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隔振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43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音隔振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空调制冷运行过程中,压缩机首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加压,驱动其通过压缩机管路进入冷凝器,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并液化后,流入蒸发器蒸发吸热,从而发挥制冷效果,随后由压缩机管路回到压缩机之内,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在空调系统中,压缩机是最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特别是对于整体式空调,包括窗式空调、移动空调和除湿机等。在这一类整体式空调中,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往往能够透过支撑结构散发出来,换句话说,现有的空调支撑结构不能发挥明显的降噪效果,有时甚至会由于共振而放大压缩机噪音。此外,空调室外侧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机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这些噪音同压缩机噪音一起,会传递到室内侧,成为室内侧的主要噪音源,特别是对于整体式空调而言。在所有噪音中,低频噪音的听感最差,会对室内侧人员的舒适性产生显著影响,而低频噪音往往伴随着振动进行传递。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音隔振空调系统,通过增加隔音屏障和柔性隔振连接,能够显著降低空调室内侧的噪音和振动,从而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空调在运行时,室外侧的压缩机和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会传递至室内,影响室内的舒适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隔音隔振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成制冷回路或制热回路的压缩机、室外冷凝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室内蒸发器;所述室外冷凝器、室外风机和压缩机依次连接后通过隔振柔性组件与室内风机和室内蒸发器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靠近室内侧;所述压缩机靠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隔音屏障;所述隔音屏障靠近室外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吸音组件;所述室内蒸发器与所述室外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均采用柔性管。

其中,隔振柔性组件由橡胶、金属橡胶或塑料制成。

其中,隔音屏障由表面吸音材料和中间隔音材料组成。

其中,表面吸音材料为纤维类吸音材料或泡沫类吸音材料。

其中,中间隔音材料为铝板、钢板、铅板、胶合板、木板、铅纤维织品压入聚合脂、有机玻璃、玻璃、双层玻璃或石膏板。

其中,柔性管为金属波纹管或复合橡胶软管。

其中,隔音屏障和吸音组件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其中,室外冷凝器、室外风机和压缩机在隔音屏障上的投影面积均小于或等于隔音屏障的表面积。

其中,室外冷凝器、室外风机和压缩机在吸音组件上的投影面积均小于或等于吸音组件的表面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隔音隔振空调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在空调系统运行时,通过增加隔音屏障和柔性隔振连接,能够显著降低空调室内侧的噪音和振动,从而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隔音隔振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室外冷凝器;2.室外风机;3.压缩机;4.隔音屏障;5.隔振柔性组件;6.室内风机;7.室内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隔音隔振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成制冷回路或制热回路的压缩机3、室外冷凝器1、室外风机2、室内风机6和室内蒸发器7。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侧的室外冷凝器1、室外风机2和压缩机3均通过隔音屏障4和隔振柔性组件5与室内侧隔离,其中压缩机3靠近室内侧,且在压缩机3靠近室内的一侧设置隔音屏障4,在隔音屏障4靠近室外的一侧贴合设置吸音组件。其中,隔音屏障4和吸音组件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室外冷凝器1、室外风机2和压缩机3在隔音屏障4上的投影面积均小于或等于隔音屏障4的表面积。以及室外冷凝器1、室外风机2和压缩机3在吸音组件上的投影面积均小于或等于吸音组件的表面积。

进一步的,隔音屏障4可由表面吸音材料和中间隔音材料组成。表面吸音材料包括纤维类吸音材料和泡沫类吸音材料两种,纤维类吸音材料如超细玻璃棉、矿渣棉、玻璃丝、工业毛毡、棉絮、沥青矿棉絮、石棉和耐火纤维毡等,泡沫类吸音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氯乙烯泡沫塑料、酚醛泡沫塑料、聚醚乙烯泡沫塑料、氨基甲酸泡沫塑料、泡沫玻璃和泡沫石膏等。隔音材料包括铝板、钢板、铅板、胶合板、木板、铅纤维织品压入聚合脂、有机玻璃、玻璃、双层玻璃和石膏板等。吸音组件贴合在隔音屏障4靠近室外一侧,目的是吸收和隔离室外侧主要噪音源室外风机2和压缩机3发出的噪音,最大限度的衰减其传递到室内侧的比例。

隔振柔性组件5可由橡胶、金属橡胶、塑料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位置处于室外内侧结构之间。

室内外之间的冷媒管路使用柔性较强的材料,包括金属波纹管,如铜基材质、铝基材质、不锈钢材质等;或复合橡胶软管,包含pa、epdm和pet等,以隔离由空调室外侧传递至室内侧的噪音和振动。换句话说,室内外侧结构间不存在硬连接,所有连接通过隔振柔性组件5实现。通过柔性隔振材料,由室外风机2和压缩机3振动产生的激振力很难传递到室内侧,从而最大限度的衰减传递到室内侧的振动,同时也能抑制传递至室内侧的低频噪音。

进一步的,在噪声控制方面,压缩机3和室外风机2作为空调系统中的主要噪声源,将向周围空气发出显著的声波激励。当声波传递到隔音屏障4之后,就会激励起隔音屏障4自身的振动,并将这一振动传递至隔音屏障4外的空气环境中。显然,隔音屏障4的刚度越高,其被声波激励发生的振动就越小,因为传递到外界环境中的声波也会越少。因此,本发明中的隔音屏障4应选用面密度和刚度都较高的材料来实现,同时需要利用吸音材料覆盖在这些高密度和高刚度隔音材料的表面,由此可以避免噪音在室外侧空调结构中反复反射,从而发生“混响”效果,即声波在空调室外侧结构内反复反射和放大,隔音屏障4靠近室外侧一面尽可能覆盖吸音材料,如多孔纤维等。

在振动控制方面,压缩机3和室外风机2也是空调系统的主要振动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外侧的结构通过柔性隔振连接5相连,即空调室内外结构间全部为软连接,不存在振动易传递的硬连接。因此,本发明对空调系统室外侧振动源的振动激励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由压缩机3和室外风机2产生的振动激励绝大部分会被空调室内外侧间的柔性隔振连接5衰减,不会传递至室内侧,从而显著降低了室内侧结构的振动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室内侧空调用户感受到的低频噪音。

总而言之,采用本发明给出的隔音隔振空调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幅衰减空调传递至室内侧的噪音,另一方面也能显著隔离空调传递至室内侧的振动,从而明显改善空调系统的噪音和振动表现,特别是在整体式空调之中,效果更为明显。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