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96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蓝图,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超过15%。由于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在采暖季一般采用热定电的运行模式,电力负荷调峰能力差,限制了风能、太阳能等负荷波动的新能源发电并网,造成严重的弃风弃能现象。因此,探索有效技术途径,提高热电联产机组在采暖季的电力负荷调峰能力,为新能源发电留出更多的上网空间,是当前热电联产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现在局域换热站普遍采用的板式换热器,不具备热负荷调节能力。一级热网水和二级热网水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一级热网水放出热量,二级热网水吸收热量,一级热网供水放热后温度降低的回水回到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首站,二级热网水为热用户供热。

因此热电联产系统需要一种具备蓄热能力,增强板式换热器供热的稳定性,当热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产热量变化时供热品质不变,为新能源发电提供了上网空间的蓄热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总体方案为:本发明为一种具有蓄热能力的板式换热器,即蓄热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板片为具有封闭空间的换热板,其中封装相变蓄热材料,并能够分隔一级热网水和二级热网水。利用蓄热材料的固液相变潜热,使板式换热器具有储热及热负荷调节能力。当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时,发电负荷变化导致作为热源的汽轮机抽汽量变化,进而引起热网首站加热器输出的热量变化,蓄热板式换热器能够起到供热负荷调节作用。热电联产机组汽轮机提供较多抽汽量时,蓄热材料主要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存储热量;热电联产机组降负荷运行时,蓄热材料释放部分潜热,和一级热网供水输运的热量一起通过板片传给二级热网水,用以维持热网加热器稳定的热负荷输出。从而,热电联产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热网首站加热器通过蓄热、放热过程为热网及热用户提供稳定的供热品质。蓄热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加入了相变材料,具有热负荷调节能力,本发明提升了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期的负荷调峰能力,扩大了新能源发电的并网空间。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蓄热板式换热器包括蓄热式换热板1、固定压紧板2、活动压紧板3、密封垫4、导杆5、密封圈6和压紧螺杆7,13~20片蓄热式换热板1用导杆5定位并紧密排列置于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之间,一条导杆5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上端的导杆孔206,另一条导杆5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下端的导杆孔206,并且导杆5置于全部蓄热式换热板1的定位导槽105中,导杆5两端分别用螺母固定,密封垫4垫在相邻两片蓄热式换热板1之间,相邻的两个密封垫4互相反向置放,4个密封圈6分别置于第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4个流道孔104与固定压紧板2上的第一流道进口201、第一流道出口202、第二流道进口203和第二流道出口204内侧端口之间,起到在各进出水端口与相应流道孔104连接的密封作用,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紧靠活动压紧板3,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侧板上没有流道孔,在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与活动压紧板3之间放置一片密封垫4,再用8条压紧螺杆7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上的8个压杆孔205和活动压紧板3上对应的8个压杆孔205用螺母拧紧,使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压紧全部蓄热式换热板1、密封垫4和密封圈6,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

所述蓄热式换热板1由2块侧板101、围板102和4个密封垫圈103构成,侧板101为长方形结构,在4个角处对称分布4个圆形的流道孔104,在两条长方形短边的中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定位导槽105,侧板101的4个边沿部分和4个流道孔处为平面,侧板101的其余部分为向同一侧凸起的波纹面,向同一侧凸起的波纹面起到扰流强化传热的作用,围板102为长方形环状结构,宽度等于或小于侧板101的宽度,长度等于或小于侧板101的长度,短边由两个半圆环组成,在一条短边的中心处有2个分别为进料孔106和出气孔107的螺纹孔;两块侧板101互相平行并且向同一侧凸起的波纹面同向设置,围板102的两个边沿分别与两块侧板101焊接组成蓄热式换热板1的换热板空腔体,围板102将侧板101上的4个流道孔104包围在换热板空腔内,4个密封垫圈103分别置于两块侧板101上的4组相对的流道孔104之间且与流道孔104同心,密封垫圈103起密封和支撑的作用,将流道孔104与换热板空腔隔开,在换热板空腔中灌装相变蓄热材料,再用螺钉堵住进料孔106和出气孔107,组成蓄热式换热板1;

所述密封垫4为长方形结构,密封垫宽度与侧板101的宽度相同,密封垫长度与侧板101的长度相同,密封垫4由两个流道圈401和换热圈402组成,两个流道圈401为圆形圈,在同一条密封垫长边侧,两个流道圈401对称分布在密封垫4的两端,两个流道圈401的中心距与侧板101上同一条长边侧两端的两个流道孔104的中心距相同,换热圈402为准梯形结构;

密封垫4垫在两片相邻的蓄热式换热板1之间,两个流道圈401分别包围侧板101的一条长边侧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的通道或第二流道的通道,换热圈402包围侧板101的另一条长边侧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换热区或第二流道换热区;

第一片密封垫4的流道圈401置于右侧,换热圈402与第一片和第二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片相邻侧板101构成第一流道换热区,两个流道圈分别与第一片和第二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个流道孔104以及密封垫圈103构成第二流道的通道,第二片密封垫4的流道圈401置于左侧,换热圈402与第二片和第三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片相邻侧板101构成第二流道换热区,两个流道圈401分别与第二片和第三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的通道,以此类推,第一流道换热区和第二流道换热区交替分布,第一流道的通道和第二流道的通道也交替分布;第一流道进口201和第一流道出口202分别通过密封圈6和第一流道的通道把全部第一流道换热区并联连通,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口203和第二流道出口204分别通过密封圈6和第二流道的通道把全部第二流道换热区并联连通,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道。

所述向同一侧凸起的波纹面的波纹为人字形波纹、水平平直波纹、斜波纹或竖直波纹。

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由石蜡和膨胀石墨组成。

本发明在冷热流体之间的蓄热式换热板1内部封装相变蓄热材料石蜡与膨胀石墨。石蜡在固液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相变潜热,使板式换热器具有蓄热能力,对热负荷起调节作用,能提高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的能力,利于电网消纳如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石蜡的固液相变温度约等于热网换热器热水初始温度,能使被加热的二级热网水维持相对稳定的给水温度。添加膨胀石墨提高了相变蓄热材料的导热能力,有利于冷热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蓄热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时,热水从第一流道进口201进入第一流道的通道,热水在第一流道换热区中从上往下流动,经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第一流道的通道汇流,最后从第一流道出口202流出。冷水从第二流道进口203进入第二流道的通道,冷水在第二流道换热区中从下往上流动,经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第二流道的通道汇流,最后从第二流道出口204流出。

由于密封垫4的作用,热水和冷水分别在蓄热式换热板1两侧的换热区流动。在这一过程中热水放出热量由相变蓄热材料吸收,相变蓄热材料升温直至融化,吸收大量的相变潜热,提高换热器的储热密度,当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波动从热水侧传到冷水侧后,冷水开始吸收热量升温直至最后温度达到平衡。

当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负荷调峰时,第一流道中的一级热网水热量减少,导致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热源输入减少,相变蓄热材料温度降低,冷却到相变温度时,材料发生相变,液态凝结成固态,放出熔化潜热,热量通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侧板101传给第二流道中的二级热网水,弥补一级热网水输热量的减少。由于相变熔化潜热值较大,而且相变过程中蓄热材料的温度波动不大,起到稳定热源的调节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热负荷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蓄热式换热器板内加相变蓄热材料,结构简单紧凑,使板式换热器具备蓄热能力,增强了板式换热器供热的稳定性,当热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产热量变化时供热品质不变,为新能源发电提供了上网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蓄热板式换热器示意图;

图2为蓄热板式换热器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蓄热式换热板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侧板示意图;

图5为围板示意图;

图6为密封垫示意图。

图中:1--蓄热式换热板,101--侧板,102--围板,103--密封垫圈,104--流道孔,105--定位导槽,106--进料孔,107--出气孔,2--固定压紧板,201--第一流道进口,202--第一流道出口,203--第二流道进口,204--第二流道出口,205--压杆孔,206--导杆孔,3--活动压紧板,4--密封垫,401--流道圈,402--换热圈,5--导杆,6--密封圈,7--压紧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为一种蓄热板式换热器,如图1的蓄热板式换热器示意图和图2的蓄热板式换热器零件分解示意图,蓄热板式换热器包括蓄热式换热板1、固定压紧板2、活动压紧板3、密封垫4、导杆5、密封圈6和压紧螺杆7。15片蓄热式换热板1用导杆5定位并紧密排列置于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之间,一条导杆5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上端的导杆孔206,另一条导杆5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下端的导杆孔206,并且导杆5置于全部蓄热式换热板1的定位导槽105中,导杆5两端分别用螺母固定,密封垫4垫在相邻两片蓄热式换热板1之间,相邻的两个密封垫4互相反向置放。4个密封圈6分别置于第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4个流道孔104与固定压紧板2上的第一流道进口201、第一流道出口202、第二流道进口203和第二流道出口204内侧端口之间,起到在各进出水端口与相应流道孔104连接的密封作用。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紧靠活动压紧板3,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侧板上没有流道孔,在最后一片蓄热式换热板1与活动压紧板3之间放置一片密封垫4。再用8条压紧螺杆7分别穿过固定压紧板2上的8个压杆孔205和活动压紧板3上对应的8个压杆孔205用螺母拧紧,使固定压紧板2和活动压紧板3压紧全部蓄热式换热板1、密封垫4和密封圈6,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

如图3的蓄热式换热板零件分解示意图所示,蓄热式换热板1由2块侧板101、围板102和4个密封垫圈103构成。侧板101为长方形结构,在4个角处对称分布4个圆形的流道孔104,在两条长方形短边的中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定位导槽105,侧板101的4个边沿部分和4个流道孔处为平面,侧板101的其余部分为向同一侧凸起的人字形波纹面,如图4所示。围板102为长方形环状结构,宽度等于或小于侧板101的宽度,长度等于或小于侧板101的长度,短边由两个半圆环组成,在一条短边的中心处有2个分别为进料孔106和出气孔107的螺纹孔,如图5所示。如图3所示,两块侧板101互相平行并且且向同一侧凸起的人字形波纹面同向设置,围板102的两个边沿分别与两块侧板101焊接组成蓄热式换热板1的换热板空腔体,围板102将侧板101上的4个流道孔104包围在换热板空腔内。4个密封垫圈103分别置于两块侧板101上的4组相对的流道孔104之间且与流道孔104同心,密封垫圈103起密封和支撑的作用,将流道孔104与换热板空腔隔开,用以分隔相变材料和冷热流体。在换热板空腔中灌装由石蜡和膨胀石墨组成的相变蓄热材料,再用螺钉堵住进料孔106和出气孔107,组成蓄热式换热板1。

如图6所示,密封垫4为长方形结构,密封垫宽度与侧板101的宽度相同,密封垫长度与侧板101的长度相同,密封垫4由两个流道圈401和换热圈402组成,两个流道圈401为圆形圈,在同一条密封垫长边侧,两个流道圈401对称分布在密封垫4的两端,两个流道圈401的中心距与侧板101上同一条长边侧两端的两个流道孔104的中心距相同,换热圈402为准梯形结构。

密封垫4垫在两片相邻的蓄热式换热板1之间,两个流道圈401分别包围侧板101的一条长边侧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的通道或第二流道的通道,换热圈402包围侧板101的另一条长边侧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换热区或第二流道换热区。

如图3所示,第一片密封垫4的流道圈401置于右侧,换热圈402与第一片和第二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片相邻侧板101构成第一流道换热区,两个流道圈401分别与第一片和第二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个流道孔104以及密封垫圈103构成第二流道的通道。第二片密封垫4的流道圈401置于左侧,换热圈402与第二片和第三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片相邻侧板101构成第二流道换热区,两个流道圈401分别与第二片和第三片蓄热式换热板1的两个流道孔104构成第一流道的通道。以此类推,第一流道换热区和第二流道换热区交替分布,第一流道的通道和第二流道的通道也交替分布。第一流道进口201和第一流道出口202分别通过密封圈6和第一流道的通道把全部第一流道换热区并联连通,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口203和第二流道出口204分别通过密封圈6和第二流道的通道把全部第二流道换热区并联连通,构成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道。

蓄热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时,热水即一级热网水从第一流道进口201进入第一流道的通道,热水在第一流道换热区中从上往下流动,经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第一流道的通道汇流,最后从第一流道出口202流出。冷水即二级热网水从第二流道进口203进入第二流道的通道,冷水在第二流道换热区中从下往上流动,经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第二流道的通道汇流,最后从第二流道出口204流出。

由于密封垫4的作用,热水和冷水分别在蓄热式换热板1两侧的换热区流动。在这一过程中热水放出热量由相变蓄热材料吸收,相变蓄热材料升温直至融化,吸收大量的相变潜热,提高换热器的储热密度,当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波动从热水侧传到冷水侧后,冷水开始吸收热量升温直至最后温度达到平衡。

当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负荷调峰时,第一流道中的一级热网水热量减少,导致蓄热板式换热器的热源输入减少,相变蓄热材料温度降低,冷却到相变温度时,材料发生相变,液态凝结成固态,放出熔化潜热,热量通过蓄热式换热板1的侧板101传给第二流道中的二级热网水,弥补一级热网水输热量的减少。由于相变熔化潜热值较大,而且相变过程中蓄热材料的温度波动不大,起到稳定热源的调节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热负荷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适用于参与电负荷调峰的热电联产机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