向单元40具有基台41、底主体箱体42、自动转向轴43、旋转驱动单元44、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滑动板46、滑动板按压件47、基台侧车轮48以及主体侧车轮49。底主体箱体42与主体箱体10连接而成为底部。底主体箱体42由自动转向轴43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旋转驱动单元44使底主体箱体42相对于基台41旋转。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检测底主体箱体42的旋转位置。

基台41是作为对空气净化器m的整体进行支承的底部的部位。基台41的外形呈矩形。在基台41上形成有基台凹部41a,所述基台凹部41a是在内侧以圆形开口的凹部。在基台凹部41a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凸部41b,所述中心凸部41b是中心部分开口的突出部。自动转向轴43设置于该中心凸部41b。

在自动转向轴43的中心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在自动转向轴43安装于中心凸部41b的状态下,中心凸部41b位于该贯通孔的内部。通过将在自动转向轴43的中心开口的该贯通孔嵌入中心凸部41b,自动转向轴43被安装于基台41。此外,该贯通孔与中心凸部41b的开口连通。

另外,在基台凹部41a以从底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隔板413a。隔板413a是以基台凹部41a的中心为原点描绘的圆弧的形状。在隔板413a上以等间隔形成有三个狭缝414a。该基台凹部41a的中心是底主体箱体42的旋转中心。而且,相对于隔板413a隔着自动转向轴43而在相反侧的基台凹部41a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沿着开口边缘以扇状扩展的齿条齿轮415a。而且,在基台凹部41a的开口边缘设置有多个基台侧车轮48。基台侧车轮48被设置成沿以基台凹部41a的中心为原点描绘的圆的切线方向旋转。

接着,在底主体箱体42上,在其中心形成作为轴承42a的开口。底主体箱体42的外形呈能够插入到基台凹部41a的内部这种尺寸的杯状。在底主体箱体42上形成有凸缘42b,所述凸缘42b从上端朝向外方延伸。在该底主体箱体42设置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旋转驱动单元44、滑动板46以及主体侧车轮49。作为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使用三个光遮断器(photointerrupter)。光遮断器是具有对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并能够由受光部检测来自发光部的光的传感器。控制构件基于这三个光遮断器分别检测到光时的信号的组合,判定旋转位置。

构成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的三个光遮断器设置于光遮断器安装凹部42d,所述光遮断器安装凹部42d形成于底主体箱体42。三个光遮断器分别被设置成发光部与受光部对置的间隙的位置离底主体箱体42的旋转中心(轴承42a的开口中心)的距离分别相等。该光遮断器安装凹部42d是向下方开口的凹部。

此外,从底主体箱体42的旋转中心(轴承42a的开口中心)至光遮断器的发光部与受光部对置的间隙为止的距离与从设置于基台41的自动转向轴43的中心至隔板413a为止的距离相等。相邻的光遮断器的中心的间隔与形成于隔板413a的相邻的狭缝的间隔相等。另外,光遮断器的发光部与受光部对置的间隙构成为向下方开口。

接着,旋转驱动单元44具有作为驱动源的步进马达44a、小齿轮44b、轴承保持板44c以及马达箱体44d。小齿轮44b安装于步进马达44a的旋转轴441a。轴承保持板44c承接步进马达44a的旋转轴441a。马达箱体44d从下侧覆盖步进马达44a并进行保持。

这样构成的旋转驱动单元44在旋转轴441a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经由形成于马达箱体44d和轴承保持板44c的螺孔从底主体箱体42的下侧被螺钉紧固。通过这样安装旋转驱动单元44,从而成为小齿轮44b位于底主体箱体42的下方的结构。

接着,滑动板46呈滑动板开口46a在圆形的板的内部开口的环状。在滑动板46的上表面形成有凸缘凹部46b,所述凸缘凹部46b供凸缘42b进入。滑动板46被这样形成。滑动板46在底主体箱体42通过滑动板开口46a且凸缘42b进入到凸缘凹部46b的状态下,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底主体箱体42。

接着,主体侧车轮49以主体侧车轮49的一部分从底主体箱体42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车轮壳体42c内。车轮壳体42c形成于底主体箱体42的下表面。车轮壳体42c是向下方开口的凹部。此外,在底主体箱体42安装多个主体侧车轮49。各个主体侧车轮49被配置成离底主体箱体42的旋转中心(轴承42a的开口中心)距离相同。

以上的自动转向单元40的各部分按如下方式组装。如上所述设置有各部分的底主体箱体42被安装成轴承42a由安装于基台41的自动转向轴43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从而安装于基台41。

此外,以轴承42a不从自动转向轴43脱离的方式安装止动器42e。该止动器42e从轴承42a的侧面开口421a进入到槽部431a而卡合,所述槽部431a形成于自动转向轴43的侧面。止动器42e防止底主体箱体42向上方脱落。另外,通过将从上方按压滑动板46的周缘的滑动板按压件47安装于基台41,从而能够抑制底主体箱体42旋转时的晃动。

这样,在底主体箱体42安装于基台41的状态下,主体侧车轮49与基台41相接地支承底主体箱体42。而且,基台侧车轮48与滑动板46相接地支承底主体箱体42。这些车轮在底主体箱体42相对于基台41旋转时滚动,从而减少两个部件间的阻力。由此,底主体箱体42顺畅地旋转。

这样,在底主体箱体42旋转而改变主体箱体10(空气净化器m)的正面方向的朝向时,作为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的光遮断器与底主体箱体42一起旋转。并且,根据旋转位置的变化,狭缝414a位于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从而受光部检测到来自发光部的光。控制构件基于上述各个光遮断器的受光部检测到的状态的组合,判定底主体箱体42(主体箱体10)的旋转位置(朝向)。

接着,参照图1~图2、图8,对上部单元50进行说明。上部单元50具有框体51、百叶窗52、百叶窗驱动马达53、操作显示部54、人检测装置55。框体51是上部单元的骨架。百叶窗52改变吹出的净化风的朝向。百叶窗驱动马达53改变百叶窗52的朝向。操作显示部54输入空气净化器m的各种设定条件。另外,操作显示部54显示空气净化器m的状态。人检测装置55具有用于检测人的存在的传感器。

框体51的从上方观察的形状呈矩形。在框体51的后侧形成净化空气的吹出口51a,所述吹出口51a是朝向上方的矩形的开口。在框体51中,比吹出口51a靠跟前侧的是比吹出口51a的周缘低的台阶部51b。在框体51的前表面形成有朝向后方凹陷的前表面凹部51c。在该前表面凹部51c设置后述的人检测装置55。

接着,百叶窗52改变从吹出口51a吹出的净化后的空气的朝向。以架设在吹出口51a的左右的方式前后排列地设置有两个百叶窗52。百叶窗52将其左右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吹出口51a的内壁。另外,在框体51的侧面,在百叶窗52的附近,设置有百叶窗驱动马达53。百叶窗驱动马达53用于使百叶窗52动作来改变朝向。

如图8所示,百叶窗52前后排列。百叶窗52包括:板,所述板以筒状包围作为各个百叶窗52的最外缘的开口部的外周的四个面;以及多个整流板,所述多个整流板与四个面中的左右的侧壁大致平行地固定在左右的侧壁之间。多个整流板与上下的壁牢固地固定。多个整流板形成为即使流速快的气流与其碰撞也不出现振动、异声的构造。该多个整流板进行整流,以使从风扇排出的气流朝向主体的上方。

在图8中,在吹出口的前后方向上排列地配置有两组该百叶窗52。为了使从空气净化器的吹出口排出的净化的气流朝向任意的空间,需要使其向前后以及左右变化。前后(主要从正上方向前方的倾斜方向)的变化可以通过使百叶窗的角度变化来控制气流。由于连同主体或者送风机一起向前后倾斜的情形使构造变复杂,所以最好避免。

对于左右的变化而言,最好如现有例、实施例那样,使其连同主体一起旋转。在百叶窗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可变的导风板,通过控制导风板的角度,还能够使气流向右或者左偏转,但在流速快的位置会强制地使气流偏转,所以会因气流与导风板碰撞而使运转声音增大,导风板成为气流的阻力,因此会导致压力损失增大、风量下降。

空气净化器m用的送风机大多使用西洛克风扇或者涡轮风扇等离心风扇。离心风扇的吹出风在叶片的周向上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此,在风扇的下游侧,使气流向主体的左右方向、即与向量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与向前后方向弯曲的情况相比,容易成为上述运转声音增大、风量下降的原因。因此,若利用上述结构使前后配置的百叶窗52连同主体箱体10一起旋转,虽然作为基座的自动转向单元40的构造复杂,但能够使基于导风板的气流的变化、送风性能的下降、即运转声音的增大、风量的下降为最小限度。

此外,多个整流板也可以不与侧壁平行。多个整流板也可以是将从风扇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调整为朝向主体的上方的最佳角度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为能够将左右方向的安装角度同时或者分别改变为不同的角度的构造。也可以为如下构造:采用能够对它们手动或者自动地进行调节的构造以及控制而能够更细微地控制气流的方向。另外,前后的各个百叶窗52的前后的动作角度也可以不同而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动作。通过设为不同的值,从而能够根据送风方向,沿前后进行宽域或者点等更细微的控制。另外,百叶窗52的角度控制可以以特别是在运转结束时等、百叶窗52关闭的动作时使前侧的百叶窗52先关闭的方式进行动作。通过设为这样的控制,从而前后的百叶窗52能够顺畅地关闭而不发生干涉。另外,百叶窗52根据吹出口的开口面积、纵横比,可以设置一组,也可以设置三组以上。

接着,操作显示部54包括操作基板54a、操作框54b以及片材54c。在操作基板54a上安装开关541s、作为发光部541h的led等电子零件。在操作框54b上设置光路开口541b、对操作基板54a上的开关进行按压的连杆542b,所述光路开口541b引导led的光。在片材54c上形成操作开关的凸部。在该凸部印刷led灯的功能、说明。

操作基板54a设置于台阶部51b。在操作基板54a上设置操作框54b。在操作框54b的上表面设置片材54c。在这样设置各部分的状态下,形成于片材54c的、供使用者按压的操作开关的凸部与操作框54b的连杆为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于片材54c的、供使用者按压的操作开关的凸部的印刷有led灯的功能、说明的部分与对应的led的光路为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样构成,按压表示操作开关的凸部,由此设置于操作框54b的连杆被按下,并且安装在操作基板54a上的开关被按压。另外,安装在操作基板54a上的led、操作框54b的光路以及片材54c的灯的功能及说明上下一致。通过进行与印刷于片材54c的功能及说明显示对应的led的点灯或熄灯,示出空气净化器m的状态。

在这里,在操作基板54a上形成有基板凹部541a。基板凹部541a通过操作基板54a的左右宽度的中心部分从前侧将预定的区域局部地切为半圆形状而被形成。换言之,基板凹部541a通过使操作基板54a的外形为凹陷的形状而被形成。该基板凹部541a在操作基板54a设置于台阶部51b的状态下位于与前表面凹部51c的上方重叠的位置。在这里,形成基板凹部541a的缺口构成为与设置在操作基板54a上的开关、led在前后不重叠。

接着,在操作框54b上形成操作框凹部543b。操作框凹部543b通过操作框54b的左右宽度的中心部分从前侧将预定的区域切为半圆形状而被形成。换言之,操作框凹部543b通过使操作框54b的外形为凹陷的形状而被形成。该操作框凹部543b在操作框54b设置于台阶部51b的状态下位于与前表面凹部51c的上方重叠的位置。在这里,形成操作框凹部543b的缺口构成为与形成于操作框54b的作为led的光路的开口、开关的连杆所处的开口在前后不重叠。

接着,参照图8~图10,对人检测装置55进行说明。人检测装置55具有箱体55a、红外线传感器55b以及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红外线传感器55b收纳于该箱体55a的内部。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连结于箱体55a。人检测装置55被保持为朝向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人检测装置55以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为基准,检测人所处的方向。箱体55a包括框体551a和盖体552а。框体551a呈筒状。在框体551a形成有下开口553a、红外线取入开口554a、轴连接部555a以及旋转限制肋556a。下开口553a朝向下方开口。红外线取入开口554a朝向前方开口。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旋转轴连接于轴连接部555a。旋转限制肋556a对箱体55a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

旋转限制肋556a被形成为从轴连接部555a在左右方向上分别突出。旋转限制肋556a在箱体55a利用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进行旋转时与作为供人检测装置55安装的部位的框体51抵接,由此对箱体55a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此外,左侧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位置对应于后述的左抵接位置0。右侧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位置对应于右抵接位置4。

在这样构成的箱体55a的内部,以保持于传感器保持框551b的状态插入红外线传感器55b,下开口553a由盖体552a关闭。传感器保持框551b的与红外线取入开口554a对置的部分由使红外线透过的部件构成。在该状态下,红外线传感器55b被配置成能够检测入射到箱体55a的红外线取入开口554a的红外线。

传感器驱动马达55c使箱体55a动作来改变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朝向。作为传感器驱动马达55c,使用步进马达。传感器驱动马达55c以旋转轴551c为垂直向下的方式与形成于箱体55a的上部的轴连接部555a连接。这样固定的人检测装置55为箱体55a与传感器驱动马达55c上下相连的在纵向上长的形状,所述箱体55a在内部保持有红外线传感器55b。

这样构成的人检测装置55通过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进行驱动来改变箱体55a以及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朝向。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朝向构成为能够以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为基准,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以150°的角度范围进行旋转驱动。参照图12,红外线传感器55b的从左停止位置1至右停止位置3为止的角度为150°。将从左抵接位置0至左停止位置1为止的角度和从右抵接位置4至右停止位置3为止的角度以3°进行设定。由此,红外线传感器55b构成为不能超过从左抵接位置0至右抵接位置4为止的角度156°地进行旋转。

另外,红外线传感器55b检测来自对象物的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55b在纵向上具备八个受光元件(未图示)。如图11所示,红外线传感器55b能够将对象物(对象区域)划分为高度不同的a1至a8这八个区域来进行检测。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人检测装置55在水平方向上在150°的范围反复驱动,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扫描。由控制构件根据该温度检测结果来判定人的有无和从空气净化器观察的人所处的方向。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能够使用可以准确地调整驱动角度的步进马达来准确地判断人所处的方向。步进马达旋转与所输入的脉冲数相应的角度。

该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设定为驱动与输入脉冲数相应的角度。传感器驱动马达55c例如按照每1个脉冲驱动α°。即,若每1秒输入100个脉冲,则旋转(100×α)°。

另外,人检测装置55的红外线传感器55b相对于垂直方向放倒预定的角度地安装于箱体55a的内部。红外线传感器55b从正面朝向斜上方。红外线传感器55b的安装角度例如被设定成当在空气净化器m中在从地面起的高度约为80cm的位置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55b时水平向上呈θ=14°。通过这样配置,红外线传感器55b能够检测在从空气净化器m离开约1.0[m]的场所坐着的儿童(座高65cm)至站着的大人(身高170cm)的头。

接着,参照图2~图4,对空气净化过滤器60进行说明。空气净化过滤器60包括预过滤器61、hepa过滤器62以及除臭过滤器63。预过滤器61用于从空气中除掉比较大的灰尘等。hepa过滤器62去除未能由预过滤器61从空气中除掉的尘埃(微粒子)、细菌及病毒等。除臭过滤器63从在预过滤器61以及hepa过滤器62通过后的空气流中吸附、分解臭味成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并除掉。

接着,参照图4,说明构成空气净化器m的外轮廓的罩类。空气净化器m的外轮廓包括前罩70、左右各个侧面罩80、以及后罩90。前罩70呈在纵向上长的矩形。在前罩70,在前表面形成有左右长的凹部71。并且,人检测装置55所面对的传感器开口72在该凹部71的左右中心开口。

凹部71是如下的凹部:在人检测装置55位于传感器开口72的状态下,在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朝向借助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而变化时,为了确保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检测视野而设置。在人检测装置55位于传感器开口72的状态下,人检测装置55的前表面与前罩70的前表面为大致相同的面。并且,凹部71与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旋转角度相匹配地以传感器开口72为中心呈约比150°大的扇形。由此,在人检测装置55进行动作而使箱体55a旋转时,前罩70不会妨碍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检测视野。此外,传感器开口72在前罩70安装于主体箱体10的状态下,设置于离地面约80[cm]的位置。

接着,左右的侧面罩80呈在纵向上长的矩形。在左右的侧面罩80,在侧面形成有手持凹部81,在前边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较宽的侧面凹部82,在后边形成有朝向内侧立起的卡合爪83。卡合爪83呈板状。卡合爪开口83a在卡合爪83的内部开口。另外,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螺钉开口84在前边开口。

接着,后罩90呈在纵向上长的矩形。在后罩90的左侧以及右侧的边侧形成有多个供卡合爪83卡合的卡合承接部91。该卡合承接部91包括:朝向侧方的狭缝状的开口(狭缝开口91a);以及凸部91b,所述凸部91b在后罩90的朝向前方的面,形成于该狭缝开口91a的附近。上述前罩70、侧面罩80、后罩90均构成为相同的高度。

上述的各单元以及零件按如下方式组装而形成空气净化器m。参照图2~图4,在后主体箱体12的上凹部和下凹部分别安装马达21。由此,在上凹部和下凹部设置风扇单元20。马达21使旋转轴21a的轴向朝向前方地分别安装于上凹部和下凹部。即,风扇单元20被设置成叶片23的吸入口朝向前方,从前方吸引空气。风扇单元20被设置成向在叶片23的径向上位于周围的涡壳12a、12b吹出气流。

接着,前主体箱体11以覆盖前表面的方式连接于该后主体箱体12。即,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通过螺钉紧固等来固定,构成主体箱体10。在这里,在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地固定时,在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的下端夹入底主体箱体42,由此自动转向单元40安装于主体箱体10。即,在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地形成的主体箱体10的下部的空间设置底主体箱体42而形成主体箱体10的底。

该底主体箱体42在被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夹入的状态下固定于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底主体箱体42构成为相对于基台41旋转自如。与底主体箱体42一体的主体箱体1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台41旋转。

这样,在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地固定时,在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的下端夹入底主体箱体42,由此自动转向单元40安装于主体箱体10。因此,能够将主体箱体10与自动转向单元40牢固地结合。

特别是在通过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而形成的空间嵌入有底主体箱体42。即,用该空间的形状抑制底主体箱体42相对于主体箱体10的移动(成为止转部)。因此,即使各部分被安装而重量增加的主体箱体10旋转,也能够牢固地保持主体箱体10与自动转向单元40的结合。

在与后主体箱体12这样结合的前主体箱体11的内部按如下方式设置风扇防护罩(fanguard)13和空气净化过滤器60。风扇防护罩13是防止异物向风扇单元20的内部侵入的格子状的框。风扇防护罩13分别被设置成覆盖上开口111a和下开口111b。空气净化过滤器60在前主体箱体11的内侧,依次在前表面侧设置预过滤器61,在预过滤器61的后方设置hepa过滤器62,在hepa过滤器62的后方设置除臭过滤器63。

接着,在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前后相合地固定而构成的主体箱体10的上部设置上部单元50。该上部单元50被配置成跨越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并且,上部单元50的框体51通过螺钉紧固等而固定于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这样,跨越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地配置上部单元50,作为上部单元50的骨架的框体51固定于前主体箱体11和后主体箱体12。因此,能够更牢固地构成前主体箱体11与后主体箱体12的结合。

接着,按上述方式安装于主体箱体10的上部单元50的吹出口51a位于涡壳的上方开口121a、121b的上方。另外,在前主体箱体11的传感器开口11c,将向内部引导红外线的开口朝向前方而成为面对人检测装置55的状态。

在这里,人检测装置55设置于凹部的内部,所述凹部由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相连的框体51的前表面凹部51c、基板凹部541a以及操作框凹部543b形成。由此,能够在人检测装置55设置于框体51的状态下减少人检测装置55向框体51的前方以及下方的突出量。

这样,由于能够减少人检测装置55向前方的突出量,所以能够更紧凑地构成空气净化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人检测装置55向下方突出的量,所以能够构成为进一步减少人检测装置55遮挡位于下方的空气净化过滤器60的量。由此,能够使室内空气高效地流经空气净化过滤器60。

接着,对设置基板单元的位置进行说明。在上涡壳12a与下涡壳12b的上下方向之间,在从下涡壳12b的上方至上涡壳12a的背侧为止的空间即开口朝向侧方的空间部12c设置基板单元。

这样,通过将基板单元设置于由于由曲面形成的涡壳12a、12b与矩形的后主体箱体12的形状的不同而形成的空间即空间部12c,从而能够高效地配置基板单元,能够更紧凑地形成空气净化器。

接着,对前罩70的安装进行说明。在空气净化过滤器60安装于前主体箱体11的状态下,前罩70以覆盖空气净化过滤器60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主体箱体11。在前罩70安装于前主体箱体11的状态下,红外线传感器55b位于传感器开口72,安装于侧面罩80的螺钉开口84的螺钉由于前罩70而无法从外部看到。此外,前罩70相对于前主体箱体11装卸自如。通过卸下前罩70,能够拆卸空气净化过滤器60,进行清扫等维护。

另外,由于在侧面罩80形成有侧面凹部82,所以在前罩70与侧面罩80相合的位置形成间隙r。该间隙r成为将室内空气取入到空气净化器内部的空气取入口82a。这样,空气取入口82a朝向空气净化器的左右方向,也能够从空气净化器的侧方取入空气。即,空气取入口82a根据空气净化器的旋转角度调节朝向,以便能够从更宽的范围取入室内空气。

而且,在这样构成的空气净化器设置有:灰尘传感器(未图示),所述灰尘传感器对室内空气所包含的灰尘的量进行检测;以及臭气传感器(未图示),所述臭气传感器对室内空气的臭味进行检测。而且,这些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构件。由传感器进行检测而发送的信号向控制构件输入,并构成为能够基于该信号进行空气净化运转。

如以上那样组装各部分的空气净化器按如下方式使各部分动作,取入室内空气并进行空气净化。首先,当将电源线41c连接于电源时,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检测组装有各部分的状态下的主体箱体10(以下,简称为主体箱体10)与自动转向单元40的位置关系。

在主体箱体10没有朝向与自动转向单元40相同的方向的情况、即主体箱体10没有朝向正面的情况下,旋转驱动单元44进行驱动来使主体箱体10旋转,直到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检测到主体箱体10朝向正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箱体10朝向正面的状态是如下状态:作为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的三个光遮断器分别位于形成于隔板413a的三个狭缝,所有的光遮断器的受光部检测到来自发光部的光。

这样,在主体箱体10朝向作为初始状态的朝向的正面的动作结束后,人检测装置55的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在实施后述的对位动作后,以红外线传感器55b朝向正面的状态停止。

接着,通过对设置于操作显示部54的运转开始开关进行操作,控制构件开始空气净化动作。首先,通过百叶窗驱动马达53进行驱动,百叶窗52向上方进行动作,吹出口51a被打开。此时,百叶窗52停止在净化空气向从水平方向朝上约45°的方向吹出的角度。该吹出角度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最佳角度。

接着,风扇单元20进行驱动。由此,室内的空气从形成于前罩70与侧面罩80之间的空气取入口82a吸入到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并且,取入到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的室内的空气通过预过滤器61、hepa过滤器62以及除臭过滤器63,从前方吸入到风扇单元20的叶片23,向叶片23的旋转方向排出,并从吹出口51a向空气净化器的外部吹出。

在这里,通过对设置于操作显示部54的模式切换开关进行操作,能够选择预先设定的运转模式。例如,当选择标准自动运转时,基于人检测装置55、灰尘传感器(未图示)、臭气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结果,由控制构件执行使风扇单元20、自动转向单元40、百叶窗52动作的运转模式。另外,自动转向单元40的动作具备在操作显示部54选择主体箱体10的朝向以及旋转的频率的模式,由控制构件执行选择的动作模式。主体箱体10的朝向以及旋转的频率的种类例如可以是“正面固定”、“右方向固定”、“左方向固定”、“连续地反复进行从右至左的往返”等内容。

接着,参照图12、图13、图14,对人检测装置55的人检测动作进行说明。在主体箱体10朝向基准方向的状态下进行人检测动作。在这里,主体箱体10的基准方向是指主体箱体1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的正面方向(左右旋转的中心方向)。

人检测动作每隔10分钟或者15分钟等一定时间进行。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主体箱体10朝向正面(基准方向)时,始终连续地进行人检测动作,进行更迅速地判定人的有无、方向的变化的判定的控制。另外,在如上述例子那样仅在主体箱体10朝向正面时进行人检测的情况下,也可以每次更新通过1次人检测得到的结果,根据最新的人的方向、有无来确定主体箱体10的旋转方向。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存储两次以上之前的过去的检测结果,根据多个人存在的情况、有人的时间长的方向等,确定主体箱体10的旋转方向。

当开始空气净化器m的运转时,人检测装置55开始人的检测动作。于是,人检测装置55通过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进行驱动,在内部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55b的箱体55a进行旋转来改变红外线传感器55b的朝向。

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设定为驱动与输入脉冲数相应的角度,据此来确定箱体55a的旋转角度的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旋转角度、即箱体55a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156°,是从一方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状态至另一方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范围。

参照图13进行说明。步骤1是最初的工序,该工序用于控制构件对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旋转位置进行复位,以便能够进行对位动作,该对位动作使红外线传感器55b所朝向的方向准确。由此,即使在开始步骤1以前,在使用者触碰到人检测装置55或者某些物体与人检测装置55接触而旋转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进行对位动作。

在步骤1中,控制构件向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输入左抵接脉冲p1,以使箱体55a的左侧的旋转限制肋556a朝向与框体51抵接的位置即左抵接位置0向左旋转。该左抵接脉冲p1的输入脉冲数是如下脉冲数: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能够向左旋转从人检测装置55的右侧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位置即右抵接位置4至左抵接位置0为止的约156°以上的旋转角度。在该步骤1结束的阶段,朝向最左侧的方向。

接着,在步骤2中,控制构件输入第一修正脉冲p2,以使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相对于步骤1时的旋转进行反转。该第一修正脉冲p2的输入脉冲数是对构成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齿轮的齿隙(backlash)、旋转轴551c与箱体55a连接的松动(游隙)进行修正这种程度的数,箱体55a不旋转地停留在抵接位置0的位置。

在这里,说明从步骤1结束的状态起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进行驱动而向右旋转(与步骤1相反的旋转)的状态。首先,步骤1结束的状态是箱体55a的左侧的旋转限制肋556a与框体51抵接的状态,当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向右旋转时,传感器驱动马达55c旋转驱动与构成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齿轮的齿隙、旋转轴551c与箱体55a连接的松动相应的量。

并且,当该松动消失时,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旋转传递到箱体55a,箱体55a开始向右旋转。即,即使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进行动作,在构成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齿轮的齿隙、旋转轴551c与箱体55a连接的松动消失之前,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旋转也不传递,所以箱体55a不旋转。

因此,在从步骤1的状态想要使箱体55a向右方向旋转(反转)的情况下,即使将与想要使箱体55a旋转的量相应的脉冲输入到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由于实际存在齿轮的齿隙、各部分的松动,所以箱体55a也会比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延迟地开始动作。

即,传感器驱动马达55c根据输入的脉冲旋转的角度和箱体55a旋转的角度产生误差,仅凭旋转预定的角度的脉冲,不能使箱体55a旋转准确的角度。为了减少这样的误差,在步骤2中,输入第一修正脉冲p2,使传感器驱动马达55c驱动,能够减小由齿隙、各部分的松动所致的旋转角度的误差。

接着,在步骤3中,控制构件向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输入使其向右旋转3°的初始位置设定脉冲p3,使其从左抵接位置0驱动至左停止位置1。由此,左停止位置1与左抵接位置0形成3°的间隔。该间隔用于防止在人检测装置55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并进行人检测动作的过程中箱体55a在改变旋转方向的左停止位置1与框体51抵接。以上,步骤1~步骤3是人检测装置55进行人检测动作之前的初始位置设定动作。通过这样设定人检测装置55的旋转初始位置,能够基于人检测装置55的检测结果,使空气净化器朝向正确的方向。

接着,从步骤4起开始人检测动作。当开始人检测动作时,控制构件向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输入使其向右旋转150°的右旋转脉冲p4,使其从左停止位置1驱动至右停止位置3。在这里,红外线传感器55b对来自处于检测视野的范围的对象物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并将其信号输入到控制构件。并且,控制构件根据来自红外线传感器55b的输入信号、和该信号被输入的位置的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脉冲来判定人所处的位置。

接着,当人检测装置55旋转至右停止位置3时,在步骤5中,控制构件为了使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向左反转,将第二修正脉冲p5输入到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该第二修正脉冲p5的输入脉冲数是对构成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齿轮的齿隙、旋转轴551c与箱体55a连接的松动(游隙)进行修正这种程度的数。

该第二修正脉冲p5与第一修正脉冲p2同样地用于减小传感器驱动马达55c根据输入的脉冲旋转的角度与箱体55a旋转的角度的误差。第二修正脉冲p5的绝对值与第一修正脉冲p2的绝对值的比较被设定为p2>p5。在左抵接位置0,箱体55a处于与框体51抵接的状态,是在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后,所以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反转时的松动大。

相对于此,在右停止位置3与右抵接位置4之间存在3°的间隙,箱体55a不与框体51抵接,所以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反转时的松动小。因此,通过将第二修正脉冲p5的大小设定为比第一修正脉冲p2的大小小,从而能够适当地修正上述误差。

接着,在步骤6中,控制构件向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输入使其向左旋转150°的左旋转脉冲p6,使其从右停止位置3驱动至左停止位置1。在这里,红外线传感器55b对来自处于检测视野的范围的对象物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并将其信号输入到控制构件。并且,控制构件根据来自红外线传感器55b的输入信号、和该信号被输入的位置的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脉冲来判定人所处的方向。

接着,当人检测装置55旋转至左停止位置1时,在步骤7中,控制构件为了使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向右反转,将第三修正脉冲p7输入到传感器驱动马达55c。该第三修正脉冲p7的输入脉冲数是对构成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齿轮的齿隙、旋转轴551c与箱体55a连接的松动(游隙)进行修正这种程度的数。

该第三修正脉冲p7与第一修正脉冲p2同样地,用于减小传感器驱动马达55c根据输入的脉冲旋转的角度与箱体55a旋转的角度的误差。第三修正脉冲p7的绝对值的大小与第一修正脉冲p2的绝对值的大小的比较被设定为p2>p7。在左抵接位置0,箱体55a处于与主体箱体10抵接的状态,是在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后,所以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反转时的松动大。

相对于此,在左停止位置1与左抵接位置4之间存在3°的间隙,箱体55a不与主体箱体10抵接,所以传感器驱动马达55c反转时的松动小。因此,通过将第三修正脉冲p7的大小设定为比第一修正脉冲p2的大小小,能够适当地修正上述误差。

如上所述,控制构件在步骤1~步骤3中进行人检测装置55进行人检测动作之前的初始位置设定动作。控制构件反复进行步骤4~步骤7,能够检测与人检测装置55朝向的方向对应的人的有无,判别人所处的方向。并且,控制构件基于人检测装置55的检测结果,使自动转向单元40的旋转驱动单元44和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5驱动,使空气净化器的正面朝向人所处的方向。

而且,驱动百叶窗驱动马达53,使百叶窗52朝向大致垂直方向。由此,空气取入口82a朝向空气净化器m的左右方向,所以能够从空气净化器朝向与人所处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朝向,并向人所处的方向吹送吹出风。因此,能够将人的周围的灰尘高效地搬运至空气净化器的旁边,且吹出风不会吹到人。

另外,在这样的状态下,基于来自灰尘传感器(未图示)、臭气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结果,当在室内空气中灰尘多时、臭气强时,提高风扇单元20的马达21的转速,对室内空气强力地进行净化直到灰尘的量、臭气的强度下降为止。人检测动作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例那样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而是以下面的方式进行:若在上述状态下、在一定时间内由灰尘传感器、臭气传感器检测不到室内的灰尘、臭气等污垢,或者检测值为预定值以下,则由人检测装置55重新开始对人的检测。

接着,对基于人所处的方向的检测结果的、主体箱体10的朝向的确定方法和动作进行说明。对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装置55的左右的检测范围为左右150°。控制构件取入150°量的数据,并按照对150°五等分而得到的、左右的角度范围30°的各5个区域(图14的区域a~e)的每一个,判定人的有无。使各区域a、b、c、d以及e各自的中心方向分别为ac、bc、cc、dc以及ec。

当人仅处在5个区域中的最端部的区域、例如区域a的情况下,自动转向单元40不需要超过区域a的左端的方向(从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基准方向)向左方向75°)地使主体箱体10旋转。即,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基准方向)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只要为人检测装置55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以下即可。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维持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并且不会使主体箱体10超过人检测装置55的人检测角度范围地旋转。主体箱体10的旋转角度范围得以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净化器m由于空气净化器m的旋转而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的情形。

另外,当人仅处在5个区域中的作为最端部的区域的区域a的情况下,自动转向单元40不需要从区域a的中心方向ac、即正面方向(基准方向,区域c的中心方向)向左方向超过60°的方向地使主体箱体10旋转。

在该情况下,不由控制构件对区域a的30°的角度范围内的更细微的人的方向进行判定。从百叶窗52吹出的气流不是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窄的气流,而是具有与百叶窗52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气流,所以能够将净化的空气送到大致整个区域a。另外,人的大小也具有宽度,所以就对人所处的方向进行净化这样的目的而言,可以说能够得到足够的精度。

这样,只要将人检测装置55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分割为判断有无人存在的多个区域,使作为主体箱体10的旋转机构的自动转向单元40的左右方向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左右两端的区域的中心方向所成的角度以下即可。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维持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并且将主体箱体10的旋转角度范围抑制为最小限度。主体箱体10的驱动角度越小,则主体箱体10的驱动部的构造越能够小型化,特别是能够有助于基座部分的小型化。而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净化器m由于空气净化器m的旋转而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的情形。

此外,也可以设置如下构件:在人分开地处于5个区域的多个区域的情况下,若人检测装置55检测出的热源的大小(检测出热源的角度范围的宽度)、例如热源大,则判断为人处在离主体近的位置的可能性高,使热源大的方向优先,确定使主体箱体10朝向的方向。或者,也可以设置如下构件:总是存储过去检测出的人所处的方向,判断为曾经的旋转方向例如前次旋转的方向已经净化,使与前次不同的方向优先等判定优先的方向。

一般的空气净化器的水平截面为左右长的长方形。因此,为了在主体箱体10旋转时防止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优选主体箱体10的驱动角度抑制为90°(左右各45°)左右。另外,近年来的空气净化器趋于大型化,所以在使大的主体箱体10驱动的情况下,当其驱动范围尽可能小时,其动作时给人的安全感高。因此,相对于人检测装置55的检测范围的150°,使主体箱体10的驱动范围为90°,要对人所处的方向进行净化,如下方案是有效的:在百叶窗52具备导风板等,以使从百叶窗52吹出的气流的宽度为广角。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人检测装置检测的150°的检测区域,使判定人所处的方向的区域的数量比5个区域少,例如为三个区域等,使主体箱体10的旋转动作更简单。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控制构件的处理能力,所以能够采用更廉价的微型计算机等作为控制构件。另外,只要使主体箱体的驱动范围为三个区域的中心方向,就能使驱动范围为100°。因此,具有能够进一步简化驱动部的构造并能够减小基座的尺寸的效果。

或者,也可以为如下控制:根据对人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的人检测装置的分辨率、控制构件的处理能力,对区域的数量进行进一步细分化,例如使其为150个区域等,使人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主体的旋转角度大致相同,更高精度地使主体朝向人的方向。在该情况下,虽然主体箱体的驱动部的构造和基座的尺寸大型化,但能够对人的周围的空气更高精度地、更迅速地进行净化。

另外,通过将人检测装置55对人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的范围分割为判断有无人存在的多个区域,并使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左右两端的所述区域的中心方向所成的角度以下,能够将主体箱体的旋转角度范围抑制为最小限度。主体箱体的驱动角度越小,主体箱体的驱动部的构造越能够小型化,特别是能够有助于基座部分的小型化。而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净化器m由于空气净化器的旋转而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的情形。

在上述例子中,将主体箱体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的正面方向作为基准方向且相对于该基准方向检测人所处的方向的人检测装置55的检测动作在主体箱体朝向基准方向的状态下进行。在以下的例子中,具备方向确定构件,所述方向确定构件使用主体箱体相对于该基准方向的左右方向上的朝向的信息、和人检测装置相对于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检测出人的方向来确定人相对于基准方向所处的方向。在以下的例子中,在主体箱体朝向与基准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状态下进行人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

如图14(b)所示,主体箱体10在包括正面(基准方向)在内的左右5个方向中的任意的恒定的位置停止。在该停止的状态下,人检测装置55进行人检测动作。即,除了正面(基准方向)之外的四个方向是与基准方向不同的方向。这样,在主体箱体10朝向与基准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状态下,人检测装置55也进行人检测动作。使主体箱体10的旋转角度为单侧最大45°,左右合计90°,使得不论主体的设置位置如何,在旋转时都难以与家具、壁干涉。对于停止位置而言,将90°均等地进行分割,使其为正面、右22.5°、右45°、左22.5°、左45°这5个方向。

使各个方向为r1(右45°)、r2(右22.5°)、c(正面,基准方向)、l1(左45°)、l2(左22.5°)。在这里,相对于基准方向,使右方向为正的角度。在主体箱体10朝向相对于基准方向成α°的方向的状态下,以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为基准,使人检测装置55检测出的人所处的方向为β°。控制构件(方向确定构件)将该情况下的人相对于基准方向所处的方向确定为(α+β)°。例如,在使主体箱体10朝向方向r1的状态下进行人检测的情况下,以朝向方向r1的状态下的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为基准,设人检测装置55检测出的人所处的方向为右30°。在该情况下,控制构件将人相对于基准方向所处的方向确定为(+45°)+(+30°)=(+70°)、即右70°。在这里,控制构件根据控制构件发出的步数、和每1步的驱动角度(例如,设为1°)来对主体箱体10的正面方向相对于基准方向朝向的方向进行检测。

例如,控制构件在主体箱体10为正面方向(基准方向)时进行1次人检测动作,在主体箱体10朝向右方向45°时进行第二次人检测动作。在该情况下,控制构件将第二次人检测装置55的正面方向的数据作为相对于底主体箱体42的正面为右45°的方向的数据读入。由此,能够以底主体箱体42为基准,使主体箱体10为正面方向的第一次数据与45°的第二次数据重叠。由此,除了用第二次数据单独地判定人的有无、方向之外,还将第一次数据与检测方向的基准位置重叠,从而不论进行人检测动作时的主体箱体的朝向如何,都能够准确地存储人的动作的历史。

另外,在由于主体箱体10、箱体55a驱动时的红外线传感器55b的各个齿隙、构造零件的误差而使得由控制构件修正数据的角度与构造零件的实际的基准位置的变化稍微偏离的情况下,通过有意地降低人判定的左右方向的精度,从而能够防止角度的偏离所致的人的方向的误判定。对于降低判定的精度的具体的方案而言,将基于红外线传感器取入的数据的热源的边界或者温度差的判定范围设定得更宽等是有效的。

这样,通过在主体箱体10朝向与基准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状态下进行人检测装置55的检测动作,除了进行人检测装置55的传感器驱动马达55c的扫描动作之外,还使自动转向单元40旋转来改变主体箱体10的朝向,从而能够进行更宽范围的人检测。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主体箱体;人检测装置,所述人检测装置被保持为朝向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并且对人相对于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使人检测装置相对于主体箱体在左右方向上旋转;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在左右方向上改变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的朝向。在主体箱体设置风扇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所述风扇将室内空气取入到内部,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对取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主体箱体的正面方向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人检测装置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以下。由此,能够维持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并且抑制主体箱体的旋转角度范围而不会使主体箱体超过人检测装置的人检测角度范围地旋转,所以能够抑制空气净化器由于空气净化器的旋转而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的情形。

另外,人检测装置对人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的范围被分割为判断有无人存在的多个角度范围的区域,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左右两端的上述区域的中心方向所成的角度以下。由此,能够维持对人所处的方向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并且将主体箱体的旋转角度范围抑制为最小限度。主体箱体的驱动角度越小,主体箱体的驱动部的构造越能够小型化,特别是能够有助于基座部分的小型化。而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净化器由于空气净化器的旋转而与周围的家具、壁干涉的情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附图标记说明

m:空气净化器;10:主体箱体;11:前主体箱体;11a:上隔板;111a:上开口;11b:下隔板;111b:下开口;11c:传感器开口;12:后主体箱体;12a:上涡壳;121a:上方开口;12b:下涡壳;121b:上方开口;12c:空间部;12x:壁面;13:风扇防护罩;20:风扇单元;21:马达;21a:旋转轴;22:马达罩;23:叶片;31:印刷配线基板;32:第一基板箱体;33:第二基板箱体;40:自动转向单元;41:基台;41a:基台凹部;413a:隔板;414a:狭缝;415a:齿条齿轮;41b:中心凸部;41c:电源线;42:底主体箱体;42a:轴承;421a:侧面开口;42b:凸缘;42c:车轮壳体;42d:光遮断器安装凹部;42e:止动器;43:自动转向轴;431a:槽部;44:旋转驱动单元;44a:步进马达;441a:旋转轴;44b:小齿轮;44c:轴承保持板;44d:马达箱体;45:旋转位置检测构件;46:滑动板;46a:滑动板开口;46b:凸缘凹部;47:滑动板按压件;48:基台侧车轮;49:主体侧车轮;50:上部单元;51:框体;51a:吹出口;51b:台阶部;51c:前表面凹部;52:百叶窗;53:百叶窗驱动马达;54:操作显示部;54a:操作基板;541a:基板凹部;54b:操作框;541b:光路开口;541h:发光部;541s:开关;542b:连杆;543b:操作框凹部;54c:片材;55:人检测装置;55a:箱体;551a:框体;552a:盖体;553a:下开口;554a:红外线取入开口;555a:轴连接部;556a:旋转限制肋;55b:红外线传感器;551b:传感器保持框;55c:传感器驱动马达;551c:旋转轴;60:空气净化过滤器;61:预过滤器;62:hepa过滤器;63:除臭过滤器;70:前罩;71:凹部;72:传感器开口;80:侧面罩;81:手持凹部;82:侧面凹部;82a:空气取入口;83:卡合爪;83a:卡合爪开口;84:螺钉开口;90:后罩;91:卡合承接部;91a:狭缝开口;91b:凸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