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258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空调机的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对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已为人所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测定室内人员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中哪一个处于优势且基于该测定结果对室内人员加热或冷却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834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即使交感神经处于优势且室内人员感到不舒适,但是仅根据对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中哪一个处于优势进行判断的判断结果,就难以掌握室内人员是因感到“热”而不舒适还是因感到“冷”而不舒适(下面称为室内人员的冷热感)。

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技术,该技术中除了包括用于对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中的哪一个处于优势进行测定的传感器以外,还包括独立于上述传感器的用于对室内人员的体温或者出汗状态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在该技术中,根据在交感神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的室内人员的体温或者出汗状态来掌握室内人员的冷热感。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上述技术中,在室内人员的身体上总是安装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因此,室内人员因所安装的两个传感器的存在而感到不舒适,其结果是,有可能基本上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这样一来,就难以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的冷热感。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传感器的数量设为一个且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的冷热感的舒适的环境。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定部21、23,测定空调机a的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上述测定部21、23的测定结果,导出上述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作为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导出部28b,基于上述测定部21、23的测定结果,导出上述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上述室内人员e的呼吸频率(rr)、上述室内人员e的心率(hr)中的任一个作为第二参数;推算部28c,基于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推算上述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以及空调控制部48,基于上述推算部28c的推算结果控制上述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

这里,仅用测定部21、23测定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根据一个测定结果,导出室内人员e的第一参数(详细而言,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下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和第二参数(详细而言,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以及心率中的任一个)。然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推算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根据该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即,空调控制系统10既能够将可称为传感器的测定部的数量限制为一个,即,将测定部的数量限制在最低程度,又能够得到与室内人员e相关的多个参数。而且,第二参数和第一参数的组合是,与室内人员e的身体状态、冷热感相关的指标即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中的一个、以及能够掌握室内人员e是否感到不舒适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使用上述参数的组合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并将空调对象空间s设为舒适的环境。

第二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测定部21、23以不限制的方式测定上述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

这里,以不限制的方式对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即,可称为传感器的测定部21、23并不是处于总是安装在室内人员e的身体上的状态。由此,室内人员e不会感到总安装有传感器等不舒适感。

第三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参数具有将上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设为变量时用向下突出的二次函数表示的特性,上述第二参数具有在将上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设为变量时线性变化的特性,上述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上述推算部28c进行基于上述第二参数判断上述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是热还是冷的判断动作。

可以说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是表示室内人员e是感到舒适还是感到不舒适的指标。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推算部28c能够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接下来,推算部28c根据按照温度线性地变化的第二参数(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心率(hr)中的任一个)的值,能够掌握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的理由因为“热”还是因为“冷”。这样,通过使用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用二次函数表示的特性的第一参数和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用直线表示的特性的第二参数,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第四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判断动作。

例如,假设将第二规定范围决定为如下所述的范围,即,如果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则第二参数也会在第二规定范围外。在该情况下,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且第二参数也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判断为测定部21、23的测定结果和所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是正常的值,使用正常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能够准确地进行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推算及对空调机a的动作的控制。

第五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参数在上述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上述推算部28c中断上述判断动作。

尽管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但是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到所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中的任一个发生了某些问题。空调控制系统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判断动作,则可能会误判断室内人员e是感到热还是感到冷,从而基于该结果会使空调机a进行室内人员e并不期望的动作。相对于此,这里,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而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动作被中断。因此,能够防止使用出现问题的参数误判断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而根据该结果使空调机a工作。

第六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空调控制部(48)将在用二次函数表示的上述第一参数取极小值时的温度决定为上述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

如上所述,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向下突出的二次函数的特性。可以说,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是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该空调控制系统10将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决定为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因此空调对象空间s不久就达到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

第七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上述空调对象空间s内有多名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和上述第二参数导出部28b按照每一名上述室内人员e1、e2、e3导出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的导出,上述推算部28c使用每一名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推算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在具有上述冷热感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比规定人数多的情况下,上述空调控制部48b按照具有感到热的上述冷热感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具有感到冷的上述冷热感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中人数多的那一方的上述冷热感,控制上述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其中,上述冷热感表示感到热还是感到冷。

这里,空调对象空间s内有多名室内人员e1、e2、e3的情况下,按照冷热感为“热”的人数和冷热感为“冷”的人数中人数多的那一方的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的动作。由此,能够将空调对象空间s内设为对于大多数室内人员e1、e2、e3而言是舒适的环境。

第八方面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上述测定部21、23分别在设置于上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多吧椅子g1、g2、g3上设置,上述测定部21、23测定已坐在该椅子g1、g2、g3上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上述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基于上述测定部21、23的测定结果,判断已坐在上述椅子g1、g2、g3上的上述室内人员e1、e2、e3的在座情况。

由此,只要室内人员e1、e2、e3坐在椅子g1、g2、g3上,就能简单地测定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成为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时的考虑对象。因此,不需要预先将椅子g1、g2、g3和室内人员e1、e2、e3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此外,在不同的室内人员e1、e2、e3临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等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也能够掌握此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既能够将可称为传感器的测定部21、23的数量设为最少,又能够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从而将空调对象空间s设为舒适的环境。

此外,根据上述第二方面,室内人员e不会感到如总安装有传感器那样的不舒适感。

此外,根据上述第三方面,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此外,根据上述第四方面,能够使用正常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准确地进行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推算和对空调机a的动作的控制。

此外,根据上述第五方面,能够防止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进行误判断而空调机a基于该结果进行工作。

此外,根据上述第六方面,空调对象空间s不久就会达到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

此外,根据上述第七方面,空调对象空间s内能够成为对于大多数室内人员e1、e2、e3而言是舒适的环境。

此外,根据上述第八方面,不需要预先将与坐在椅子g上的室内人员e相关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此外,即使不同的室内人员e1、e2、e3临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等情况下,也能够掌握此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是安装有冷热感推算单元的椅子的外观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参数特性数据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的概念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流程的图。

图6是简要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是对空调机a的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进行推算且根据所推算出的冷热感来控制空调机a的动作的系统。

特别是,只要室内人员e坐在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椅子g上,空调控制系统10就会以不限制室内人员e的方式测定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根据该测定结果导出与该室内人员e的心跳、呼吸相关的多个参数。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使用所导出的多个参数准确地推算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这里,使用图1对配置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设备及家具等的配置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空调对象空间s是设置在办公室及一般房屋等内的单个房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与空调对象空间s对应地,设置有一台空调机a。空调机a设置在隔着侧壁s1与空调对象空间s相邻的空间内的地面上。空调机a经由导管与形成在空调对象空间s的侧壁s1上并且是天花板s2附近的空气的吹出口s1a连接,空调机a从吹出口s1a向空调对象空间s内供给调节过的空气。

此外,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设置有在室内人员e进行工作时使用的桌子f和与该桌子f对应的椅子g。在桌子f上有个人计算机p。

<空调控制系统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空调控制系统10包括冷热感推算单元20和空调控制单元40。冷热感推算单元20安装在室内人员e所坐的椅子g上,空调控制单元40设置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和该空调对象空间s外。冷热感推算单元20和空调控制单元40以能够互相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冷热感推算单元-

冷热感推算单元20导出多个与室内人员e的当前的心跳等相关的参数,并推算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热”、“冷”、“非热非冷(中立)”中的任一个)。主要如图2所示,冷热感推算单元20具有压敏管21、传声器23、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和冷热感推算侧cpu28。如图1及图3所示,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设置在椅子g的坐部g11上。如图2所示,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及冷热感推算侧cpu28封装在一个印刷电路板p11上,如图1及图3所示,印刷电路板p11配置在坐部g11的背面侧(支承坐部g11的脚部g13侧)。此外,在坐部g11上设置有用作冷热感推算单元20的电源的电池(未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11及电池不是安装在坐部g11上,而是安装在椅背g12上。

下面说明的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相当于对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的“测定部”。

-压敏管-

压敏管21是由pvc(聚氯乙烯)、硅等树脂性材料构成为圆筒形状的管。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压敏管21在坐部g11的比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更靠近后方的位置上沿左右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配置的情况。即,压敏管21被配置成:在室内人员e坐在椅子g上的状态下,压敏管21与从该室内人员e的臀部到大腿部的部分对应。

密封部件22插入压敏管21的一端(图3中的左端)的开口内,由此,压敏管21的一端侧被堵住。传声器23插入压敏管21的另一端(图3中的右端)的开口内,由此,压敏管21的另一端侧被堵住。

即,压敏管21构成为中空的密闭结构。

-传声器-

传声器23与压敏管21的端部连接。传声器23是压力承受部(压力传感器),压敏管21的内压作用于传声器23上。

具体而言,若室内人员e坐在坐部g11上,则压敏管21的内压伴随着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传声器23承受该内压的变化。传声器23使与压力大小相应的信号(压力信号)通过未图示的滤波器后,将上述信号输出给冷热感推算侧cpu28。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测定部”并不是例如测定血流量的传感器那样,总是与室内人员e接触或者限制室内人员e身体的至少一部分(手臂等)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部”是只要室内人员e坐在椅子g上就能够以不限制的方式对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的传感器。

-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

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由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介质构成。在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存放了用于冷热感推算侧cpu28执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功能而由冷热感推算侧cpu28读出的各种程序之外,还存放了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及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

在冷热感推算侧cpu28根据传声器23所输出的压力信号判断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之际,使用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及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任何数据26、27都是在设置空调控制系统10之前预先存放在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的。下面,对各个参数特性数据26、27进行说明。

-第一参数特性数据-

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是表示第一参数的特性的数据。第一参数是指,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下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

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是将室内人员e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均衡、即自律神经均衡指标化的参数。“hf”相当于对心跳间隔进行频率分析之际所得到的两个峰值中的一个,“lf”相当于上述两个峰值中的另一个。“hf”表示高频分量(例如0.20hz以上),“lf”表示低频分量(例如0.05~0.20hz的范围)。“hf”在副交感神经比交感神经优势的情况(即,副交感神经活性化的情况)下出现,“lf”在交感神经处于优势的情况和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的情况(即,交感神经处于活性化状态的情况和副交感神经处于活性化状态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由此,越是交感神经处于活性化状态的压力过重的状态,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的值越高,因此,表示处于自律神经的均衡较差的状态。相反,若处于放松状态,则与处于压力过重的状态时相比副交感神经更加活跃,因此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的值降低,因此,表示处于自律神经的均衡良好的状态。

因此,可以说,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是表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舒适与否的指标。第一参数的值越高,室内人员e处于舒适性越差的状态,第一参数的值越低,室内人员e处于舒适性越充分的状态。

如图4(a)的曲线图所示,这样的第一参数具有能够用将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即室内人员e的周围温度)作为变量的二次函数表示的特性。具体而言,若将横轴作为温度、将纵轴作为第一参数的值(lf/hf的值),则第一参数的值的轨迹是向下突出的抛物线。

在图4(a)中,在表示第一参数的特性的曲线图中,示出了包括极小值xa的第一规定范围。第一规定范围用于判断室内人员e是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是舒适的还是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是不舒适的,预先设定第一规定范围。在第一参数的值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参数的值比较小,室内人员e处于放松状态,因此能够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是舒适的。在第一参数的值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第一参数的值比较高,室内人员e处于压力过重的状态,因此能够判断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是不舒适的。

需要说明的是,图4(a)所示的第一参数的特性存在个人差异。于是,优选:在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中预先存放表示第一参数的特性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的默认数据,按照使用空调对象空间s的室内人员e适当地补正默认数据,将补正后的数据作为推算冷热感时所使用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另外存放。作为补正默认数据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促使室内人员e通过触摸面板41(后述)输入当前的冷热感1~2次左右,根据实际输入的冷热感和受理输入时的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将表示默认数据的曲线在图4(a)中向上下左右移位。

-第二参数特性数据-

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是表示第二参数的特性的数据。第二参数是指,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coefficientofvariationofr-rintervals)、室内人员e的呼吸频率(rr,respirationrate)以及室内人员e的心率(hr,heartrate)中的任一个。

这里,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是指,包括在心跳信号中的r波彼此之间的间隔(即,心跳(心动)间隔)的周期性变化。室内人员e的呼吸频率(rr)是指,每单位时间内室内人员e所进行的呼吸的次数。室内人员e的心率(hr)是指,每单位时间的跳动次数。

如图4(b)的曲线图及图4(c)的曲线图所示,这样的第二参数具有将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即室内人员e的周围温度)作为变量时线性变化的特性。即,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都与温度存在比例关系。这里,图4(b)的曲线图表示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特性,图4(c)的曲线图表示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特性。

如图4(b)所示,温度越高,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值越低,温度越低,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值越高。如图4(c)所示,温度越高,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的值越高,温度越低,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的值越低。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较高,从而室内人员e感到比较“热”时,为了调节体温而出汗量增加,为了促进人体散热,欲使流向末梢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因此,心跳间隔缩短,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减小,并且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增大。相反,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较低,从而室内人员e感到比较“冷”时,减少出汗量,并且为了抑制人体散热,欲使流向末梢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因此,心跳间隔变长,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增大,并且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减小。

在图4(b)及图4(c)中,在表示第二参数的特性的曲线图中,示出了第二规定范围。在判断是否将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推算动作进行下去时使用第二规定范围,预先设定第二规定范围。

特别是,优选为:着眼于第一参数大体上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将第二规定范围决定为将该温度下的第二参数的值(xb点、xc点)包括在内的达到规定宽度的范围。而且,优选将第二规定范围决定为:若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则第二参数也在第二规定范围外。在第二参数的值在xb点及xc点附近的情况下,对于室内人员而言,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是舒适的,冷热感接近“非热非冷(中立)”,因此,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不需要将冷热感的推算动作进行下去。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对于室内人员e而言,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是不舒适的,可以认为冷热感不是“非热非冷(中立)”,而是比较接近“热”或“冷”,因此能够判断为需要进一步将冷热感的推算动作进行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在图4(b)、图4(c)中示出的第二参数的特性,也存在个人差异。于是,与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同样地,优选:在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中预先存放表示第二参数的特性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的默认数据,按照使用空调对象空间s的室内人员e适当地补正默认数据,将补正后的数据作为用于推算冷热感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另外存放。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补正默认数据的方法,能够列举与上述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的补正方法相同的方法。

-冷热感推算侧cpu-

冷热感推算侧cpu28通过从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读出程序来执行,由此,如图2所示,冷热感推算侧cpu28起到第一参数导出部28a、第二参数导出部28b以及推算部28c的功能。

-第一参数导出部-

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构成测定部的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的测定结果,导出第一参数。

若从传声器23所输出的压力信号提取心跳信号,则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心跳信号求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具体而言,在室内人员e坐在坐部g11上的状态下,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心跳信号计算振幅大的r波。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在每一规定的区间计算r波与r波之间的间隔即心跳(心动)间隔的长度,将所计算出的心跳间隔的周期性变化作为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来计算。

接下来,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对所计算出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进行频率分析,从而求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下的低频分量“lf”和高频分量“hf”,通过对上述分量进行除法计算,从而导出第一参数(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

-第二参数导出部-

第二参数导出部28b基于构成测定部的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的测定结果,导出第二参数。

在所导出的第二参数是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情况下,第二参数导出部28b通过与上述第一参数导出部28a相同的方法,求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

在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为呼吸频率(rr)的情况下,第二参数导出部28b从传声器23所输出的压力信号提取呼吸信号。第二参数导出部28b根据所提取的呼吸信号,导出每单位时间(例如一分钟)内进行呼吸的次数作为第二参数。

在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为心率(hr)的情况下,第二参数导出部28b从传声器23所输出的压力信号提取心跳信号。第二参数导出部28b根据所提取的心跳信号,导出每单位时间(例如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作为第二参数。

-推算部-

推算部28c使用由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及第二参数导出部28b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推算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具体而言,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一参数(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代入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中。如上所述,用图4(a)的曲线图表示了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因此,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一参数代入图4(a)的曲线图中。

所代入的结果是,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推算部28c推算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舒适的。在该情况下,推算部28c能够推算为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不是“热”或“冷”,而是“非热非冷(中立)”。需要说明的是,推算部28c也可以进一步将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代入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中,从而确认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理由如下,由于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由此推算部28c能够更加可靠地确认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是“非热非冷(中立)”。

所代入的结果是,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推算部28c推算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不舒适的。在该情况下,推测为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是“热”或“冷”。但是,从图4(a)明确可知,由于第一参数的特性是用向下突出的抛物线表示的,因此,只通过将第一参数代入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中,难以推测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是“热”还是“冷”。

于是,在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推算部28c基于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及所导出的第二参数(即,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中的任一个),判断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是“热”还是“冷”。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是用图4(b)或者图4(c)的曲线图表示的,因此在所导出的第二参数是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情况下,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代入图4(b)的曲线图中,在所导出的第二参数是呼吸频率(rr)或者心率(hr)的情况下,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代入图4(c)的曲线图中。

所代入的结果是,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推算部28c根据图4(b)或者图4(c)的曲线图中的第二参数的位置,判断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具体而言,在第二参数是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情况下,如果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位于图4(b)的曲线图的xb点的右侧且位于第二规定范围外(例如xb1点),则推算部28c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热”的。如果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位于图4(b)的曲线图的xb点的左侧且位于第二规定范围外(例如xb2点),则推算部28c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冷”的。

在第二参数是呼吸频率(rr)或者心率(hr)的情况下,如果呼吸频率(rr)或者心率(hr)位于图4(c)的曲线图的xc的右侧且位于第二规定范围外(例如xc1点),则推算部28c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热”的。如果呼吸频率(rr)或者心率(hr)位于图4(c)的曲线图中xc点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二规定范围外(例如xc2点),则推算部28c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冷”的。

综上所述,推算部28c根据第一参数掌握室内人员e是否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舒适。在室内人员e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不舒适的情况下,推算部28c使用第二参数判断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是因为“热”还是因为“冷”。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根据以不限制的方式测定的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用简单的处理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

其中,虽然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但是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推算部28c中断对室内人员e是感到“热”还是“冷”的判断动作。尽管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但是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到所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中的任一个参数中发生了某些问题。假设使用如上所述的参数进行上述判断动作,则可能会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进行误判断,基于该结果对空调机a的动作进行控制,空调对象空间s内达到室内人员e并不期望的温度。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而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中断上述判断动作,因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不会达到室内人员e并不期望的温度,从而空调对象空间s内维持当前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为,利用上述的冷热感推算单元20进行的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推算动作是在从进入到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室内人员e刚坐在椅子g上以后开始到该室内人员e离开空调对象空间s为止的期间内每隔规定时间间隔持续进行的。

由冷热感推算单元20推算出的表示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冷热感信息被送往空调控制单元40。

-空调控制单元-

空调控制单元40基于从冷热感推算单元20送过来的冷热感信息,控制空调机a的动作。如图2所示,空调控制单元40具有触摸面板41、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以及空调控制侧cpu48(相当于空调控制部)。

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41设置在空调对象空间s的壁面上等。如图2所示,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及空调控制侧cpu48封装在印刷电路板p12上,如图1所示,一个印刷电路板p12配置在空调机a附近的控制箱内。

需要说明的是,印刷电路板p12也可以配置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

-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41以能够拆下的方式安装在空调对象空间s的壁面上。室内人员e能够经由触摸面板41指示空调机a的动作。与空调机a相关的各种画面显示在触摸面板41上。

此外,在触摸面板41上也可以显示1~2次左右促使室内人员e输入当前的冷热感的画面。室内人员e通过该画面输入“热”、“冷”或者“非热非冷(中立)”,由此,触摸面板41能够接收室内人员e的实际的冷热感。所接收的实际的冷热感经由空调控制侧cpu48发送给冷热感推算侧cpu28。冷热感推算侧cpu28能够基于实际的冷热感和实际的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分别补正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的默认数据。由此,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变为更加适合于当前所在的室内人员e的数据,因此冷热感的推算精度提高。

-空调控制侧存储器-

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由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介质构成。在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内存放了用于空调控制侧cpu48执行以下所述的功能而由空调控制侧cpu48读出的程序。

此外,在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内也可以临时存放在冷热感推算侧cpu28中补正后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等。

-空调控制侧cpu-

空调控制侧cpu48通过从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读出程序后执行,从而主要起到空调控制部的功能。

空调控制侧cpu48基于冷热感信息(即,由冷热感推算单元20的推算部28c推算出的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特别是,如图4(a)所示,空调控制侧cpu48将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决定为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

例如,在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且感到“热”的情况下,并且在图4中第一参数取xa1点以及第二参数取xb1点或xc1点的情况下,空调控制侧cpu48将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设为设定温度来使空调机a工作。由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从第一参数取xa1点且第二参数取xb1点或xc1点时的温度下降温度幅度tw1左右,达到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左右。

此外,在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且感到“冷”的情况下,并且在图4中第一参数取xa2点以及第二参数取xb2点或xc2点的情况下,空调控制侧cpu48将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设为设定温度来使空调机a工作。由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从第一参数取xa2点且第二参数取xb2点或xc2点时的温度上升温度幅度tw2左右,达到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左右。

通过上述控制,室内人员e对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的感受从“不舒适”变为“舒适”,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从“热”、“冷”改善为“非热非冷(中立)”。

需要说明的是,由空调控制单元40进行的上述动作也可以是从决定设定温度开始每经过规定时间(例如十分钟),就基于最新的冷热感信息再次进行。

<空调控制系统的动作>

利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的动作流程进行简单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假设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是已经与室内人员e相对应的数据。

若室内人员e坐在椅子g上,则在压敏管21中就会产生压力,传声器23输出与该压力相应的压力信号,由此开始测定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步骤st1)。冷热感推算侧cpu28根据由传声器23输出的压力信号,掌握室内人员e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步骤st2中的“是(yes)”)。

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来自传声器23的压力信号(即,测定部的测定结果),导出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作为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导出部28b基于压力信号,导出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以及心率(hr)中的任一个作为第二参数(步骤st3)。

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一参数代入图4(a)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中,判断第一参数是否在第一规定范围外(步骤st4)。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步骤st4中的“是”)下,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代入图4(b)或者图4(c)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中,判断第二参数是否在第二规定范围外(步骤st5)。

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步骤st5的“是”)下,推算部28c根据第二参数的值判断室内人员e是感到“热”还是“冷”(步骤st6)。

在室内人员e感到“冷”的情况(步骤st6的“是”)下,空调控制侧cpu48基于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或者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即图4所涉及的曲线图),使设定温度提高至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步骤st7)。在室内人员e感到“热”的情况(步骤st6的“否(no)”)下,空调控制侧cpu48基于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或者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即图4所涉及的曲线图),使设定温度降低至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步骤st8)。

由此,空调机a按照在步骤st7及st8中决定的设定温度进行运转,因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不久就会达到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为,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空调控制系统10至少进行对身体动作的测定以及对第一参数的导出,确认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这是为了掌握室内人员e的舒适性是否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t4中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步骤st4的“否”)下,以及在步骤st5中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步骤st5的“否”)下,反复进行步骤st3以后的动作。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利用由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构成的测定部对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根据一个该测定结果,导出室内人员e的第一参数(详细而言,室内人员e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下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和第二参数(详细而言,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以及心率(hr)中的任一个)。然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推算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基于该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即,空调控制系统10既能够将可称之为传感器的测定部的数量限制为一个,即,将测定部的数量限制在最低程度,又能够得到与室内人员e相关的多个参数,即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而且,第二参数及第一参数的组合是与室内人员e的身体状态、冷热感相关的指标即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中的任一个、以及能够掌握室内人员e是否感到不舒适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的组合。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根据上述参数的组合,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从而将空调对象空间s设为舒适的环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构成的测定部,以不限制的方式对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即,可称为传感器的测定部并不是总是处于安装在室内人员e的身体上的状态。由此,室内人员e不会感到如总安装有传感器那样的不舒适感。因此,不会出现基本上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而第一参数的值总是高的情况,由此能够准确地掌握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是舒适的还是不舒适的。

此外,第一参数即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是表示室内人员e是感到舒适还是感到不舒适的指标,如图4(a)所示,其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用向下突出的二次函数表示的特性。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推算部28c能够判断为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另一方面,如图4(b)、图4(c)所示,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以及心率(hr)中的任一个即第二参数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线性地变化的特性。因此,推算部28c能够根据第二参数的值判断室内人员e感到不舒适的理由是因为“热”还是因为“冷”。这样,通过使用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空调控制系统10能够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其中,第一参数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用二次函数表示的特性,第二参数具有将温度作为变量时用直线表示的特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且第二参数也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所测定出的身体动作及所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是正常值,能够使用正常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准确地进行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的推算及对空调机a的动作的控制。

其中,尽管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但是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到所导出的第一参数及第二参数中的任一个发生了某些问题。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判断动作,则可能会对室内人员e是感到热还是感到冷进行误判断,从而基于该结果使空调机a进行室内人员e并不期望的动作。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而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动作被中断。因此,能够防止使用出现问题的参数而对室内人员e的冷热感进行误判断,并基于该结果使空调机a进行工作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侧cpu48将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决定为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可以说,对室内人员e而言,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是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因此,空调对象空间s不久就会达到室内人员e感到舒适的温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有多名室内人员e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对象空间s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宽敞,如图6所示,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设置有三台天花板埋入式空调机a1、a2、a3。此外,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与三名室内人员e1、e2、e3对应地设置有三张桌子f1、f2、f3和三把椅子g1、g2、g3。各桌子f1、f2、f3上分别有一台个人计算机p1、p2、p3。

<空调控制系统结构>

如图6所示,空调控制系统10包括三个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和一个空调控制单元40。

各椅子g1、g2、g3上分别设置一个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冷热感推算单元20的结构相同。

即,如图7所示,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具有相当于测定部的压敏管21和传声器23、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冷热感推算侧cpu28。利用压敏管21及传声器23,对坐在对应的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进行测定。在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中存放了图4(a)所涉及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图4(b)及图4(c)所涉及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及冷热感推算侧cpu28封装在一个印刷电路板p11上。冷热感推算侧cpu28起到第一参数导出部28a、第二参数导出部28b以及推算部28c的功能。

空调控制单元40具有设置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触摸面板41、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以及空调控制侧cpu48。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和空调控制侧cpu48封装在一个印刷电路板p12上。特别是,空调控制侧cpu48起到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和空调控制部48b的功能。

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基于由压敏管21和传声器23测定出的各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判断已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在座情况。利用测定部即压敏管21和传声器23测定出了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相当于,处于人员坐在设置有该压敏管21和传声器23的椅子g1、g2、g3上的状态,因此,能够掌握各椅子g1、g2、g3的在座情况。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侧cpu48同样地,空调控制部48b基于所推算出的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控制各空调机a1、a2、a3的空调能力。进一步详细而言,空调控制部48b将各空调机a1、a2、a3的设定温度决定为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与空调控制单元40不是以有线方式连接,而是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关于座席位置的检测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预先掌握椅子g1、g2、g3及室内人员e1、e2、e3的座席信息,而是能根据时机对椅子g1、g2、g3及室内人员e1、e2、e3的座席信息进行检测并掌握。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座席位置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各空调机a1、a2、a3上分别设置有一台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是起到访问接入点的功能的设备或者实现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energy,蓝牙低能耗)的设备。在各椅子g1、g2、g3上除了设置有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以外,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连接的椅子侧无线设备60a、60b、60c。椅子侧无线设备60a、60b、60c是使用wifi等的无线设备。

各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不断地广播对应的空调机a1、a2、a3的识别信息及表示空调机a1、a2、a3的位置等的信息。因此,为了避免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彼此引起电波干扰,各空调机a1、a2、a3互相分开规定间隔。

各椅子侧无线设备60a、60b、60c若接收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正在进行广播的信息,则向空调控制单元40发送接受了该信息的内容,如果存在由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测定出的表示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的压力信号时,将该压力信号也发送给空调控制单元40。

由此,表示所测定出的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的信号和表示各椅子侧无线设备60a、60b、60c从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接收了信息这一内容的信号聚集在空调控制单元40中。空调控制单元40的在座情况判断部48a统计上述的信号,掌握各空调机a1、a2、a3与各椅子g1、g2、g3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根据对身体动作进行测定这一事实,能够判断还可称为当前座席信息的已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在座情况。

<空调控制系统的动作>

根据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的动作流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假设冷热感推算侧存储器25内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已经与室内人员e1、e2、e3相对应。

若各室内人员e1、e2、e3坐在椅子g1、g2、g3上,则各压敏管21中产生压力,各传声器23输出与该压力相应的压力信号。各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开始测定已坐下的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步骤st11)。

椅子侧无线设备60a、60b、60c若从空调机侧无线设备a1a、a2a、a3a接收所广播的信息,则向空调控制单元40发送接收了该信息这一内容的信号和与作为测定结果的身体动作相关的信号(压力信号)。空调控制单元40的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基于上述的信号,掌握各空调机a1、a2、a3与各椅子g1、g2、g3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判断已坐在各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在座情况(步骤st12)。即,在座情况判断部48a判断为:室内人员e1、e2、e3坐在已测定出身体动作的椅子g1、g2、g3上。将判断为已坐下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决定为控制空调能力时应考虑的对象。

另一方面,各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的第一参数导出部28a基于来自传声器23的压力信号,即基于与坐下的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相关的信号,导出心跳间隔变异系数下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lf/hf)作为第一参数。同样,第二参数导出部28b基于来自传声器23的压力信号,导出坐下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心跳间隔变异系数(cvrr)、呼吸频率(rr)以及心率(hr)中的任一个作为第二参数(步骤st13)。

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一参数代入与室内人员e1、e2、e3对应的图4(a)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中,判断第一参数是否在第一规定范围外(步骤st14)。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的情况(步骤st14中的“是”)下,推算部28c将所导出的第二参数代入与室内人员e1、e2、e3对应的图4(b)或者图4(c)的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中,判断第二参数是否在第二规定范围外(步骤st15)。

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情况(步骤st15中的“是”)下,推算部28c根据第二参数的值判断对应的室内人员e1、e2、e3是感到“热”还是感到“冷”(步骤st16)。各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逐步向空调控制单元40发送各参数与规定范围的比较结果和冷热感的判断结果。

各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对当前坐在椅子g1、g2、g3上的所有室内人员e1、e2、e3反复进行从步骤st13到步骤st16的动作,直到各参数的导出动作和冷热感的推算动作结束为止(步骤st17的“否”)。

由各冷热感推算单元20a、20b、20c对所有室内人员e1、e2、e3进行的各参数的导出动作和冷热感的推算动作结束时,空调控制单元40的空调控制部48b处于接收了坐下的所有室内人员e1、e2、e3的各参数与规定范围的比较结果和冷热感的推算结果的状态(步骤st17中的“是”)。在该情况下,空调控制部48b判断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是否在规定人数以下(步骤st18)以及判断冷热感为“冷”的人数多还是冷热感为“热”的人数多(步骤st19)。

进一步具体而言,在感到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为“不舒适”的人比感到“舒适”的人多的情况下(步骤st18中的“是”),空调控制部48b通过冷热感的种类的多数表决(步骤st19),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具有“热”或者”冷”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比具有“非热非冷(中立)”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多,则按照具有“热”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和具有“冷”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中人数多的那一方的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需要说明的是,预先适当地决定规定人数。

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即,感到舒适的人数)在规定人数以下(步骤st18中的“是”),并且具有“冷”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多的情况(步骤st19中的“是”)下,空调控制部48b将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提高至比当前温度高的温度(步骤st20)。例如,空调控制部48b能够根据分别与感到“冷”的室内人员e1、e2、e3对应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计算各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从而将设定温度提高至上述温度的平均值。

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即,感到不舒适的人数)在规定人数以下(步骤st18中的“是”),并且具有“热”的冷热感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多的情况(步骤st19中的“否”)下,空调控制部48b将空调机a的设定温度降低至比当前温度低的温度(步骤st21)。例如,空调控制部48b能够根据分别与感到“热”的室内人员e1、e2、e3对应的第一参数特性数据26和第二参数特性数据27,计算各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从而将设定温度降低至上述温度的平均值。

由此,空调机a按照已在步骤st20和步骤st21中决定的设定温度进行运转,因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不久就会达到大多数室内人员e1、e2、e3感到舒适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空调控制系统10至少进行对身体动作的测定和对第一参数的导出,确认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这是为了掌握是否提高了各室内人员e1、e2、e3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t14中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步骤st14中的“否”)以及在步骤st15中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步骤st15中的“否”)下,空调控制系统10反复进行步骤st13以后的动作。

此外,在步骤st18,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内的室内人员e1、e2、e3的人数比目标人数多的情况(步骤st18中的“否”)下,感到当前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温度为“舒适”的人数比感到“不舒适”的人数多。在该情况下,空调控制单元40维持当前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因此不改变设定温度。

<效果>

本实施方式除了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对象空间s内有多名室内人员e1、e2、e3的情况下,按照冷热感为“热”的人数与冷热感为“冷”的人数中人数多的那一方的冷热感,控制空调机a的动作。由此,空调对象空间s内能够成为对于多数室内人员e1、e2、e3来说舒适的环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室内人员e1、e2、e3坐在椅子g1、g2、g3上,就能够简单地测定室内人员e1、e2、e3的身体动作,基于所测定出的身体动作,判断室内人员e1、e2、e3的在座情况。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是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时的考虑对象。因此,不需要预先将椅子g1、g2、g3和室内人员e1、e2、e3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中。此外,不同的室内人员e1、e2、e3临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等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也能够掌握此时坐在椅子g1、g2、g3上的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还可以构成为如下。

在推算部28c推测冷热感时,关于第一参数是否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第二参数是否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判断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为,第一参数在第一规定范围外而第二参数在第二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并不是一定要中断对冷热感的推算动作。

在进行关于第一参数是否在第一规定范围外、第二参数是否在第二规定范围外的判断时,判断的顺序并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第二参数的判断也可以在涉及第一参数的判断之前进行。

在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时,只要至少让室内人员e对空调对象空间s的感受从“不舒适”变为“舒适”即可,因此,也可以将设定温度决定为第一参数取极小值xa时的温度以外的温度。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如下所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有多名室内人员e1、e2、e3的情况下,按照冷热感为“热”或者“冷”的人数中人数多的那一方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但是,也可以不限于上述的控制方式。例如,也可以为:按照室内人员e1、e2、e3的冷热感,将空调对象空间s分为多个空调区,针对每一个空调区控制空调机a的空调能力。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对座席位置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采用该方法。此外,在不进行座席位置的检测方法本身的情况下,优选在空调控制侧存储器43中预先存放椅子g1、g2、g3和室内人员e1、e2、e3的座席信息。

也可以限制身体的至少一部分来测定室内人员e的身体动作。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准确地掌握室内人员的冷热感来提供舒适的环境的系统而言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空调控制系统

21压敏管(测定部)

23传声器(测定部)

28a第一参数导出部

28b第二参数导出部

28c推算部

48空调控制侧cpu(空调控制部)

48a在座情况判断部

48b空调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