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894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天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井机。



背景技术:

双面出风天井机是空调机组的常见类型。

现有的双面出风天井机一般采用双换热器配离心风机的结构,两个换热器竖直平行放置在机座内,离心风机设置在两个换热器之间。

启动机组后,机组的两个出风口同时打开,实现送风作业。这样,使得送风方向难以调节,导致机组的送风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复杂的送风要求。

此外,机组内,换热器为直板型,且竖直放置,使双面出风天井机的高度较高,对安装环境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天井机的送风方式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井机,包括:面板,面板具有多个出风口,部分或全部出风口能够选择性地开闭设置。

进一步地,面板还具有至少一个回风口,天井机还包括:机座,面板安装在机座的底端;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机座内并位于面板的上方,换热器将机座内的空间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沿气体的流动方向,回风口位于进风腔的上游位置处;风机,风机设置在出风腔内。

进一步地,风机为多个,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

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多组,多组换热器将机座内的空间分隔为一个进风腔和多个出风腔,各出风腔对应一个出风口。

进一步地,风机为多个,各出风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

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回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风机为两个,换热器为两组,两组换热器将机座内的空间分隔为一个进风腔和两个出风腔,进风腔位于机座的中部,两个出风腔分别位于进风腔的两侧,且两个出风腔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一一对应连通,各出风腔内设置有一个风机。

进一步地,天井机还包括两个接水盘,两组换热器的顶端均与机座的顶端连接,两个接水盘一一对应设置在两组换热器的底端,两个接水盘位于回风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组换热器的顶端彼此靠近并连接,两组换热器呈八字形布置。

进一步地,两组换热器对称设置在回风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天井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连接并独立控制两个风机的工作,天井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当天井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中的第一个风机运转,第二个风机不工作,与第一个风机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口打开,与第二个风机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闭合;当天井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中的第二个风机运转,第一个风机不工作,与第二个风机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打开,与第一个风机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口闭合;当天井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均运转,两个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打开。

进一步地,各组换热器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同一组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换热单元和/或第二换热单元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第一夹角A大于90度。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单元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第二换热单元与竖直平面具有第三夹角C,第二夹角B小于第三夹角C,第二夹角B和第三夹角C均小于90度。

进一步地,风机为贯流风机。

进一步地,天井机还包括多个蜗舌结构,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一个蜗舌结构。

进一步地,天井机还包括进风格栅,进风格栅设置在回风口处。

进一步地,天井机还包括多组导风板,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一组导风板,导风板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当导风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开启状态,当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时,出风口处于闭合状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面板具有多个出风口,部分或全部出风口能够选择性地开闭设置。使用上述结构的天井机,可以通过控制部分或全部出风口的启闭状态,改变天井机的送风方式,使该结构的天井机具有送风方式丰富的特点。这样,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天井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天井机的单侧出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面板;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回风口;20、机座;21、进风腔;22、出风腔;30、风机;40、换热器;41、第一换热单元;42、第二换热单元;50、接水盘;60、导风板;70、进风格栅;80、蜗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天井机的送风方式单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井机。

本发明中的天井机包括面板10,面板10具有多个出风口,部分或全部出风口能够选择性地开闭设置。

使用上述结构的天井机,可以通过控制部分或全部出风口的启闭状态,改变天井机的送风方式,使该结构的天井机具有送风方式丰富的特点。这样,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如图1所示,面板10还具有至少一个回风口13,天井机还包括机座20、换热器40和风机30,面板10安装在机座20的底端;换热器40设置在机座20内并位于面板10的上方,换热器40将机座20内的空间分隔为进风腔21和出风腔22,沿气体的流动方向,回风口13位于进风腔21的上游位置处;风机30设置在出风腔22内。这样,由回风口13进入的空气会先经过进风腔21,经换热器40换热后流入出风腔22,并在风机30的作用下,导向出风口并由出风口吹出。

如图1和图4所示,天井机还包括进风格栅70,进风格栅70设置在回风口13处。通过设置进风格栅70,不仅能够提高回风的均匀性,还能有效避免手指误入,造成伤害。此外,还提高了天井机的外形美观性,对天井机内的部件进行遮挡,外形更加整洁。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回风口13为一个。

可选地,换热器40为多组,多组换热器40将机座20内的空间分隔为一个进风腔21和多个出风腔22,各出风腔22对应一个出风口。这样,各出风腔22的气流可以由对应的出风口吹出,有效规划了气流的路径,避免风在机座20内产生扰流,有效降低了噪音。

可选地,风机30为多个,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30。这样,不同的风机30可以改变风的流向,以使风由靠近该风机30的出风口吹出,从而规划了气流的流路,避免风在机座20内产生扰流,有效降低了噪音。

具体而言,各出风腔22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30。这样,每个出风腔22内的气流都有独立的风机30进行控制,使其以最短的路径经对应的出风口吹出,保证了气流的顺畅性。

可选地,风机30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具有占用空间小、风量大、送风稳定的特点,有利于降低天井机的整体高度。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回风口13位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之间。这样,气体由面板10的中部流入进风腔21,而后向两侧的出风腔22流动,并经第一出风口11和/或第二出风口12流出。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30为两个,换热器40为两组,两组换热器40将机座20内的空间分隔为一个进风腔21和两个出风腔22,进风腔21位于机座20的中部,两个出风腔22分别位于进风腔21的两侧,且两个出风腔22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一一对应连通,各出风腔22内设置有一个风机30。通过设置两个风机30,以使两个风机30运转时,可以分别对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进行送风,以保证送风的顺畅性。为了降低天井机的整体高度,将换热器40倾斜放置,在换热器40换热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机组的整体高度,给工程安装带来便利。

如图1所示,两组换热器40的顶端彼此靠近并连接,两组换热器40呈八字形布置。这样布置的换热器40,在保证整机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还具有尽可能大的换热面积,以保证天井机具有换热可靠性好的特点。

为了保证换热的均匀性,两组换热器40对称设置在回风口13的两侧。

本发明中的各组换热器40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当然,这就是为了降低整机的高度。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同一组内换热器40包括第一换热单元41和第二换热单元42,第一换热单元41与第二换热单元4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换热单元41和/或第二换热单元42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第一夹角A大于90度。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40具有相对较大的换热面积,能够保证可靠换热。

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单元41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第二换热单元42与竖直平面具有第三夹角C,第二夹角B小于第三夹角C,第二夹角B和第三夹角C均小于90度。这样,使得换热器40呈八字形结构布置,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天井机还包括两个接水盘50,两组换热器40的顶端均与机座20的顶端连接,两个接水盘50一一对应设置在两组换热器40的底端,两个接水盘50位于回风口13的两侧。为了保证冷凝水不会外流,在每组换热器40的底端均对应设置有接水盘50,以保证冷凝水被可靠收集。为了保证接水盘50内的水能够被排出,还设置有水泵进行排水。

可选地,天井机还包括多组导风板60,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一组导风板,导风板60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当导风板60处于打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开启状态,当导风板60处于闭合位置时,出风口处于闭合状态。这样,导风板60不仅具有导风的功能,还能够闭合出风口,以提高天井机的外形整洁美观性。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出风口为两个,因而导风板60为两组。

为了减少出风的噪音,提高出风的可靠性,天井机还包括多个蜗舌结构80,各出风口处对应设置有一个蜗舌结构80。蜗舌结构80设置在出风口处,能够优化出风角度,降低噪音和扰流,提高出风的可靠性。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出风口为两个,因而蜗舌结构80为两个。

本发明中的天井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30连接并独立控制两个风机30的工作,天井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两个风机30可独立运转,从而实现双面出风天井机的出风口单开或双开功能。此外,在机组所配的线控器或遥控器上需配置各种出风模式选择功能,以给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实现送风模式的切换。具体工况如下。

当天井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30中的第一个风机30运转,第二个风机30不工作,与第一个风机30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打开,与第二个风机30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2闭合。

如图4所示,当天井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30中的第二个风机30运转,第一个风机30不工作,与第二个风机30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2打开,与第一个风机30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闭合。开机后,使用线控器或遥控器选择天井机的工作模式。如果选择单侧出风模式,则另外一侧的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空气流动方向如图4所示,空气从回风口13进入,穿过单侧的换热器40,在风机30的吸引力下,流向处于运转状态的风机30所在的出风腔22内,最后经打开的出风口排出。

如图1所示,当天井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两个风机30均运转,两个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均打开。开机后,使用线控器或遥控器选择天井机的工作模式。如果选择双侧出风模式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在风机30的吸引力作用下,空气经回风口13进入机座20的内部,然后分别经过两侧的换热器40进入左、右两个出风腔22,最后经面板10上的两个出风口排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器仅为一组。

具体而言,换热器呈弧形板状结构,弧形板状结构的换热器倒扣在机座内,以将机座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中部的进风腔和位于进风腔两侧的出风腔。每个出风腔内各设置有一个风机。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风口为四个,风机为四个,四个风机与四个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

此时,回风口位于四个出风口的中心位置,风由面板的中部经回风口进入进风腔,经换热器换热后,流向出风腔并可由四个出风口中的部分出风口或全部出风口吹出。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回风口不在面板的中部,回风口在面板的四周。

本发明中的天井机可根据使用场景的需要,仅开启其中一个出风口,另一个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也可同时将两个出风口打开。因此,在某些场景下可替代单面出风天井机,扩大双面出风天井机的市场应用范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天井机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可以选择,可以单侧送风,也可以双侧送风;

2.换热器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以降低天井机的整体高度。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