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4076发布日期:2019-03-05 20:5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吊顶安装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吊顶式的空调室内机被安装在室内吊顶内,出风面板配合在吊顶的装配孔中。这些空调室内机常常会被用在办公环境中。

吊顶安装的空调室内机,不占用墙面,不会与室内家具摆放冲突,因此被广泛使用。然而对于这种空调室内机而言,空调室内机的大部分体积被容纳在吊顶上方,空调室内机的安装对吊顶上方的空间要求较大,一般不低于40厘米的空间。因此,对于吊顶式的空调室内机,对其高度尺寸仍存在小型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吊顶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电气部件通常设置在壳体外部,维修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和出风面板,其中本体具有顶侧、底侧和连接顶侧和底侧的侧部,本体的侧部设有吸风面;以及出风面板,该出风面板至少部分覆盖本体的底侧,出风面板具有出风口;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轴流风扇,轴流风扇布置在本体内,轴流风扇的轴线方向垂直于顶侧,轴流风扇旋转时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出风侧位于轴流风扇下方,所述出风侧朝向出风面板;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位于吸风面的内侧,围绕轴流风扇设置;以及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设置在轴流风扇下方。由于电气部件设置在了轴流风扇的下方,空调室内机的整机尺寸实现最小化,而且本体部件的结构规则,方便整机的安装。

如此的电气部件的设置位置既减小了整机高度又避免了电气部件对送出的气流产生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容纳电气部件的容纳部。本体包括外壳和容纳在外壳中的导风部件、排水盘。容纳部可以固定到导风部件、排水盘或出风面板。如此的容纳部安装结构简单,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容纳部至少部分地嵌入轴流风扇的叶片围绕的中心部。容纳部的安装充分利用了轴流风扇中心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了空调室内机的整机高度。

优选地,容纳部的面向轴流风扇一侧成“凸”字形,电气部件从容纳部的朝向出风面板的一侧装入容纳部。“凸”字形的容纳部侧表形状有利地将吹出气流引导向出风口,吹出气流更顺畅,并且电气部件装配简单。

优选地,容纳部的面向轴流风扇的一侧上设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可包括多个导流片,导流片大致竖直地布置在容纳部的朝向轴流风扇的一侧面的边缘处。该导流结构的设置使所吹出气流分布均匀,实现了真正的360度送风。

优选地,容纳部具有支承杆,支承杆设置在本体的角部,朝向轴流风扇,支承杆用于将容纳部连接到导风部件或排水盘或出风面板。支承杆具有面向气流的迎风侧和背向气流的背风侧,支承杆的背风侧可设置布线部。容纳部的安装结构简单,并且支承杆不会对气流增加过多阻抗。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出风面板的出风口围绕出风面板的周边设置。出风面板为多边形,出风口设有成多个,每个出风口设有导风叶片,每个出风口的导风叶片均设有步进电机以控制导风叶片的开闭。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送风角度、送风方向,提升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电气部件包括电气盒、控制装置、led灯、无线通信装置、风阀、电动阀、投影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中,空调室内机本体可以为方形、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盖板,盖板设置在出风面板的中部与电气部件的位置对齐。盖板提升了室内机的美观度,而且对电气部分提供了进一步的保护,提升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轴流风扇使侧部进风、底侧出风,因此,整机竖直方向的尺寸可以尽可能地减小,从而节省吊顶高度。在满足制冷效率要求的同时,室内机的整机尺寸的高度得以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相比现有的室内机,本发明室内机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得以减小。

集成吊顶的扣板规格主要有:300mmx300mm、600mmx600mm,为了便于安装,出风面板的尺寸可以设定为略大于600mmx600mm,而嵌入在吊顶内的外壳的尺寸可以设置为略小于600mmx600mm。如此尺寸的空调室内机特别适于集成吊顶安装。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可以通过拆除四片300mmx300mm规格的吊顶模块或一片600mmx600mm规格的吊顶模块进行安装,无需对吊顶模块进行其他作业(开孔之类),室内机本体尺寸略小于四片吊顶模块形成的安装孔,方便安装;出风面板尺寸略大于四片吊顶模块形成的安装孔,确保安装的美观性。另外,这样的空调室内机也可以安装在一体式吊顶开设的开孔内。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在轴流风扇的出风侧紧邻出风面板安装,电气部件的维护非常便利,只需要拆下出风面板中间部位的盖板即可从吊顶下方进行操作。

另外,电气部件的容纳部的支承杆以及其上的导流片的布置使得,从导风圈和容纳部的边缘之间流出的气流围绕旋转轴线360度均匀分布。同时,配合由步进电机独立控制的导风叶片,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顺畅、均匀,节省能耗,提升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出风面板被移除以便于示出部分内部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的出风面板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用于容纳电气部件的容纳部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用于容纳电气部件的容纳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的安装状态仰视立体图。该空调室内机1主要包括本体10和出风面板30(参见图2、3),其中,本体10通常安装在房间的吊顶内,而出风面板30在吊顶下方安装到本体10上,覆盖吊顶上开设的安装口。本体10通常包括外壳18和本体内部构件。外壳18通常为金属外框架,如图2所示,本体内部构件主要包括导风圈21和排水盘26等设置在外壳18内的固定部件,本体内部构件安装配合在外壳18内。此外,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还包括热交换器40、轴流风扇50以及电气部件60,它们均容纳在外壳18形成的内腔中。

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整体大致呈长方体形,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在其水平方向的截面大致为方形。如图3所示,出风面板30呈大致方形,其与空调室内机1长方体的本体10配合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10包括顶侧、与顶侧相对的底侧、和连接在顶侧和底侧之间四个侧部11。需说明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正常安装的状态下,本体10的顶侧朝上而底侧朝下,本体10的底侧连接到出风面板30。本体10的侧部11形成气流流入的吸风面,而本体10底侧的出风面板30则设有出风口31形成气流流出的送风面。

外壳10的顶侧可以包括无孔的盖板,通常由金属制成,金属盖板上可布置若干凸肋以作加强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采用了轴流风扇50,即,在该风扇50工作时,叶片51推动空气以与风扇50的轴线相同的方向流动。如图2所示,轴流风扇50安装成其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外壳18的顶侧,而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朝向出风面板30的送风面。在空调室内机1的运行过程中,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绕旋转轴线转动,使气流从外壳18的侧部11的吸风面进入,沿着轴流风扇50的轴线方向通过导风部件,输送到外壳18底侧的出风面板30,气流最终从出风面板30的出风口31流出。在本发明的导风路径中,空调室内机1的外壳18的顶侧不必特别地设置大面积气流进口。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的热交换器40沿外壳18的吸风面围绕轴流风扇50设置。沿着空调室内机的气流路径,热交换器40位于外壳18的吸风面和轴流风扇50的进风侧之间,通过吸风面进入空调室内机1的气流将流过热交换器40换热后进入轴流风扇50。热交换器40优选地围绕轴流风扇50延伸。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10中的导风部件主要包括导风圈21,导风圈21围绕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并与之大致同轴线布置。导风圈21包括外扩的进风边缘和外扩的出风边缘。排水盘26布置在热交换器40的下方,以便收集冷凝水。此外,导风部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出风面板30和排水盘26之间的导风内框架(未示出)。

根据一个较佳实施例,排水盘26由泡沫材料制成,而导风圈21由树脂材料制成。可将排水盘26与导风圈21模制成一体,导风圈21的进风边缘和出风边缘均连接到排水盘26,导风圈21的出风边缘附连到排水盘26面对出风面板30的下表面。由于排水盘26和导风圈21一体地形成一个本体内部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将该构件嵌合到外壳18内,即可完成排水盘26和导风圈21的安装。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面板30的正视图。从图3中可以看到,出风面板30大致呈正方形,出风口31围绕整个正方形的周围边缘设置。具体而言,出风面板30上每一个出风口31呈梯形,四个梯形的出风口31围绕出风面板30的四周布置,出风口31的侧边彼此毗邻,从而形成360度的出风口。优选地,相邻的出风口31之间通过枢转保持导风叶片32的支承部33隔开。每个出风口31安装有多个导风叶片32,导风叶片32大致平行于出风面板30的边缘,各个导风叶片32的长度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出风面板30的支承部33可枢转地支承导风叶片32,导风叶片32在电机的控制下根据指令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尽管图示的出风面板30为方形,但其他多边形也是可行的。当出风面板设置为多边形时,出风口应仍围设在出风面板的整个周边上,形成360度的出风口。例如,出风面板30也可以构造成多边形或圆形。

优选地,导风叶片的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被特别地设置出风面板30的内侧、导风叶片3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部位置。特别地,一个出风口31中的导风叶片32单独地由一个步进电机驱动控制。这样的步进电机的设置特别有利于实现出风面板30全方位的出风,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方向导风叶片32的独立控制,从而优化导风效果,提高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电气部件60,这里所指出的电气部件60可以包括电气盒、控制装置、led灯、无线通信装置(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风阀、电动阀、投影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实现整机小型化,同时方便对电气部件60进行维护,电气部件60被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从图1可以看到,电气部件60大致布置轴流风扇50的轴向正下方。从气流流动路径来看,电气部件60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下游并且在出风面板30的出风口31的上游。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气部件60为电气盒61的形式。电气盒61通常方形金属盒61构成。如图2所示,出风口31布置在电气部件60的四周,并且电气盒61的底部基本齐平于出风面板30所在的平面。或者,出风面板30的中间部位设有可拆卸的盖板70,盖板70大致与电气盒61对齐,电气盒61的底部可紧邻该盖板70。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气盒61通过安装在容纳部80内而布置在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处。图4和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电气部件容纳部80。

如图4和图5所示,容纳部80具有大致方形的外轮廓,但容纳部80的形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容纳部80的外轮廓作设置成圆形。容纳部80整体上类似于倒扣的盘状的容器。容纳部80面向轴流风扇50的一侧(即容纳部80的外侧)整体外凸形成类似“凸”字形的凸面86。优选地,凸面86四周的边缘部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延伸段。容纳部80朝向出风面板30的一侧内凹(即容纳部80的内侧)形成安装面,电气部件60通过紧固件(未示出)安装到该安装面。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部件60为电器盒61的形式,从图1中可以看到,整个电器盒61被安装到容纳部80的内凹安装面中。或者,容纳部80的安装面也可以设置成平面,以便固定电气部件。

从图4中可以看到,容纳部80的外凸的凸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导流片83,这些导流片83大致平行于轴流风扇的轴线布置在边缘处,以便使流出轴流风扇50的气流均匀地分布。在图4所示的这实施例中,用作导流结构的导流片83共有8片,每一侧边上布置有两片导流片83。每一导流片83大致竖直向地设置在外凸的凸面86的边缘上。每一片导流片83可顺着气流流出方向偏置。可以理解,导流片83的数量可以变化,例如,每边可以设置三片导流片。每个导流片83具有指向轴流风扇50的进风端以及与进风端相对的出风端。为了将每片导流片83的方向被特定地调整为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导流片83相对轴流风扇50的径向方向偏移设置,以便于将气流从集中侧导向缺失侧。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的角部气流较弱,因此,如图4所示,其中一些导流片83(通常是靠近支承杆85)的出风端向着角部偏移,相应地,当容纳部80安装在外壳10内时,这些导流片83的出风端偏移指向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面板30的角部。

为了使空调室内机1的整体高度尽可能降低,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用于放置电气部件60的容纳部80至少部分地嵌入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围绕的中心凹部,特别是使容纳部80外凸的凸面86至少部分地嵌入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围绕的中心凹部。从图2的空调室内机1的侧剖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容纳部80的最顶部高于轴流风扇50的叶片51的最下缘所在的平面。优选地,容纳部80的凸面86的最凸出部分基本与轴流风扇50的轴线对齐。这样,室内机的整体高度可以尽量地减小,从而减少吊顶内预留空间的高度,压缩了室内机的安装空间,避免吊顶过低带来压抑感。

电气部件61的容纳部80通过多个支承杆85固定到空调室内机1的本体内部构件的导风构件或排水盘上。如图1所示,优选地,支承杆85的一端固定到导风圈21的出风边缘上,支承杆85的另一端固定在容纳部80的外凸的凸面86的边缘处,从而使容纳部80相对导风构件或排水盘固定。较佳地,容纳部80、支承杆85以及导风圈21可以由树脂材料一体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容纳部80形成为本体内部构件的一部分。在空调室内机1装配的过程中,当风扇装配到外壳18内之后,具有容纳部80的本体内部构件一体嵌合在外壳18内,容纳部80位于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随后,电气部件60可以安装到容纳部80的安装面上,此时,容纳部80将轴流风扇50与电气部件60分隔开。

图1示出了四根支承杆85。结合图5可以发现,支承杆85位于靠近容纳部80的方形轮廓的对角线的位置,但相对于对角线向同一时针方向偏移。在此实施例中,容纳部80在外壳18内安装成容纳部80的角部与外壳的角部相对、容纳部80的直线边缘与外壳18的侧部11相对。因此,也就是说,支承杆85相对于本体10的矩形截面的对角线偏移。在此,支承杆85偏移的方向为顺着轴流风扇50的出风方向。相比较支承杆85直接设置在对角线位置的布置方式而言,偏移设置支承杆85能够使气流围绕轴流风扇50的旋转轴线的均匀分布,减小对角部气流的阻碍。特别是当出风面板30如图3所示那样出风口围绕面板一周设置时,支承杆85的偏移设置能够避免角部风量明显区别于出风面板30的平直边缘处的风量。

更重要的是,支承杆85的相对对角线的偏移设置与容纳部80的外凸凸面上的导流片83相互配合,使得气流围着旋转轴线360度均匀地分布。

为了尽可能减小支承杆85对于气流的阻碍作用,较佳地,将支承杆85的朝向气流的迎风面形成为外凸的弧形。或者,可以将支承杆85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设置成两头尖中间粗的橄榄形。

容纳部80中的电气部件60需要配线,为了便于电气部件60的线缆排布,可以将支承杆85的背向气流的背风面形成布线部,例如布线槽,与电气部件60相关联的线缆沿着支承杆85的背风面排布。

另一方面,支承杆85从容纳部80朝远离轴流风扇5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中,支承杆85逐渐变细,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引导气流均匀分布。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容纳部80也可以相对出风面板30固定。具体地,容纳部80的边缘连接到出风面板30的背面,而盖板70可以直接覆盖容纳部80的安装面。盖板70较佳地使用卡合结构连接到出风面板30上。当容纳部80内的电气部件60需要被维修或更换时,从吊顶下方直接将盖板70从出风面板30拆下即可进行操作。

如图3所示,出风面板30的出风口31中间位置的盖板70呈方形,但是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盖板70通常由树脂模制而成。例如,在容纳部80中可以直接安装led灯,而盖板70可以选用透明的树脂制成,从而使led灯的光线通过透明的盖板70射出。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还可以有其他变化形式。例如,空调室内机整体形成为一个圆柱形。空调室内机的本体形成为一个圆柱形,具有圆筒形的外壳,轴流风扇、热交换器、排水盘、导风构件容纳在筒形外壳内。出风面板优选地形成为圆形,出风口围设置在出风面板的周围。圆筒柱形的本体的圆弧侧部形成吸风面,电气部件同样设置在轴流风扇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轴流风扇50使侧部11进风、底侧出风,因此,整机竖直方向的尺寸可以尽可能地减小,从而节省吊顶高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的整机尺寸的高度可以控制在300mm之下,但制冷效率仍能保持规定要求。

为了便于安装,出风面板30的尺寸可以设定为640mmx640mm的方形,而嵌入在吊顶内的外壳18的尺寸可以设置为580mmx580mm。如此尺寸的空调室内机1特别适于集成吊顶安装。集成吊顶的扣板规格主要有:300mmx300mm、600mmx600mm,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可以通过拆除吊顶模块进行安装,例如300mmx300mm可拆除四块,600mmx600mm可拆除一块,无需对吊顶做其他施工,而面板尺寸刚好可以遮盖开孔的缝隙。另外,这样的空调室内机1也可以安装在一体式吊顶开设的开孔内。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中的电气部件60在轴流风扇50的出风侧紧邻出风面板30安装,电气部件60的维护非常便利,只需要拆下出风面板30中间部位的盖板70即可从吊顶下方进行操作。

另外,电气部件60的容纳部80的支承杆85和导流片83的布置使得,从导风圈21和容纳部80的边缘之间流出的气流围绕旋转轴线360度均匀分布。同时,配合由步进电机独立控制的导风叶片32,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顺畅、均匀,节省能耗,提升人体的舒适性。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