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60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



背景技术:

植物燃料型炉灶是指针对农村广泛利用柴草、秸秆进行直接燃烧的状况,利用燃烧学和热力学的原理,进行科学设计而建造或者制造出的适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领域的用能设备。

炉灶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268291.4公开一种灶台炉,该灶台炉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上面的炉台面,设置在炉体下面的炉排、炉门,它还包括设置在炉体炉膛内的双层环形受热吊胆,所述的炉体是呈倒梯形的夹层水套式结构。所述的炉门上带有旋转风门,在炉体的侧面下方设置有回水口,炉体上面的炉台面上设置有出水口。该实用新型与市场上大多数植物燃料型炉灶的结构大致类似,应用也较广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炉灶不能高效利用燃料热量,需要燃烧大量燃料才能将食物烹煮熟,烹煮时间也较长,而且烟直接排出到外界,带有高热量甚至是火星的烟对外界会有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实用性有待增强。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蓄存燃料热量,大大缩短烹煮时间,高效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环保和安全特性,实用性强的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包括具有灶腔、灶口和排烟口的炉灶主体,所述排烟口连接有烟囱;所述灶口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所述灶腔内对应锅的侧壁形成有回火槽;所述烟囱通过蓄存烟的蓄烟柜与所述排烟口连通;上述蓄烟柜的内腔呈由下至上逐渐变窄的台阶状,至少包括相连通的处于下方的第一台阶柜,和处于上方的第二台阶柜;上述烟囱与所述第二台阶柜连通;包括三个上述炉灶主体,三个所述炉灶主体共用同一上述烟囱和蓄烟柜;所述蓄烟柜内设有两个对应所述烟囱的进口的隔板,两所述隔板将所述蓄烟柜分隔成三个分别对应三个所述炉灶主体的排烟口的蓄烟柜单体。

上述隔板由上述蓄烟柜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低于上述第二台阶柜处。

三个上述炉灶主体的灶台连接在一起,上述蓄烟柜设于所述灶台的相交处,所述灶台在所述相交处形成与墙角相应的直角形,三个上述蓄烟柜单体沿所述相交处呈直角形且沿墙角向上设置;两上述隔板沿将墙角三等分方向设置;上述烟囱立设于上述第二台阶柜上方沿墙角向上设置,并具有与墙角相应的直角棱。

三个上述炉灶主体上设有置物槽。

上述蓄烟柜设于上述炉灶主体的灶台上,与上述锅的侧壁的距离为18-22cm。

还包括锅,所述锅为直筒锅。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高于上述锅的锅底,所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所述锅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5-2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8-1.2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10c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其特征在于: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4-6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低于所述锅的锅底并处于锅底边缘下方,所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所述锅的锅底之间的距离为0.5-2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锅底之间的距离为0.8-1.2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10cm。

上述回火槽的下边缘与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6cm。

上述灶腔与所述锅相对应的腔壁为竖直腔壁,上述回火槽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竖直腔壁内凹陷。

上述回火槽的横截面为矩形。

上述回火槽的槽底与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8cm。

上述回火槽的槽底与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6cm。

上述回火槽与上述排烟口之间设有挡部。

上述锅的侧壁与上述挡部的间距为0.5-2cm。

上述挡部与上述灶腔的内壁齐平。

上述灶腔处于上述锅下方的部分为竖直状,或由上至下呈渐阔状。

上述灶腔处于上述锅下方的部分为锥形,或腔壁斜率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壶肚状。

上述灶腔的底部对应上述锅的锅底部分具有向上拱起的拱起部。

上述拱起部的高度为1-2cm。

上述排烟口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将排烟口下部挡住的挡板。

上述炉灶主体设有两个平行分处于上述挡板两侧的夹板,所述挡板上下滑动处于两所述夹板之间。

上述挡板还配设有升降驱动装置。

上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对上述挡板进行撬动的杠杆,和对杠杆进行驱动的驱动块;所述杠杆的内端穿过上述炉灶主体伸至上述挡板处对挡板进行撬动,外端处于所述炉灶主体外;所述炉灶主体形成有供所述杠杆穿过并活动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支撑于所述杠杆的两端之间的支撑部;所述驱动块为楔形块,活动插设于所述通道的外端口,下端抵顶所述杠杆的外端。

上述挡板上边沿的高度高于上述灶口的上边沿和锅底的高度,所述灶口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

上述灶口的上边沿与上述锅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5cm。

上述灶口的上边沿与上述锅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2.5-3.5cm。

上述灶口的宽度为16-26cm;上述排烟口的上边沿与上述挡板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0-30cm,宽度为13-23cm;所述排烟口的上边沿至上述炉灶主体的灶台表面的距离为1-7cm。

上述灶口的宽度为19-23cm;上述排烟口的上边沿与上述挡板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6-23cm,宽度为16-20cm;所述排烟口的上边沿至上述炉灶主体的灶台表面的距离为1.5-3cm。

上述灶口的内侧至上述回火槽之间的部分呈渐阔的形状。

上述灶口的深度为8-12cm;所述灶口的内侧至上述锅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3-16cm。

上述排烟口沿排烟方向呈渐阔的形状。

上述灶腔的下方设有具有排灰口的排灰腔,所述排灰腔与所述灶腔之间通过漏灰通口连通,所述漏灰通口处设有可挡住燃料漏下灰烬的漏灰层。

上述漏灰层为滤网,或多个并排搭设或连接在上述漏灰通口上边沿的横棍。

上述灶口设有插动门,所述灶口的上边沿或侧边沿形成有滑动容置所述插动门的槽口。

上述插动门设有可卡在上述灶口上边沿或侧边沿处的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突破传统植物燃料型炉灶的构造形式,当燃料在灶腔内燃烧生成带有高热量的火焰、烟和热空气等后,利用火焰、烟和热空气等上升的原理,结合灶口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并且灶腔内对应锅的侧壁形成有回火槽这样的结构,可将带有高热量的火焰、烟和热空气等蓄存在锅所在的高度范围内,对锅进行持久高效的加热;同时蓄烟柜可将烟延缓排出,延缓气流流动,与前述蓄存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的结构相配合对火焰、烟和热空气等进行高效蓄存,并且蓄烟柜延缓烟从烟囱排出,可避免带有高热量甚至是火星的烟直接排到外界,防止对外界产生火灾等威胁。对烟向上流动形成阻碍作用,尤其是在台阶处会使烟停留,进而延缓烟排出,增强灶腔蓄烟能力的同时,延长了烟的排出时间,使排出的烟热量低。三个炉灶主体都可独立使用,各自的烟分别通过各自的蓄烟柜单体向上进入烟囱排出;隔板可防止两炉灶主体的烟互相乱窜,影响其他炉灶主体的使用;可同时进行三个锅的烹煮,结构更加紧凑实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其可高效蓄存燃料热量,大大缩短烹煮时间,高效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环保和安全特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炉灶主体 11-灶口

12-排烟口 13-回火槽

14-挡部 15-拱起部

16-挡板 17-夹板

18-通道 181-支撑部

2-烟囱 21-蓄烟柜

211-第一台阶柜 212-第二台阶柜

213-隔板 22-升降驱动装置

221-杠杆 222-驱动块

3-锅 4-排灰腔

41-排灰口 42-漏灰层

5-置物槽 6-插动门

6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如图1-15所示,包括炉灶主体1。

炉灶主体1具有灶腔、灶口11和排烟口12,排烟口12连接有烟囱2;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所述灶腔内对应锅3的侧壁形成有回火槽13;烟囱2通过蓄存烟的蓄烟柜21与排烟口12连通。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燃料在灶腔内燃烧生成带有高热量的火焰、烟和热空气等后,利用火焰、烟和热空气等上升的原理,结合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并且灶腔内对应锅3的侧壁形成有回火槽13这样的结构,可将带有高热量的火焰、烟和热空气等蓄存在锅3所在的高度范围内,对锅3进行持久高效的加热;同时蓄烟柜21可将烟延缓排出,延缓气流流动,与前述蓄存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的结构相配合对火焰、烟和热空气等进行蓄存,达到高效蓄热的效果,并且蓄烟柜21延缓烟从烟囱2排出,可避免带有高热量甚至是火星的烟直接排到外界,防止对外界产生火灾等威胁。

为了使结构更加完整,优选地,还包括锅3,锅3为直筒锅。

为了进一步增强回火槽13及整个灶腔的蓄烟能力,根据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的流动特性和散热特性,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高于锅3的锅底,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5-2cm。这样回火槽13构成回火通道,可使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由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回火槽13后在回火槽13内形成循环火焰,对锅3进行均匀充分的加热。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8-1.2cm。

为了使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间隙充分发挥作用,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10cm。

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4-6cm。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为了进一步增强回火槽13及整个灶腔的蓄烟能力,根据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的流动特性和散热特性,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低于锅3的锅底并处于锅底边缘下方,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距离为0.5-2cm。这样回火槽13构成回火通道,可使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由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回火槽13后在回火槽13内形成循环火焰,对锅3进行均匀充分的加热。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距离为0.8-1.2cm。

为了使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间隙充分发挥作用,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10cm。

优选地,回火槽13的下边缘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垂直高度为4-6cm。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上述灶腔与锅3相对应的腔壁为竖直腔壁,回火槽13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竖直腔壁内凹陷。此结构可适应直筒状的锅3,对直筒锅进行高效加热。回火槽1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为了使回火槽13对直筒状的锅3进行均匀充分加热,优选地,回火槽13的横截面为矩形。回火槽1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为了保证回火槽13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的热量和持续循环更新,优选地,回火槽13的槽底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8cm。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回火槽13的槽底与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6cm。

优选地,回火槽13与排烟口12之间设有挡部14。挡部14可将回火槽13蓄存的火焰、烟和热空气等挡住,防止火焰、烟和热空气等直接从回火槽13进入排烟口12,进一步增强回火槽13的蓄烟效果,延长烟对锅3的加热时间。

优选地,锅3的侧壁与挡部14的间距为0.5-2cm。这样锅3的侧壁与挡部14之间可供火焰、烟和热空气等限流流过,使回火槽13构成回火通道,可使火焰、烟和热空气等进入回火槽13后在回火槽13内形成循环火焰,对锅3进行均匀充分的加热。锅3的侧壁与挡部14的间距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挡部14与上述灶腔的内壁齐平。

优选地,上述灶腔处于锅3下方的部分为竖直状,结构简单,使用小尺寸的锅3。

优选地,上述灶腔处于锅3下方的部分由上至下呈渐阔状,这样,燃料在锅3下部燃烧,灶腔处于锅3下方的部分对热量具有向上集中汇聚作用,可对锅3进行更加高效的加热。

优选地,上述灶腔处于锅3下方的部分为锥形。

为了进一步增大热量容积,优选地,上述灶腔处于锅3下方的部分为腔壁斜率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壶肚状。

为了进一步增强燃料燃烧效果,及火焰对锅3的加热作用,优选地,上述灶腔的底部对应锅3的锅底部分具有向上拱起的拱起部15。燃料放置在此拱起部15上进行燃烧。

优选地,拱起部15的高度为1-2cm。

优选地,排烟口12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将排烟口12下部挡住的挡板16。当烟从排烟口12的上部排出时,会在挡板16的背面下沉,然后再向上进入蓄烟柜21,可进一步延缓烟的排出。同时,挡板16背面形成凹陷处,可用于蓄积烟灰、烟垢等,当积累一定程度,可由人们进行清理。

优选地,炉灶主体1设有两个平行分处于挡板16两侧的夹板17,挡板16上下滑动处于两夹板17之间。这样,挡板16可依靠两夹板17之间的缝隙作为滑到进行上下滑动,实现变化排烟口12的尺寸来调节排烟流量,同时也可调节热量的排出速度,甚至可在适当情况下将排烟口12关闭,将热量持久保存在炉灶主体1内,对锅3进行高效持久的加热,更加节约能量和燃料。

为了具体实现挡板16的上下运动,优选地,挡板16还配设有升降驱动装置22。升降驱动装置22可对挡板16进行上下驱动,增大或缩小烟囱2出烟通口的尺寸,进而调节烟排出的速度,可调节灶腔内蓄热的性能,节省燃料。

优选地,升降驱动装置22包括对挡板16进行撬动的杠杆221,和对杠杆221进行驱动的驱动块222;杠杆221的内端穿过炉灶主体1伸至挡板16处对挡板16进行撬动,外端处于炉灶主体1外;炉灶主体1形成有供杠杆221穿过并活动的通道18,通道18内设有支撑于杠杆221的两端之间的支撑部181;驱动块222为楔形块,活动插设于通道18的外端口,下端抵顶杠杆221的外端。这样,可通过将驱动块222插入或拔出通道18的外端口使杠杆221的外端下降或上升,进而依靠支撑部181作为支点,驱动挡板16上升或下降。

优选地,挡板16上边沿的高度高于灶口11的上边沿和锅底的高度,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这样可使整个灶腔形成气流进口低,气流出口高的前低后高的形式,便于气流单向通畅流动,利于灶的燃烧。挡板16上边沿高于灶口11的上边沿和锅底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灶口11的上边沿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5cm。即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1-5cm,这样,可使锅底下方一段距离内都蓄存带有高热量的烟,使锅底受到有效加热。但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也不能过大,过大会导致锅底不能与植物燃料燃烧的火焰外焰接触,而浪费植物燃料燃烧的热量,根据大多植物燃料燃烧时的火焰高度,灶口11的上边沿低于锅底的高度为1-5cm时可使锅底与火焰外焰有效接触。

为了进一步增强锅底与燃料火焰外焰的杰出效果,优选地,灶口11的上边沿与锅3的锅底之间的垂直高度为2.5-3.5cm。

为了进一步增强炉灶主体1的蓄热效果,优选地,灶口11的宽度为16-26cm;排烟口12的上边沿与挡板16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0-30cm,宽度为13-23cm;排烟口12的上边沿至炉灶主体1的灶台表面的距离为1-7cm。

为了更加具体地增强炉灶主体1的蓄热效果,优选地,灶口11的宽度为19-23cm;排烟口12的上边沿与挡板16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6-23cm,宽度为16-20cm;排烟口12的上边沿至炉灶主体1的灶台表面的距离为1.5-3cm。

为了进一步便于燃料的燃烧,增强加热效果,根据燃料的燃烧位置和气流的流动性能,优选地,灶口11的内侧至回火槽13之间的部分呈渐阔的形状。即进入灶口11后,从俯视角度看,灶口11的内侧至回火槽13之间的部分呈由外向内逐渐变宽的形状。

优选地,灶口11的深度为8-12cm;灶口11的内侧至锅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3-16cm。

为了减缓烟的流动效果,增强储热性能,且便于烟灰落下,优选地,排烟口12沿排烟方向呈渐阔的形状。

优选地,上述灶腔的下方设有具有排灰口41的排灰腔4,排灰腔4与所述灶腔之间通过漏灰通口连通,所述漏灰通口处设有可挡住燃料漏下灰烬的漏灰层42。

优选地,漏灰层42为滤网,或多个并排搭设或连接在上述漏灰通口上边沿的横棍。

为了更加方便使用,优选地,灶口11设有插动门6,灶口11的上边沿或侧边沿形成有滑动容置插动门6的槽口。人们可根据需要,通过推拉插动门6将灶口11关闭或打开。

为了便于操作插动门6,优选地,插动门6设有可卡在灶口11上边沿或侧边沿处的把手61。这样人们可通过把手61对插动门6进行操作,而且插动门6不会过度缩入上述槽口内而影响正常使用。

优选地,蓄烟柜21的内腔呈由下至上逐渐变窄的台阶状,至少包括相连通的处于下方的第一台阶柜211,和处于上方的第二台阶柜212;烟囱2与第二台阶柜212连通。这样的结构可对烟向上流动形成阻碍作用,尤其是在台阶处会使烟停留,进而延缓烟排出,增强灶腔蓄烟能力的同时,延长了烟的排出时间,使排出的烟热量低,并可根据实际烟排出的温度要求来调整和设置蓄烟柜21的各个参数。

优选地,蓄烟柜21设于炉灶主体1的灶台上,与锅3的侧壁的距离为18-22cm。即蓄烟柜21的下方与排烟口12连通。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包括两个炉灶主体1,两炉灶主体1共用同一烟囱2和蓄烟柜21;蓄烟柜21内设有对应烟囱2的进口的隔板213,隔板213将蓄烟柜21分隔成两个分别对应两炉灶主体1的排烟口12的蓄烟柜单体。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炉灶主体1都可独立使用,各自的烟分别通过各自的蓄烟柜单体向上进入烟囱2排出。隔板213可防止两炉灶主体1的烟互相乱窜,影响对方使用。可同时进行两个锅3的烹煮,结构更加紧凑实用。

为了有效保证烟不会乱窜,优选地,隔板213由蓄烟柜21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低于第二台阶柜212处。

为了便于将组合式炉灶设置在墙角处,与墙角紧密配合,更加紧凑,节省空间,优选地,两炉灶主体1的灶台连接在一起,蓄烟柜21设于所述灶台的相交处,所述灶台在所述相交处形成与墙角相应的直角形,两蓄烟柜单体沿所述相交处呈直角形且沿墙角向上设置;隔板213沿平分墙角方向设置;烟囱2立设于第二台阶柜212上方沿墙角向上设置,并具有与墙角相应的直角棱。

优选地,两炉灶主体1上设有置物槽5。人们可将植物燃料、火柴、火机、烧火棍等物品放置的置物槽5内,方便实用。

另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包括三个炉灶主体1,三个炉灶主体1共用同一烟囱2和蓄烟柜21;蓄烟柜21内设有两个对应烟囱2的进口的隔板213,两隔板213将蓄烟柜21分隔成三个分别对应三个炉灶主体1的排烟口12的蓄烟柜单体。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三个炉灶主体1都可独立使用,各自的烟分别通过各自的蓄烟柜单体向上进入烟囱2排出。隔板213可防止两炉灶主体1的烟互相乱窜,影响其他炉灶主体1的使用。可同时进行三个锅3的烹煮,结构更加紧凑实用。

为了有效保证烟不会乱窜,优选地,隔板213由蓄烟柜21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低于第二台阶柜212处。

为了便于将组合式炉灶设置在墙角处,与墙角紧密配合,更加紧凑,节省空间,优选地,三个炉灶主体1的灶台连接在一起,蓄烟柜21设于所述灶台的相交处,所述灶台在所述相交处形成与墙角相应的直角形,三个蓄烟柜单体沿所述相交处呈直角形且沿墙角向上设置;两隔板213沿将墙角三等分方向设置;烟囱2立设于第二台阶柜212上方沿墙角向上设置,并具有与墙角相应的直角棱。

优选地,三个炉灶主体1上设有置物槽5。人们可将植物燃料、火柴、火机、烧火棍等物品放置的置物槽5内,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思路,在组合式节能型植物燃料型炉灶的情况下,炉灶主体的数量、分布方式、连接形式及蓄烟柜的共用方式、隔板的形式、设置位置、数量、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如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炉灶主体组合在一起使用;插动门、把手和槽口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置物槽可包括深浅不同的多个置物槽,根据实际要求来放置各种物品;杠杆、驱动块的具体形式,以及二者与通道和和支撑部的配合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更广义地讲,升降驱动装置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夹板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挡板的具体形式及其与炉灶主体和升降驱动装置的连接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蓄烟柜的设置位置、与炉灶主体的连接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蓄烟柜至少包括第一台阶柜和第二台阶柜,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在第一台阶柜和第二台阶柜之间设置第三台阶柜或更多的台阶柜,台阶柜的具体形式、尺寸和数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更广义地讲,蓄烟柜的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漏灰层优选为滤网或横棍的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排灰腔的具体形式及排灰口的形式、设置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排灰口优选设置在灶口的下方;灶腔的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灶口的上边沿距离锅底的垂直高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灶口的上边沿距离灶口的下边缘的高度,灶口的宽度,排烟口的高度、宽度;排烟口的上边沿至炉灶主体的灶台表面的距离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灶口的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挡部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锅的侧壁与灶腔的内壁和挡部的间距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回火槽的具体形式、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优选为围绕锅的侧壁延伸的形式;炉灶主体和烟囱的结构优选为与现有的炉灶和烟囱结构相类似的形式,但可为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作适应性的结构调整。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