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32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的噪声一直是关乎产品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空调器室外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风道噪声,而风道噪声的产生主要与风扇罩、导风圈和中隔板的结构设计有关,其中,导风圈套设于出风风机的外围一周用于引导出风风机产生的气流排出至外部环境中,导风圈内通过的气流量大且流速快,更容易产生噪声,因此导风圈的结构优化对于空调器室外机的噪声改善有直接效果。

示例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安装于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导风圈,如图1所示,导风圈01由空调器室外机的壳体04冲压成型得到,导风圈01呈筒状结构,且围成导风风道02,轴流风扇03位于导风风道02内且靠近导风圈01入风端的位置,由此当轴流风扇03转动时,壳体04内的气流由导风风道02的入口进入导风风道02内,并由导风风道02的出口排出壳体04。

当气流经导风风道02的出口向壳体04外扩散时,高速流动的气流与壳体04外静止的空气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容易在导风风道02的出口边沿一周形成局部回流,回旋的气流与导风风道02内向壳体04外扩散的气流之间产生冲击而在导风风道02出口边沿处出现气流紊乱,从而产生了宽频噪声,影响了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了导风圈排出至壳体04外的风量,空调器室外机的排热性能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能够避免回旋的气流与导风风道向外扩散的气流之间产生冲击,从而防止产生气流紊乱,降低湍流噪声,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能够减小导风圈排出至壳体外的风量损失,提高空调器室外机的排热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圈,包括导风圈主体,所述导风圈主体围成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圈主体包括外层侧壁和内层侧壁,所述外层侧壁与所述内层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导风槽,所述环形导风槽靠近所述导风风道入口的一端封闭,所述环形导风槽远离所述导风风道入口的一端开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导风圈安装口;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轴流风扇的出风面与所述导风圈安装口相对;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为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套设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外围一周,且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一周与所述导风圈安装口处的所述壳体边沿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由于导风圈主体围成有导风风道,气流在导风风道内移动,当气流经导风风道的出口向外扩散时,高速的气流与导风风道出口处的静止空气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在导风风道的出口边沿一周形成局部回流,回旋的气流可沿内层侧壁靠近外层侧壁的一侧流入环形导风槽内,从而避免回旋的气流返回导风风道内而与导风风道内向外扩散的气流之间产生冲击,从而防止产生气流紊乱,降低了湍流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进入环形导风槽内的气流在环形导风槽的底壁以及外层侧壁的引流作用下再次流动至导风圈主体的出风端并排出,由此可减小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的出风风量损失,提高空调器室外机的排热性能。进一步的,在外层侧壁的引导下再次流动至导风圈主体出风端的气流,由于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因此气流的速度大幅度降低,因此当此部分低速气流由导风圈主体的出风端排出时,与导风圈主体外静止的气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回流量较少,产生的气流紊乱程度降低,湍流噪声减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安装于空调器室外机内的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去除外层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导风圈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导风圈中B区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导风圈中B区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导风圈中B区域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导风圈中B区域的第四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导风圈;02-导风风道;03-轴流风扇;04-壳体;1-导风圈主体;2-导风风道;11-外层侧壁;12-内层侧壁;3-环形导风槽;4-扩口结构;5-加强筋;6-连接法兰;41-锥形进风风道;71-第一圆弧形倒角;72-第二圆弧形倒角;73-第三圆弧形倒角;74-第四圆弧形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形成有风道,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连通,风道内、靠近入风口的位置设有热交换器,风道内、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设有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出风面与出风口相对,轴流风扇的外围一周套设有导风圈,导风圈的出风端边沿一周与出风口处的壳体边沿固定连接,当轴流风扇旋转时,室外环境的风由入风口吸入风道内,在与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后由导风圈引导至出风口以重新排出至室外环境中。

参照图2、图4和图5,图2、图4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导风圈包括导风圈主体1,所述导风圈主体1围成有导风风道2,所述导风圈主体1包括外层侧壁11和内层侧壁12,所述外层侧壁11与所述内层侧壁12之间形成有环形导风槽3,所述环形导风槽3靠近所述导风风道2入口的一端封闭,所述环形导风槽3远离所述导风风道2入口的一端开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风圈,如图6所示,由于导风圈主体1围成有导风风道2,气流N在导风风道2内移动,当气流N经导风风道2的出口向外扩散时,高速的气流N与导风风道2出口处的静止空气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在导风风道2的出口边沿一周形成局部回流,回旋的气流K可沿内层侧壁12靠近外层侧壁11的一侧流入环形导风槽3内,从而避免回旋的气流K返回导风风道2内而与导风风道2内向外扩散的气流之间产生冲击,从而防止产生气流紊乱,降低了湍流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进入环形导风槽3内的气流K在环形导风槽3的底壁以及外层侧壁11的引流作用下再次流动至导风圈主体1的出风端并排出,由此可减小本发明实施例导风圈的出风风量损失,提高空调器室外机的排热性能。进一步的,在外层侧壁11的引导下再次流动至导风圈主体1出风端的气流,由于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因此气流的速度大幅度降低,因此当此部分低速气流由导风圈主体1的出风端排出时,与导风圈主体1外静止的气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回流量较少,产生的气流紊乱程度降低,湍流噪声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风道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湍流噪声,同时提高导风顺畅性,优选的,如图4所示,导风风道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当导风风道2的截面为圆形时,导风风道2的内壁一周光滑且连续,能够降低湍流噪声,提高导风顺畅性。

为了降低导风风道2出口处的湍流噪声,优选的,如图9所示,导风风风道的内壁与导风圈主体1出风端端壁之间的拐角处设有第一圆弧形倒角71,通过此第一圆弧形倒角71可提高导风风道2出口处的出风顺畅性,减小导风风道2出口处的湍流噪声。

为了降低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的回旋气流进入环形导风槽3时的湍流噪声,优选的,如图9所示,环形导风槽3靠近导风风道2的一侧侧壁与导风圈主体1出风端端壁之间的拐角处设有第二圆弧形倒角72,通过此第二圆弧形倒角72可提高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的回旋气流进入环形导风槽3时的顺畅性,降低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的回旋气流进入环形导风槽3时的湍流噪声。

由于导风圈主体1的出风回流通常形成于导风风道2的中段至出口端范围内,因此,为了将导风圈主体1内的出风回流有效导入环形导风槽3内,优选的,沿导风风道2的延伸方向,内层侧壁12的出风端至导风圈主体1的入风端的距离h为外层侧壁11的出风端至导风圈主体1的入风端的距离H的40%~70%。内层侧壁12的出风端至导风圈主体1的入风端的距离在此范围内时,可将导风圈主体1内的出风回流有效导入环形导风槽3内。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的回旋气流引入环形导风槽3内,同时保证内层侧壁12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气流冲击,优选的,内层侧壁12的厚度L为0.6~2.5mm,内层侧壁12的厚度L在此范围内时,既能够将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的回旋气流引入环形导风槽3内,又能够保证内层侧壁12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气流冲击。当内层侧壁12的厚度L小于0.6mm时,内层侧壁12的厚度L较小,强度较低,不能承受气流的冲击;当内层侧壁12的厚度L大于2.5mm时,内层侧壁12的厚度L较大,环形导风槽3与导风风道2出口边缘之间的距离较远,导风风道2出口边沿处回旋气流不能进入环形导风槽3内。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沿内层侧壁12向环形导风槽3内流动的风与由环形导风槽3内沿外层侧壁11流出的风之间产生冲击,同时为了满足导风圈的结构紧凑化设计需求,优选的,环形导风槽3的宽度W为5~10mm,当环形导风槽3的宽度W在此宽度范围内时,宽度适宜,既可避免沿内层侧壁12向环形导风槽3内流动的风与由环形导风槽3内沿外层侧壁11流出的风之间产生冲击,又可为了满足导风圈的结构紧凑化设计需求。当W小于5mm时,W过小,沿内层侧壁12向环形导风槽3内流动的风与沿外层侧壁11由环形导风槽3内流出的风之间容易产生冲击,且导风圈主体1的加工难度较大;当W大于10mm时,W较大,不利于实现导风圈的结构紧凑化设计,且风容易滞留于环形导风槽内,从而增大了导风圈的出风风量损失。

为了增大导风风道2的进风量,优选的,如图8所示,导风圈主体1的入风端连接有扩口结构4,扩口结构4围成有锥形进风风道41,锥形进风风道41的较小开口端与导风风道2连通,由此通过在导风圈主体1入风端连接的扩口结构4增大了导风风道2的进风量,同时避免了风直接由导风风道2的进风口集中进入导风风道2内,而与导风圈主体1的入风端之间产生较强冲击,从而使进风更加顺畅,改善了进气气流的流动状态,降低了导风风道2进风口处的湍流噪声。

为了提高气流由锥形进风风道41进入导风风道2时的顺畅性,减小局部涡流产生的噪声,优选的,如图9所示,锥形进风风道41内壁与导风风道2内壁之间的拐角处设有第三圆弧形倒角73,通过此第三圆弧形倒角73可提高锥形进风风道41与导风风道2之间过度位置处的平滑性,从而提高了气流由锥形进风风道41进入导风风道2时的顺畅性,减小局部涡流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锥形进风风道41入口处的湍流噪声,优选的,如图9所示,锥形进风风道41的内壁与扩口结构4入风端端壁之间的拐角处设有第四圆弧形倒角74,通过此第四圆弧形倒角74可提高锥形进风风道41入口处的入风顺畅性,减小锥形进风风道41入口处的湍流噪声。

为了降低环形导风槽3在承受风的频繁冲击作用下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提高环形导风槽3的结构强度,优选的,如图2~图8所示,外层侧壁11与内层侧壁1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5,通过此加强筋5连接外层侧壁11与内层侧壁12,可提高环形导风槽3的结构强度,降低环形导风槽3在承受风的频繁冲击作用下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如图2~图5所示,优选加强筋5为多个,多个加强筋5围绕导风风道2的一周均匀设置,由此通过多个加强筋5同时作用,以进一步提高环形导风槽3的结构强度,降低环形导风槽3在承受风的频繁冲击作用下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导风圈安装口;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轴流风扇的出风面与所述导风圈安装口相对;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为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套设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外围一周,且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一周与所述导风圈安装口处的所述壳体边沿固定。

由于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使用的导风圈与上述导风圈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风圈相同,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可以为空调器室外机的前面板、顶板或者侧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为了使导风圈的出风端一周与导风圈安装口处的壳体边沿固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实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导风圈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型。当导风圈与壳体一体成型时,无需分别制作导风圈和壳体,成型过程简单,且导风圈与壳体之间无连接缝隙,可避免风进入连接缝隙内而造成出风风量损失。

进一步,由于空调器室外机壳体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因此优选导风圈与壳体采用冲压成型法一体成型,冲压成型法是金属成型中的常用方法,且成型件壁厚较小,质量较轻,有助于减小壳体以及导风圈的质量。

为了减小导风圈与壳体之间通过冲压成型法一体成型时的制作难度,导风圈可以制作为如图7所示结构,即,外层侧壁11对应导风圈主体1入风端的一端为平直结构,而在内层侧壁12对应导风圈主体1入风端的一端设置圆弧段,由此可减少圆弧段的制作数量,减小导风圈与壳体之间通过冲压成型法一体成型时的制作难度。

第二种实现方式,导风圈可以制作为如图2、图4~图8所示结构,即,导风圈的出风端设有连接法兰6,连接法兰6支撑于壳体的外表面,导风圈的入风端穿过导风圈安装口伸入壳体内,导风圈的出风端一周通过连接法兰6与导风圈安装口处的壳体边沿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连接法兰6实现了导风圈与壳体的固定连接。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导风圈与壳体之间可拆卸,当壳体和导风圈中的一个损坏时,可拆卸出该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维修或更换由壳体和导风圈组成的整体。同时,导风圈通过支撑于壳体外表面的连接法兰6实现了与导风圈安装口处的壳体边沿的固定连接,相比于将连接法兰6连接于壳体内表面的方案,可防止由导风风道2出口处吹出的风进入导风圈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内。

具体的,连接法兰6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与导风圈安装口处的壳体边沿一周固定连接,螺纹连接结构可以为螺钉或螺栓螺母,当采用螺纹连接结构连接时,连接的稳固性较高,但是操作过程通常比较复杂,且耗时较长,连接效率较低;与之相反,采用卡接结构连接时,操作过程通常比较简单,耗时较短,效率较高,但是连接的稳固性较低,因此连接法兰6通过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与导风圈安装口出的壳体边沿一周固定连接,可以同时兼顾连接效率和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由于卡接结构为机械行业内的常用结构,且结构形式多样,因此在此对卡接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当导风圈与壳体通过连接法连6连接时,为了降低导风圈的制作难度,优选的,导风圈由注塑成型法一体成型,注塑成型法一体成型时的操作过程简单,容易实现,且成型效率较高,有助于简化导风圈的制作过程,降低导风圈的制作成本,提高导风圈的制作效率。

轴流风扇出风侧的气流除了沿垂直于轴流风扇出风面的方向向前移动之外,还承受来自轴流风扇叶片的旋转甩出力,这使得轴流风扇出风侧的部分气流呈螺旋状向前移动,为了减小此部分螺旋状气流冲击到环形导风槽3内的加强筋5时产生的风量损失,优选的,如图3所示,导风圈中加强筋5由靠近导风圈入风端的一端向远离导风圈入风端的一端延伸,沿加强筋5延伸方向的直线与导风圈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且加强筋5形成从导风圈的进风端向导风圈的出风端方向沿轴流风扇旋转方向延伸的螺旋状。由此,当气流冲击到加强筋5时,加强筋5可引导气流继续向前移动并由加强筋5远离导风圈入风端的一端排出,以降低气流与加强筋5之间的冲击力,减少风量损失,降低冲击噪声。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其他构成等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