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3686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在瓷器的生产过程中瓷器在成型后,需要上釉或彩绘,上釉或彩绘后的瓷器,人们之前会通过静置的方式来进行风干定型,但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烘干设备对上釉或彩绘后的瓷器进行短时间内的烘干定型,提升生产效率,但现有烘干设备内往往各方位提供的局部烘干温度存在差异,装载瓷器的烘干架又是简单的盛放架,因此往往使需要烘干的瓷器造成各方位烘干不均匀,容易影响瓷器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侧壁上部具有引流孔,桶体顶部具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电动推杆,电推推杆下端伸缩杆往下穿进桶体,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压板,桶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支架上端安装有用于放置瓷器的网格板,所述桶体下部的进风口用于连接热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孔内口边设有折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供伸缩杆穿入的通孔内壁设有耐腐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陶瓷放置在网格板上,然后从进风口通入热风进行烘干,热风由于密度低会往上升,而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可以间隔的推到压板来对桶体内的热气产生对流,这样即节约能源又提高了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附图1、2所示,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侧壁上部具有引流孔2,桶体1顶部具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电动推杆3,电推推杆3的伸缩杆往下穿进桶体1,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压板4,桶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支架上端安装有用于放置瓷器的网格板5,桶体1下部的进风口6用于连接热风管。

引流孔2内口边设有折流板7。折流板可以避免烘干后的湿气直接从引流孔排出,这样经过折流的热湿气会绕过折流板后再从引流孔排出,保证了利用热湿气保温桶体。

电动推杆3连接外部电源。利用外部电源对电动推杆供电。

顶盖上供伸缩杆穿入的通孔内壁设有耐腐蚀材料8。耐腐蚀材料即用于密封又能起到耐热气腐蚀的效果。

桶体1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折流板7为弧形板,这样形成对折流孔的下部分弧形包覆。

实施例二

如附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侧壁上部具有引流孔2,桶体1顶部具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电动推杆3,电推推杆3的伸缩杆往下穿进桶体1,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压板4,桶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支架上端安装有用于放置瓷器的网格板5,桶体1下部的进风口6用于连接热风管。

引流孔2内口边设有折流板7。折流板可以避免烘干后的湿气直接从引流孔排出,这样经过折流的热湿气会绕过折流板后再从引流孔排出,保证了利用热湿气保温桶体。

电动推杆3连接外部电源。利用外部电源对电动推杆供电。

顶盖上供伸缩杆穿入的通孔内壁设有耐腐蚀材料8。耐腐蚀材料即用于密封又能起到耐热气腐蚀的效果。

耐腐蚀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全氟醚橡46份、丁苯橡胶35份、氯磺化聚乙烯4份、硅烷偶联剂2份、石墨2份、氯醚橡胶5份、对甲基苯磺酸6份、聚亚烷基二醇4份、过氧化甲已酮4份、硬脂酸镁7份、n-环己基对甲氧基苯胺2份、α纤维素2份、防老剂6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6份、乙酰柠檬酸三乙酯8份。

其中α纤维素是亚硫酸盐法漂白纸浆。

其中防老剂为微晶腊。

桶体1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折流板7为弧形板,这样形成对折流孔的下部分弧形包覆。

实施例三

如附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一种瓷器烘干用对流烘干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侧壁上部具有引流孔2,桶体1顶部具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电动推杆3,电推推杆3的伸缩杆往下穿进桶体1,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压板4,桶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支架上端安装有用于放置瓷器的网格板5,桶体1下部的进风口6用于连接热风管。

引流孔2内口边设有折流板7。折流板可以避免烘干后的湿气直接从引流孔排出,这样经过折流的热湿气会绕过折流板后再从引流孔排出,保证了利用热湿气保温桶体。

电动推杆3连接外部电源。利用外部电源对电动推杆供电。

顶盖上供伸缩杆穿入的通孔内壁设有耐腐蚀材料8。耐腐蚀材料即用于密封又能起到耐热气腐蚀的效果。

耐腐蚀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全氟醚橡胶46份、丁苯橡胶35份、氯磺化聚乙烯4份、硅烷偶联剂2份、石墨2份、氯醚橡胶5份、对甲基苯磺酸6份、聚亚烷基二醇4份、过氧化甲已酮4份、硬脂酸镁7份、n-环己基对甲氧基苯胺2份、α纤维素2份、防老剂6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6份、乙酰柠檬酸三乙酯8份、大豆肽4份。

其中α纤维素是亚硫酸盐法漂白纸浆。

其中防老剂为微晶腊。

耐腐蚀材料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全氟醚橡胶、丁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醚橡胶混合升温至120-130℃,在密炼机上进行塑炼,接着加入剩余的各原料,混炼7-8min,温度为142-148℃时排胶,胶液送入模具成型得到耐腐蚀材料。

桶体1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折流板7为弧形板,这样形成对折流孔的下部分弧形包覆。

试验

实施例二、三的耐腐蚀材料进行试验验证,并与现有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627161a,申请公布日2014.03.12)的实施例二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可见,本发明耐腐蚀材料的拉伸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都极大的获得提高,而且老化后其拉伸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变化较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