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358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降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降温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夏天到来,天气炎热,厂房、车间等地方由于机械长时间作业散发大量的热,导致室内温度很高,这对车间工人的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极易导致工人中暑。这些地方一般不安装空调,而是通过简单的风扇以及向地面和空中洒水来起到降温的目的,现有的洒水降温措施依靠人工手动泼水或者利用管子冲浇,费时费力,部分专用的洒水装置可以向水中加冰水或者冰块,以高效实现降温的功能,但是其内部冷水和常温的水混匀效果差,而且冲浇头的喷孔长期裸露在外,导致喷洒管上的喷孔很容易进灰造成喷孔堵塞,从而耽误正常的洒水降温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降温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降温设备,包括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台顶部的洒水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左侧面顶部设有第一凸边块,所述洒水装置右侧面底部设有第二凸边块,所述第一凸边块内固定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输导管,所述第一凸边块顶部设有底部与所述第一输导管顶部伸延末梢固定连接的洒水道,所述洒水道外表面上平滑设有套件,所述洒水装置顶部设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下方的所述容纳箱内设有向左侧伸延设置的导滑槽,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混合轴,所述混合轴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容纳腔内顶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混合轴底部伸延末梢通贯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导滑槽之间的所述容纳箱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混合轴底部末梢侧面内设有第一卡扣槽,所述容纳箱左侧的所述洒水装置内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深孔,所述深孔下方的所述容纳箱内设有转化腔,所述转化腔与所述深孔之间设有板件,所述板件内转绕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顶部伸延段经所述深孔后探到所述洒水装置顶部外,所述螺杆顶部末梢固定设有卡块,所述螺杆顶部末梢固定设有卡块,所述洒水装置顶部外的所述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滑板,所述滑板左侧末梢与所述套件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右侧伸延段探进所述导滑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导滑槽内的所述滑板上设有转化转绕装置,所述转化转绕装置下方的所述洒水装置顶部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基台底部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底面设置有防滑颗粒,所述洒水装置内部设置有抽屉组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轴外表面上设置有混合杆。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导管底部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凸边块底部外,所述容纳箱右侧底部设有第二输导管,所述第二输导管内设有阀口。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洒水装置顶壁侧面内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一转绕轴,所述第一转绕轴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一动力机,所述第一动力机外表面与所述洒水装置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顶部内设有第二卡扣槽。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化转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滑板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所述第二转绕轴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卡扣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卡扣轴,所述第二转绕轴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外卡扣轴,所述第二外卡扣轴底部探进与所述第二卡扣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杆底部伸延段探进所述转化腔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一锥轮,所述转化腔右侧内壁内且设有第二动力机,所述第二动力机左侧端配合连接有探进所述转化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凸边块顶部固定设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顶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输导管之间连接有橡胶管,所述第一输导管底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凸边块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排管,所述第一导排管顶部与所述液压泵底部通贯设置,所述转化腔下方的所述容纳箱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排管,所述第二导排管左侧伸延末梢通贯所述洒水装置左侧面并探到所述洒水装置左侧面外,所述第二导排管右侧伸延段探进所述第二凸边块内且末梢与所述第一导排管底部通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排管左侧末梢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排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洒水道左侧面上设有洒水孔,所述套件左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洒水道上的所述洒水孔错杂设置的洒水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抽屉组件包括所述洒水装置内部设置的抽屉腔和设置在所述抽屉腔内的抽屉柜,所述抽屉柜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抽屉腔内底面配合滑轮设置有滑轨,所述抽屉柜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抽屉腔平滑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螺杆顶部伸延段经深孔后探到洒水装置顶部外,螺杆顶部末梢固定设卡块,洒水装置顶部外的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滑板,滑板左侧末梢与套件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滑板右侧伸延段探进导滑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导滑槽内的滑板上设转化转绕装置,转化转绕装置下方的洒水装置顶部内设动力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滑板的升降工作,实现洒水工作的开启和闭合工作以及混合的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量。

2.通过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洒水装置顶壁侧面内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底部配合连接第一动力机,第一动力机外表面与洒水装置内固定连接,第一转绕轴顶部内设第二卡扣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混合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转化转绕装置包括与滑板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设置且与第一卡扣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卡扣轴,第二转绕轴底部固定设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外卡扣轴,第二外卡扣轴底部探进与第二卡扣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混合工作的转化控制,提高混合配合连接的同时使洒水道上的洒水孔处于开启状态,提高洒水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洒水道与套件的开合工作,防止因喷洒管上的喷孔长期裸露在外,而导致喷洒管上的喷孔很容易进灰造成喷孔堵塞,提高使用寿命,能实现自动配合连接完成混合工作,防止水沉淀导致喷出的水浓度不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降温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降温设备混合以及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降温设备,包括基台5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台5顶部的洒水装置6,所述洒水装置6左侧面顶部设有第一凸边块61,所述洒水装置6右侧面底部设有第二凸边块62,所述第一凸边块61内固定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输导管611,所述第一凸边块61顶部设有底部与所述第一输导管611顶部伸延末梢固定连接的洒水道613,所述洒水道613外表面上平滑设有套件614,所述洒水装置6顶部设有容纳箱8,所述容纳箱8内设有容纳腔81,所述容纳腔81底部下方的所述容纳箱8内设有向左侧伸延设置的导滑槽85,所述容纳腔81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混合轴82,所述混合轴82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容纳腔81内顶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混合轴82底部伸延末梢通贯所述容纳腔81与所述导滑槽85之间的所述容纳箱8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混合轴82底部末梢侧面内设有第一卡扣槽821,所述容纳箱8左侧的所述洒水装置6内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深孔64,所述深孔64下方的所述容纳箱8内设有转化腔63,所述转化腔63与所述深孔64之间设有板件65,所述板件65内转绕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设置的螺杆651,所述螺杆651顶部伸延段经所述深孔64后探到所述洒水装置6顶部外,所述螺杆651顶部末梢固定设有卡块6510,所述洒水装置6顶部外的所述螺杆651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滑板66,所述滑板66左侧末梢与所述套件614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板66右侧伸延段探进所述导滑槽85内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导滑槽85内的所述滑板66上设有转化转绕装置,所述转化转绕装置下方的所述洒水装置6顶部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基台5底部设置有支柱51,所述支柱51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垫52,所述防滑垫52底面设置有防滑颗粒,所述洒水装置6内部设置有抽屉组件。

其中,所述混合轴82外表面上设置有混合杆83,从而实现容纳腔81水的混合均匀性。

其中,所述第一输导管611底部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凸边块61底部外,所述容纳箱8右侧底部设有第二输导管84,所述第二输导管84内设有阀口84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洒水的供水控制,作业过程无需人力参与,减轻工人劳动量,同时提高供水稳定性。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洒水装置6顶壁侧面内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一转绕轴67,所述第一转绕轴67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一动力机68,所述第一动力机68外表面与所述洒水装置6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67顶部内设有第二卡扣槽67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混合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

其中,所述转化转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滑板66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661,所述第二转绕轴661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卡扣槽821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卡扣轴662,所述第二转绕轴661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外卡扣轴663,所述第二外卡扣轴663底部探进与所述第二卡扣槽671内且平滑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混合工作的转化控制,提高混合配合连接的同时使洒水道613上的洒水孔6131处于开启状态,提高洒水效率。

其中,所述螺杆651底部伸延段探进所述转化腔63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一锥轮633,所述转化腔63右侧内壁内且设有第二动力机632,所述第二动力机632左侧端配合连接有探进所述转化腔63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633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631,从而实现控制洒水工作的开启和闭合工作以及混合的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

其中,所述第二凸边块62顶部固定设有液压泵624,所述液压泵624顶部设有第二连接部6241,所述第二连接部6241与所述第二输导管84之间连接有橡胶管842,所述第一输导管61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部612,所述第二凸边块62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排管621,所述第一导排管621顶部与所述液压泵624底部通贯设置,所述转化腔63下方的所述容纳箱8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排管622,所述第二导排管622左侧伸延末梢通贯所述洒水装置6左侧面并探到所述洒水装置6左侧面外,所述第二导排管622右侧伸延段探进所述第二凸边块62内且末梢与所述第一导排管621底部通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612与所述第二导排管622左侧末梢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排管623。

其中,所述洒水道613左侧面上设有洒水孔6131,所述套件614左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洒水道613上的所述洒水孔6131错杂设置的洒水部6141,从而实现洒水的开启和闭合工作,提高本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抽屉组件包括所述洒水装置6内部设置的抽屉腔31和设置在所述抽屉腔31内的抽屉柜32,所述抽屉柜32底部设置有滑轮33,所述抽屉腔31内底面配合滑轮33设置有滑轨34,所述抽屉柜32通过所述滑轮33与所述抽屉腔31平滑配合连接。

初始状态时,滑板66位于导滑槽85内最底部位置时,此时,滑板66带动套件614与洒水道613完全配合连接,同时,使洒水孔6131与洒水部6141错杂分布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洒水孔6131为闭合状态,同时,使第二转绕轴661顶部的第一外卡扣轴662最大程度远离第一卡扣槽821,此时,使第二转绕轴661底部的第二外卡扣轴663完全探进第二卡扣槽671内。

当需要混合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二动力机632带动第二锥轮631转绕,并由第二锥轮631带动第一锥轮633以及第一锥轮633顶部的螺杆651,此时,由螺杆651带动滑板66逐渐沿导滑槽85内顶壁方向滑动,同时,由滑板66带动套件614逐渐沿洒水道613顶部方向滑动,此时,第二转绕轴661顶部的第一外卡扣轴662逐渐朝第一卡扣槽821一侧滑动,同时,第二转绕轴661底部的第二外卡扣轴663逐渐滑出第二卡扣槽671内,直至如图2所示滑板66滑至导滑槽85内最顶部位置时,此时,使第二转绕轴661顶部的第一外卡扣轴662完全探进第一卡扣槽821内,同时,使第二外卡扣轴663底部段与第二卡扣槽671顶部段配合连接,此时,滑板66顶部端与所述卡块6510底部相抵接,同时,使套件614上的洒水部6141分别移动至洒水道613上的洒水孔6131左侧相对位置,此时,控制第二动力机632停止转绕,同时控制第一动力机68带动第一转绕轴67转绕,由第一转绕轴67带动第二卡扣槽671内的第二外卡扣轴663转绕,由第二外卡扣轴663带动第二转绕轴661以及第二转绕轴661顶部的第一外卡扣轴662转绕,进而由第一外卡扣轴662带动混合轴82转绕实现混合工作,当需要洒水时,此时开启阀口841,使水经第二输导管84后流入橡胶管842内,然后经橡胶管842流入液压泵624内,此时,开启液压泵624,使加压过的水依次经第一导排管621、第二导排管622和第三导排管623后流入第一输导管611内,然后经第一输导管611流入洒水道613内,最后经洒水道613上的洒水孔6131以及洒水部6141喷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螺杆顶部伸延段经深孔后探到洒水装置顶部外,螺杆顶部末梢固定设卡块,洒水装置顶部外的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滑板,滑板左侧末梢与套件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滑板右侧伸延段探进导滑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导滑槽内的滑板上设转化转绕装置,转化转绕装置下方的洒水装置顶部内设动力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滑板的升降工作,实现洒水工作的开启和闭合工作以及混合的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量。

2.通过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洒水装置顶壁侧面内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底部配合连接第一动力机,第一动力机外表面与洒水装置内固定连接,第一转绕轴顶部内设第二卡扣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混合工作,提高混合均匀性,转化转绕装置包括与滑板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设置且与第一卡扣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卡扣轴,第二转绕轴底部固定设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外卡扣轴,第二外卡扣轴底部探进与第二卡扣槽内且平滑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混合工作的转化控制,提高混合配合连接的同时使洒水道上的洒水孔处于开启状态,提高洒水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洒水道与套件的开合工作,防止因喷洒管上的喷孔长期裸露在外,而导致喷洒管上的喷孔很容易进灰造成喷孔堵塞,提高使用寿命,能实现自动配合连接完成混合工作,防止水沉淀导致喷出的水浓度不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